“两杯葡汁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现状与恢复对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现状与恢复对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现状与恢复对策

篇1: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现状与恢复对策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现状与恢复对策

摘要: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是我国最大的鹤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所辖的扎龙湿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然而由于湿地周边的人为干扰和旅游开发等活动,导致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目前扎龙湿地正面临着缺水、火灾、污染和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扎龙湿地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从环境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角度初步提出湿地的保护方案.作 者:吕玉哲  作者单位:吉林省兴环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00 期 刊: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Journal:WEST CHINA DEVELOPMENT 年,卷(期):, “”(2) 分类号:X171 关键词:扎龙    湿地    生态环境    环境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   

篇2:巴里坤湿地生态环境现状与恢复对策

巴里坤湿地生态环境现状与恢复对策

巴里坤湿地位于巴里坤山与莫钦乌拉山之间高位谷盆地.天然湿地为谷盆地底部东高西低长条状平原,由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组成.本次调查范围东起柳条河S302线大桥,西至巴里坤湖西的黄土场,南北至山地洪积倾斜平原农作区,面积约92 600公顷.

作 者:冯国军 高利东 祁先江 杨伟  作者单位:冯国军,高利东(巴里坤县草原监理所)

祁先江(巴里坤县治蝗灭鼠工作站)

杨伟(巴里坤县花园乡草原监理所)

刊 名:农村科技 英文刊名:R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4) 分类号:X3 关键词: 

篇3:银川市湿地保护现状与恢复对策

银川市湿地保护现状与恢复对策

银川湿地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恢复和重建湿地,充分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实施重点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建立有效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管理,使银川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取得到了初步成效.

作 者:吕金虎 高峰 沈向海  作者单位:吕金虎(宁夏银川市湿地保护办公室,宁夏,银川,750001)

高峰(宁夏农业勘查设计院)

沈向海(银川市银西防护林管理处)

刊 名:宁夏农林科技 英文刊名:NINGXIA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X171.4 关键词:银川市   湿地   资源   保护对策  

篇4:唐海湿地现状与保护对策

唐海湿地现状与保护对策

摘要:1.湿地现状 唐海湿地的全称是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于9月经省政府批准,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唐海县西南部.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唐海湿地拥有海洋海岸湿地、内陆湿地和人工湿地三大类中的若干种,湿地类型呈现出从内陆向海洋过渡的性质,属复合型湿地.作 者:刘荣凤    孙冬红  作者单位:刘荣凤(唐山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孙冬红(遵化市水务局)

期 刊:河北水利   Journal:HEBEI SHUILI 年,卷(期):, “”(5) 分类号:X7 

篇5:香河县生态环境变化与保护对策

香河县生态环境变化与保护对策

从生态学理论出发,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分析香河县气候条件、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力及水资源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得出香河县存在着水资源减少和水体污染,以及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提出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最大限度的保持香河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作 者:张丽珍 徐绍珍 ZHANG Li-zhen XU Shao-zhen  作者单位:张丽珍,ZHANG Li-zhen(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11)

徐绍珍,XU Shao-zhen(河北省科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刊 名: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HEBEI ACADEMY OF SCIENCES 年,卷(期): 22(1) 分类号:F301 关键词:生态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   保护与恢复对策  

篇6:中国湿地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

中国湿地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我国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令人担忧.建议尽快制定<湿地法>,把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纳入法治轨道;改革完善管理机构,实施以自然湿地单元(系统)为单位的统一规划管理;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树立新型湿地环保理念;保护多样性特色,促进湿地综合利用;广开筹资渠道,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扩大国际合作.

作 者:李长安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刊 名:中国水利  PKU英文刊名:CHINA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 “”(3) 分类号:F06 关键词:湿地保护   湿地资源   湿地管理   生态环境  

篇7:广西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广西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广西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总面积为70.6万hm2,包括自然湿地569万hm2,人工湿地13.7万hm2.分析广西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如人类对湿地的.盲目围垦和改造、湿地污染、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导致湿地资源持续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乃至丧失,难以保证地域生态平衡的需求;提出湿地保护对策.

作 者:谢云珍 王玉兵 赵泽洪 彭定人 黎德丘 冯国文 XIE Yun-zhen WANG Yu-bing ZHAO Ze-hong PENG Ding-ren LI De-qiu FENG Guo-wen  作者单位:谢云珍,赵泽洪,彭定人,黎德丘,冯国文,XIE Yun-zhen,ZHAO Ze-hong,PENG Ding-ren,LI De-qiu,FENG Guo-wen(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南宁,530011)

王玉兵,WANG Yu-bing(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湖北,宜昌,443002)

刊 名: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英文刊名: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年,卷(期): 28(4) 分类号:P343 X37 关键词:广西   湿地资源   威胁   保护对策  

篇8: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工作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工作报告

随着工业及城市化的发展,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们广泛关注,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从全球范围看,生态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是众多国家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生态安全问题如果同人口、种族等因素相遇,就可能引发暴力冲突,它不但可能影响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稳定,还可能导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战争,从而影响到地区稳定和国防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民族最多的国家,由于工业有害物质排放,资源过度开发,农业化肥及除虫药剂大量使用,生活废弃物及垃圾的污染等,使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失衡,加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掠夺式开发,使生态严重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我国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笔者认为,通过对我国生态安全现状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提醒国人对生态安全问题引起充分重视,积极解决我国的生态安全问题,切实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一、生态安全的基本含义、构成和特点

(一)生态安全的基本含义

生态安全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一般认为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

一是避免由于生态环境退化和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构成威胁,从而维护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于本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撑能力;

二是避免由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和资源严重短缺造成环境难民并引发暴力冲突,从而防范生态安全环境问题对区域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第二层含义则是外交、军事范畴新概念。

(二)生态安全的构成

生态安全就是生态系统的安全。该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彼此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十分复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土地、水、大气和生物。

生态安全主要由土地安全、水资源安全、大气环境安全和生物物种安全等因素构成。这其中任何一个构成因素出了问题,都会影响生态安全并进而影响到国家安全。生态安全的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三)生态安全的主要特点

与影响国家安全的其他因素相比较,生态安全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整体性。生态环境是自然界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达到相互平衡的系统。对局部地区环境一个因素的破坏或不合理利用,就会影响到这一地区整个环境的稳定度和环境质量的变化。

二是长期性。生态环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人类一旦对生态环境施加某种影响,那么这种影响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会作用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当前条件下,这种影响以负面影响为主。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现状与恢复对策三是不可逆性。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利用一旦超过环境自身的承载容量,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至少在目前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要想恢复大面积受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的。生态安全的主要特点如图2所示。

二、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

(一)生态安全问题严重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面对13亿人口压力,加上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数量的增加,做过许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我国的生态安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当前,我国生态安全问题在国土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环境资源安全和生物物种安全等4 个方面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国土资源安全问题

国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国土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重要。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 37.08%。20世纪50年代以来,每年因水土流失而丧失耕地267万公顷,平均每年“流失”耕地6.7万公顷,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是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倍多,并且还在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沙化一个中等县。

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我国可采林将在短短7年内被砍完,我国草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草地质量也在明显下降,其中中度以上退化的草地已达1.3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我国湿地资源占世界湿地面积10%,但已有近40%的湿地受到中度和严重威胁。其他生态系统也退化严重,造成生态功能下降,生态平衡失调,已对国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三)水资 源安全问题

我国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8000~9000亿立方米,现在一年的用水总量达到56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用水资源的极限。我国有660多个城市,其中400多

个城市缺水,有110多个城市经常闹水荒,全国城市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影响4000万居民的正常生活。

现有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乡村,由地表发展到地下,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七大水系有1/3以上河段达不到饮用水标准。海洋污染也相当严重,据统计,我国近海海域,4类和劣4类海水已达46%以上,其中东海劣4类海水比例高达53%以上,因此,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已经敲响了警钟。

(四)环境安全问题

我国目前向环境排放的各种废物数量远远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7亿吨,市政污水排放量为220.9亿吨,而废水处理率却很低,工业废水处理率小于70%,市政污水处理率在15%以下,许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便排入江河湖海。20我国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分别达l995.1万吨和1165.4万吨。

据统计19全国338个主要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余66.9%的城市均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还有137个城市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

我国平均每天产生城市垃圾l.5万吨,每年要吞噬掉25万平方米的土地资源来处理这些垃圾。另外还有一些难解、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引发环境危害,因此,我国的环境安全问题十分严峻。

(五)生物物种安全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目前已有4000~5000种高等植物濒危或接近濒危,占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经过确认的我国珍稀濒危重点动植物分别达258种和354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和国际贸易公约》所列的640个物种中,我国占有156个。

外来物种不断侵入我国,严重威胁我国生物物种的安全。如20世纪80年代初随木材贸易从美国侵入我国的红脂大小蠹,在山西省大面积爆发,使大片油松在数月间毁灭。目前该物种已经蔓延到河北、河南两省,严重危及其他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另外还有美国白蛾、大米草、麝鼠、豚草、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等外来物种,已严重影响到我国许多地区,对本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威胁,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因此,我国生物物种安全问题严重。

(六)生态环境安全有加速恶化的趋势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有加速恶化的趋势。例如:

近年来人人皆知的沙尘暴,20世纪50年代较大的暴发有5次,60年代较大的暴发有8次,70年代为13次,80年代为14次,90年代则多达23次;

海洋赤潮暴发,60年代以前十分罕见,从70年代开始赤潮平均每两年发生1次,80年代赤潮增加到每年平均发生4次,到90年代,有的年份,赤潮竟达到30多次;

土地沙化也在加速,50~70年代中期,平均每年沙化土地1560平方公里,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平均每年沙化土地2100平方公里,进入90年代后,则平均每年沙化土地2400平方公里。

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种种表现,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正在加速恶化。

三、我国生态安全恶化造成的严重后果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生态环境安全日益恶化,因而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1986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831.4亿元,而1994年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则共计人民币4201.6亿元,接近同年全国gdp的10%;

长江特大洪水,究其原因也是由于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态安全日益恶化造成的,这次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人民币2642亿元。

上述损失只是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部分间接经济损失,没有包括基因、物种消失等许多无法计算的潜在经济损失,而潜在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该经济损失通常为直接经济损失的2~3倍,甚至上10倍。

在一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安全非常恶化的地区,生态难民已经出现,如内蒙古阿拉善盟由于居延海干涸,迫使2.5万牧民背井离乡,青海、甘肃、宁夏、海南等省区也相继发生了因生态安全严重恶化,人口被迫迁移的事件。

四、我国生态安全保护对策

一、进行全民生态安全意识教育,从人抓起

当前我国生态安全问题非常严重,更主要的原因是广大公民缺乏基本的生态安全意识。因此,应当始终贯穿“以人为本”,从人抓起,积极行动起来,全民动员,人人动手的思想,通过各种渠道,在全体公民中间进行生态安全意识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学校应当从小学开始开设生态安全课程教育。

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和公务员应当在思想深处形成一切以生态安全为主的意识,做好维护生态安全的表率。只有重视全民生态安全意识教育,始终贯穿“以人为本”,从人抓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懂得生态安全,个个维护生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生态安全立法和执法工作

为了有效解决我国生态安全方面的问题,保护我国生态安全,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加快制订和完善我国生态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于各类破坏生态安全的违法案件坚决予以查处,决不姑息。

对于积极保护生态安全的优秀事迹,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并给予重奖。另外,必须认真学习和积极借鉴国有关外生态安全保护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生态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三、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道路

经济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生态环境指标。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态安全存在的严重问题,必须坚持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决放弃过去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发展模式,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污染。对于新建项目,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对于达不到环保要求的,绝不允许上马。

生态环境指标应当作考核领导业绩的重要内容,对于那些“污染型”领导,要坚决予以免职。

四、建立国家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国家应该像重视国防安全一样重视生态安全,建立相应的生态安全系统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对于一些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能够有效地作出预警和快速反应,以减少国家生态安全的破坏,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

五、遵循自然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安全

目前,我国生态安全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过去违背自然规律,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所造成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并采取有效措施。必须切实落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蓝天碧水等工程项目的实施,积极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生态重点保护区,对重点动植物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应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功能,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修复。

六、减少农业毒害和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合理调整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产品结构,坚决淘汰那些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淘汰那些影响生态环境安全的化肥、除草剂产品,开发低毒低害及无毒无害的农药、化肥、除草剂产品,同是严格控制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才能有效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

七、慎重对待生态技术推广和外来物种的引进

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特别是生物物种的安全,对于生物技术的推广和外来物种的引进,一定要十分慎重,不能盲目随意和不顾整体利益。特别是对于转基因的研究应当采取“急研究、缓推广”的对策。只有慎重对待生物技术的推广和外来物种的引进,才能减少外来物种及新物种对本地牲物种的威胁,有效保护本地生物物种的安全。

八、完善产权制度和实施生态补偿制度

我国许多生态安全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说皆起因于对自然资源的产权不明晰及生态补偿制度的未实施。

必须改变目前资源所有权“虚拟”、产权不明晰的状况,进一步完善所有权制度,严格界定所有权、经营权和开发使用权,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同时有效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征收资源和生态补偿费。

两种制度的完善,一方面可以促使使用者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只有通过完善产权制度和实施补偿制度,才能有效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

五、结论

1、生态安全主要由土地安全、水资源安全、大气环境安全和生物物种安全等因素构成。生态安全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3个主要特点。生态安全任何一个构成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生态安全,进而影响到国家安全。

2、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目前,我国生态安全问题比较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通过对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分析,有助于提醒人们对我国生态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想方设法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

3、针对我国危机四伏的生态安全问题进行有益探讨,为了有效解决我国生态安全存的难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对策和措施,以期对保护我国生态安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懂得生态安全、个个维护生态安全”的良好氛围,达到真正有效保护我国生态安全的目的。

篇9:都匀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

都匀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都匀市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把“三农”问题作为目前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我们农村的明天留下美好的家园.本文将对引起都匀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因为和防治污染的对策做一些探讨.作 者:刘志涛  作者单位:贵州人学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级 期 刊:商情   Journal:SHANGQING 年,卷(期):, “”(2) 分类号:X8 关键词:都匀市    农村生态    分析    对策   

篇10: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随着工业及城市化的发展,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们广泛关注,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从全球范围看,生态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是众多国家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生态安全问题如果同人口、种族等因素相遇,就可能引发暴力冲突,它不但可能影响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稳定,还可能导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战争,从而影响到地区稳定和国防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民族最多的国家,由于工业有害物质排放,资源过度开发,农业化肥及除虫药剂大量使用,生活废弃物及垃圾的污染等,使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失衡,加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掠夺式开发,使生态严重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我国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笔者认为,通过对我国生态安全现状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提醒国人对生态安全问题引起充分重视,积极解决我国的`生态安全问题,切实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一、生态安全的基本含义、构成和特点

(一)生态安全的基本含义

生态安全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一般认为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

一是避免由于生态环境退化和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构成威胁,从而维护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于本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撑能力;

二是避免由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和资源严重短缺造成环境难民并引发暴力冲突,从而防范生态安全环境问题对区域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第二层含义则是外交、军事范畴新概念。

(二)生态安全的构成

生态安全就是生态系统的安全。该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彼此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十分复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土地、水、大气和生物。

生态安全主要由土地安全、水资源安全、大气环境安全和生物物种安全等因素构成。这其中任何一个构成因素出了问题,都会影响生态安全并进而影响到国家安全。生态安全的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三)生态安全的主要特点

与影响国家安全的其他因素相比较,生态安全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整体性。生态环境是自然界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达到相互平衡的系统。对局部地区环境一个因素的破坏或不合理利用,就会影响到这一地区整个环境的稳定度和环境质量的变化。

二是长期性。生态环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人类一旦对生态环境施加某种影响,那么这种影响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会作用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当前条件下,这种影响以负面影响为主。

三是不可逆性。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利用一旦超过环境自身的承载容量,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至少在目前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要想恢复大面积受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的。生态安全的主要特点如图2所示。

二、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

(一)生态安全问题严重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面对13亿人口压力,加上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数量的增加,做过许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我国的生态安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当前,我国生态安全问题在国土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环境资源安全和生物物种安全等4个方面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国土资源安全问题

国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国土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重要。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37.08%。20世纪50年代以来,每年因水土流失而丧失耕地267万公顷,平均每年“流失”耕地6.7万公顷,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是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倍多,并且还在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沙化一个中等县。

篇11:广西锰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现状与治理对策

广西锰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现状与治理对策

矿山开采活动引起的生态失衡、景观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等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调查了广西全洲、荔浦、板苏和八一锰矿废弃地土壤肥力状况、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植被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锰矿废弃地生态恢复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广西当地的地理地貌特征、气候特点和区域植被情况,提出广西锰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原则、恢复过程、恢复措施和对策,以期为正在进行的广西锰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提供技术参考.

作 者:罗亚平李明顺 李金城 杨胜香 朱义年  作者单位:罗亚平(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广丙桂林,541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李明顺,杨胜香(广西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系)

李金城,朱义年(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广丙桂林,541004)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3) 分类号:X753 关键词:广西锰矿废弃地   生态恢复   现状   对策  

篇12:广西湿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广西湿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通过调查的'数据,找出了广西湿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减少的原因,分析了现在的保护状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保护对策.

作 者:李克敌 陈成斌 林学军 韦宇宁 徐志健 黎媛  作者单位:李克敌,林学军,韦宇宁(广西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广西,南宁530022)

陈成斌,徐志健(广西农科院水稻所,广西,南宁530007)

黎媛(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农业服务中心,广西,玉林537023)

刊 名:农业环境与发展 英文刊名:AGRO-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8 25(3) 分类号:X3 关键词:农业野生植物   保护现状   对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