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烂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中班数学量花布做围巾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中班数学量花布做围巾教案,欢迎参阅。

篇1:中班数学量花布做围巾教案
中班数学量花布做围巾教案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操作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2、能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同伴好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用首尾相连排列量具的方法测量“花布”的大小。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3页《自然测量工具》的材料数字印章;
2、幼儿人手2张(红色纸长16。5cm,宽6cm;蓝色纸长30cm、宽2cm)。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熊猫缝纫店”开业。
1、教师出示两块“布”和若干条“围巾”。
2、教师讲述故事:熊妈妈有两块漂亮的“布”,它想用这些布给熊宝宝们做“围巾”,每块“布”能做几条“围巾”?哪块“布”做得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呢?请小朋友们帮帮它吧。
二、探索测量的方法。
1、教师出示蓝色纸,引导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2、教师演示测量的方法。(将“围巾”平铺在“布”上,边对边,角对角,既不要重叠,也不要留空隙。)
3、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测量(一个是对的,一个是不够精确的),并引导幼儿明白正确测量的方法。
师:“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否一个接一个的摆列量具。
四、展示与交流。
1、教师展示作业单,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
2、比较测量的方法。
师:同样的“布”和“围巾”,大家量出来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你们是怎么量出来的?
3、教师分别请几名幼儿上台进行测量,其他幼儿进行验证看哪种测量的方法最正确。
4、教师小结。
篇2:中班数学教案:量花布做围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量花布做围巾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操作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2、能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同伴好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用首尾相连排列量具的方法测量“花布”的大小。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3页《自然测量工具》的材料数字印章;
2、幼儿人手2张(红色纸长16。5cm,宽6cm;蓝色纸长30cm、宽2cm)。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熊猫缝纫店”开业。
1、教师出示两块“布”和若干条“围巾”。
2、教师讲述故事:熊妈妈有两块漂亮的“布”,它想用这些布给熊宝宝们做“围巾”,每块“布”能做几条“围巾”?哪块“布”做得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呢?请小朋友们帮帮它吧。
二、探索测量的方法。
1、教师出示蓝色纸,引导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2、教师演示测量的'方法。(将“围巾”平铺在“布”上,边对边,角对角,既不要重叠,也不要留空隙。)
3、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测量(一个是对的,一个是不够精确的),并引导幼儿明白正确测量的方法。
师:“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否一个接一个的摆列量具。
四、展示与交流。
1、教师展示作业单,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
2、比较测量的方法。
师:同样的“布”和“围巾”,大家量出来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你们是怎么量出来的?
3、教师分别请几名幼儿上台进行测量,其他幼儿进行验证看哪种测量的方法最正确。
4、教师小结。
篇3:《量布做围巾》教案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操作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2、能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同伴好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用首尾相连排列量具的方法测量“花布”的大小。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13页《自然测量工具》的材料数字印章,幼儿人手2张(红色纸长16。5cm,宽6cm;蓝色纸长30cm、宽2cm)。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熊猫缝纫店”开业。
(1)教师出示两块“布”和若干条“围巾”。
(2)教师讲述故事:兔妈妈有两块漂亮的“布”,它想用这些布给兔宝宝们做“围巾”,每块“布”能做几条“围巾”?哪块“布”做得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呢?请小朋友们帮帮它吧。
2、探索测量的方法。
(1)教师出示蓝色纸,引导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2)教师演示测量的方法。(将“围巾”平铺在“布”上,边对边,角对角,既不要重叠,也不要留空隙。)
(3)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测量(一个是对的.,一个是不够精确的),并引导幼儿明白正确测量的方法。
师:“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3、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否一个接一个的摆列量具。
4、展示与交流。
(1)教师展示作业单,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
(2)比较测量的方法。
师:同样的“布”和“围巾”,大家量出来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你们是怎么量出来的?
(3)教师分别请几名幼儿上台进行测量,其他幼儿进行验证看哪种测量的方法最正确。
(4)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篇4:幼儿园中班优质数学教案《量布做围巾》
幼儿园中班优质数学教案《量布做围巾》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操作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2、能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同伴好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用首尾相连排列量具的方法测量“花布”的大小。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13页《自然测量工具》的材料数字印章,幼儿人手2张(红色纸长16。5cm,宽6cm;蓝色纸长30cm、宽2cm)。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熊猫缝纫店”开业。
(1)教师出示两块“布”和若干条“围巾”。
(2)教师讲述故事:兔妈妈有两块漂亮的“布”,它想用这些布给兔宝宝们做“围巾”,每块“布”能做几条“围巾”?哪块“布”做得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呢?请小朋友们帮帮它吧。
2、探索测量的方法。
(1)教师出示蓝色纸,引导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2)教师演示测量的方法。(将“围巾”平铺在“布”上,边对边,角对角,既不要重叠,也不要留空隙。)
(3)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测量(一个是对的,一个是不够精确的),并引导幼儿明白正确测量的方法。
师:“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3、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否一个接一个的摆列量具。
4、展示与交流。
(1)教师展示作业单,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
(2)比较测量的方法。
师:同样的“布”和“围巾”,大家量出来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你们是怎么量出来的?
(3)教师分别请几名幼儿上台进行测量,其他幼儿进行验证看哪种测量的方法最正确。
(4)教师小结。
篇5:中班数学:树叶围巾
活动目标:
⒈初步积累6以内数守恒的经验,理解守恒的意义。
⒉在用树叶装饰围巾的过程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活动准备:
⒈课件。
⒉树叶若干、操作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美丽的树叶
⒈(出示ppt1:美丽的银杏树叶)秋天到了,树叶纷纷飘落下来。“哇,好漂亮的树叶!”小兔子高兴地说。
这么漂亮的银杏树叶可以干什么呢?
⒉(出示ppt2:小兔子的围巾)小兔子想:如果用它来装饰妈妈新织的围巾,一定特别美。妈妈说,好啊,不过你得告诉我装饰整条围巾,需要用几片树叶?
二、小兔的树叶围巾
(一)树叶大小不同。
⒈小兔子想用银杏树叶一片紧挨着一片、一片紧挨着一片来装饰,需要几片树叶呢?我们来帮助小兔子试一试。
操作要求:小兔子想要一片树叶怎么样?(教师手势提醒:一片树叶紧挨一片)对了,紧挨着另一片树叶,不能重叠,也不能分开,把围巾装饰满。
⒉幼儿自由操作。
⒊提问:小兔子的围巾需要几片树叶?(3、4……)
小兔子围巾是一样长的,为什么需要的树叶数量不一样多呢?
(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在对比中发现问题,集体)
那是大树叶排得多,还是小树叶排得多?
⒋小结:一样长的围巾,银杏树叶大小不一样,所以需要的树叶数量不一样多。大树叶排得少,小树叶排得多。
(二)树叶排列方式不同。
⒈到底需要几片树叶?小兔子犯难了,怎么办?
如果我们选择同样大小的树叶来装饰,那结果会怎样?
这次请你们再来试一试,都用一样大小的树叶一个挨着一个装饰围巾,看看到底需要几片树叶?
⒉幼儿自由操作。
⒊提问:小兔子的围巾需要几片树叶?
小兔子围巾一样长,树叶大小一样,为什么需要的树叶数量不一样?
(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在对比中发现问题,个别)
⒋小结:一样长的围巾,树叶大小一样,由于树叶排列方式不同,所以
需要的树叶数量不一样多。
(三)大小相同,排列方式相同的树叶。
⒈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问题没有解决。小兔子可急坏了,怎么办?
采用一样的排列方式,那你觉得横着排漂亮,还是竖着排漂亮?
这次我们用一样的树叶,都用竖着排的方式,看看需要几片树叶?排完以后和你旁边的小朋友比比,是不是一样多的树叶。
⒉幼儿操作。
⒊提问:得出答案了吗?需要几片树叶装饰整条围巾?
⒋小结:这下我们明白了,一样长的围巾,一定要选择一样大的树叶,采用一样的排列方式装饰,需要的树叶数量才是一样多的。
三、小伙伴的围巾
⒈小兔子的围巾装饰好了,真漂亮。住在小兔隔壁的大象和小鸡知道以后,他们也找到了兔妈妈,让兔妈妈帮助他们也用五片树叶,竖着装饰自己的围巾,不过大象用了大大的梧桐树叶,小鸡喜欢小小的黄杨树叶,我们来看他们的围巾。
⒉你发现了什么?
⒊提问:同样是五片树叶,为什么有的排得长?有的排得短?
⒋小结:一样多的树叶,由于它们大小不一样,所以有的排得长,有的排得短。大的树叶排得怎样?(长)小的树叶呢?(短)
⒌结束。
小动物们围着漂亮的树叶围巾,可开心了。在我们的区域里也有很多围巾和树叶,你们也来用树叶装饰围巾,好吗?
篇6:中班长颈鹿的围巾教案
目标:
1、认识物体的长短
2、尝试按物体的顺序排位、对应
准备:长颈鹿图片、围巾图片、幼儿用书、
过程:(一)引题
师:小朋友啊,今天呀老师从动物园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幼:想。
师:那现在 老师就把它请出来啦,你们看好了奥。
幼:好。
出示长颈鹿图片(绿)
师:小朋友,老师请来的是谁啊?
幼:长颈鹿。
师:嗯,是长颈鹿。嗯~那小朋友啊,你们在哪里见过长颈鹿呀?
幼:动物园,电视,书上……
师:哇~ 那你们告诉老师你们见到的长颈鹿
是什么样子的啊?
幼:黄颜色的。。。
师:那你看看 长颈鹿的脖子怎么样的啊?
幼:长长的
(二)认识长短
师:嗯~长颈鹿的脖子长长的,现在啊 又来了一位长颈鹿客人(蓝) 幼:哇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没有啊 两个长颈鹿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啊
幼:一个长颈鹿脖子长,一个长颈鹿脖子短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找出来了 那你们告诉老师 哪个脖子长那个脖子短啊?
幼:绿色的长 蓝色的短
师:咦、你们看 又来啦一个长颈鹿宝宝(黄) 小朋友你们现在比一比 哪个长颈鹿最长?哪个长颈鹿最短呀?
幼:黄色的长颈鹿最长,蓝色的长颈鹿最短。
注:将三个长颈鹿放在同一水平面 做比较
师:现在呀天气越来越冷了 长颈鹿们啊觉得脖子凉凉的. 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围巾,那老师能不能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围巾呢?
幼:可以
师:出示一二两条围巾 小朋友 你们比一比哪一根围巾长 哪一根围巾短? 幼:绿色的长 蓝色的短
师:嗯 蓝色的围巾短 绿色的围巾长 可是还有谁没有围巾啊?
幼:黄颜色的长颈鹿
师:看 老师这里还有一根 现在你们可以帮长颈鹿宝宝找到属于自己的围巾了吗?
幼:可以
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围巾的长短 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师范 找出正确的围巾给长
颈鹿宝宝 幼儿一边说 教师一边操作
师:现在,老师帮长颈鹿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围巾,你们可以帮他们找到属于他们的围巾吗?
幼:可以
(三)练习
师:这里还有三个长颈鹿宝宝还没有找到围巾 我们也来帮帮他们好吗?(幼儿用书)
教师在黑板上师范,用同样的方法连线
将幼儿用书发给每一位幼儿
在老师讲过的前提下 自己动手操作 教师在幼儿周围指导 找出不懂的幼儿 并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围巾。
篇7:中班长颈鹿的围巾教案
教学目标:
1.尝试用浸染法创作染纸图案。
2.学习用色彩变化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1.
提供各种染纸作品,组织幼儿欣赏。
2.了解并学习染纸的基本折叠方法(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任意折、卷搓折等)。
3.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宣纸或餐巾纸,彩色墨水、水彩盘,作衬用的旧报纸,抹布。
知识准备:
幼儿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尝试用浸染法创作染纸图案。
难点:学习用色彩变化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大家看,这是谁?它在干嘛呀?为什么不高兴呢?师:原来,新年到了,新年老人出去给小朋友们送礼物,实在是太冷啦。他说:“每年新年到了,我都会给小朋友送礼物,我希望今年我也能收到礼物,就是围巾和手套,戴上它们出去送礼物的时候就不怕冷啦!谁愿意送他礼物呀?”
二、与幼儿共同探索用浸染法染纸的过程及方法。
师:孩子们都愿意帮助这位老人,但是有的帽子都很奇特,今天我们就用浸染的方法把我们的作品完成来送给老爷爷,你们知道怎么来制作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折叠:主要折叠法有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任意折、卷搓折等。
浸染:把需要染色部分浸入颜料中,发现浸在颜料中的时间长短与染色面积大小的关系。
平晾:将浸染好的纸漫漫打开,平放在旧报纸上晾干。
三、孩子们讨论围巾手套的外形特征等。
师:孩子们,我们的围巾和手套都是不一样的款式的,那我们如果要送给老爷爷,那我们一起来想一下,我们应该制做什么样的呢?该搭配什么颜色?请你们一起来商量一下。商量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参考老师制作好的围巾和帽子。
四、幼儿尝试染纸,创作各类围巾的图案。
1.
师:孩子们,你们既然都想好了该怎么制作,那我们就来做一做把。提醒幼儿注意色彩的搭配,使画面色彩明快、对比强烈。
2.
染好后,小心地将染纸打开,平放在旧报纸上。
3.
幼儿可尝试多种折染的方法,感受不同折染方法能产生变化无穷图案的乐趣。
4.举办“爱心小赠送”活动,组织幼儿欣赏,进一步激发关心老人的情感,培养
审美情趣。
四、组织讲评:
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将帽子围巾送给新年老人。
篇8:中班长颈鹿的围巾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教师启发下能大胆运用简单、变化的点和线或几何图形装饰围巾和手套。
2、愿意尝试用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1、各种样式的“手套”、“围巾”纸样若干,宣纸剪成的手套、围巾、毛线若干。
2、幼儿自带颜色鲜艳、图案分明的手套、围巾实物布置在室内一角。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结伴欣赏各自带来的围巾、手套,还可说说自己最喜欢哪条围巾、哪副手套,为什么。
2、结合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围巾或手套,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围巾或手套不同的装饰效果。
2、幼儿装饰活动“送给爸爸、妈妈的围巾、手套”。
1)建议幼儿为爸爸、妈妈设计漂亮的围巾、手套。幼儿可自由选择不同的区域。
2)鼓励幼儿用各种各样的线条、图形组成不同图案,注意色彩鲜明、协调。
3)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辅导毛线贴画的装饰方法,指导幼儿用毛线拼成各种花纹后再贴。
4、鼓励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装饰的作品,并将作品带回家送给爸爸、妈妈。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内置放剪好的围巾、手套、帽子、大衣、毛衣等纸样供幼儿继续装饰。
篇9:中班美术《漂亮的花布》教案
中班美术《漂亮的花布》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在纸上进行印画,培养幼儿对印章画的兴趣。
2、体验美术活动中的美感和快乐感。
活动准备:
1、胡萝卜印章、盘子各36个,红、黄、蓝颜料若干,
2、范画一张,幼儿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怎样使整个图形完整的印在纸上,把握好所蘸颜料的量和印时的力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以洋娃娃在哭”引出漂亮的花布(出示范画)
2、引起幼儿兴趣“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花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引导幼儿学习印章画,师生共同参与作画
1、教师示范讲解(重点强调所蘸颜料的量和印画的方法、力度)
2、请个别幼儿选印章进行操作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让幼儿乘“快乐大转盘”进行印画,提出要求
2、重点提醒幼儿在蘸颜料时要适度,不要太多或太少,用力、方法到位
3、注意卫生,强调一个印章印过一种颜料后,不可以再去蘸其它颜色。
4、尽量多印,使画面色彩丰富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以“洋娃娃口吻”说:“今天我们小朋友为我设计了那么多漂亮的花布,我太高兴了,这些花布我都收下了谢谢你们。
篇10:幼儿中班美术课教案《蓝印花布》
幼儿中班美术课教案《蓝印花布》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蓝印花布的主要特征,感受蓝印花布的美。
2、知道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学习用油水分离的方法制作蓝印花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蓝印花布两块,蓝印花布做的衣服、头巾、扇子、汗巾、镜子各一样;古典音乐;蓝色水彩颜料,白色油画棒;画纸;刷子;剪刀;绳子。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小朋友们上午好!我是彭老板,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店铺。
你们觉得彭老师当了老板之后有什么不一样吗?(身上穿有蓝色印花布的围裙、头上带有蓝色印花布的头巾)你们觉得彭老师这样穿漂亮吗?(漂亮)彭老师店铺里还有许多这样漂亮的花布,现在跟着彭老师一起去看一下吧!
2、欣赏蓝印花布的美,了解蓝印花布的主要特征。
老师同时展示四块不一样的蓝印花布。这四块布有一个关于它们的故事要讲给你们听(播放视频)师:看完关于这些布的视频之后,你对这种布有哪些新的了解呢?你有发现他们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幼儿自由回答小结:这些布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花布只有蓝色和白色,有些是蓝底白纹,有些是白底蓝纹,它们都统称为蓝印花布。
提问:这四块蓝印花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图案不一样、花纹的排列方式不一样,规则排列和无规则排列。对幼儿的发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小结:蓝印花布只有蓝白两种颜色,它的图案有的来自于大自然,有的是人们创造和想象的,代表人们心中美好愿望,有的是规则排列,有的是不规则排列,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这样的蓝印花布素雅宁静,让人越看越喜欢。
3、使用蓝印花布产品,感受民间艺术带来的美。
现在有哪位小朋友想去我的店铺试穿蓝印花布产品吗?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产品进行适用,老师逐个进行点评。
小结:蓝印花布不仅可以做成衣服,还可以做成各种好看又好玩的东西那,受到小朋友和全世界游客的欢迎,因为它体现的是中国特色,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
4、介绍“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并重点示范。
师:这么漂亮的蓝印花布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印出来的吗?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些花布,现在彭老师要用一种油水分离的方法设计一块蓝印花布,小朋友要看仔细了,比一比谁最先发现里面的秘密。等会请每个小朋友自己设计一块蓝印花布,让裁缝给我们做一件有特色的衣服哦!
(出示材料)教师示范做法:
①先用笔在画纸上设计好自己的图案,可以是你喜欢的动物、水果、植物或者简单的形状,把图案整齐的画满整张纸。
②用白色蜡笔把刚才画好的图案全部图上白色。彭老师这里有个小秘密要告诉大家,涂白色的时候一定记得要非常用力哦!如果你的小手力气不够可以请旁边小朋友帮忙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③最后用刷子把整张画纸图上蓝色,你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的变化,我们的蓝印花布做好了。你们想知道为什么涂了白色油画棒的地方没有蓝色吗?介绍“油水分离”原理
5、幼儿制作“蓝印花布”播放古典音乐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作品。
6、布置展板,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篇11:中班数学活动:量布
活动目标:1.学习用一个接着一个紧密排列量具的方法进行测量,知道第一次测量的结束点就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点。 2.在相互交流、反复试验操作中,知道哪种摆放量具的方法量出的物体多。 3.在拼一拼、量一量中体验测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 人手7*7厘米、5*28厘米纸各一张作为布料,7*5厘米的长方形背心小图卡若干(做量具用)2. 笔、剪刀若干活动过程:一、情景激趣,引出引题。 ——昨天,我们了解了裁缝师傅做衣服的制作过程,今天,我们也来学小裁缝做一件小背心。你们看,这是做小背心的底板,现在每个小裁缝都有一块粉红色的布,请你动动小脑筋,裁出和底板一样大小的布? 二、探索方法,学习测量。(一)学习用底板测量的方法。 1. 幼儿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测量时所采用的方法。 2. 展示个别幼儿量的布,观察讨论正确的测量方法。1)提问:哪件背心与底板是一样的?2)你怎样利用底板量出同样大小的布请正确的幼儿讲解操作步骤,教师在此基础上将重点放在按住底板并沿着边画线的方法。3.展示不同的测量方法,探索哪种更节约布料(二)探索底板摆放位置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刚才我们的小裁缝已经学会了量布的方法,现在我这儿有一块大布,你去试一试能做几件小背心?1. 幼儿操作测量,教师观察幼儿测量的方法。 2.请幼儿说说自己测量的布料可以做几件背心,你是怎么测量的? 1)摆放方法节约布料:原来小背心的摆放方法不同测量结果也会不同,我们要选择最节约布料的摆放方法。2)连续测量方法节约布料:这样一条紧挨着一条紧密排列,第一次测量的结束点就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点,这样浪费的布料就少也就能节约布料。三、结合区域,快乐延伸。小裁缝们今天用底板测量的方法帮助老师裁剪了很多同样大小的布料,非常感谢!1. 装饰小背心2.提供不规则样品(裙子):请用这块布尽可能多地做出这样的连衣裙且不浪费布料。
篇12:中班数学看图做标记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标记记录图形的两个特征(大小、形状或颜色)
2.观察、比较图形之间的不同特征,并能语言表述。
活动准备:
教具:数字1-9的卡片各一张;不同颜色、形状、大小屋顶的房子图片一张;标记卡片若干张(大小、形状、颜色标记)
学具:幼儿人手1-2份操作材料;颜色、大小、形状标记若干;胶水;幼儿人手一把标有颜色、形状标记的纸制钥匙;在场地上画好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玩游戏“开火车”
序:今天,小兔子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它的新家做客呢,我们开火车去好吗?准备好了,火车就要开了哦。
师: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
幼:几点开
师:(出示数字卡片)你们看
幼:(看数字)X点开
教师带领幼儿先集体开展游戏,再分小组游戏,最后请个别幼儿游戏。
2、看图形做标记
(1)教师出示有不同形状的屋顶图片
师:我们的火车终于开到小兔住的小区门口了。可是这么多房子,我们怎床拍苤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篇13: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
一、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测量活动,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
2、知道记录测量结果。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边长。
2、活动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正方形,对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2、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小长方形。
3、幼儿没人一张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正方形卡片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宝宝,你们看看它是谁?(正方形)
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
四条边一样长吗?你怎么知道的?(看的)
(2)用眼睛看也可以,但是不够准确。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边的准确一点的长度呢?(尺子量)
2、教师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师:是的,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进行测量,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帮手,你们看看是谁?(长方形)它也可以量正方形的边长。
(2)师:如果我们要测量这条边的长度应该从哪里开始测量呢?到哪里结束呢?(幼儿举手回答)
师:用小长方形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对齐)嗯,第二个小长方形的头要和第一个小长方形的尾巴接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正方形边的另一头。
(3)师:每个边量的结果应记录在对应的格子里,用了几个小长方形就画几个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将一条边完整的量出来。
(2)把长方形一个接着以首尾相接,再数数用了几个长方形,然后记录下结果(画圈)。
4、交流、评价幼儿的记录结果。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请幼儿上台发言)师:你们的'发现都是这样吗?
5、教师及时小结及延伸。
师:原来正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小朋友知道刚才的测量方法还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呢?(幼儿举手回到)好,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量一量物体。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篇14:《数与量》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数方块比较面积大小。
2、能数数并写出数字。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按物计量
活动准备
幼儿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挂图观察并提问:
1、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2、你能告诉看到了哪些动物?
3、它们又在做些什么呢?
二、引导幼儿看幼儿书让幼儿进行观察并按物写出数字,请幼儿按面积大小进行涂色,并请幼儿进行说一说为什么?
三、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快思.教案网!你的方法是什么?
四、教师出示实物让幼儿进行判断
五、分组议论
六、个别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