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挠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顾城《泥蝉》原文阅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顾城《泥蝉》原文阅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顾城《泥蝉》原文阅读
顾城《泥蝉》原文阅读
使土地恢复了弹性。
一日泥蝉爬上地面,
带着浓重的土腥。
它不算出土文物,
却像木俑般正经,
透过琥珀色的眼镜,
轻蔑地打量着蜻蜓:
“你们的胡飞乱舞,
算什么立异创新?
在我降生的那些年月,
早就见过这类飞行。
“我生在高高的树尖,
都甘愿深入土层,
你们却背叛了大地,
盲目地追求天外浮云。
“哼,不听先辈的教训,
迟早要悔恨终生!”
泥蝉忿忿地爬到静处,
忽然停住不动。
怎么?它头上裂开条小缝,
露出另一副面孔,
悄悄地模仿着蜻蜓,
把翅膀延展、伸平……
副上帝的提案
成立了垦荒局
为了解决
教徒们的
吃饭问题
粮食不够吃
因为产量低
低产量因为——
盐碱地
副上帝兼正局长
主持了
第一次会议
——改造盐碱地
嘻!提案
装满了所有仓库
在车站堆积
收废纸的
老太太
简直顾不上呼吸……
铃响了
三年以后
会议准时开始
副上帝局长自然
首先宣读了
自己的提议:
“改造
要解决根本问题
要搞科技!
我看是不是可以
在水渠里
撒一些大米
吸引蚂蚁
然后
灌水,淹死它们
蚁酸
就会溶解在水里
酸碱中和
但要小心,别撒太多
太酸了
会腐蚀铁犁。”
“呵,这将是
第二次创世纪!”
圣母玛利亚首先
欢呼
于是,掌声如雷
引起了
一场大雨
副上帝局长
没有得意
他笑了笑
表示谦虚
然后宣布了
下一次会议的议题:
“鉴于
撑死鬼将会
大批产生
是不是需要
扩建地狱?”
“励精图治”的国王容光焕发的月亮
注视着都城的灯光
“励精图治”的国王
坐在大殿中央
他和文武大臣们
正研究着作战情况:
骑兵在山区受阻
遭到严重伤亡
“哼,马匹在深山峡谷
怎能横冲直撞
敌军依仗着山势
自然十分猖狂
如果再不因地制宜
胜负就难以想象
这样吧,命令所有骑兵
马上改骑山羊。”
二
渐渐削瘦的月亮
倾听着行宫的喧嚷
“励精图治”的国王
坐在大堂中央
他和文武大臣们
正努力把妙计设想
骑兵们逃跑不及
大半已经投降
“唉,问题全出在山羊
两个角长在头上
撤退时脑袋一转
身后留下空档
看来最关键的问题
是加强身后设防
这样吧,需要撤退的时候
可以改骑牛虻。”
三
奄奄一息的月亮
躲开了倾翻的车辆
“励精图治”的国王
坐在大路中央
他的文武大臣们
已各自逃奔到外邦
丢下委屈的国王
在那又哭又嚷:
“唔!请你们把我带走吧,
我没有不理朝纲!”
“但愿你别理朝纲
想出山羊、牛虻。
让我们倒霉的`骑兵
被敌人一扫而光
这样吧,你可以去骑田鼠
到哪都能躲藏。”
伊凡的论北方的气候异常温暖
在北方公园的大钟楼前
几个木匠正围着大法官伊凡
不,并不是在进行什么宣判
可敬的伊凡毫不威严
他的手正绕过巨大的肚子
向木匠们示范怎么画线
(内参:国库拨料,要修建一副绞架
把贪和诈骗送上西天)
大法官累得真够可怜
生命在重叠的脂肪中打颤
硬铅笔要比鹅毛沉重不少
公爵也不给大法官升级加钱
周围的木匠似乎有点感动
感动得把时钟看了又看
等他们真正看清大法官的设计
却惊讶得眼睛发蓝
大法官的设计有一个特点
每块料都注明要一截两半
按这个设计制作绞架
总高度不会超过一米二三
有个木匠胆囊发炎
竟然想起要提醒伊凡大法官
“您这种绞架只能吊死兔子,
或搬列田径场上去当跨栏。”
大法官听了自然不以为然
连声说木匠头脑简单
“僵死的木头都可长可短,
难道活人就不能随机应变?
“对于过于高大的犯人,
可以劝他尽量缩短。
如果那样还离不开地球,
还可以请你把他也锯下一半。”
(诽谤:大法官省料要打立柜沙发
来为娶亲的儿子装点门面)
篇2:顾城《泥蝉》现代诗歌
顾城《泥蝉》现代诗歌
春夜的细雨和风,
使土地恢复了弹性。
一日泥蝉爬上地面,
带着浓重的'土腥。
它不算出土文物,
却像木俑般正经,
透过琥珀色的眼镜,
轻蔑地打量着蜻蜓:
“你们的胡飞乱舞,
算什么立异创新?
在我降生的那些年月,
早就见过这类飞行。
“我生在高高的树尖,
都甘愿深入土层,
你们却背叛了大地,
盲目地追求天外浮云。
“哼,不听先辈的教训,
迟早要悔恨终生!”
泥蝉忿忿地爬到静处,
忽然停住不动。
怎么?它头上裂开条小缝,
露出另一副面孔,
悄悄地模仿着蜻蜓,
把翅膀延展、伸平……
篇3:顾城《回家》原文阅读
顾城《回家》原文阅读
我看见你的手
在阳光下遮住眼睛
我看见你的头发
被小帽子遮住
我看见你瘦投下的影子
在笑
你的小车子放在一边
Sam
你不认识我了
我离开你太久的`时间
我离开你
是因为害怕看你
我的爱
像玻璃
是因为害怕
在台阶上你把手伸给我
说:胖
你要我带你回家
在你睡着的时候
我看见你的眼泪
你手里握着的白色的花
我打过你
你说这是调皮的爹爹
你说:胖喜欢我
你什么都知道
Sam
你不知道我现在多想你
我们隔着大海
那海水拥抱着你的小岛
岛上有树外婆
和你的玩具
我多想抱抱你
在黑夜来临的时候
Sam
我要对你说一句话
Sam 我喜欢你
这句话是只说给你的
再没有人听见
爱你,Sam
我要回家
你带我回家
你那么小
就知道了
我会回来
看你
把你一点一点举起来
Sam,你在阳光里
我也在阳光里
1993年9月3日于飞机上
【附注】
此诗是顾城最后一首抒情新诗。Sam为顾城独子,英文名为:Samuel muer. Gu。胖是顾城乳名。儿子喜欢这样喊他。

篇4:顾城《天》原文阅读
白云是天的雪山;
碧空是天的海洋;
阳光是天的熔岩;
阴霾是天的煤矿;
星团是天的城市;
流星是天的车辆;
天上的一切只能遥遥相望,
所以天是幻想的家乡。
【顾城的`转变阶段】
1983年到1986年属于他创作的中期,这个时期的作品是诗人自我的探索和转变的时期,褒艇不一。从这部分作品读者能明显感觉出与前期和后期作品的差异与联系,承前启后,这个阶段是诗人创作转变的过渡期。这时期的作品依然保有浓郁的童话色彩,同时也有了更深的内涵,可能是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在顾城身上发生的作用,使他不能继续一成不变地作简单的诗,不得不去处理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他不得不变。
篇5:蝉原文阅读答案
蝉原文阅读答案
蝉原文阅读答案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1.文章第二段对一只病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想一想蝉的生命意义到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中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用“______ ”标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写一只病蝉是为了更近距离地去看蝉,从而去思考蝉,同时也通过病蝉的弱小进一步达到欲扬先抑的目的。
2.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地活。
3.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
篇6:《蝉》原文及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蝉》赏析:
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联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高”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却是徒劳,并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这样结合作者自己的感受来咏物,看似把物的本来面貌歪曲,因为蝉本来没有“难饱”和“恨”。作者这样说,看似不真实了,但咏物诗的真实,是作者感情的真实。作者确实有这种感受,借蝉来写,只要“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来,可以写“居高声自远”(虞世南《咏蝉》),也可以写“本以高难饱”,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颔联是说,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接触到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来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颈联是说,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
颈联来一个转折,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这一转就打破了咏蝉的限制,扩大了诗的内容。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像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这两句好像和上文的咏蝉无关,暗中还是有联系的`。“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经过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钱钟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油然自绿是对“碧”字的很好说明)。树无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钱先生指出不仅树无情而蝉亦无情,进一步说明咏蝉与抒情的错综关系。
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这首咏蝉诗,“传神空际,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蝉》创作背景:
李商隐平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处境每况愈下。该诗就是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篇7:蝉原文及赏析
蝉原文及赏析
原文:
蝉
[唐代]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注释
以:因。薄宦:指官职卑微。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费,徒然。
五更(gēng):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碧:绿。
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梗,指树木的枝条。
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唿,故乡。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芜,荒草。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君:指蝉。警:提醒。
亦:也。举家清:全家清贫。举,全。清,清贫,清高。
赏析:
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联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高”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却是徒劳,并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这样结合作者自己的感受来咏物,看似把物的本来面貌歪曲,因为蝉本来没有“难饱”和“恨”。作者这样说,看似不真实了,但咏物诗的真实,是作者感情的真实。作者确实有这种感受,借蝉来写,只要“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来,可以写“居高声自远”(虞世南《咏蝉》),也可以写“本以高难饱”,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颔联是说,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接触到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来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颈联是说,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
颈联来一个转折,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这一转就打破了咏蝉的限制,扩大了诗的内容。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像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这两句好像和上文的咏蝉无关,暗中还是有联系的。“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经过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唿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钱钟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油然自绿是对“碧”字的很好说明)。树无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钱先生指出不仅树无情而蝉亦无情,进一步说明咏蝉与抒情的错综关系。
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这首咏蝉诗,“传神空际,超超玄着”,被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篇8:泥蛇原文欣赏
泥蛇原文欣赏
鲍丛枫从总编办公室出来后,心里懊丧极了。近几期的报纸文学副刊专版连续出现三篇抄袭文章,都是经他的手签发的。“你看看,这里的一大堆揭发信。就这种一字不改原样照抄的剽窃品竞接二连三地出现在我们的报纸上,你是干什么吃的?嗯?……”刚才总编的怒吼声现在仍在耳边萦绕。
咳,现在挤到文学路上的“奥林匹克勇士”千千万万,可真正有竞争力的作品却很少,好不容易从稿堆里觅得较“突出”的`一两篇发出去,却又是“文抄公”的干活!唉,有什么办法?天天看稿改稿校稿忙完八小时后又要淘米切菜烧饭洗衣加上开会上网交际拉广告兼带一点第二职业,弄得晕头转向,哪还有精力和闲暇去对全国千余种报刊发表的同类作品一一浏览牢记心间呢?咳!这世道公平么?那些个该绝种的“文抄公”能钻我初审编辑的空子,而你们二审、终审编辑们又是干什么吃的呢?哼!
鲍丛枫由懊丧变为愤怒地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百无聊赖地点燃一根烟,漫不经心地吸着,直到烟头烧痛了自己的手指才猛地回过神来,将桌面上堆放着的一叠稿件拿过来一一拆开,然后一目十行地一篇又一篇地翻阅着。突然,一篇足于使他兴奋的稿件映入了他的眼帘:
篇9:《蝉》阅读答案
《蝉》阅读答案
蝉(虞世南 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阅读练习及答案:
1.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 “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沽、栖高饮露品性的褒扬;次句写蝉声“流响”,从声音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2.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3.居高”在诗中有哪些含义?
一是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4.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致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5.首诗实际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6.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7.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达感情含蓄,寓意深刻,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
1.《社戏》的阅读答案
2.《好感》阅读答案
3.《幽居》阅读答案
4.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5.黄庭坚《菩萨蛮》阅读答案
6.王安石在相位阅读答案
7.《蜘蛛》 的阅读答案
8.三字经阅读答案
9.《木笛》 阅读答案
10.《快乐人生三句话》 阅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