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突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电影《只有芸知道》观后感,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电影《只有芸知道》观后感,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电影《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篇1:电影《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看了《只有芸知道》,不是很懂电影,单纯就主题有感而发。我也为男女主能相濡以沫、爱对方胜过爱自己的爱情感动到落泪,但总觉得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更“露骨”地站在其他角度表达爱,甚至可以“教一教”我们如何去爱。

深爱不易,值得感动和歌颂,但懂更难,需要寻找和努力。在我的理解中,东风和芸正是因为太爱对方,太想给对方“自以为”对方想要的生活,结果却适得其反,这份因爱而创造的生活,抑制了自己,也拴住了对方。

最悲情的在于,他们并不是,把自己想要的生活强加给对方,他们二者都在努力为对方而活,压抑着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望,却不知道对方也在为自己这样努力着。他们认为自己正在给对方想要的生活,但是相反。而这个拧巴的矛盾在小芸身上更表面化的原因,是她知道自己的生命更短,她又怕自己终是没机会看更大的世界了,但她又知道半路留下的那个更苦的人是谁,她想从着他,过他想要的生活。

餐馆毁了,小芸看着东风的心痛自责自己捅了他一刀,但东风真的是心疼餐馆吗,在他心中,有生意,是构成小芸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为了云停下,却不知云想走。云紧紧抱住了风,也封住了自己的心。

我希望你能过上自己想过的人生,却忍不住为你而改变。

林太是个太好太好的人,但在婚姻方面,她给两个人的引导,不算适当(希望不要被喷)。林太和东风清楚小芸缺乏安全感,却不了解她如此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很难“对症下药”。于是林太只是站在普通女孩缺乏安全感的角度,告诉东风“有房子,有生意,就是最好的安全感”。这才有了东风当下长笛,拿起菜铲的改变。他真的那么想做厨师开餐馆吗?我觉得未必。小芸一定不只一次试探东风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她小心翼翼地,生怕听到和自己相反的答案。他说,只想过有她的日子。东风是说了心里话的,只是他错认为想要留住她,就要这样过日子。

而小芸,缺乏安全感的背后是因为极其特殊的原因,东风一开始猜不到是情理之中。但其实有些想不通为什么他难以捕捉到那些细节,努力深入了解这个女孩儿。其实从小芸带东风去赌场决定二者婚姻大事就能看得出,她要的安全感,绝非是房子和生意,以及十五年一成不变的生活。他没有理解她想去看鲸鱼,不是简单地一次旅游,他没有理解她想要的安全感,是怕短暂的生命中,来不及体验世界之大。她定义的安全感,甚至和常人是相反的。但林太告诉她,婚姻没有完美的,再相爱的人都有想离开对方的念头,长久的夫妻,要靠熬。所以当她满脸不开心想要脱离现在的生活时,她没有选择沟通,她选择隐忍,她只敢对着极光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她事后自责毁了“他想要的生活”。

如果他们都给对方机会,去了解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即使小芸45岁会走,我觉得这边爱情也不存在遗憾。他们并没有对对方敞开心扉过,因为他们爱对方胜过爱自己。他们难以启齿,要求对方为自己改变,却能十几年如一日地,为对方而克制自己。

对我而言这样的解读,算是能够帮助我打破对婚姻的一些看法。感情不应该是“自以为是”的,一味地“自我牺牲”也是不健康的,我们应该学会给彼此沟通的机会,学会倾听对方固然重要,适当地表达自己也同样。

懂比爱更不易。但我还是被他们感动地痛哭流涕,可能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单单是爱,就很难了。

最后提一下在《武林外传》中,白展堂对展红绫说:“遇到你我想,你要是个贼多好”。对湘玉说:“遇到你我想,我要不是贼多好”。可能爱对方和爱自己,大多数时候都是矛盾的吧。

愿我们都能摸索到,在感情中成就对方也成就自己的方法。

篇2:电影《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只有芸知道》这部电影带着很多硬伤呈现在观众面前,故事七十分,表现六十分,演技四十分,竟然让我走出影院抹干眼泪没有像“相爱相亲”和“地久天长”一样破口大骂,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好像掌握了冯裤子和他身边一干人等的心路历程。也好像越来越明白为什么中年之后的冯小刚喜欢用黄轩,黄先生有一副大陆男演员罕见的干净笑容,虽然时常表情生硬,比那些假做苦大仇深,假做风流倜傥,假做坚强隐忍的强。海岩,王朔还有我,都说过中年人的爱情是脏的,不见得非常肮脏,但至少都蒙了尘。冯裤子就是这老几位老师的乏走狗和精神上的忠实信徒,欣赏有难得干净笑容的黄轩并不奇怪。

故事开篇注明是由真实故事改编,冯小刚挚友张述夫妇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和温哥华,电影的场景被搬到钮西兰,总让人怀疑剧组得到新西兰旅游局的特别献金。杨采钰的英文真不像上过哥伦比亚大学,徐帆的武汉话真不像来自湖北,纽西兰的风吹草低现牛羊很真实,北京街景用滤镜都滤不掉的雾霾也很真实。

毛利人民歌改编的主题歌之所以动听,因为那里面有人类朴素的情感,无论是填充何种语言,萦绕在何人耳畔,盘旋在何地上空,奥克兰,惠灵顿,温哥华,多伦多,洛杉矶,旧金山,余味都是一样的。这些人可能是隋东风,罗芸,刘峰,苗苗,秦奋,梁笑笑,王薄,王丽,韩冬,小芸,刘元,李青,可能是矮大紧口中的崔大师,还可能是那些大理丽江雷波开客栈的朋友夫妇情侣们,他们在那里,在那里相依为命,从天涯孤旅到天涯眷侣,他们的人生不需要定输赢。可谁不怕成为后走的那一个呢,苦啊!

田园牧歌的生活不接地气,赌场一夜暴富不合常理,非线性叙事手法做作,声音铺得太满,通篇风景大定格如明信片般塑料,除黄轩之外所有人的表演都非常虚假,英文台词和字幕不能匹配,所有人的中老年妆容几乎可以看到胶布。我只能记住会乐器真好,有钱真好,纽西兰风景真好。

隋东风给罗芸捐的椅子就是我在温哥华公园里最喜欢观察的那种,小芸的长椅是蓝色的,北美大多是棕色,上面的'铭文都是家人或者爱人浓浓的情感,难以消解难以稀释。谁的感情不是固然难逃遗憾,终究曾经圆满。既然爱与不爱,来世都不会再见,那就赶紧用力爱吧——“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篇3:电影《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新西兰有大片的绿色,灿烂橘黄的日出与夕阳,梦境般的层层雾霭,还有异国他乡旅人们道不尽的故事与感伤。

在流量、票房、口碑统领影视江山的时代里,充满导演个人化的表达作品往往充满争议,更何况说的是朋友的故事。可朋友的故事,没有小说里的精雕细琢、没有戏剧里的起伏冲突,而那份平平淡淡,才归于我们对生活的认识。

人的成长在于敢于相信,甚至愿意去相信许多虚构的事物,从中或是找到慰藉、或是寻求共鸣、或是一解苦闷,时间一久,突然发现真实平淡的东西索然无味,就像习惯了品尝酸甜苦辣,却忘了水的清冽。

冯导也挺不容易的,为了把这杯无色无味的水舒舒服服地灌给大家,让新西兰给它上了色,通过穿插叙事和冷笑话给它调了味,但本质还是我们生命中那份无可或缺的真实感触,慢慢才发现,其实离不开它。

故事基本是按照倒叙的方式进行的,从隋东风踏上一万五千公里送小芸回新西兰,重走他们一起走过的路,到定居小镇租下屋子开餐馆养狗狗,再到最初的相识相爱。这是个看起来似乎千千万万人都可能有的故事,普通人也会拥有美满但抱有缺憾的爱情,会完成爱人的遗愿,带她回他们最初相遇的地方。但徐帆的眼泪和寥寥的几句台词,让我们看到了这部爱情电影背后深藏的脉脉温情。

婚姻是相伴,是习惯,是忍耐。我们从片中看到的不是轰轰烈烈、昙花一现般的炽热情感,而是婚姻里对爱情的坚守。有人说,时间久了,婚姻不过变成亲情,但隋东风和罗芸却爱了一辈子,林太还能时刻念叨林先生的爱意,回忆起那一眼、那个瞬间。

“半路留下来的人,苦啊。”前半生他们无所保留去爱,后半生拼尽全力去忆。婚姻里,总有人要先白头,总有人要先离开,《只有芸知道》说的是两个人的故事,小芸离开了,只有她懂隋东风曾经的喜怒哀乐,说的也是每个人的故事,你或者她先走了,只有彼此铭记,专属于你们的故事。

篇4: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

“只有芸知道”和“等风来”于我而言有同样的听觉触感,文艺的名字,充满着一丝丝悬念和期待,促使我急迫想去电影院瞧一瞧,芸是谁?她又知道什么?

很显然,电影场景如电影名字本身,是文艺唯美的:空旷幽静的大片草原,碧蓝澄净的天空,一颗无言却足够粗壮的大树,平静宽阔的蓝色湖泊,风吹动着草坪,地上的草儿微微摇摆着柔软的身躯,跟随着镜头的脚步游走,你能很容易感觉整部片子被包裹在如画一般的诗意风景中,你更会体会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温柔在影片中流转,所以,在这样的布景下,语言是不需要多华丽的,如潺潺的小溪,清澈明朗,不言不语,偶尔的偶尔,冒个泡泡就已足够。

02

女生是芸,男生叫风,他们在风景优美的奥克兰相遇,后来又在幽静偏远的乡下小镇克莱德结婚并一起度过了相依相守的时光。男主形容他们的相遇为风云际会,而我更愿意用云淡风轻来形容他们的爱情和婚姻生活。

男主在遇到女主之前,吹得一首好琴,原本是去奥克兰读音乐学院的,但困囿于昂贵的学费,他最终成了一名外卖小哥,活泼开朗、吃苦耐劳的性格让他在当地颇受欢迎;女主则在当地的渝夫市场打工,两个人共同租住在一个华人太太的家里,因为工作时间的不同,两个人几乎没什么交集。

但在一个星期日,女主从后院的小门推门而入,阳光连同女主美丽的面容一起打在正在小院除杂草的男生脸上,随后,他接下她递过来的黄橙子,在异国他乡的她们,很快惺惺相惜彼此温暖,相爱结婚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03

女生喜静,向往恬淡寡欲的乡村生活,男主就把家安在了偏远小镇,但为了生存,他们盘下了镇上的中国菜馆,于是就过上女主柜台收账,男主掌勺炒菜的生活。

因为身体原因,女主生不了孩子,因此领养的一只大狗布鲁就成了他们最宠的宝宝,电影里面我觉得最温馨的画面就是,男女主牵着布鲁在草坪上散步,嬉戏,布鲁饿了,女主就从饼干盒子里面拿出两块饼干喂给它,然后他们一起背靠着大树坐在草坪上,看纯净的天空,吹和煦温柔的风,享受静谧温暖的太阳。他们就这样彼此相爱,生活恬淡,一起度过了没有争吵、没有小三的15年

是啊,他们的生活真地好平常琐碎,好像真地没什么看头,没有一丝波澜不惊,你看电影的时候,不会有忽然的一声“哇”,但是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们每个常人日日要面对的庸常生活吗?

篇5: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

两位主演黄轩(饰演隋东风)和杨采钰(饰演罗芸)再续前缘,演绎一段直击人心的真实爱情故事。

不同于《芳华》中被命运捉弄无缘结合,新作讲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东风(黄轩饰),中年猝失妻子罗芸(杨采钰饰),随后他决定替亡妻完成遗愿的动人故事。

冯小刚自《一声叹息》、《非诚勿扰》后再次探讨婚恋关系,区别于冯小刚以往犀利直接的风格,这次他想为观众讲述一个温暖的故事――有你的日子,就是我要过的日子。故事中男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冯小刚的挚友张述,编剧张翎作为张述的邻居也是这个故事的见证者。

预告片与众不同,没有背景音乐做铺垫,只有呼啸的风声。隋东风和罗芸来到了一个避世的小镇,这里太过安静,扯着嗓子喊也只有几头牛能听到。

在空旷山野上,罗芸压抑已久的一声呐喊打破宁静,也为观众留下了悬念:这段婚姻关系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引人遐想。

黄轩和杨采钰的再度合作也令网友眼前一亮,两人之间默契感十足,演技和颜值都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台词和表情太到位了,拍得也很唯美!”

更值得一提的是,《只有芸知道》是冯小刚对婚恋关系的一次温柔诠释。纵观冯小刚以往的电影作品,《一声叹息》赤裸裸地展现了婚姻从热恋到平淡的常态、《非诚勿扰》剖析了后现代相亲时代的剩男剩女们。《只有芸知道》却向观众们呈现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发生过的爱情故事,展现了老炮儿的柔情一面。

挚友张述夫妇的经历深深打动了冯小刚,而用一部电影纪念一段爱情也是一件浪漫至极的事。一位导演,把好朋友的真实经历搬上大银幕,在整个电影圈都罕见,而这部电影,就是冯小刚真性情的体现。他化身“圆梦人”,为挚友重现历历往事。

电影《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据悉,葛优和陈道明知道冯小刚要拍《只有芸知道》时,都想演隋东风这个角色。他们也是张述相识多年的好友,见证着张述夫妇那份忠贞纯粹的爱情。不过,因为需要从青年演到中年,最终由黄轩出演。干净的长相,独特的气质,与隋东风不谋而合。

篇6: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

由冯小刚执导,张翎编剧,黄轩、杨采钰、徐帆、Lydia Peckham 主演的电影《只有芸知道》将于12月20日全国公映。影片已开启三轮超前点映,更在北京举办了盛大的首映礼,诸多影视明星、伉俪前来助阵,口碑一路走高,电影被赞为“贺岁档最暖心爱情故事”、“重新定义冯小刚电影之作”、“最适合带爸妈看的影片”。片中两位在海外漂泊的主人公相识相依、相爱一生的故事也让许多有海外生活经历的观众感同身受,纷纷表示“隋东风的孤独我懂!”

黄轩杨采钰异国相守

徐帆一句台词戳中观众泪点电影《只有芸知道》由冯小刚挚友张述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隋东风与罗芸在异国他乡相濡以沫的爱情。影片以倒叙的方式讲述隋东风与罗芸的故事:罗芸离世后隋东风孤单的生活、十五年如一日平淡却幸福的婚姻、初识时充满激情与快乐的恋爱,跟着隋东风为妻圆梦的旅程,两人在海外生活的种种美好记忆扑面而来。因为背井离乡,两个异乡人的相爱相守本就难得,这也让罗芸离世后,隋东风独自一人的生活更显孤独。首映现场就有观众感慨:“我有个叔叔在国外开了二十年餐馆,他就像隋东风那样孤独,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隋东风与罗芸的“媒人”林太也是如此,因为丈夫的离世,林太独自居住在新西兰。在隋东风与罗芸的新婚夜上,她触景生情,回想起自己的丈夫,痛哭道:“想他!”林太的一句话也让无数观众泪崩:“半路被留下的人太苦了”。

隋东风罗芸海外相爱

《只有芸知道》勾起“下南洋”记忆影片的时代背景放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隋东风与罗芸正赶上当时的出国潮,才有了后来在新西兰发生的动人故事。回溯中国的发展,国人上一次较大规模的出海热潮,还是从明朝就开始的“下南洋”。明朝时因郑和下西洋的发现,东南亚地区开始跟沿海一带有了密切往来,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逐渐有人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发展,那时形成了第一次“下南洋”。到了清末民国,国内动荡,很多人迫于生计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务工,这次形成了“下南洋”的移民大潮,很多人扎根在东南亚,生活至今。因此,福建、广东包括浙江等地有很多人在东南亚都有亲人,其来源就在于此。这些在南洋生活的华人中不乏像电影中隋东风与罗芸这样的夫妻,在患难中相依为命、彼此扶持,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电影《只有芸知道》也勾起许多观众对于这段历史的记忆,有观众看过影片后动情表示:“扎根异国的苦与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所幸有她一直陪伴在身边,生活才有了奔头,无法想象自己如果是影片中的隋东风该如何面对挚爱的离去,希望所有相爱的人都能相伴一生,你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篇7: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

片方最新曝光了杨坤演唱的主题曲《梦之路》MV及“约定终生”版海报,歌曲改编自Bob Dylan的经典曲目《You Belong to Me》。杨坤独特的嗓音饱含深情,唱尽了隋东风(黄轩 饰)与罗芸(杨采钰 饰)相知相守的半生岁月。目前电影已开启预售,今年贺岁档带最爱的人提前感受温暖。

此次的《只有芸知道》与冯小刚导演以往作品不同,影片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聚焦普通人平凡亦动人的爱情与生活,用温柔笔触再现人间至纯至美的真情。

黄轩杨采钰约定终生 跨越生死真爱永恒

“上瘾的幻想不停重复,让回忆有些入不敷出”,幻想与现实不断交织,隋东风踏上了一段为亡妻圆梦的漂泊之旅。走过共同经历的路,初次相遇的缘分、相爱时的甜蜜、新婚夜的兴奋,往日的回忆涌上心头。一句“我会尽我所能,让你过上最好的日子”被东风融入到了每一个生活点滴里。“酒窝装满笑容发着光,来生还依然那么滚烫”,风和芸的爱未完待续。

黄轩杨采钰弥补《芳华》遗憾 挑战老年妆素颜出镜

20xx年,冯小刚电影《芳华》凭借14亿的票房成绩领跑贺岁档,更带动“银发族”观影热潮。两年后黄轩、杨采钰再续前缘。MV中,隋东风与罗芸相爱的甜蜜让网友倍感惊喜,纷纷留言“终于圆了《芳华》时未完成的梦”。黄轩谈到第一次听导演讲述这个故事时,回忆道“听得我直起鸡皮疙瘩,眼眶也湿润了”,当下便决定出演。这份生死相依的爱情同样深深打动了杨采钰,她坦言“最向往从一而终的爱情,如果初心不是一辈子的话,就不会在一起了”。

《只有芸知道》根据真实爱情故事改编,黄轩表示“其实不用想怎么表演,很多情感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将中年男人失去爱妻后的沧桑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杨采钰也挑战了从青年到中年的不同状态,除了捕捉角色肢体到声音的细微变化,饰演中年罗芸时更主动要求全程素颜。

篇8: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

,冯小刚一部《甲方乙方》开创国产贺岁电影先河,并在此后的20余年里不断推出贺岁档佳作,《不见不散》《没完没了》《非诚勿扰》等影片都曾掀起全民观影热潮,票房成绩屡创新高,冯小刚平民视角的喜剧手法也被称为“冯氏喜剧”。

此次的《只有芸知道》与冯小刚以往作品不同,影片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聚焦普通人平凡亦动人的爱情与生活,用温柔笔触再现人间至纯至美的真情,温暖贺岁档。

青年演员黄轩、杨采钰担纲主演,出演相爱一生的夫妻。实力戏骨徐帆重磅加盟,饰演两人的房东林太。

影片的编剧张翎是《唐山大地震》原著小说《余震》的作者。实力派卡司与强大幕后阵容联手,让影片《只有芸知道》独树一帜。不少网友感慨:“贺岁档必看冯小刚,这部新作更要带着爱人一起欣赏。”12月20日,温暖岁末。

篇9: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

冯小刚自《一声叹息》、《非诚勿扰》后再次探讨婚恋关系,区别于冯小刚以往犀利直接的风格,这次他想为观众讲述一个温暖的故事——有你的日子,就是我要过的日子。故事中男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冯小刚的挚友张述,编剧张翎作为张述的邻居也是这个故事的见证者。

预告片与众不同,没有背景音乐做铺垫,只有呼啸的风声。隋东风和罗芸来到了一个避世的小镇,这里太过安静,扯着嗓子喊也只有几头牛能听到。

在空旷山野上,罗芸压抑已久的一声呐喊打破宁静,也为观众留下了悬念:这段婚姻关系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引人遐想。

黄轩和杨采钰的再度合作也令网友眼前一亮,两人之间默契感十足,演技和颜值都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台词和表情太到位了,拍得也很唯美!”

更值得一提的是,《只有芸知道》是冯小刚对婚恋关系的一次温柔诠释。纵观冯小刚以往的电影作品,《一声叹息》赤裸裸地展现了婚姻从热恋到平淡的常态、《非诚勿扰》剖析了后现代相亲时代的剩男剩女们。《只有芸知道》却向观众们呈现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发生过的爱情故事,展现了老炮儿的柔情一面。

挚友张述夫妇的经历深深打动了冯小刚,而用一部电影纪念一段爱情也是一件浪漫至极的事。一位导演,把好朋友的真实经历搬上大银幕,在整个电影圈都罕见,而这部电影,就是冯小刚真性情的体现。他化身“圆梦人”,为挚友重现历历往事。

篇10: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

黄轩和杨采钰在《芳华》后再次合作,在《只有芸知道》里奉献了细腻而动人的表演。

《只有芸知道》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黄轩饰演的“隋东风”原型张述不仅是导演冯小刚的老朋友,更是他的好搭档。黄轩说,接演前就被张述的故事深深打动,杀青时也曾感慨“又一部电影,又一次人生”,而拍摄过程中的点滴更是让他一次次被感动。

电影中,失去爱侣的隋东风孤身一人踏上旅程,要为罗芸(杨采钰饰)实现夙愿。“现在很多人,很快就结婚,也有很多很快又离婚。他们的爱情真挚、温柔、绵长,相濡以沫对这个时代的观众来说,特别宝贵。”

当被问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和隋东风是否有相似之处,黄轩表示角色也在帮助自己成长,“演了这样一部电影,走进这样一个人物,面对过这样一份情感,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如果我将来有一个太太,我也会改变我对生活和家庭的理解,更珍惜这样的一种情愫。”

作为老炮儿,冯小刚压抑着情绪,讲了一个细流涓涓般的爱情故事,这种改变不知道是该被定义为任性的无畏,还是看破红尘的释然,总而言之,这样的冯小刚是让我们陌生的,也是让我们有些许钦佩的。

改编自冯小刚挚友的真实爱情经历,讲述了隋东风和罗芸之间相濡以沫的动人爱情故事。但罗芸隐藏了一个只有她知道的秘密,秘密的背后却是她对隋东风刻骨铭心的爱……

影片改编自冯小刚挚友的真实爱情经历,讲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东风,中年猝失妻子罗芸,随后他决定替亡妻完成遗愿的动人故事。

一名中年男子的妻子去世了,她的名字叫“芸”,中年男子努力要完成芸生前的心愿。

篇11: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

女生喜静,向往恬淡寡欲的乡村生活,男主就把家安在了偏远小镇,但为了生存,他们盘下了镇上的中国菜馆,于是就过上女主柜台收账,男主掌勺炒菜的生活。

因为身体原因,女主生不了孩子,因此领养的一只大狗布鲁就成了他们最宠的宝宝,电影里面我觉得最温馨的画面就是,男女主牵着布鲁在草坪上散步,嬉戏,布鲁饿了,女主就从饼干盒子里面拿出两块饼干喂给它,然后他们一起背靠着大树坐在草坪上,看纯净的天空,吹和煦温柔的风,享受静谧温暖的太阳。他们就这样彼此相爱,生活恬淡,一起度过了没有争吵、没有小三的

是啊,他们的生活真地好平常琐碎,好像真地没什么看头,没有一丝波澜不惊,你看电影的时候,不会有忽然的一声“哇”,但是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们每个常人日日要面对的庸常生活吗?

04

大部分人的生活本就是这般“无聊”的,我们曾经也是天真无邪的少男少女,对未来总会有许多泡泡色的幻想,但最终我们都安于现实,甚至困囿于三尺灶台,在生活的烟熏火炼间渐渐迷离了双眼。

但我们有影片中的她们这么相爱吗?未必,所以,这也就是电影让人艳羡之处。

因为有爱,所以那15年平淡的时光并不漫长。但也有被小饭馆的日常压地喘不过气的时候,女生的梦想是去看极光和鲸鱼,幸运的是,在女主有生之年,她和男主终于在南极见到了最美的极光,不幸的是,等男主越过千山万水看到鲸鱼腾飞起跳的那一刻,女主却早已化作一缕白烟,消散在蔚蓝的海洋里。

东风说,有你的日子就是我想过的日子。

女主因病去世后,男主说,你究竟藏在那一朵云的后面呢?

愿留在你身边的人都是你用心爱过的人,她离去了,纵使难以割舍,但日后想来,都是甜蜜的时光。

芸知道什么呢?她知道东风爱他,她知道她和东风一起营造了一个有爱的家,她也知道,东风为了完成她的梦想一直在拼搏努力着,她更知道,他也有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她不想他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丢掉自己心里的梦想。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芸知道》大概也完成了某种使命吧。

篇12: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

这部影片是由冯小刚挚友张述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来,讲述隋东风与罗芸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

作为国产电影贺岁档的开创者,“冯小刚”这个名字和“贺岁档”一直联系在一起。谈及新作《只有芸知道》的拍摄初衷,冯小刚坦言,“我已经快62岁了,现在非常想拍一些很美好的电影,新片来源于我的好朋友张述的真实故事,我们俩在部队就住一个宿舍,这么多年他又陪着我拍了十几部电影,感情非常深厚,用这部影片纪念他们相濡以沫的爱情,相信也会满足每个人对爱情的向往。”

年轻的隋东风(黄轩饰)和罗芸(杨采钰饰)婚后定居在新西兰安静的克莱德小镇,共同经营一家中餐馆,时光在波澜不惊中一天天流逝,转眼间两人的婚姻生活已走过第十五个年头,除了身边多了一只陪伴左右的宠物狗布鲁,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变化。

然而空旷山野上,罗芸压抑已久的一声呐喊打破宁静。

隋东风和罗芸无缘白头到老,人到中年妻子的猝然离世让东风陷入哀伤与孤独,踏上了为亡妻完成遗愿的旅途。

隋东风手捧罗芸的骨灰,随风飘洒,为这段相濡以沫的爱情笼罩上悲凉的底色。

篇13: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

当我第一次听说《只有芸知道》的故事――一个男人为了完成亡妻的心愿,带着她的骨灰上路去一一实现――时,本以为是一部公路电影。

没想到,它不完全是。

不仅不完全是,我本来设想的那些公路电影应有的迭荡起伏,那些所谓的设计桥段,那种在旅途中,让观众随着路人逐渐地、慢慢地了解女主角的起承转合,也都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

冯小刚心不在此。某种程度上,《只有芸知道》充满了意外。

在题材上,它与近十年冯小刚电影所追求的厚重历史、家国情怀相去甚远,在这部电影里,曾经执着的冯小刚,表现得几乎全无野心。最激烈的矛盾,似乎更多是人与时间,人与空间,人与自己的关系。

在形式上,它也完全不见《我不是潘金莲》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无论是构图、调度,还是剪辑,都非常之简朴,一派和风细雨,从容淡然。

在《只有芸知道》里,就像片中反复出现的明媚新西兰风景,所谓的故事,更像是一个背景,而导演所要讲述的重点,显得既清晰又模糊――

一对男女相逢相知相爱相守的故事,抛开死亡因素,其实既不惊心也不动魄。所有情节最为激烈的部分,都被压缩在极小的篇幅里快速完成,更多的时间,是在偏僻小镇开起了餐馆后,男主角如何围着灶台转,女主角切肉切到了手,是领养了狗狗之后在家门前散步,是那些关于外语交流的小段子。

无风无浪,无惊无险,遛个狗进个货,数落一下哪家店的虾不够好,顶多梦见个鲸鱼,撞上个揣着枪的醉汉。三年,五年,还是九年,十五年,日子和太阳一样,照旧升起又落下。

节奏慢悠悠,鸡零又狗碎。

那么,冯小刚要我们看什么呢?

换个角度,之前我们没见过这样的冯小刚电影,或是这样的中国电影:它既不力图让人大笑,不企图让人痛哭,似乎也不太在意你是否会有多紧张,是否能适应它的叙事节奏,但它又没有高高在上的艺术电影作派,既不艰涩也不复杂。

无论是创作还是对于商业回收的态度上,在当下中国电影的语境里,《只有芸知道》显得有些陌生,也不失任性,尽管它讲述的,可能是当下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究竟为何而活着?为了更好的未来,我们要把眼前的日子都过成复制加粘贴吗?到底是生意、房子能给我们安全感,还是每天都要面对的那个他/她?

以及,如果我们选择了为未来而奋斗,那么那个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家,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这些问题,都被揉碎了,撒在了男女主角那些复制加粘贴的日子里,连同他们并没有被太多表达的孤独与寂寞。

至于我本人,我喜欢《只有芸知道》的那份慢与轻,尤其是经过片中阳光与草地树木的层层过滤,观感显得舒适与透气,作者既不强求也不渲染的态度,也是如此。它让我放松,在电影院里处之怡然,而且感觉自己作为观众,不用为能否跟上节奏,错失什么隐藏的关键点而焦虑,反而是一种被善待的体验。至于双重倒叙的结构,并不形成观影挑战,反而让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在走向必然的悲痛时,情绪不那么低落。

我也喜欢《只有芸知道》的那份情,不浓烈不搞笑不夸张,恰如遇到了一个贫嘴自来熟但不烦人的热情男孩,一个美丽苗条但不骄横的红衣女孩,一个养尊处优但不倚老卖老的笑脸婆婆,一个活泼好动但不肤浅的老外妹子,一个外表邋遢但又热心肠的大叔路人,但在不经意间,又会蹦出一句“想他”、“我爱你”,转身对帮助过自己的人鞠上深深一躬,情到深处,“我会尽我所能,让你过上最好的日子。我喝白开水,你就喝酒,我吃肉,你吃燕窝”听着并不俗气,“你就是一个太阳,暖着我的心”也不虚假。

我喜欢《只有芸知道》的配乐,尤其是男主角吹的那首笛子曲,尽管只有短短一小段,但回味长久。我也很遗憾他为了生活,荒废了笛子,而在笛子里,却有着他妻子最想对他说的心里话。

但我不知道冯小刚是怎么想到拍这部电影的,又为什么在一部讲述出国奋斗的电影里,让一切变得这么慢。为什么在那些大量的美丽空镜头里,在那些或许很多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与大自然相处的时刻,既透着远离喧嚣的自我和解,又透着深深的无奈与孤独。

答案,或许只有冯小刚知道。

篇14:《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

关于爱情。电影一开始营造的氛围太美好了,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你有狗、有房子有生意就是最大的安全感。任何一个平凡人所能想到的幸福不过如此吧,哪怕我一个观众看完之后也只想让时间停在这一刻。梅琳达出现的时候,我脑子第一反应是,哎?要开始了吗?什么出轨第三者堕胎离婚的戏码又开始了吗?结果一直到最后也没进这个套路。电影里每一个角色,都是温暖镶边,像多少年后回忆一生,我们会自动过滤掉那些糟心的人和事,只为那些值得的亲爱的人留一个位置。如果说梅琳达是二人生活的辅助,那林太太就是二人爱情的港湾。两个人很巧合地租了林太太的房子,很巧合地在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你吹着笛子我给你拿了一个橘子,很巧合地发现之前在北京也见过,很巧合地在赌场赢了那场以结婚为赌注的赌博,这大概就是爱情最可爱的样子吧。

因为一旦你笃信对方就是对的人,当初的每一个偶然都像是命中注定。而在这看似平静的幸福之流底下,一直埋着一条暗线:罗芸说她是运气不好不会跟任何人结婚,林太太在二人结婚之夜思念逝去的丈夫,罗芸感叹说“半道上剩下的那个人,苦啊”,我猜到了什么但不忍心往下想。我只知道在他们的爱情里,有一个词叫坚定。也许是因为没有别的更优秀的男人女人出现,也许是选定了一个人之后就再也没有余光去注视别人,起码在这场回忆里,他们的眼里只有彼此,他们的生活辛苦又平凡,守护着两个人最普通但也最恒久的爱情。太多作品歌颂爱情的轰轰烈烈、死去活来,似乎已经没有人在乎这种磐石蒲苇一般坚韧如丝的爱情。这种爱情,像不像木心的诗,像不像我们父母的爱情?如果对爱情有更多这样静水流深的诠释,年轻人恋爱当中会不会少一些矫情做作和无理取闹?如果人人都能明白爱情本该坚定,会不会少一些渣男渣女式的轻浮?影片温暖治愈,我的脑子里不自觉出现了这些奇怪的思考……

关于生活。梅琳达的出现是影片气氛的调节剂,也是一个对比鲜明的存在。不管是林太太还是隋东风罗芸,他们虽生活在国外,但还是过着中国人最传统的日子。谋生是为了生活,总说我们攒攒钱就能去干什么,结果到最后还是把谋生过成了生活的全部。这谋生,是有所爱相陪,是有无尽期待,已经是我们最好的满足。梅琳达不做老板,只是一个服务生,她攒了钱就离开去非洲、去挪威、去看这个广阔的世界,然后她支教、打工、再回来当服务生,开始下一个攒钱出去看世界的轮回。我们没有办法评判哪种生活方式更好,但我们似乎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前一种。在我们眼里,“流浪”总是比“安稳”要可怕的词汇。但每每看着电影听着故事的时候,我们似乎又会在心里默默打上一个问号。这问号的时效,也差不多就是那个电影那篇故事的长度,故事结束了,生活回来了,问号也就消失了。

我们总寄希望于未来,现在不花钱是为了将来,现在不享受是为了将来,只有罗芸知道自己大概没有多久的将来了,于是她问“你有没有想过换一种生活”,于是她许愿“把我们的餐馆毁掉”。隋东风是好男人的典范,他一直说再等等,等我们攒攒钱,就带你去想去的地方。所以我们到了什么程度的将来,才会允许自己改变生活方式呢?更可怕的可能是等到时间真的到了,可是遵循了一辈子的生活方式却改不掉了吧?

关于变故和离别。我不觉得这个电影里,狗狗患了癌症,林太太也在睡梦中安详离开,罗芸后来得病去世,是所谓的套路。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变故能有哪些?生老病死,人之常事,谁没有经历过自家或朋友家失去宠物,谁没有经历过自家或朋友家亲人离世?人世一遭总有这样一个终点,哪怕拥有再温暖的一生,也逃不过这最后的结局。没有撕心裂肺痛哭流涕,也没有医学奇迹和灵魂重生,我们看到的就是人生最常见的变故与离别,悄无声息但无法抗拒。 变故总是破坏一个平衡态,让我们重新达到另外一个平衡态。一生中的前半段,“变故”普遍是随着自己的努力而来,让平衡态越来越好,到了一生中的后半段,“变故”更多的是随着时间和命运的安排而来,平衡态伴着叹息变得越来越孤独无力。但等我们回想起罗芸(或我们自己)这温暖的一生,总觉得,爱情依然美好,活着还是有希望。

那就好。

篇15: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因为,主人公隋东风和罗芸的往事,只有他们知道,罗芸隐藏了什么秘密,只有她知道。

同时,我也明白了,女主人公为什么叫“芸”。因为,芸,对中国人来说,是个特殊的名字,清朝作家沈复的《浮生六记》女主人公就叫“芸,林语堂说,”她是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因为确有其人)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芸”是沈复的妻子陈芸,两人曾经有过一段清淡快乐的生活,但后来因为沈家家庭内部的骤变,两人被逐出门外,在一段艰苦的、相依为命的生活之后,陈芸早早去世。

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译为英文,并且写了序言,在序言里,他说出了上面那句话,还这样概括了陈芸的一生:

她的一生,正可引用苏东坡的诗句,说她是“事如春梦了无痕”,要不是这书得偶然保存,我们今日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女人生在世上,饱尝过闺房之乐和坎坷之愁。

我现在把她的故事翻译出来,不过因为这故事应该叫世界知道;一方面以流传她的芳名,又一方面,因为我在这两小无猜的夫妇简朴生活中,看她们追求美丽,看她们穷困潦倒,遭到不如意事的磨折,受奸佞小人的欺负,同时一意求享浮生半日闲的清福,却又怕遭神明的忌——在这故事中我仿佛看到中国处世哲学的精华在两位恰巧成为夫妇的生平上表现出来。

两位平常的雅人,在世上并没有特殊的建树,只是欣赏宇宙间的良辰美景,山林泉石,同几位知心友过他们恬淡自适的生活——蹭蹬不遂,而仍不改其乐。

隋东风和罗芸,在很多地方,就像是1980年代的沈复和陈芸。自从离开北京去了新西兰之后,整整十五年时间,他们在一个叫克莱德的小镇上,在蓝天绿草间,过着安静的日子。

他们拥有一间小小的中餐馆,在小山坡上拥有一个美丽的家,还收养了一只名叫blue的流浪狗。他们一起打理餐馆,一起结伴回家,直到一些小小的变故发生。

这部电影,和冯小刚导演所有的电影都不一样。他之前的作品,都是强剧情的,要有故事,有笑料,有强烈的感情。这个故事却极其清淡,节奏悠长缓慢,画面时时停留在草地、树林和山岗上。

能被称得上剧情的,就是两口子清淡如水的生活,生活里的那些琐屑小事,这些小事,还发生在被视为已经进入“历史的终结”状态的新西兰这样的国家,更是淡若微风。而故事里露面超过一分钟的演员,把狗算上,不会超过十个。

但就是这样一个电影,让人没有一刻失神,让电影院里的观众,从头到尾流泪。这个“芸”,和那个“芸”一样,和爱人安静相守,在平静的生活里追寻美,念念不忘高山大川,北极光,和海上的鲸鱼。两个“芸”,像是两朵两生花,可以说明,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其实古今同步。

在这个故事里,扮演了“芸”这样一个“最好的女子”的,是杨采钰。

很多人是通过《1980年代的爱情》和《芳华》知道杨采钰的,其实她出道很早,算是童星出身,央视制作的动画片《哪吒传奇》的片尾曲《少年英雄小哪吒》,就是她在11岁的时候唱的。

这首歌由著名词作家乔羽作词,李海鹰作曲,“是他是他就是他”是许多经历过九十年代的人的深刻记忆。后来,她去了美国读书,19岁时,她回国考进北京电影学院,进入表演系。

她是那种举重若轻的学霸女孩,到什么地方都迅速崭露头角,小时候是歌星、主持人,考进北电,就成为表演系大一课代表,还担任过第十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大学生电影展双语主持人,演过《芳华》,和钟楚曦、苗苗、李晓峰一起成了“《芳华》四美”。

但即便这样,《只有芸知道》里的罗芸,对她来说,或者说,对很多女演员来说,都是很难演的角色。

首先,这个故事有真实的人物原型——这是冯小刚的挚友张述和妻子罗洋的故事,张述后来回国从事的是电影工作,和冯小刚合作了十几部电影。不论张述还是冯小刚,对角色的表现都是有要求的。

其次,这是一个清淡故事里的清淡角色,没有戏剧化的转折,没有拯救人类的弧光,没有咆哮,没有大段声泪俱下的告白,甚至连最有可能催泪的病中情景,也被很技巧性地简化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