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也崴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谈谈德语中的量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谈谈德语中的量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谈谈德语中的量词
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德语中表示单位的名词,因为德语中原本没有量词这一词类。为简便其间,以下均简称为量词。
量词的使用,主要是要注意它与1以上的数词连用时的用法,具体的就是下面几条:
1.如果量词本身是阳性或中型名词,则使用单数形式:
3 stück torte nicht 3 stücke torte
2 glas bier nicht 2 gläser bier
das kostet 70 pfinnig. nicht ... pfennige.
2.如果量词本身是阴性名词,则要用复数形式:
2 tassen kaffee
4 flaschen wein
3.如果在句子中所谓的量词表示的是具体的实物,则要用复数:
er hat nur einige pfennige bei sich. 他身边只有几个芬尼。
er hat 2 gläser zersrümmert. 他打碎了两个杯子。
4.表示时间的名词要用复数:
fünf minuten
drei tage
ich bin 30 jahre alt
篇2:《诗经》中的量词
量词的借用,扩增了量词使用的范围、数量和频率,也表现了量词与其他词类的密切关系。大体上说,汉语量词基本上是由名词与动词引申转化而来的。《诗经》中量词由动词演变而来的现象比较少见,但也有少数例子,如“视尔如荍,贻我握椒。”(《东门之枌》)中的“握”,其本义是“搤持也。”,用手把持的意思。由这个意义引申,就有了量词的用法,称量可以用手握住的东西。又如“不盈一匊”(《采绿》)中的“匊”,其本义是用手捧东西,动词,后转化为量词。
现在人们普遍认同,量词主要是从名词借来和演变而来的。有说古代汉语中的量词基本上就是名词,黎锦熙先生就认为:“量词就是表数量的名词。”早期语法研究,也大多把量词看成名词小类、附类或特殊类型,没有单独立类。量词在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中被称为单位词,王力先生认为:“一般说来,单位词是由普通名词演变而成的,并且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可见量词与名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名词借用为量词,原来的名词与所计量的中心语,一般有某种相关性,如我们上文所讲的名词“卣”、“爵”、“簋”,便是由盛物的器具借代而引申用作计量该物的单位,应该说,用器皿的名称来称量食物、饮料等正是汉语量词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汉语的许多称量性量词如“碗”“杯”等就是这样形成的。在《诗经》中正是用这些器皿充当量词来称量酒或食物的。但是我们今天已经很少见到这些词了,并不是这种用法消失了,而是器物的名称变了,如装酒的叫“瓶”,装食物的叫“碗”。
在《诗经》中,名词往往借用为量词,但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既可作量词又可作名词的词,在同一个语言组合形式中,名、量两种解释和用法似乎都可以成立。如表示时间的“日”、“月”、“年”,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采葛》)和“自我不见,于今三年”(《东山》)中便既可作为时间单位,也可表示一定的时间。量词和名词出现这种情况,反映了上古汉语名量同词,以及没有严格区分使用的`情况。谈到区分,个别词的词性判定应该跟全体词的词类划分一样,以语法标准为主,意义为辅。就语法特征来说,量词一般不能单独使用,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名词则可以单纯回答问题,可以单纯充当主语、宾语。另外,“量词只限于前面能加数词的。前面能加数量词组的不算量词,算名词。”这都可用来帮助判别词性。不过,语法特征只是就一般性来说的,并非必然规律。例如,“数量词组成的偏正结构处于宾语的位置上时,如果数词是‘一’,可以略去不说。”“扬之水,不流束薪。”正是在“束薪”前面省略了数词“一”。
篇3:《诗经》中的量词
3.1 应用范围
《诗经》中的量词,大体上说,约有30 个。在应用范围方面,即量词所计量和修饰的对象,离不开当时君臣百姓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事物,如车马、衣物、田土等,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色彩,如“以开百室,百室盈止。”(《良耜》)“十亩之间兮……”(《十亩之间》)等。
3.2 使用结构
从量词的结构上说,《诗经》中使用的全是单纯量词,没有后来才兴起使用的把两种计量单位合并为一的复合量词,也没有重叠的用法,“斤斤其明”(《执竞》)中的“斤斤”,通“昕昕”,指明察的样子,并不是量词的叠用。
3.3 虚指功能
《诗经》常借数词做出虚指,以示多少,如“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召旻》)中的“百里”意在突出其范围,距离的远大,并不是确指一百里。《诗经》中的量词也可以虚用,如“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表示把松柏切成长短不同的木材,“寻”“尺”在这里就是一种虚用,并非实指。
3.4 借用效果
《诗经》中的借用量词,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修辞效果更为明显,如“陈馈八簋”的“八簋”,借指食物的丰富,宴席的隆重;又如“生刍一束”的“一束”,“贻我握椒”的“握”,“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的“一匊”,表示的量虽然比不上度量衡单位表示得那么明确,不过这类借用量词却起到了凸显形象效果的作用。
3.5 表达能力
《诗经》往往选用不同的量词表示相似的意思,避免了用词的重复、呆板,如《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中的“廛、亿、囷”;《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羔羊之革,素丝五緎……羔羊之缝,素丝五总”中的“紽、緎、总”,用不同的量词修饰了同一事物,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诗经》作为先秦时期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已经使用了一定的量词,并体现出了一些特点,对量词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概而言之,考察《诗经》中量词的运用,对我们进一步认识量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篇4:《诗经》中的量词
量词是表示计量单位的词。根据语法功能和计量单位不同,可以把量词分为动量词和物量词。动量词主要是计算动作的次数。如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次、回、趟”等。这一类词在《诗经》中用的不多,如“握”、“匊”。物量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是计算事物的数量的。”《诗经》中的量词多属物量词,如“葛屦五两,冠緌双止。”(《南山》),“显父饯之,清酒百壶。”(《韩奕》)中的“两”、“壶”,这些都是物量词。如果从计量用法是否固定、专门来看,量词又可分为专用量词和借用量词。专用量词指专门或主要作为计量单位使用的词,如表示长度单位的“寻”、“尺”,“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閟宫》)。借用量词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组合中,由其他词类转用过来作计量单位使用的临时量词,如名词“卣”“爵”本是酒器,“簋”是食器。《诗经》中把这些器具用作计量,“厘尔圭瓒,秬鬯一卣。”(《江汉》);“三爵不识,矧敢多又。”(《宾之初筵》);“于粲洒扫,陈馈八簋。”(《伐木》)。
从表示的数目上可以分为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个体量词是表示单个概念的量词,如“生刍一束”(《白驹》)中的“束”,“不盈一匊”(《采绿》)中的“匊”;而集体量词是“称量成组或成群的事物”。在《诗经》中,“乘”字共出现30 次,其中作为量词使用的一般用来称量马,“古代一车四马,因以乘为四的代称。”“乘”作为集体量词所表示的数量是“四”,如“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六月》)。“朋”也有集体量词的用法,“上古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所以“朋”作为集体量词所表示的量是“二”。《诗经》中还有一个集体量词“群”。“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无羊》)宋代朱熹《诗集传》中的注释为“羊以三百为群,其群不可数也”,说明“群”是一个表示数目较大的集体量词。由此可见,在上古汉语中,量词虽不如后世那样丰富,但量词已初步位于各类词之中了。
篇5:英语中各种不人道的“量词”
在汉语中,量词是指:一杆笔、一张纸、一本书中的“杆、张、本”,至于英语中的“量词”,但最近的看了篇文章,我从这篇文章中随便找了六个,附在下面,请您看一看。
①a drove of horses(一群马)
②a flock of goats(一群山羊)
③a herd of elephants(一群大象)
④a pack of wolves(一群狼)
⑤a pride of lion(一群狮子)
⑥a skulk of foxes(一群狐狸)
我们的老师曾经告诉我们,类似“杆、张、本”这样的量词,是汉语中特有的,英语中并没有,为什么这篇文章却说英语中也有量词,而且还这样复杂?首先,我可以肯定地说:英语中确实没有量词,绝对没有。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所谓“量词”,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量词,而是一些普通的名词,比如a herd of elephants(一群大象),它是由两个名词组成的:herd(兽群)和elephants(大象),因此它的本意是“一个由大象组成的兽群”,并不包含我们汉语中的那种量词。
其次,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所谓“量词”(其实是名词),有许多都是不常用的生僻单词,比如bevy、clump、gaggle、skulk、stud、swarm等,我估计绝大多数初学者都不认识它们。另外,还有一些所谓的“量词”,它们的含义,与它们通常的含义,两者完全不同,比如pride,它通常的含义是“骄傲”,只是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它可以表示“一群狮子”,不过这个含义许多人都不知道。
因此,我不赞成英语中有所谓“量词”的提法,更不赞成让学生们学这些所谓的“量词”。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要问:如果我不用a herd of elephants,那我用什么来表达“一群大象”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根据大象的数量,分别用some elephants、many elephants等来表示,完全可以避免使用那些生僻单词。 〖本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我以前曾经说过,国内学英语的朋友,一般都不是自觉自愿学的,而是迫于某种压力(出国、升学、考研、晋级等),硬着头皮瞎学的。他们的学习负担本来就很重,真正的英语知识都还学不过来,我们这些有闲情逸致写文章的人,千万不要再额外编造一些新的“英语知识”,硬塞给他们,来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那样做,实在太不人道了(笑),这就是我写这个小帖子的目的。
篇6:《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量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量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保留了大量的当时的口语,其中的量词,时间跨度近130年,能反映量词演变轨迹.《吐鲁番文书》第六册的量词主要有两类:物量词、动量词,绝大多数是从上古继承来的,但有的`量词的意义有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量词.量词的应用特征也有变化.
作 者:胡继明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404000 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5(12) 分类号:H131 关键词:《吐鲁番出土文书》 量词 物量词 动量词篇7:日语量词学习中的难点
日语量词学习中的难点
日语量词学习中的难点苏辛欣
摘要:由于量词不是日语中的重要词,因此往往被学习者所忽视,但是日语量词十分发达,应用也非常普遍,所以掌握量词还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量词时,初学者普遍觉得有些棘手。对日语量词的读法和与名词的搭配这两大难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日语量词;读法;用法
日语中将量词叫做“助数词”(以下都称为“量词”),接在数词的后面来共同表示某事物的数量,是构成数词的要素。这类词不能单独使用,必须接在数词的后面构成数量词。日语中使用的量词大部分都来源于汉语,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赋予了自身语言的特点,从而在用法上产生了和汉语的.差异,也造成了学习者的困难。本文从读法和与名词的搭配两方面进行总结,所涉及的范围仅限于《(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以下简称“标日”)中出现的量词,以期给予初学者一些帮助。
一、数量词的读法
日语量词必须和数词一起使用构成数量词。数量词的读法一直是困扰学习者的一个难题。造成其读法比较复杂的原因有:(1)日语数词有两大读法,一是固有读法,即「ひ・ふ・み・よ・いつ・む・なな・や・ここ・とお」(这种读法只能从1到10),二是汉语读法,即「いち・に・さん・し(よん)・ご・ろく・しち(なな)・はち・く(きゅう)・じゅう」等;(2)数词和量词在一起读时经常发生音变。以下,将数量词的读法归纳成五类。
1.数词和量词都没有发生音变
如:「台・月・度・番・枚・便・部・メ`トル」。
2.数词发生音变、量词不变
如:「A・回・r・・浴ぷ拧ゎ^・社・ヶ月・Lg・キロ・トン」。数字的音变多集中在1(いち→いっ),6(ろく→ろっ),8(はち→はっ),10(じゅう→じゅっ),都发生了促音变。
3.数词和量词都发生音变
如「足・本・杯・匹・分」。数字的音变还是在1、6、8、10上,量词在1,3,6,8,10后都发生浊化。如:3足(「さんぞく」),1本「いっぽん」,3本「さんぼん」,6本「ろっぽん」,8本「はっぽん」,10本「じゅっぽん」。
4.数词使用日本固有读法
如:1个-10个「ひとつ・ふたつ・みっつ・よっつ・いつつ・むっつ・ななつ・やっつ・ここのつ・とお」;1天-10天「いちにち・ふつか・
みっか・よっか・いつか・むいか・なのか・ようか・ここのか・ようか」
5.读法特殊
(1)一人(ひとり)、二人(ふたり)、一皿(ひとさら)、二皿(ふたさら),3以上是数字+「にん」・「さら」
(2)4遥à瑜à螅、4rg(よじかん)、4年(よねん)
二、量词与名词的搭配
据统计,日语的量词有130个左右,本文仅针对《标日(初级上、下册)》中出现的量词与名词的搭配进行简要地梳理,在和汉语量词进行对比下总结出以下五类:
1.日、汉字形和用法都相同
如:人―人、杯―杯、年―年(前面是日语,后面是汉语)等。
2.日、汉字形不同但用法相同
如:r―岁、浴册(本)、―个、^―头(只)(指大动物)、摇日元等。
3.日、汉字形相同,但日语比汉语的搭配更广泛
如:台―台、辆、架(指机器设备、车辆、电器等);枚―枚、张、件、片(指薄平的物品,如相片、纸、车票等;指衣服,如衬衫、内衣等);本―根、把、瓶、支、颗(指细长的物品,如瓶装的酒、茶等,棍子、烟、伞、香蕉、树、手指、笔等)。
4.日、汉字形相同(有个别使用繁体字的情况)但用法不同
如:A―层、日―天、度―次、着―件、匹―条(指小动物)、羽―只(指鸡、兔、鸟等)、番―第几、足―双、皿―盘、rg―小时、Lg―周、部―份、便―指航班、车次、社―公司等。
5.日语量词使用外来语表示
如:キロメ`トル―公里、トン―吨等。
综上所述,日语量词大量来源于汉语,这在给学习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只有中国人会发生的误用,形成了我们学习时特有的难点。本文仅针对一些常用量词的读法、用法进行了归纳,因此很不全面。这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另外,日、汉量词的比较研究也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刘琳,奇小宁。关于日语量词“本”的用法[J]。日语知识,(09)。
(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篇8:上古三种数学文献中的量词
上古三种数学文献中的量词
上古三种数学文献中共有量词37个,其中名量词35个,动量词2个,此时动量词还未能完全摆脱其动词的本质,还处于萌芽状态,但量词系统已逐渐趋于完备.数量表示法共计2104例,其中表物量2097例,表动量7例.使用量词1747例,占83%,说明量词已经成为稳固的语言成份.“数・量・名”这种最成熟的.数量表示形式只有7例,仅占0.3%,反映出此时的数量表示法还处于未完全成熟阶段.
作 者:胡波 HU Bo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400715 刊 名: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0(3) 分类号:H042 关键词:三种数学文献 量词 数量表示法篇9:汉语中的量词及其在英语中的表达
汉语中的量词及其在英语中的表达
量词在汉语中独立成词,在英语中却不独立成词,但英语中却存在着量的`表达方式.本文通过对比,探讨了汉语中的量词在荚语中的表达途径,并总结出几点差异.
作 者:蒋倩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因语学院 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2008 “”(9) 分类号:H3 关键词:量词 表量方式 差异 英汉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