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小美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点击现代汉语词典91-93(网友来稿),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点击现代汉语词典91-93(网友来稿),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点击现代汉语词典91-93(网友来稿)
点击现代汉语词典(91-93)(网友来稿)
陈林森
91轿车
【轿车】(P638)供人乘坐的、有固定车顶的汽车:大~/小~。
对轿车作解释必须使用实质定义。实质定义必须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最常用的下实质定义的方法是“属加种差”。“属”就是被定义概念最邻近的上位概念,“种差”就是能将被定义概念和其他同属概念相区别的特有属性。但是《现汉》对“轿车”的定义中,“汽车”并不是轿车的最邻近的上位概念(应当是客车或乘用车),“供人乘坐的、有固定车顶的”两个属性更不能将轿车跟它的同属概念相区别。就是说,对轿车的定义不能区分轿车和其他类型车辆(客车、其他乘用车等)。比如大型客车、公交车也符合这个定义。“供人乘坐”可以区分客车和货车,但不能区分轿车和其他客车。我不知道“有固定车顶”的说明有何作用?客车不都有“固定车顶”吗?部分货车也有固定车顶。国际标准组织1977年版《道路车辆、车辆类型术语和定义》,将汽车分为两大类:乘用车和商用车,乘用车指9座及以下的轿车、旅行车、越野车、多用途车、专用车等,实际上就是“小型客车”。商用车包括客车和货车,主要是营运车辆。按这里的规定,轿车就是普通乘用车,即9座以下、不具专业用途的非营运车辆。轿车是中国特有的名字,从词源上说是从古代的轿子发展而来,意思含有坐得比较舒服,坐的人比较少,有时是车主或乘坐人身份的象征。港台地区也有叫“房车”的。现在国内通常把车上有家庭服务设施、主要供旅游用的轿车称作“房车”。此外,大轿车、小轿车两个例子也差强人意,如果用“豪华轿车”“桑塔纳轿车”等做例子可能效果更好,更容易使读者建立轿车的形象。以下是轿车的新定义:【轿车】普通乘用车的中国名称,即9座以下、不具专业用途的非营运小型客车:豪华~/桑塔纳~。
92、教育
【教育】(P640)①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②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说服~。
(1)①不够简洁,可改为:对社会后备成员进行培养,主要指在学校对各类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这是“教育”的动词用法。《现汉》试图列举各个年龄层次,以适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各层次教育的需要,但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义项①应包括研究生教育,而研究生中可能有一部分“人到中年”。近几年放宽了对报考大学的年龄限制,以至于少量老年人也跻身于受“教育”的行列。这类人要不要概括进来?用“各类学生”就避免了这一尴尬。
(2)加一个义项:②指教育事业或教育产业。这是“教育”的名词用法。
(3)原义项②改为③,同时要作修改。“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不是教育而是指示、命令,教育不是要求对方具体地做某件事或不做某件事,而是改变人的思想,使明白道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总起来说,义项①所说的“教育”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年龄层次所需要进行的培养活动,目的是使其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义项②(现改为③)所说的教育是根据需要对一部分社会成员所进行的帮助、培养、改造、提高的过程,如对犯错误的人所进行的教育、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党的`知识的教育等,目的是使其提高思想认识,有所进步。这两种教育的对象、方式、目的都不相同。应当利用解释文字让它们的主要区别被揭示出来。
该词的释文修改为:【教育】①对社会后备成员进行培养,主要指在学校对各类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她受过高等~。②指教育事业或教育产业:发展民办~。③用事实和道理说服人,使提高认识:通过这一活动,他受到了深刻的~。
93、阶层
【阶层】(P641)①指在同一个阶级中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的层次。如农民阶级分成贫农、中农等。②指由不同阶级出身,因某种相同的特征而形成的社会集团,如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分子。
《现汉》对“阶层”的解释不符合我国变化了的形势。在过去的中国语言里,阶层一般是指阶级内部不同等级的群体或处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群体。而现在中国学者更多地使用“阶层”的概念,用来说明我国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有别于从前在政治上“划阶级,定成分”的做法。在古代,等级、阶级、阶层没有严格区别。古代所谓“阶级”,就是指社会上的身份等级。在中国古代,阶级既指官位俸禄的等级,也指社会礼制所规定的等级秩序。那时,“庶民”和“大夫”是对立的两大阶层,在“民”中又划为“士、农、工、商”四个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等多个等级。马克思创立了阶级斗争学说,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在阶级斗争激化的19世纪以及随后的时期,马克思主义学说得到迅速传播。在中国,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夺取政权的指导思想。但在取得政权以后的较长时期,阶级斗争被简单化、扩大化了,制造了很多人为的“阶级矛盾”。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利益分割方式的多元化,传统阶级的不断分化,新兴阶层不断出现,特别是社会中间阶层(也被称之为“中产阶级”)的崛起,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原有的阶级分析方法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传统的“阶级”概念逐渐淡出,而代之以“阶层”的提法。就是说,对中国社会的分析,不再是划分阶级,而是进行社会分层。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根据社会各个群体对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将全体社会成员划分为十个社会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今天,根据占有土地多少、受剥削程度大小把农民再划分为贫农、中农等已经毫无意义。
因此,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对阶层的义项试作如下调整:【阶层】根据各社会群体的经济利益和资源占有的关系而划分的不同层次,如社会管理者、经济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服务人员、工人、农民、无业人员等。
作者邮箱: xzcls48@yahoo.com.cn
篇2:点击现代汉语词典61-62(网友来稿)
点击现代汉语词典(61-62)(网友来稿)
陈林森
61、例题
【例题】(P780)说明某一定理或定律时用来做例子的问题。
这个解释存在两个问题:一、“定理或定律”的范围过小,还应包括某些基础知识。因为例题是一个重要的普适性的教学概念。从纵的方面看,它适用于大中小学等各层次学校教学,从横的方面看,它适用于文科、理科以及各种专业课程教学。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能力、启迪分析性思维的有力手段。例题的作用就是示范性,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应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讲解加法的意义,课本引进了这样的例题: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是357千米,问从北京到济南的铁路总长是多少千米?在这样的例题中,就并不包含“定理或定律”的教学。文科课程一般不包含“定理或定律”,但也存在一定的例题。二、“问题”的概念使用不当,应代之以“典型习题”。从广义来说,习题也包含于问题。但“习题”的概念毕竟比“问题”更接近于“例题”。作为典型习题的“例题”与一般的“习题”是可以转化的。在一部教科书上的'“例题”,在另一部教科书上,可能成为一般的“习题”。所以释文应改为:【例题】说明某一基础知识、定理或定律时用来做例子的典型习题。
62、例证
【例证】(P780)用来证明一个事实或理论的例子。事实一般是不需要证明的,而用来证明一个理论的例证则往往是事实。否则就可能出现“用事实证明事实”的逻辑怪圈。“事实”应改为“观点”。正确的解释是:例证是用来证明一个观点或理论的例子。一般来说,用来证明观点的,往往只需要数量不多的例证,但需要比较具体的事实;而用来证明理论的例证,则往往需要大量而又概括的事实。例如一个哲学命题总是比较抽象的理论,用来证明它时则往往需要引用大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概括性的材料。
63、论题
【论题】(P834)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
释义局限于逻辑学概念。需补充一义:学术讨论、辩论赛等围绕它展开的中心话题。它不一定是“命题”(判断),而可能是一个“问题”。例如首届“中青论坛”网络辩论赛的论题:“网络是否有利于人际交往?”“文凭是否是求知就业的必需?”就是问题而不是命题。 作者邮箱: xzcls48@yahoo.com.cn
篇3:点击现代汉语词典96-97(网友来稿)
点击现代汉语词典(96-97)(网友来稿)
陈林森
96、红帽子
【红帽子】(P521)①在白色恐怖时期,进步人士被反动派指为共产党员或与共产党有联系,叫做被戴上红帽子。②称火车站上装卸货物、搬运行李的工人,他们工作时头戴红色帽子。
义项①在建国以后就不用了,现已成为没有生命力的历史词语。今天用“红帽子”有了新的'意义,是指一个企业或经济实体挂靠某一公有企业或政府机关,曾经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所谓“红帽子企业”就是指假集体真私人的企业。例如:“那时江苏及沿海地带‘戴红帽子’现象盛行,一顶‘红帽子’,意味着从银行贷款、职工福利、税收,都可以得到政策支持。”(《经济观察报》/12/26)“我算了一笔账,我们有万个私人企业主,如果按照1/4算的话,戴红帽子的有500万个。”(《民营经济报》/9/16)“从上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江苏数万家乡镇企业相继进行一场引人注目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多种途径摘掉‘红帽子’,明晰产权,焕发出活力。”(《英才》2004/2)有时也指私营企业主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职务的现象。但这种用法没有前者普遍。如:“在腐败势力的豢养、庇护下,张畏由批捕在逃的走私犯罪嫌疑人,摇身一变成了红得发紫的‘青年企业家’,头上的‘红帽子’一顶又一顶,什么‘湖北省某市政协副主席’、某报社‘名誉社长’、‘浙江省台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主席’等等。”(《法制日报》/5/15)由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词义的演变、更新,值得词典编者高度关注,否则词典就会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成为只奏“前朝曲”的留声机。
97、红脸
【红脸】(P521)①指害羞:这小姑娘见了生人就~。②指发怒:我们俩从来没红过脸。
还有一个意思未收进来,就是在生活中扮演正面形象,与“白脸”相对,常说成“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根据不同情况,可能是一个比较凶(白脸),一个比较善(红脸);一个比较宽容(红脸),一个比较苛刻(白脸);一个比较和蔼(红脸),一个比较严厉(白脸);一个说正面意见,一个说反面意见等等。如:“和朋友两个人一起去砍价,砍价的时候可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经销商往往没有招架之力,在气势上占了下风,也就慢慢败下阵来。”(《北京娱乐信报》2003/8/15)“这时钱玄同却出来扮演小丑了,他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封信,故意把文学革命批评的体无完肤,然后由刘半农出来唱红脸,发表《复王敬轩书》一一予以驳斥。”(新浪读书2004/9/11)“中国许多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既不过分溺爱,也不过分纵容,这个方法可行吗?”(《黑龙江日报》2004/9/6)
作者邮箱: xzcls48@yahoo.com.cn
篇4:点击现代汉语词典83-85(网友来稿)
点击现代汉语词典(83-85)(网友来稿)
陈林森
83、开放
【开放】(P698)①(花)展开:百花~。②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公园每天~/图书馆~时间每天上午八时至下午六时/机场关闭了三天,至今日才~。③性格开朗:性格~。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20多年了,可是在词典中却很难找到符合这一政策内涵的对“开放”的解释。《现汉》对“开放”一词有三个义项。这三条解释竟然没有一条适合“改革开放”“对外开放”这些说法中的“开放”。义项②与之比较接近,但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因为所谓“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只是一些简单的消极的行为:以前封锁,现在不封锁了;以前禁止,现在不禁止了;以前限制,现在不限制了。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可以包含这些内容,却远不只这些,而是更加积极的方针。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一切文明成果。义项②只适用于“解除”封锁、禁令、限制之一时,而我国的开放政策是长期的.方针,非权宜之计。从所举的三个例子看,都是小范围的局部行为,是具体的工作内容,并不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前者所对应的概念是“关闭”,比如,图书馆有开放就有关闭,关闭是为了工作人员休息、图书整理以及房屋维修等,可以说,它是为了更好的开放。公园、机场也是这样。在这个意义上,“开放”与“关闭”没有性质对立的正负之分,它们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它们都是必要的,是互为补充的。而作为一种发展经济文化的重大方针、国策,其对应的概念是“封闭”(或曰“闭关锁国”,也就是鲁迅所说的“关门主义”)。在这个意义上,“开放”与“封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我们要长期不间断地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反对对外封闭政策;我们不可能一段时间开放,过一段时间又把开放的“门窗”重新“关闭”起来。因此,这两个不同的“开放”,在概念的层次和份量上有显著差别。我们常说的“改革开放”中的“开放”,主要是指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全方位的政策措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根本的方针政策,而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和操作方法。它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如发展对外贸易,招商引资以及其他经济合作事宜,派遣留学生,加强高层往来和民间交往,开展文化交流和人才交流,主动发挥国家在对外事务和国际关系上的作用,加入世贸组织,承办国际会议和重大国际活动,对外援助和接受国际援助,等等。在这些意义上,与②的内涵与外延都不可同日而语。应补充义项③:特指国家建设中的对外开放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原义项③调整为义项④。
84、开国
【开国】(P699)指建立新的国家(在封建时代指建立新的朝代):~元勋/~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这里所说的“开国”是不是“建立新的国家”呢?其实那只是建立新的国家政权和新的国体。如果是建立新的国家,那么,我们国家的历史只有半个多世纪。而200多年前的美利坚合众国,现在的巴勒斯坦,才算得是建立新的国家。所以,释义应改为:建立新的国家或国体。
85、开门
【开门】(P700)①敞开门,多用于比喻:~整风。②指营业开始:银行九点才~。
敞开门的比喻义是什么?应予交代。“营业开始”不如说“开始营业”。改为:【开门】①敞开门,多比喻在与外界联系中开展工作:~整风。②指开始营业:银行九点才~。
作者邮箱: xzcls48@yahoo.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