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曾国藩座右铭坦荡荡,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曾国藩座右铭坦荡荡,欢迎大家分享。

曾国藩座右铭坦荡荡

篇1:曾国藩座右铭

1、“每逢大事有静气”

出处

曾国藩年轻时在官场沉浮,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便向理学名臣唐鉴先生请教,唐鉴送了他一个字――“静”,心静下来,就能处理各种纷乱的军国大事。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便都在此中获得。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为让气 氛更宁馨些,还往往点上一支香。每见到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

2、“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出处

这一天,曾国藩带着日记,又去拜见老师唐鉴。唐鉴审读他的日记,见满纸都是痛骂自己不成器的话,很是满意。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记,看上面写 道:“自今日起改号涤生。涤者,取涤 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 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唐鉴称赞:有志气!涤生,望你今后涤旧而生新。”

3、“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释义:

如果不能以圣贤的道德标准要求自 己,便只能与禽兽一般为欲望所控 制。只关心付出多少,不关心结果怎 样。

出处

唐鉴曾送给曾国藩一本自著《畿辅水利》,一张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收货。善化唐鉴。”

跟了唐鉴一段时期,尤其在通读了他 的《畿辅水利》一书后,曾国藩看出 这位理学名臣并不是埋首故纸、空谈 心性的书呆子,而是关心民瘼、留意经济、学问渊懿,亦不乏谋略的能 吏。同样,唐鉴也知道曾国藩是老成 深重、极有心计的干才。以后,唐鉴、国藩师生之间往往探讨程朱之学少,推究兴衰治乱的历史多。

4、“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 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 器。”

释义:

无论是处世还是用兵,平时深藏锋芒,关键时果断出手,出手便能解决问题。

出处

曾国藩出兵征讨太平军前,有人赠与曾国藩一口家传古剑,他的岳父欧阳 老人说:“涤生(曾国藩字)今日喜得 宝剑,老夫也高兴。老夫十分喜爱旧 日读过的一首古剑铭,现把这首古剑 铭送给你,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 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 利器。”

曾国藩听完这首古剑铭后,明白岳父 的深远用意,十分感激地站起来 说:“国藩牢记在心。”

5、“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释义:

赞扬别人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别人要 在私底下。

出处

曾国藩率湘军攻占武昌后,六弟曾国华带领在湘乡招募的五百勇丁来到武 昌。曾国藩见到这个出抚给叔父的六弟,心中很是高兴。四个弟弟,他认为最有出息的便是这个为人倜傥雄奇 的六弟。于是亲向六弟传授带勇识人 的经验。

曾国藩知道弟弟的脾性,说:“衡人亦 不可眼界过高。人才靠奖励而出。大 凡中等之才,奖率鼓励,便可望成大 器;若一味贬斥不用,则慢慢地就会 坠为朽庸。对待部属,大哥有两句 话,望弟切记。”

国华望着大哥,诚恳地说:“请大哥赐教。”

“这两句话是: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国华点点头,轻轻地重复一遍。

6、“打脱牙和血吞”

出处

曾国藩对洋人的坚船利炮,以及诸如 千里镜、自鸣钟、机器等,由衷地佩 服。三十年前惨败于洋人的教训,他 记忆犹新。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外 国与中国在军事上的悬殊他看得很清 楚。一个基本认识已在他心中深深地 扎下了根:与洋人相争,不在于一时 一事的输赢,而在于长远的胜负。中 国目前不如洋人,一旦开仗,只有失败。要靠“打脱牙和血吞”的精神,忍辱发愤,徐图自强。

7、“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 其半”

释义:

世界上能做成的事情,多半是因为外 界的压力被逼或者被激出来的。

出处

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 中国留学生,曾国藩对其抱有极大希 望,一力促成其办厂办洋务,然而容 闳近年在办事的过程中,深感处处棘 手,步步难行,多少次都想甩手不 干,但最后还是挺下来了容闳本想向 曾国藩吐一肚子苦水,听曾国藩这一 说,便不敢再讲了,硬着头皮把总督 交给的担子担起来。

“纯甫,我知道你有难处。”曾国藩 从“尽力办好”四字中,已知容闳的艰 难,“老夫活了五十多岁,经事不少, 知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 半。困难之处,正可看作是激励和逼 迫。”

8、“历来有文坛上之泰山北斗,官场 上却毫无建树,甚至一败涂地者,盖 因不识此中差别耳!”

释义:

文坛和官场是有差别的,认识不到这 两者的差别,多半会一败涂地。

出处

曾国藩麾下第一幕僚赵烈文,对大儒 船山先生王夫之非常崇敬。王夫之的 名作《读通鉴论》在书局刻印过程 中,他便零零星星地借来读过一遍, 十分佩服船山的见事高明、议论深 刻。此时看着这部被装订成十大本的 五十余万言巨著,真是爱不释手,心 里油然生出一股对船山的由衷崇 拜,“大人,船山公议论戛戛独造,破 自古悠谬之谈。卑职想,若使其得位 乘时,必将大有康济之效。”

“不见得。”曾国藩轻轻地摇了摇头。

“为何?”赵烈文颇感意外。他深知曾 国藩一向尊崇王夫之,但为什么并不 赞同这个观点呢?

“船山之学确实宏深精至,但有的则嫌 偏刻。比如对人的评价,求全责备的 多,宽容体谅的少。若让船山处置国 事,天下则无可用之人了。”曾国藩离 开座位,在书案前走了几步后又 说,“作文与做官并不是一回事。作文 以见深识闳为佳,立论即使尖刻、偏 颇点亦无妨,因为不至于伤害到某一 个人,也不去指望它立即收到实效, 只要自圆其说,便是理论,运笔为 斤,自成大匠。做官则不同,世事纷 繁,人心不一,官场复杂,尤为微 妙,识见固要闳深,行事更需委婉, 曲曲折折,迂回而进,当行则行,当 止则止,万不可逞才使气,只求一时 痛快。历来有文坛上之泰山北斗,官 场上却毫无建树,甚至一败涂地者, 盖因不识此中差别耳!”

9、“乱极时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学。”

释义:

能够处理极为混乱复杂局面的能力, 才是真正有用的学问。

出处

湘军之父罗泽南也是湖南大儒。与曾 国藩情同手足,他在武昌城下中弹兵 败,临终写信给曾国藩,提及:“近年 来与长毛作战,亦有一点心得。今将 远别,愿送与我兄:“乱极时站得住, 才是有用之学。”万语千言,难以倾 诉,愿仁兄为国珍重。

10、“世界上的人,其实就是棋枰上的 子”

出处

康福(字价人)是曾跟随曾国藩十几 年的老部下,曾国藩去世前,康福突 然来看他,要回了祖传的围棋。

曾国藩说:“价人,你想过没有,世界上的人,其实就是棋枰上的子,无论是我们还是长毛(太平军)都如此。 我常常这样想,每当想起这点,便很 灰心,不知你想过没有?”

“我也想过。不过我想,只有我们这些 人才是棋子,大人你老不是,你老是 执子的人。”康福笑着说。

“不是的。”曾国藩摇摇头,凝重的说,“包括我在内都是棋子,都是身不由己任别人摆布的黑白之子。”

“别人是谁呢?”康福睁大眼睛问,“是 皇上吗?”

“皇上有时是执子的人,有时又是被执 的子,说到底皇上也是棋子。”曾国藩 两眼望着空空的纹枰,似在深思。

“那么这个‘别人’究竟是谁呢?”康福追 问。

“冥冥上苍!”曾国藩苦笑着回答。

曾国藩座右铭坦荡荡(共3篇)

篇2:曾国藩座右铭

关于曾国藩座右铭汇总(精选60句)

1、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2、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3、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4、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5、纪泽尽管身体薄弱,但保养的方法,也只有在慎重对待饮食,节制嗜好欲望上,绝对不在服药上。

6、在清早用单子开出当天应了结的`事,当天必须了结它。

7、君子想有所建树,必须从不过分追求别人知道自己开始。

8、凡用兵打仗,必须储蓄没有竭尽的士气,留存有剩余的力量。

9、若非道义可得者,则不可轻易受金。——《曾国藩书信》。

10、看者如商贾趋利,闻风即往,但求其多;读者如富人积钱,日夜摩拳,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上防隘。——《曾国藩书信》。

11、其带勇之人,概求吾党血性男子,有忠义之气,而兼娴《韬钤》之秘者,与之共谋。——《曾国藩书信》。

12、军行战胜,尤须坚明约束,无令骚扰地方。——《曾国藩书信》。

13、当于极盛之时,预作衰时设想;当盛时百事平顺之际,预为衰时百事拂逆地步。——《曾国藩家书》

14、学问之事,以“日知月无亡”为吃紧语;文章之事,以“读书多,积理富”为要。读书之志,须以困勉之功,志大之学。——《曾国藩家书》

15、大抵看书与读书,须划分为两事,看书宜多宜速,不速则不能看毕,是无恒也;读书宜精宜熟,而不能完,是亦无恒也。——《曾国藩家书》

16、凡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遽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遍,明日看几遍,久久自然有益。但于已阅过者,自作暗号,略批几字,否则历久忘其为已阅未阅矣。——《曾国藩家书》

17、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入主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入主之,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曾国藩家书》

18、余所见将才杰出者极少,但有志气,即可予以美名而奖成之。——《曾国藩家书》

19、乡间早起之家,蔬菜茂盛之家,类多兴旺,晏起无蔬之家,类多衰弱。——《曾国藩家书》

20、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象。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伶俐,以为儿侄之榜样。——《曾国藩家书》

21、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量。——《曾国藩家书》。

22、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日:“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曾国藩书信》。

23、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曾国藩曰记》。

24、天地间推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曾国藩家书》。

25、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曾国藩

26、事以急败,思因缓得。——曾国藩

27、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曾国藩

28、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曾国藩

29、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曾国藩

30、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31、兵为民之卫,民无兵不固 ——曾国藩

32、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

33、人之所资,须自挣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须善用时机,借梯而上。

34、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该矫俗。

35、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36、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37、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38、两点金焦,劫后山容申旧好;万家食货,舟中水调似承平。

39、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

40、纶綍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忠诚浩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41、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曾国藩

42、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4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曾国藩

44、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曾国藩《战天京》

45、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46、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曾国藩

47、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曾国藩名言

48、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曾国藩

49、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 曾国藩

50、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51、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厌。

52、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53、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出处:复贺耦庚中丞

54、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曾国藩

55、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56、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57、重新积极别辟派别,重开世界。

58、须有宁拙毋巧之意,尔后可以耐久。

59、胸怀宽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60、心常用则活,不消则窒。常用则细,不消则粗。

篇3:曾国藩座右铭句子

曾国藩座右铭句子大全50句

1、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3、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4、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5、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6、留心在危难的时候,默默观察朴厚实在的`人,则在识人上做得差不多了。

7、陈岱云每天用工很多而且严格,可谓爱惜分阴的人,而我则疲沓不振作。

8、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书信》。

9、至作文,则所以浦此心之灵机也。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曾国藩书信》。

10、凡说话不中事理,不担斤两者,其下必不服,故《说文》“君”字“后”字从口,言在上位者出口号令,足以服众也。——《曾国藩书信》。

11、其带勇之人,概求吾党血性男子,有忠义之气,而兼娴《韬钤》之秘者,与之共谋。——《曾国藩书信》。

12、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曾国藩书信》。

13、善战,其得诀在“不轻进不轻退”六字,弟以类求之可也。——《曾国藩书信》。

1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家书》

15、心以收剑而细,气以收敛而静。——《曾国藩家书》

16、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矣。——《曾国藩家书》

17、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传长远之家规;不待一二入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曾国藩家书》

18、凡诸弟及吾妻子吾诸女侄女辈,概愿俭于自奉,不可倚势骄人。古人谓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曾国落家书》

19、儿女联姻,但求勤俭孝友之家,不愿与宦家结契联婚,不使子弟长奢惰之习。——《曾国藩家书》

20、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曾国藩日记》。

21、余死生早已置之度外,但求临死之际,寸心无可悔憾,斯为大幸。——《曾国藩日记》。

2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23、智慧愈苦而愈明。——曾国藩

24、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25、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曾国藩

26、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27、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28、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万不可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曾国藩

29、好谈己长只是浅。——曾国藩

30、一身精神,具乎两目。——曾国藩

31、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曾国藩

32、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33、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4、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35、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36、“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曾国藩”

37、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曾国藩《诫子书》

38、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39、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40、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曾国藩

41、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曾国藩

42、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曾国藩

43、精神越用就越多,阳气越提就越盛。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眠就越轻松。

44、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曾国藩名言

45、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出处:曾国藩

46、自修之道,莫难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

47、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也。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48、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曾国藩

49、办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50、行事不行任心,措辞不行任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