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就是坠好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忠言顺耳经典美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忠言顺耳经典美文,欢迎阅读分享。

忠言顺耳经典美文

篇1: 忠言顺耳经典美文

忠言顺耳经典美文

据说,我们的国民储蓄率在世界排名靠前,由此可以得出中国人节俭的结论,或者说是吝啬。其实,我们最节俭最吝啬的不是金钱,而是赞美别人的话。

古人告诉我们,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于是,我们将古人的这番遗训贯彻得不折不扣。我们专挑他人的毛病,他人包括亲人、朋友、同事以及不认识的人。我们乐于为他人指路,人人是洞察一切高瞻远瞩的舵手级导师。我们的声带不会发出赞美别人的声音。父母不赞美子女,老师不赞美学生,夫妇不赞美配偶,老板不赞美员工。不赞美也罢,我们还打着“忠言逆耳”的旗号刻薄地对待他人,以挑他人的毛病和打击他人的自信为乐事。仿佛不这样,我们的民族就难以延续。

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人获得成功离不开自信。真正的.忠言是赞美,鼓励是顶级忠言,鼓励能将白痴变成天才。赞美和鼓励是滋养他人自信的灵丹妙药。由于我们是赞美他人的吝啬鬼,导致我们国民的自信度偏低,一个由缺乏自信的人构成的民族,很难快速前行。我们的国家尚不发达,落在后边的原因很多,谁能说其中没有我们的声带不会赞美同胞的因素?君不见20xx年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诞辰200周年,我们的媒体使用甚嚣尘上的程度赞美安徒生,而到了我们中国自己的童话大师张天翼诞辰100周年时,媒体怎么就哑口无言了呢?不赞美就都别赞美,如果只赞美外国人,不赞美自己的同胞,外国就越来越发达,中国就越来越落后。

请学会赞美别人,这不需要花钱。从赞美亲人开始。赞美别人,就是赞美自己。鼓励是自信之母,赞美是好心情之父。有了自信和好心情,不管干什么,我们都将唾手可得。没有自信和好心情,不管干什么,我们都将望尘莫及。

篇2:初中生命题作文:忠言也要顺耳

古代就有说过,“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忠言说着很顺耳会怎么样呢?会不会比逆耳更好?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则这种“忠言也要顺耳”的故事。在齐国里面有一位叫徐公的美男子,人人皆知。宰相邹忌有一天突然想问这位美男子,问他的妻子、小妾和客人,他与徐公谁更美?邹忌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都是“徐公不若君子美也”。后来,邹忌见了徐公,才知道自己是小巫见大巫,也得出了要广开言路的治国道理。为了能让威王听得顺耳,采用了现身说法的说话方式。最终,使齐王高兴地接受了邹忌的忠言,虚心纳谏。

这个故事很好地体现了“忠言也要顺耳”的效果。试想一下,如果宰相邹忌没有用现身说法去劝诫齐威王,而是才用很直接的说法方式,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邹忌急匆匆地跑到齐威王面前,跟他说,“皇上,你犯了很多错误了,百姓们都不敢用真话对你说!”齐威王听到了,你猜他会怎么样?他肯定会觉得没有尊严,直接不理邹忌。那齐国很快就会落败,被其它强国给吞没。之后,也不会有齐国的强大。

所以说,有时候忠言也需要顺耳讲。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像邹忌和徐公一样,得到很好的回应。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的朋友做错了,你当面指出他的错误,他肯定会不高兴,你们的关系很可能会决裂。如果,你委婉地跟他说,他很容易接受,还会很感谢你!你们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篇3: 忠言也可顺耳作文600字

忠言也可顺耳作文600字

常言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同样是批评建议一个人,不同的方法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懂得把忠言用顺耳的方法讲出,使别人易于接受,是利人又利己的。

可以想象教区的前任牧师见到学童采摘郁金香时,他或十分怜惜但又无可奈何,或是大加责备并且上前阻拦。由于孩子们的逆反心理,不出几日,便又忍不住去摘花,整个花园被糟蹋的不成样子。但新来的牧师给孩子们讲明了花儿摘后会凋谢,如果留下可以开得很灿烂,孩子们欣然接受。花不但保住了,牧师还与孩子们成为了好朋友。

损害自身利益的事,人们可以一眼看出。而那隐藏于其中的利己部分,人们却很难发觉。别人劝你改正错误,你便会认为他存心与你过不去,而且你会固执己见并和他对着来。臣子直谏君王,君王第一印象便是不耐烦并认为这是揭自己短、对自己不忠而不愿接受。正是由于人们总喜欢别人顺着自己、有利于自己或是爱面子等诸多心理因素的存在,懂得巧言劝谏、用合适的方法批评建议就显得更重要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让别人接纳、改正的目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众所周知,正是凭着邹忌的智慧才造就了战胜于朝廷的结局。他向齐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进而自然而然地提出了“王之敝甚矣”的看法。齐王大悟并欣然接受。历史上直言纳谏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大多没有好的结局。这里并不是说有骨气、有正气不好,只是惋惜他们虽殒身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交流密切,国与国之间交往也十分频繁,世界各国广开言路、自由发言,但这并不意味着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要想让人接受,无论何时何时地都需要讲究方法。同样表达一个观点,可能一个让人面带喜色,一个会让人不欢而散。可见,劝谏的方法至关重要。

忠言也可以顺着来说。懂得忠言顺耳的才会拥有满园的郁金香和众多的友人。

篇4:忠言顺耳更利于行教师随笔

忠言顺耳更利于行教师随笔

忠言顺耳经典美文(整理7篇)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常常用粗暴的语言训斥了孩子又为自己愚蠢的做法开脱。我们常常用严厉的语言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后又为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不论出发点是多么好,不论期望值是多么高,逆耳的忠言总没有顺耳的忠言好听,逆耳的忠言总没有顺耳的忠言有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我们对犯错误的学生冷嘲热讽,或者粗暴训斥,往往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不论你是怎样的`恨铁不成钢,总得选择好的教育方法,总得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受批评也许已经习以为常,倘若给他以好言的抚慰和劝诫,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成绩差一点的孩子,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的责怪。我们应该冷静地帮助他们找原因、择方法、树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这是容不得半点伤害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责骂和训斥,他们只会更加害怕和厌恶学习。

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用顺耳的忠言去教育孩子,显得尤为重要。要知道,他们是不会把逆耳的话当作忠言来听的。

篇5:严中有爱,忠言顺耳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论文)

严中有爱,忠言顺耳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论文)

班主任常被学生叫做“老板”“班头”等等,可见班主任对一个班级的重要性。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工作千头万绪,几乎每天都要批评不同的学生。一般人看来,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肯定是苦的,而且因为“苦”,被批评的学生还会屡屡产生抵触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受冷漠的现象。”由此可见,教师的批评方式如果粗鲁,不但不能便以学生改正错误,相反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师生之间的良好感情。可见,批评不仅是一种武器,而且也是一门艺术

一、批评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

严格管理学生是每位班主任必须重视的问题。只有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才会形成好的班风,但需注意严而不凶,爱而不溺,严爱相济,在爱中求严,在严中见爱。尤其是批评的语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注意时间,场合,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关心的语气去帮助教育学生。记得一次自习课,我班一个女孩没有学习而是在忙着写一封信。等老师发现后,她偷偷地放到桌洞里面。后来让细心的我还是发现了:满满两张纸,写的工工整整,字里行间情真意切,主要是向一位异性同学倾诉自己的烦恼、思念、以及不被理解和关注的痛苦心情。从中不难看出:她在朦朦胧胧的暗恋着一位同学,正陷于无法自拔的情感泥潭中,难怪上课心不在焉、闷闷不乐,成绩下滑明显。经过耐心的思想工作,她如实地说出了真情,并自觉地承认了错误。事后,我没有声张,并在班级替她保了密。我多次找她谈心、及时引导她:未成熟的青苹果过早收获会又酸又涩,成熟季节的果子才会又香又甜。青少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很多看法和想法很不成熟,等将来有了立足社会的本领,再考虑这些大问题。人不可能一辈子不做错事,人生关键时只有几步,不能让同样的'错误重犯,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她含着眼泪不住的点头,我了解此时她复杂的心情。无需太多的语言,老师给予她的尊重和信任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她很感激我,从此她转变了:脸上重见了笑容,学习成绩也呈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教师批评得当,方法适宜,能够多为学生考虑,批评的效果会比严厉的训斥好。老师批评不当,刺伤学生自尊心、学生必定对老师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本学期班里的几位男生课间打扑克,我当时当众严厉批评他们,结果这几位男生好一段时间闹情绪,以拖交作业等来表示对受约束的不满。后来,我冷静的反思自己的工作,常言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何尝不把忠言变的顺耳,让学生听得进去,应该会更利于行吧。于是我换位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试着理解他们,挤时间坐下来找他们谈心,放下老师的架子,像朋友一样聆听他们的倾诉,倾听他们的心声,结果如此沟通并冷处理后,这四位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师生关系也由紧张变得融洽起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二、批评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

班主任天天和学生打交道,尤其是班级量化考评不理想时,更多的需要批评违纪学生,一怒之下甚至会例数学生的许多缺点,新帐旧帐一起算,将学生批个一无是处,心灰意冷。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鼓励他们独立工作,进行创造,获取成功。”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严爱当头, 批评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对犯了错误甚至是很严重错误的同学耐心的做工作。班里一名父母离异的女同学,特殊的成长环境加之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致使她性格很怪癖,不善于交际,同学关系不好,因小事经常与老师、同学发火,有时甚至故意给班干部出难题,在不喜欢的课上恶作剧,一次竟与班里一位男生因一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我多次找她谈话,做思想工作,从小事着手关心她,用事实说明学会宽容的重要性,并对她体育训练积极,肯于吃苦,积极参加劳动等优点予以肯定。帮助她重树信心,给她创造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和潜能的锻炼机会,引导她学会与人相处,鼓励她融入集体,并要求班干部不计前嫌主动帮助她、关心她、团结她,使她终于有了转变,树立了生活的信心,逐步融入了集体。诚然,教育学生善于发现自身优势与长处,更应该教育他们看到自身的不足,方能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三、批评学生应持有爱心

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期,他们中的个别同学因为小学时养成的散漫习惯,加之缺少良好家教,有时难免给班级扣分。老师此时一定十分生气。与其你去大声的训斥他们,不如找他们谈话,让他们自己找出自身不足,违纪的根源所在,千万不能因为他们给班级扣了分,而对他们厌恶、歧视甚至恶语相讥,那样做的结果只会导致:师生间的矛盾将会僵化,学生也会我行我素,破罐破摔。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教师只有倾注全部爱心才能感化学生。在我的班里有一位学习和行为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叫沈旺,他在小学就经常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遭同学嫌弃,一入学就有点自暴自弃的想法,故意表现出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家长也对他不抱任何希望,只求他混个毕业证。我清楚这样的学生内心很痛苦、很无奈,实际上他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在一个隆冬的早晨,他迟到了,他想,这下可要被狠狠批评一顿了。出乎他意料,我并没有疾言厉色地责问他,而是和颜悦色地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当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还没有起床,他连早饭都没有吃就赶到了学校之后,我受到很大震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批评他不该迟到,但又表扬他有较强的自理能力,课间买了面包让他吃,鼓励他学会自理、凡事早行动。他深受感动,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进步很大。但是,学生的进步难免是有反复的,虽然这位同学仍有违纪现象,但我从中深深地体会到:“这样的学生就像体弱的树苗,更需要我们班主任给予更多的阳光,更多的呵护、更多的关爱,不断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唤醒一个孩子的上进心”,从而促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不断进步。

四、批评方式应因人而异

批评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悔悟,并在短期内改正错误。批评的目的能否达到,取决于班主任的批评方式。针对不同性格,不同脾气,不同思想的学生应因人而异。严爱适度,批评学生应权衡利弊得失。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循循善诱,对于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强的学生,教师应用“交流式”的批评。例如我班一个同学,一次月考前被某科老师严厉批评,他一气之下,该学科的卷子只写了名字,以不答试题来宣泄心中的不满,以此来报复老师。原因是老师得罪了他。看来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对症下药,把握好批评的分寸,严爱适度,恰到好处的适度批评,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对他的批评,引导其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别人,认识顾全大局的重要性,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激发其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动力。做到如此批评学生将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动力。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严师出高徒”,严的前提是“尊重”,真心爱护自已的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又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度,要合乎情理,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深刻的论断:“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已的尊严感。”心理学的测量表明:“一个小孩从出生之日起,便开始具有了多种潜意识,其中包括受人尊重的本能。”这些都说明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勿庸质疑,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奚落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评应当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总之,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严格与尊重、严格与理解、严格与关爱”的有机结合。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只有做到这些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育人效果。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身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人们常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什么样的学生,这话不无道理。常言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面对性格各异、个性鲜明、可塑性强、一个个活生生的中学生,班主任工作中切记:凡事要本着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态度,教育批评学生要尊重学生,在严爱中把握好批评的方法与艺术,这是每一个热爱班级管理者值得探究的问题。

朱桂华

篇6:用顺耳造句

用顺耳造句

【注音】: shun er

【意思】:(话)合乎心意,听着舒服。

1、你可以重复练习,回答同样的问题,听同样的音频文件到觉得很顺耳为止。

2、接受调查的年长女性中,有近半数的人为自己的男人总是讲真话而烦恼,她们更愿意听到一些顺耳的好话。

3、通常人们都认为“高层决策英明”和“公司治理有序”这类口号没有实际意义;但在危机当中,这些话听起来既顺耳又有力。

4、里面学问大着呢,得向专家咨询,得用电脑分析,还得考虑语言学的因素,这样取的名字才不至于在普通话里听起来顺耳,到广东话里就刺耳了。

5、马什哈达尼说,他扮演了真诚的斡旋人的角色,在磋商中尽管他逆耳或者顺耳的`言词都用过,但他向来都在寻求达成一致意见。

6、当然,爱上瘾听上去更顺耳。

7、倘若英语是母语,我们自然会觉得那些英语句子听起来更顺耳!

8、这些新增加的东西对一位坚持品牌魅力和客户忠诚度的企业顾问来说由其顺耳.

9、但无论是对墨西哥驻以色列大使或以国驻墨西哥外交使节来说,这个名称听起来都不太顺耳。

10、你的助听器所接收的声音顺耳自然吗?

11、行,这东西听着不顺耳,那就去尝尝牛排吧。

12、西迪厄斯美丽顺耳的建议,将带着阿纳金越来越偏离绝地戒律的指导性原则。

13、语句含蓄言理深,文辞优美律韵寻。抑扬顿挫诵顺口,听之顺耳振精神。

14、不要只爱听顺耳的话。

15、坚持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启发性、真实性、激励性,能使政治理论课顺耳入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6、语言内在的音乐性驱使人们说话或写作时讲究适口顺耳,竭力展示语言的韵律,分享审美愉悦。

17、亲爱的楼主,也许我的话不太顺耳,但却是我心里想说的,希望你别怪罪。

篇7:逆耳未必是忠言的美文摘抄

逆耳未必是忠言的美文摘抄

电话响,我接起,对方是个口气很凶的女声:“你是号码××的机主吗?你有个奖品在我们这里,怎么还不来拿?”我直觉有诈,但她那么凶,凶得像我熟悉的基层机关工作人员。我迟疑一下:“我不要了。”她吼我:“你说不要就不要?我这里是有保存期限的,过时要收费。”我不吃这一套:“那你扔了呗。”“要扔你自己过来扔,这是你的`东西。我们的地址是……”

我挂断电话,确定是骗子无疑,以粗暴来伪装理直气壮。之前接过的诈骗电话,要么是冰冷的机器女声:“您有一张传票……”或者“您的宽带即将在十分钟之内关闭”。老掉牙的套路,连我妈一听就挂断。

后来又接过“认亲骗子”。一接起,是个甜甜的声音叫我“姑姑”。我家亲眷不多,但谁家没有几门多年不来往的远亲呢?虽然对方口音隔着千山万水,但这年头,打工以及举家迁徙是常事。总得费些事儿,才能确定是骗局。

而现在,骗子们索性出此大招。老人更容易上当,他们活了大半辈子,每次去机构办事都看嘴脸,被人呼来喝去,胆子早就吓破。情不自禁,一听人吼叱就唯唯诺诺,赶紧乖乖听话。有老伯伯老婆婆接了电话,就急如星火赶去对方说的地址,掉进“关税”“滞纳金”“快递费”“罚金”的陷阱,不掏钱就脱不了身。我去阳台向我妈通报了骗子的新动向,结果她见多识广,只哼一句:“多的是,就是要凶你、吓你、威胁你,你心里一打怵,就上当了。”

美容院的小姑娘会惊呼:“你皮肤的状态……啧啧啧。”斑点、瑕疵、衰老、橘皮组织,蒙着面膜的你越听越心惊,六神无主,只能依靠她推荐的产品,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中国人都是在批评与训斥下长大的,父母、老师、长辈、领导……看你哪一点不顺眼,都能大剌剌给出指教。话多半不好听,仿佛越难以入耳,越证明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未必!

有一年,我做电视节目主持人,靠嘴吃饭的营生,却偏偏长了口疮。对着镜头浅浅一笑时,往往一阵剧痛,要靠毅力撑住,才不会“哎哟”出声。病急乱投医,有人建议我喝龟苓膏清火,要最苦的那种。苦得难以下咽,一边大口吸气,一边小口喝,一边自我安慰:吃得苦中苦,百事可做。真苦,但对我的口疮全然无效,我后来是靠云南白药让创面痊愈的。它只是龟苓膏,它苦口,但不是良药。

又一年,我失恋,伴随着其他人生重创,是一生中最濒临绝境的时刻,我向熟人倾诉,他冷冷答我:“你这是活该!这个人离你而去取旧爱,之前有人离你而去取新欢,你需要反省一下自己!”当头一棒,狠狠击中我内心最自卑最鲜血淋漓的伤处,我痛得眼冒金星、天旋地转。这话太正确,让我无言以对。甚至我向其他人怯怯提起时,人家也说:“是忠言逆耳吧?他也是好意。”不,批评不等于安慰,忠言不等于落井下石!

逆耳的,未必是忠言,可能是骗子言,可能是商人言,也可能是小人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