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传奇张嘉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社会退缩青少年的友谊特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社会退缩青少年的友谊特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社会退缩青少年的友谊特点
社会退缩青少年的友谊特点
用社会测量法和问卷法调查了初一到初三120对社会退缩儿童友伴的友谊状况.结果显示:(1)退缩男孩组的友谊质量低于女孩组和混合性别组;(2)与非退缩对照组儿童的友谊相比,退缩儿童在班级内的地位较为不利,但其友谊能够发挥正常的功能;(3)多元回归表明受欺侮和亲密交流对退缩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较强.建议从群体角度、友谊特性及适应后果等不同层面来综合判断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
作 者:万晶晶 周宗奎 WAN Jing-jing ZhOU Zong-kui 作者单位:万晶晶,WAN Jing-jing(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875;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武汉,430074)周宗奎,ZhOU Zong-kui(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武汉,430079)
刊 名:心理发展与教育 PKU 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21(3)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社会退缩 青少年 友谊 受欺侮篇2:友谊关系如何影响青少年社会技能的发展

友谊关系如何影响青少年社会技能的发展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友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质的变化为社会技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尤其是自我表露、表达亲密性和提供情感支持等技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友谊经验同时促进了青少年社会技能发展的个体差异.认识友谊在青少年社会技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为教育者提供一条促进青少年社会技能发展的新思路.
作 者:万晶晶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武汉,430079 刊 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CGORGES UNIVERSITY 年,卷(期): 18(5) 分类号:B84-05 关键词:青少年 友谊关系 亲子关系 社会技能篇3:青少年强迫现象及其发展特点
青少年强迫现象及其发展特点
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现象及其发展特点.方法:以班为单位用LOI-CV调查北京市四所中学六个年级72个班的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185份.平均年龄14.68±1.75岁,男生占52.2%.结果:中学生LOI-CV是/否得分:男 8.65±3.56,女 8.61±3.40;干扰分:男 9.42±7.42,女 8.50±6.97.整齐清洁因子是/否分女生高于男生(F3104,1=13.85,P<0.001)而检查重复因子男生高于女生(F3115,1=15.52,P<0.001).总干扰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年级对总干扰分及其四个因子的`主效应均达显著性水平(F3076~3092,5=3.02~18.59,P<0.05).强迫症状总检出率为13.6%,且男生高于女生(χ2=5.40,P<0.05).男生各年级间强迫症状检出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2.81,df=5,P<0.01),女生年级间的差异无显著性(χ2=5.50,P>0.05).结论:中学生普遍存在强迫性体验,男生以检查与重复内容多见,女生以整齐与清洁内容的几率较高.强迫现象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呈似‘W'型的发展曲线.强迫症状总检出率为13.6%,具有在新入学和即将毕业的年级学生中较高的特点,提示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作 者:李占江 邱炳武 王极盛 作者单位:李占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100088)邱炳武,王极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00101)
刊 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年,卷(期): 17(4) 分类号:B84 关键词:心理学 强迫现象 断面调查 青少年 LOI-CV篇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为11、12岁―17、18岁,大体相当于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经历这个时期的发展,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日益成熟。 一、青少年生理发育高峰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一)身体外型的变化1、身高:身高的快速增长是青春期儿童身体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在青春发育期期间,平均每年长高约6―8厘米,甚至达到10―12厘米之多。同时,身高增长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女性少年12岁为成长最快人期,男性少年14岁为成长最快期。2、体重是身体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同样也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少年体重增加高峰期在12―13岁,平均每年增加4.5公斤;男性少年体重增加的高峰期在14岁,平均增加5.5公斤。3、头面部: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其头面部特点也微妙的变化。首先,相对于童年期头部骨骼的增长速度显著减慢,童年期那种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向成人的体貌特征发展。其次,以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顶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原来较为单薄的嘴唇开始丰满。总之,经历青春发育期的成长加速,少年儿童的体形和面部特征了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这一变化他们的体貌开始接近成人,在成长加速中各生理机能迅速增强,使他们的机能发育也开始走向成熟。(二)性的发育和成熟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1、性器官的发育与第二性征的出现一进入青春发育期,生殖器官的发育速度直线上升,女性主要表现为乳房隆起,体毛出现,骨盆变宽和臂部变大等,男性主要表现为出现胡须,喉结突出和噪音低沉,体毛明显等,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少年男女在体征上的差异突显出来。2、性机能的成熟生殖系统发育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性腺的发育成熟使女性出现月经,男性发生遗精。女性月经初潮的出现是少年女性身体发育即将成熟的标志,约发生在10―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3岁左右,同时,卵巢也在发育过程中,一般到18岁卵巢发育也达到成熟水平。男性性成熟晚于女性,男性性腺睾丸一般在13岁左右开始迅速增长,初次遗精约出现在12―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4、15岁。 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青春期心理活动的矛盾现象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身体的急速成长,性机能的快速成熟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己已经发育成熟的体验,订为自己已经是成人,这就是成人感。具有了成人感,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属于成人水平,应该被社会、环境和周围成个平等相待;有了成人感便要求与成人相应的社会地位,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心理发展速度的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的童年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实际上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等都处于半成熟状态,于是就出现了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即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这是发展中的矛盾,是人生的矛盾冲突,这是青春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二)心理断乳与精神信赖之间的矛盾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三)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青春期儿童出现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往往符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这是因为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所致。另外的原因是这时的少年儿童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而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又增加其闭锁性的程度。但是,与此同时,少年儿童的诸多苦恼又使他们备感孤独和寂寞,很希望与他们交流、沟通,并得到他人的理解。这种开放胸怀的愿望促使他们很愿意向同龄朋友推心置腹。其实他们也希望在一定向自己认为可信赖的成人朋友谈吐心声。(四)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青春期儿童通常要表现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干。如获得成功或良好成绩,就会享受超越一般的优越与成就感。如果遇到失利或失败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这两种情绪体验常常交替出现,一时激情满怀,一直低沉沮丧。 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青春期后,与身体迅速发育相比,心理发展还很滞后。这种矛盾给初中学生带来了苦恼,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一起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中抽回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青春期自我认识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身体形象上,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味,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相貌、体态,注意服装仪表风度,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因为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产生极度焦虑。成熟速度(早熟或晚熟)也容易影响对自我形象的认识。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中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一直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等情感的认识,并逐渐影响着自我的评价。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还表现在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与自我情绪情感的过分关注上,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的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常常主观了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这种过分夸大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现象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自我中心倾向。(二)情绪变化特点1、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青春期少年的情绪表现,有时相当激烈、粗暴甚至失控,有人用“疾风暴雨”来形容,人们认为平常的是是非非,却在他们那里引发出高强度的反应。有时他们的情绪高涨,热情洋溢,有时又会消极低沉、孤独压抑。这些烦恼和激情是他们自己难以控制的。如果消极情绪转化为心境,会使他们长期处于焦虑的情绪背景之中。在这种心境和情绪背景的条件下,遇到不满之事,遇到挫折或对抗,很容易暴发突发式的情绪,尤其是父母面前更容易失控。虽然在平静下来时也会感到后悔,但又常会复发。作为父母要善于体谅他们的情绪状态,体谅他们的困境,不要“硬碰硬”,要善于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2、青春期躁动随着第二性征和性功能的发展,出现性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又由于环境和舆论的限制,这种朦胧的好奇心和欲望感不得不被压抑,使之往往处于莫名的烦躁与不安之中。这是青春期的一个突出的困扰问题。他们要面临性骚动带来的欲望,又要面对压抑,还要在他人面前进行掩饰。如果在与异性的关系中某种行为受到指责和非议,他们还要经受压力。因此,常常为此而经受烦恼和烦躁。在家庭中常因为这类事情而发生矛盾,或严重冲突,乃至引发离家出走的事件等。(三)第二反抗期儿童在反抗期中的反抗,主要是指儿童对父母的信赖与自主之间的纠葛,以及由于对立而赞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状态的延续就是反抗期。三四岁幼儿处于第地反抗期,初中少年(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也可以提前在小学高年级,或延迟到高中初期发生)进入第二反抗期。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1)硬抵抗。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软抵抗。表现为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反抗的迁移。有时也迁怒于其他成人。(四)人际关系的发展1、同伴关系小学五六年级是同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即团伙现象,表现为六七个儿童经常在一起交往和游戏。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开始需要有一个能够倾吐烦恼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这样,原先的团伙已经有能满足这种需要了,交友范围开始缩小,初中生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两个,而且是同性别。选择朋友的标准包括:1)志趣相同2)烦恼相同3)性格相近4)能相互理解。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出先疏远、后接近的行为模式。在幼儿期和童年期,儿童之间的交往一般是不分性别的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随着性意识的觉醒,开始对对方逐渐产生了兴趣。刚开始时,他们对于异性的兴趣却是以一种相反的方式来表达,表示出漠不关心、轻视对方甚至以一种不友好的方式攻击对方。到初中后期,男女生之间逐渐开始融洽相处,但一般都不将对对的情感表露出来,多数都成为一个人永久的秘密。2、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点青春期儿童通过反抗期走向自主自立。进入初中以后,以父母为榜样的态度不再继续,代之为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对父母的信赖减少了,而反抗性情绪却增加了。同时由于自身洞察力与对他人认识能力的发展,能够从人的整体人格对父母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评价,认为父母虽有缺点,但应受到尊敬。3、与教师关系的变化特点在小学儿童的心目中,教师还有着权威的地位。但到了初中阶段,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不再盲目接受一位教师,他们开始对老师品头论足。初中生所喜爱的老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热情和蔼、关心学生、知识渊博、讲课风趣等。对所喜爱的教师所讲授的科目,他们会努力地学习;而自己不喜欢的教师所讲授的科目则持排斥态度。来源:力天教育―01―07篇5:近十年来我国儿童社会退缩研究进展
近十年来我国儿童社会退缩研究进展
发展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缺乏社会交往是成长中的危险因素,社会退缩被看作是儿童的消极行为表现和社会化的`一个阻力.本文从社会退缩的研究对象及方法、社会退缩的稳定性及性剐差异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梳理并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对儿童期社会退缩行为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 者:陈红梅 刘爱书 杨飞龙 作者单位:陈红梅(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刘爱书,杨飞龙(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27(5) 分类号:G61 关键词:社会退缩 儿童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