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达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古诗词里翻译巧妙用韵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古诗词里翻译巧妙用韵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古诗词里翻译巧妙用韵的问题
古诗词里翻译巧妙用韵的问题
在中国古诗词翻译界(此处特指英译),历来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主张,一种是主张以散文体翻译,我姑且将其称之为“散译”;一种是主张以韵文翻译,我姑且将其称为“诗译”,后一种主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诗译诗”。一代古诗词翻译大师,北大教授许渊冲先生是力主“以诗译诗”,并且在这一领域的造诣可谓是登峰造极,虽不能说是后无来者,但绝对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文科出身的我,对古诗词,诗歌等题材素来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自专业学英语以来,对英文诗歌,古诗词的英译等也是兴致盎然。再加上平日生活多寂寞,心中惆怅谁可知。闲来无事下,我不知不觉也读了一些这方面的书和论著,慢慢积累之下,大的收获虽然谈不上,但还是可以称得上是小有心得的。趁着周末暇时,便就古诗词翻译的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记录一下自己的心得---即古诗词翻译时如何巧妙用韵的问题。
我个人也是追随许渊冲教授的主张的,只有“以诗译诗”,才能真正把中国古诗词由于押韵而朗朗上口,意蕴优美的精髓更好地用另一种语言展现出来。如果用所谓的散文体去翻译中国古诗词,那只会把中国古诗词翻译的不伦不类,意境全失。若如此,恐怕是要对不起写作古诗词的中国古代名人了。。。
而要做到“以诗译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押韵。古诗词因为押韵才朗朗上口,诗意荡漾。而要“以诗译诗”,当然也要用韵。用韵格式一般有aabb,abab,aaba等。从许渊冲所译的《唐诗三百首》来看,好像aabb的格式用的最多,也最为常见。
言归正传,古诗词翻译如何巧妙用韵,我在借鉴前辈成果,分析对比各类古诗词英译文的基础上,总结出四种用韵技巧,即,倒装凑韵;换词救韵;添词补韵;断句生韵。现浅析如下:
第一,倒装凑韵。所谓倒装凑韵,就是指颠倒译文中的语序,如主谓语的顺序,形容词和名词的顺序等,来达到凑韵的目的。凑者,拼凑也,就是拼凑出来韵脚,达到使译文押韵的目的。严格的说,英语里的倒装通常指的是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前者是主谓语颠倒顺序,后者是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提前。而我这里说的倒装,则绝不仅仅局限于这一定义。古诗词翻译时的倒装,经常会用到形容词和名词的顺序相互颠倒的情况,即把名词提前,形容词放到后面。现举一例,
及晓方知星云月,夜半怎得叶别花。
译文: Until dawn, I saw not the heaven brightly starred,
During midnight, I knew not the flowers had faded.
在这句中,译文第一句的正常顺序应该是 the brightly starred heaven(繁星点缀的天空),而我为了跟第二句faded凑韵,故而调换顺序,用倒装凑韵的方法来达达到使译文押韵的目的。
第二,换词救韵;即在翻译古诗词时,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性地择取不同的英语单词,来达到押韵的目的。救,就是在本来不可能押韵的情况下,换个词汇,也就换了韵脚,于无路处找出路,从而可以押韵。现举一例,
遥心寄予伊人处,
平安夜里愿平安。
译文:Now from afar, I'm sending my blessing to thee,
On Christmas Eve, may you be sound and gay.
我在翻译这句诗时,第一句的最后一个词本来是要用you的,但是由于实在想不到和you押韵的词,不得已便换成thee,用这个古英语词汇来和下句的gay押韵。
第三,添词补韵。即在充分体会理解原诗意思的基础上,在不曲解原诗意思的`情况下,通过恰当的添加某个词汇或词组来达到押韵的目的。补,补其原所未有,化腐朽为神奇,从而巧妙押韵。现举一例,
一霜一月一冰雪,心寒一夜不曾歇。
译文,In the moonbeam, frosts,ice,and thick snow were shining,
With departing agnoy,I remained awake to the daylight,wailing.
通过对比原诗来看,第二句并没有描写“哭泣,哽咽”的词语在里面。但是我在翻译时,为了和shining押韵,就自作主张地添了wailing一词,以此来补韵。同时也并不算是曲解原意,因为原诗题目为《离别恨》,那么想必诗中主人公因为离别而哭泣,当算是理所当然之事。
第四,断句生韵。所谓断句生韵,是指在翻译古诗词时,通过把一句完整的译文人为地,有意识地断开,分成两个半句,从而使这两个半句押韵的情况。因此,我把这一技巧形象地称之为“断句生韵”。现举一例。原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Four hundred eighty splendid temples still remain
Of Southern Dynasties in the mist and rain.
这句诗是诗词翻译大师许渊冲教授所译,笔者当时在看到这句译文时,刚开始是以为remain 和 of 构成的一个词组被许教授断裂开来的,然而遍查词典,就是找不到有remain of这一说。后又细加琢磨,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里的of是跟在temples后的,本是与Southern Dynasties连用构成所属关系的。由此可见许教授翻译古诗词时使用“断句生韵”的大手笔。这里,他通过断句,巧妙地通过remain和rain构成韵脚来押韵,真是妙极。
以上便是所谓的四种翻译古诗词时的用韵技巧,倒装凑韵;换词救韵;添词补韵;断句生韵。
篇2:古诗词里动词的妙用
古诗词里动词的妙用
文章第九自然段写人虎相遇时,作者在文中并没赋予武松以任何英雄行为,却这样写道:闪在青石旁。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中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文中写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暴露无遗。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开: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一闪、又一闪这里,一个接一个的闪字,乍看起来,好像是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足见作者的功力。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在遭到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体现形象的鲜明。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如果换用躲字,则会显得很被动。
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者写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请看:武松进店喝酒时,是把哨棒靠在一边;喝完酒是提着哨棒离开酒店;看完树上的两行字是拖着哨棒走上景阳冈;读了榜文后,把哨棒插在腰间;当吊睛白额大虫出现在武松面前时,他便把哨棒拿在手里;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大虫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他便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赤手空拳与大虫搏斗。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就这样,作者用揪、按、踢、提、打等动词,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动,跃然纸上。
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于是,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这么一个挨字,可以说无法用任何一个表示走的更好的动词代替了。它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软、精疲力尽的状态。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
篇3:巧解多页面问题妙用Word“空行替换
而眼下的一份二级C试卷,用上面的方法却是屡试屡败,每次都是提示:“Word已完成对文档的搜索并已完成0处替换”。为什么空行就在眼前,Word却不认识它呢
经过细心查找,发现在用替换的办法删除空行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分清文件中用的是手动换行符(“Shift回车”),还是段落标记。“^p^p”替换成“^p”并不能替换所有的空行。如果文件中用的是手动换行符,那么就要用“^l^l”替换成“^l”(这里用的不是1,而是L字母的小写,也可以直接用替换对话框里的“特殊字符”,里面有“有手动换行符”),空行才能去除,
我要用的试卷正是用手动换行符换行的。可是我也用了“^l^l”替换成“^l”的办法,用“全部替换”时依然提示“Word已完成对文档的搜索并已完成0处替换”这又是为什么呢?把我搞得一头雾水,为了搞清楚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我又在Word文档中分别用手动换行符和回车符制造一些空行,用“^p^p”替换成“^p”和“^l^l”替换成“^l”来验证,结果能顺利完成空行的删除。为什么我自己输入的可以替换,网上下载的却不能呢?难道这里面还有“机关”?
2.注意空格的存在。无奈之下,我只得手工删除了。在删除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它的秘密:原来每个空行的换行符前还有一个空格。空格成了折腾我的“罪魁祸首”!再用“^l^l”(注意两个换行之间有一个空格)替换成“^l”,替换终于有成果了。单击了几次全部替换,又更改了几次“查找内容”,比如把“^p^l”替换成“^l”。我的页面中再也没有空行了。
看来用替换的方法来删除空行时,要灵活对待查找的内容,不然,Word可不懂你的心。电脑是智能的也是最“死心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