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科吉萨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教学反思,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教学反思,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教学反思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教学反思
一、课前准备。
将自印的绘有省界线的中国空白图发给每一位学生。
二、引入新课。
复习中国的主要山脉:首先教师板绘中国轮廓图(或用小黑板事先画好),其次,按山脉走向(东西、东北―西南、西北―东南、南北、弧形)一边画主要山脉(用蓝色的粗线条表示山脉),一边引导学生回忆山脉名称,板绘结束后让学生在中国空白图上画出主要山脉,进一步建立主要山脉分布的空间观念。最后引导学生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我国西部主要的地形类型:以高山、高原和盆地为主。顺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三、讲授新课。
1、读图。
教师利用教学挂图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中的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2、板书、
第三节: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在板图上方板书)
(1)四大高原:
①教师利用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完成以下要求:
a、读出四大高原周围的山脉名称;
b、判断四大高原各分布在哪一级地势阶梯上;
c、对比四大高原的海拔高度;
d、找出四大高原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②通过提问检查读图情况并纠错。
a、练习。
学生在填充图上填出四大高原及其周围主要山脉的名称。
b、提问。
结合自己的经验,你觉得从哪些方面来描述一个地形区的特点呢?
c、汇报。
我想起了一个地理名词――地貌,我们可以类似从身高、体形、肤色等方面来描述一个人的方法,所以我想描述地形和这个应该很相似,大概有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等等吧。
d、小结。
你很聪明,教给大家一个很有创意的记忆方法……
篇2:第三节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
2.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分析、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1.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挂图)
2,绘有“四大高原”边界的空白轮廓图(板图或投影)
3.新疆“三山夹两盆”地形示意图(板图或投影)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安排1.5课时(四年制2课时)。第一课时讲完“四大高原”,后面半个(或1个)课时讲完“四大盆地”。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讲述和讨论
【教学过程 】
(新课引入)
[挂图]挂好“中国地形”挂图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请注意观察地形图,说出我国西部和东部各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教师重复强调西部以高山、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丘陵平原为主。)
(讲授新课)
[查阅地图]请同学们在地图册中的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四大高原的位置。
[板书]
一、四大高原
[指图讲述]让我们在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一一找到四大高原。(以下讲述教师应注意放慢节奏,指图要准确,以便学生边听讲边在地图册上查找有关地名。下面划横线的高原名称由学生齐声答出。)
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占全国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祁连山麓,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是内蒙古高原。
西起祁连山脉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面大约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为邻,南到秦岭的高原是黄土高原。
主要位于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分,地势明显表现为西高东低,海拔从米下降到1000米的高原是云贵高原。
[展示图片]出示绘有四大高原边界的空白轮廓中国地图。分别请四位同学上讲台指图说出四大高原的位置,教师纠正。
[讨论]请同学们阅读“四大高原”一段课文及有关插图,分别介绍四大高原的特征。(在读书读图之后,组织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应加强引导,提醒学生读有关插图及彩图,并可简要解释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来历、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后果、喀斯特地形的成因和得名等)
[板书]
l、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世界屋脊”
2.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 地势平坦
3.黄土高原—一黄土覆盖 千沟万壑
4.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喀斯特地形典型
[练习]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把四大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用直线连结起来。
[板书]二、四大盆地
[讲述]请同学们在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找到天山山脉,看天山南北分别是什么地形。(学生回答)
[[提问]人们谈到新疆地形时,常有“三山夹两盆”的说法。请同学们阅读图3·13,说出“三山”和“两盆”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纠正或肯定)
[展示图片]“三山夹两盆”示意图
[讲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都位于西北内陆,周围高山环抱,内部比较平坦,有成片的沙漠和戈壁。
[提问]说出塔里木盆地中我国最大的沙漠名称和它的形成原因。(学生依据课本回答,教师强调“地处内陆”和“地形封闭”两点)
[讲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周围高山上有很厚的冰川、积雪。当天暖的时候,冰雪消融,山麓地带有了水就可以长草、植树、种庄稼。在黄色的沙漠区,这种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叫做“绿洲”。历史上,天山和昆仑山的山麓地带就是“丝绸之路”上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提问]1.为什么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会有绿洲分布?水源是从哪里来的?
2.新疆修筑的公路线大多绕经盆地的边缘,这是什么原因?(教师提示学生也从水源、绿洲分布等方面考虑)
[讲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的柴达木盆地,与前面两个盆地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别。
[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参考P33图3·15说说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点出以上三个盆地均处内陆,内部都较平坦,有沙漠、戈壁;不同的是它们的海拔,柴达木盆地海拔3000米左右,位于地势第一阶梯,而前两个盆地位于地势第二阶梯。)
[板书]3.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多沙漠戈壁。
[讲述]位于四川省东部,被山岭、高原环绕的四川盆地内部,与前三个盆地有明显的不同。
[提问]请说出四川盆地内部地形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指出以上三个盆地内部较平坦而四川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平原较平坦)。
[板书]4.四川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成都平原较为平坦
[讲述]四大盆地各有特色,请同学们用比较法学习、记忆。
[练习]1.四大盆地名称,在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说出它们分别在地势的哪级阶梯上。
2.哪个盆地海拔最高?哪个盆地面积最大?哪些盆地位于内陆?
3.成都平原在哪个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哪个盆地中?
4.哪个盆地中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哪个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
(布置作业 )选做复习题2。
【板书设计 】
一、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世界屋脊”
2.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 地势平坦
3.黄土高原——黄土覆盖 千沟万壑
4.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喀斯特地形典型
二、四大盆地
篇3:第三节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教学目标
1.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位置,并说出各自的边界山脉。知道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主要特征。
2.知道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的共同特点。学会用比较学习法比较同类地理事物,并能在比较中抓住重点。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自然条件复杂,并能清楚地知道复杂自然务件的优势与不足。
教学重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位置及特征。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图”,各高原景观图,各盆地地形示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指“中国地形图”,请学生回答:
①我国地势特点是什么?
②请同学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各阶梯的界限山脉。
③根据“中国地形图”说出第一、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
【教师点题】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我国的高原和盆地。
【板书】
【教师引导】首先,大家看各个高原在我国所处的位置。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第二,大家再看各个高原的边界山脉及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教师引导】看课本上的景观图及课文,还可以给学生看关于四大高原风光录像片,观察四大高原有何特点。
【教师提问】在读“中国地形图”时,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一个问题:我国四大高原在地形特征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概括】海拔较高,顶部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的广大地区,就是高原。
同学们再观察“中国地形图”。
总结一下四大高原的不同点,要求学生讨论后填写表格。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
【板书】
一、四大高原
【投影】
【教师引导】为什么各个高原又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1页“读一读”,在解释黄土高原成因的同时,简单介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成因及其它特点,以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求知欲。
【教师引导承转】在第一、二阶梯上,除高原外,还有四大盆地。
【板书】二、四大盆地
【引导学生】指地形图,请学生想象盆地的形态。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根据地形图,指出各盆地的外围山脉。
同时看课本第32页各盆地分布示意图,并对照“中国政区图”,判断各盆地所在的省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
【投影】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2~33页,总结各盆地特点、并填表。
【教题概括补充】将表格补充完整。
【教师引导】比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特点。请学生思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总结】大部分高原、盆地地区,或高寒,或沙漠广布,或地面崎岖、沟壑纵横。总之,它们的自然条件恶劣。所以,这些地区目前仍是我国经济相对贫穷落后有待发展的地区;但由于其自然条件独特,在近些年也充分展示了发展潜力,如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柴达本盆地的钾盐、青藏地区的牦牛、内蒙古的畜牧业、四川盆地的农业以及新疆、内蒙、云南等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若能加大这些地区的经济、人力投入及交通建设,昔日偏僻、落后的地区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热点地区。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教师总结】总结本课重点内容。
小资料
①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峻最年青的高原。具有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大部分湖面海拔在4100~5000米之间,如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有天湖之称。
②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分布广、类型多、形态奇特,尤以云南路南石林、贵州的奇峰异洞闻名于世。由于构造上升和河流强烈切割,致使山高谷深,地形崎岖,人们多用“地无三里平”来形容这个高原的地貌景观。
篇4:第三节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一、四大高原
[指图讲述]让我们在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一一找到四大高原。(以下讲述教师应注意放慢节奏,指图要准确,以便学生边听讲边在地图册上查找有关地名。下面划横线的高原名称由学生齐声答出。)
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占全国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祁连山麓,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是内蒙古高原。
西起祁连山脉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面大约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为邻,南到秦岭的高原是黄土高原。
主要位于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分,地势明显表现为西高东低,海拔从米下降到1000米的高原是云贵高原。
[展示图片]出示绘有四大高原边界的空白轮廓中国地图。分别请四位同学上讲台指图说出四大高原的位置,教师纠正。
[讨论]请同学们阅读“四大高原”一段课文及有关插图,分别介绍四大高原的特征。(在读书读图之后,组织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应加强引导,提醒学生读有关插图及彩图,并可简要解释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来历、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后果、喀斯特地形的成因和得名等)
[板书]
l、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世界屋脊”
2.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 地势平坦
3.黄土高原—一黄土覆盖 千沟万壑
4.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喀斯特地形典型
[练习]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把四大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用直线连结起来。
[板书]二、四大盆地
[讲述]请同学们在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找到天山山脉,看天山南北分别是什么地形。(学生回答)
[[提问]人们谈到新疆地形时,常有“三山夹两盆”的说法。请同学们阅读图3·13,说出“三山”和“两盆”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纠正或肯定)
[展示图片]“三山夹两盆”示意图
[讲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都位于西北内陆,周围高山环抱,内部比较平坦,有成片的沙漠和戈壁。
[提问]说出塔里木盆地中我国最大的沙漠名称和它的形成原因。(学生依据课本回答,教师强调“地处内陆”和“地形封闭”两点)
[讲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周围高山上有很厚的冰川、积雪。当天暖的时候,冰雪消融,山麓地带有了水就可以长草、植树、种庄稼。在黄色的沙漠区,这种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叫做“绿洲”。历史上,天山和昆仑山的山麓地带就是“丝绸之路”上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提问]1.为什么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会有绿洲分布?水源是从哪里来的?
2.新疆修筑的公路线大多绕经盆地的边缘,这是什么原因?(教师提示学生也从水源、绿洲分布等方面考虑)
[讲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的柴达木盆地,与前面两个盆地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别。
[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参考P33图3·15说说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点出以上三个盆地均处内陆,内部都较平坦,有沙漠、戈壁;不同的是它们的海拔,柴达木盆地海拔3000米左右,位于地势第一阶梯,而前两个盆地位于地势第二阶梯。)
[板书]3.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多沙漠戈壁。
[讲述]位于四川省东部,被山岭、高原环绕的四川盆地内部,与前三个盆地有明显的不同。
[提问]请说出四川盆地内部地形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指出以上三个盆地内部较平坦而四川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平原较平坦)。
[板书]4.四川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成都平原较为平坦
[讲述]四大盆地各有特色,请同学们用比较法学习、记忆。
[练习]1.四大盆地名称,在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说出它们分别在地势的哪级阶梯上。
2.哪个盆地海拔最高?哪个盆地面积最大?哪些盆地位于内陆?
3.成都平原在哪个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哪个盆地中?
4.哪个盆地中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哪个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
(布置作业)选做复习题2。
【板书设计】
篇5:第三节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一、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世界屋脊”
2.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 地势平坦
3.黄土高原——黄土覆盖 千沟万壑
4.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喀斯特地形典型
二、四大盆地
篇6: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特征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特征
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达4000米以上,多雪山冰川。面积大,占全国面积的1/4。高原上多大山,但相对高度较小。
2、内蒙古高原:地势起伏和缓、山脉少。为中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东部多草原,西部多戈壁、沙漠。
3、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不平,海拔1000~米。多峡谷,多小型山间盆地。石灰岩分布广,多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4、黄土高原:海拔1000~2000米,地表覆盖深厚的黄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覆盖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四大盆地
1、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地貌呈环状分布,属于暖温带气候,中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分别约占全国油气资源蕴藏量的1/6和1/4。
2、准噶尔盆地:有较大面积的沙漠,多为半流动的性质;典型的风蚀地貌广布。北疆的乌尔和,因其典型的`雅丹地貌,成为远近闻名的“魔鬼城”。
3、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境内。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个大咸水湖,后来随着地势的抬升,高原变得越来越干旱,大咸水湖就变成了大干盐湖。
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因为它蕴含有大量的盐类,被称为“万丈盐桥”。同时还蕴涵有大量的煤炭、石油、钾盐和铅锌矿等矿产。
4、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的西部。这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也是我国最富饶的盆地。主要特征是:天府之国,物产富饶;长江干流穿过,支流众多,水热资源丰富;名山秀水,加上大量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四川盆地是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盆地。
篇7:《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
2.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分析、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1.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挂图)
2,绘有“四大高原”边界的空白轮廓图(板图或投影)
3.新疆“三山夹两盆”地形示意图(板图或投影)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安排1.5课时(四年制2课时)。第一课时讲完“四大高原”,后面半个(或1个)课时讲完“四大盆地”。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讲述和讨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挂图]挂好“中国地形”挂图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请注意观察地形图,说出我国西部和东部各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教师重复强调西部以高山、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丘陵平原为主。)
(讲授新课)
[查阅地图]请同学们在地图册中的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四大高原的位置。
篇8:《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教案
一、四大高原
[指图讲述]让我们在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一一找到四大高原。(以下讲述教师应注意放慢节奏,指图要准确,以便学生边听讲边在地图册上查找有关地名。下面划横线的高原名称由学生齐声答出。)
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占全国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祁连山麓,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是内蒙古高原。
西起祁连山脉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面大约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为邻,南到秦岭的高原是黄土高原。
主要位于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分,地势明显表现为西高东低,海拔从米下降到1000米的高原是云贵高原。
[展示图片]出示绘有四大高原边界的空白轮廓中国地图。分别请四位同学上讲台指图说出四大高原的位置,教师纠正。
[讨论]请同学们阅读“四大高原”一段课文及有关插图,分别介绍四大高原的特征。(在读书读图之后,组织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应加强引导,提醒学生读有关插图及彩图,并可简要解释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来历、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后果、喀斯特地形的成因和得名等)
[板书]
l、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世界屋脊”
2.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 地势平坦
3.黄土高原—一黄土覆盖 千沟万壑
4.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喀斯特地形典型
[板书]二、四大盆地
[讲述]请同学们在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找到天山山脉,看天山南北分别是什么地形。(学生回答)
[[提问]人们谈到新疆地形时,常有“三山夹两盆”的说法。请同学们阅读图313,说出“三山”和“两盆”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纠正或肯定)
[展示图片]“三山夹两盆”示意图
[讲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都位于西北内陆,周围高山环抱,内部比较平坦,有成片的沙漠和戈壁。
[提问]说出塔里木盆地中我国最大的沙漠名称和它的形成原因。(学生依据课本回答,教师强调“地处内陆”和“地形封闭”两点)
[讲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周围高山上有很厚的冰川、积雪。当天暖的时候,冰雪消融,山麓地带有了水就可以长草、植树、种庄稼。在黄色的沙漠区,这种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叫做“绿洲”。历史上,天山和昆仑山的山麓地带就是“丝绸之路”上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提问]1.为什么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会有绿洲分布?水源是从哪里来的?
2.新疆修筑的公路线大多绕经盆地的边缘,这是什么原因?(教师提示学生也从水源、绿洲分布等方面考虑)
[讲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的柴达木盆地,与前面两个盆地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别。
[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参考P33图315说说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点出以上三个盆地均处内陆,内部都较平坦,有沙漠、戈壁;不同的是它们的海拔,柴达木盆地海拔3000米左右,位于地势第一阶梯,而前两个盆地位于地势第二阶梯。)
[板书]3.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多沙漠戈壁。
[讲述]位于四川省东部,被山岭、高原环绕的四川盆地内部,与前三个盆地有明显的不同。
[提问]请说出四川盆地内部地形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指出以上三个盆地内部较平坦而四川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平原较平坦)。
[板书]4.四川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成都平原较为平坦
[讲述]四大盆地各有特色,请同学们用比较法学习、记忆。
[练习]1.四大盆地名称,在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说出它们分别在地势的哪级阶梯上。
2.哪个盆地海拔最高?哪个盆地面积最大?哪些盆地位于内陆?
3.成都平原在哪个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哪个盆地中?
4.哪个盆地中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哪个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
【板书设计】
一、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世界屋脊”
2.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 地势平坦
3.黄土高原——黄土覆盖 千沟万壑
4.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喀斯特地形典型
二、四大盆地
篇9: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
反思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区域。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种“身份”。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关于区域地理方面的知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不仅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读图分析四大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的特点,最终达到爱学地理、会学地理、活学地理的教学目的。
读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首先要通过界线A、界线B、界线C的具体分布,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界线A是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界线B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把界线C说为青藏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效果会更好,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更加明了清晰。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对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就会有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充当学生的“向导”——把学生引向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向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学生自能乐学、善学。在教学中,对于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色、气候特色、产业特色、人文特色及资源特色这些基础知识,我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反思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教学,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少缺点和不足。要适应新课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我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新课的导入,我以介绍24节气的“小满”作为开始。对于二十四节气,很多学生只是略懂一二,所以兴趣相当高学生想不到的,感到意外。讲授时间正好在五月二十一日附近,时令节气本来就是气候的因素在农业生产,生活上的反应,而对于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又有所不同。学习完不同的地理区域一目,对区域类型以及区域的划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践。我又设计了一个给本校划分区域的活动,很有实践性。利用生活中现成的材料学习地理,来印证地理原理,不正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吗。身边的例子更直观更生动更易于理解,不必舍近求远,非举千里之外的例子。活动结果是学生积极参与。有按院落划分的:有按学习区活动区划的;有按平房楼房划的。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深刻理解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标准不同,划分的区域不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并初步懂的具备地理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画中国轮廓图。画简笔画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画出这个图,再画出地理界线A、B、C。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一目了然。再讲解界线A、B、C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我做了一个启发:我们学校与外界有没有界线?学生:有。又问:是什么?学生说:砖墙和大门。同理让学生看中国地形图,看界线A、B、C位置有什么典型的地理事物,学生马上找出有关的山脉河流。至此,学生在探究P5探究活动1、2、3会很轻松自然地完成。
不足之处: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不流畅,缺乏丰富的语言做润滑剂;对学生激励性评价单一缺乏多样性,就是“好”、“你很棒”、“非常正确”等语言贫乏;时间没有安排好造成教学内容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又不能及时调整思路应对,在适当的地方做结尾,缺乏教学机智。总之是教学素质不过硬。
反思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能够在老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做到了从“学会地理”向“会学地理”的转变。不足之处是我没有将准备的所有知识都展示给学生,非常遗憾。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做这样调整:将让学生阅读P2---3正文与图5.1移到展示图5.1之前效果会更好。其次丰富课堂语言,尤其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链接语言多加推敲与锤炼。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要丰富多彩。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学习,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技术顺畅地结合。
反思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
《中国的区域差异》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地理的衔接点,是在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
其中《四大地理区域》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第二是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按照区域名称,区域位置范围,区域划分依据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四大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是: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结合本人本节教学实例,教学反思如下:
一、反思教学过程:引入自然,承转过渡连贯,层层推进。创设的情境、问题都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如:
1、从复习上学期的章节目录开始,到打开新课本浏览目录,既使学生了解本学期所学内容,又启迪学生目录说明与上学期有何不同?让学生清晰认识:上学期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今个学期进入区域地理学习。而本节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2、在“认识不同的区域”教学中,按照“感受区域的存在”, “尝试划分区域”、“认识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区域”顺序逐步推进,引导学生加深对区域的认识。如设计有以下
问题情境: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区域的存在,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找一找。(如长途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邮政编码)
2)长途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邮政编码,让我们更多感受行政区域的划分,其实区域的划分有许多,想一想,有哪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三级阶梯的划分、干湿地区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内外流区域的划分)。同学们会划分地理区域吗?
3)让学生完成第三页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地理区域的划分,体会划分地理区域的方法。
反思四: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同,我国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学生 刚刚接触区域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外,还应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培养。最终让学生 自己能读图分析四大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等方面的特点,达到会学地理、活学地理、爱学地理的的教学目的。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 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 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 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本 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篇10: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同,我国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学生 刚刚接触区域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外,还应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培养。最终让学生 自己能读图分析四大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等方面的特点,达到会学地理、活学地理、爱学地理的的教学目的。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 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主要的作用有两个:
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 铺垫;
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 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篇11: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教学反思
对于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学习,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观察、比较、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一月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和三级阶梯的界线有何相似之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质疑、释疑,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运用科学方法手机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自身潜能的发展。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明确一个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完整的自然环境,由于其内部的自然要素的差异造成自然环境的地区造成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这种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不仅影响当地的生产而且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民俗等人文活动,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