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爱吃炸鸡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长江河口区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长江河口区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长江河口区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长江河口区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文章通过对上海浦东机场孔(Pd)第四纪地层中地球化学微量元素B,Ga,Sr和Ba的观测,结合该钻孔粒度、古地磁和微体古生物等分析资料,综合剖析了这些微量元素及其比值在不同沉积相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演变的意义.研究发现,微量元素分布与本区各种沉积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常,B和Sr及其比值B/Ga和Sr/Ba在冲积相、河流相沉积中较低,在溺谷-浅海相、三角洲相沉积中较高.而Ba与之相反,一般在陆相沉积环境中比较高.Ga元素在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分布波动不明显,但极大值还是偏向陆相环境.本研究还发现微量元素B和Sr及其比值B/Ga,Sr/Ba的分布自下而上存在7个(1~7)高值阶段.阶段1~3高值与海侵无关,认为反映了上新世-早更新世干旱气候的产物;阶段4~7高值则与本区中更新世以来4次海侵事件密切相关.
作 者:韦桃源 陈中原 魏子新 王张峤 王张华 殷鸿福 Wei Taoyuan Chen Zhongyuan Wei Zixin Wang Zhangqiao Wang Zhanghua Yin Hongfu 作者单位:韦桃源,王张峤,Wei Taoyuan,Wang Zhangqiao(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62)陈中原,王张华,Chen Zhongyuan,Wang Zhanghua(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魏子新,Wei Zixin(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
殷鸿福,Yin Hongfu(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
刊 名:第四纪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QUATERNARY SCIENCES 年,卷(期): 26(3) 分类号:P595 P534.63 关键词:B Sr 海侵 古气候 第四纪地层 长江河口
篇2:合肥市滨湖新区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合肥市滨湖新区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对合肥市滨湖新区大量第四纪钻孔作了地层描述、粒度分析,对代表性钻孔ZK1303采集的样品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及峰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绘制出样品的频率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以及据地层描述绘制出岩性基本层序图,据此探讨了该沉积区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此钻孔全新世地层自下而上至少存在3个大的沉积旋回,各沉积旋回底层基本以含砾砂土为主,向上变为细砂、粉砂、砂质粉土、粉质粘土、粘土;3个大的'沉积旋回中又至少发育了11个次级正向粒序沉积旋回.综合各统计参数在垂向上的分布特征、频率曲线、概率累积曲线特征和研究区地理位置特征,初步判定5、10及21号样品对应的地层为河床滞留沉积;初步判定该区全新世以来至少经历11次湖泊进退更替,其中有3次巨大的湖退;对应于每个沉积旋回,沉积环境有各沉积旋回底层河流相向上过渡到河湖相沉积.
作 者:管后春 李运怀 刘正茹 GUAN Hou-chun LI Yun-huai LIU Zheng-ru 作者单位:管后春,李运怀,GUAN Hou-chun,LI Yun-huai(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刘正茹,LIU Zheng-ru(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安徽合肥,230001)
刊 名:安徽地质 英文刊名:GEOLOGY OF ANHUI 年,卷(期): 19(2) 分类号:P534.63 P532 关键词:全新世 粒度分析 沉积环境 滨湖新区 合肥篇3:磷化氢在胶州湾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
磷化氢在胶州湾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
于-09-06现场采集样品,调查分析了胶州湾沉积物中基质结合态磷化氢的含量和分布.检测结果显示:磷化氢最高浓度达143.75 ng/kg(干重).磷化氢在湾内沉积物中含量普遍高于湾外,受人类活动影响污染较为严重的养殖区、河口区等海域沉积物中磷化氢的含量明显高于湾中心和湾外等海域.分析磷化氢与其沉积环境的`关系发现,沉积物中磷化氢的含量和分布受到沉积物中有机磷和氧化还原电位、沉积物组成等因素的影响.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 26(4) 分类号:X142 关键词:胶州湾 基质结合态磷化氢 沉积物篇4: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对南海南部25个表层沉积样进行了生物硅的测定分析,试图揭示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生物硅的分布及其对现代海洋环境的`指示意义,以便为古海洋学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与其所处水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782.陆架浅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非常低,不能反映表层水体中硅质生物生产力情况,这可能与沉积类型和陆源物质输入影响有关.深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分布表明,其不仅能反映出表层水体中硅质生物的古生产力水平,而且还能指示上升流的强弱,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利用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来追踪上升流发育和变化的有效性与可信度.研究结果还显示,在研究区域中北部表层沉积生物硅中放射虫和海绵骨针较硅藻占有更大的比重,这可能是由于硅藻易被溶解并易被其他生物体摄食的缘故.在有上升流发育的海域,放射虫、硅藻和海绵骨针基本上均表现出较高的丰度,这与高的生物硅含量相一致.
作 者:张兰兰 陈木宏 向荣 陆钧 张丽丽 ZHANG Lan-lan CHEN Mu-hong XIANG Rong LU Jun ZHANG Li-li 作者单位:张兰兰,张丽丽,ZHANG Lan-lan,ZHANG Li-li(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陈木宏,向荣,陆钧,CHEN Mu-hong,XIANG Rong,LU Jun(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刊 名:海洋通报(英文版) 英文刊名: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11(1) 分类号:P7 关键词:南海南部 表层沉积 生物硅 上升流 southern SCS surface sediments biogenic silica upwelling篇5:南海湖沉积物中Hg的形态分布特征
南海湖沉积物中Hg的形态分布特征
摘要:以包头市南海湖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系统开展了沉积物中Hg的形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Hg含量的水平分布总体呈现湖心区低,西南和东北部湖区高的趋势.腐殖酸结合态为表层沉积物中Hg的主导形态,次为交换态和水溶态.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态Hg的含量甚高,占总汞的76%~94%,对整个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性.沉积柱芯中总Hg表现为表层富集并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变化趋势.B、F站位柱状沉积物中腐殖酸结合态Hg随深度有规律的递减,H站位20 cm以上Hg的主导形态为腐殖酸结合态,残渣态次之;20~30 cm的主导形态则为残渣态及可交换态.Abstract: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was chosen for the study of speciation of Mercury in sediments of the Nanhai Lake. The fractions of water-soluble and exchangeable Hg are easy to release to the overlying water, and the sum of them account for 30. 82 % of the total Hg. Furthermore, there exist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fractions and the total Hg in overlying water, indicating high potential hazard to the Nanhai Lake. The content of humic acid Hg is the highest both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humic acid Hg and organic matter is up to 0. 72, indicating the contents of Hg and organic matter are highly correlated.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is favor to immobilize Hg and reduce the potential Hg contamination of the Nanhai Lake.作 者:萨茹莉 何江 吕昌伟 樊庆云 宝金花 SA Ru-li HE Jiang L(U) Chang-wei FAN Qing-yun BAO Jin-hua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呼和浩特,010021 期 刊:沉积学报 ISTICPKU Journal: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9, 27(6) 分类号:X141 关键词:沉积物 Hg 形态分布 南海湖 Keywords:sediments mercury speciation distribution the Nanhai Lake篇6: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古河谷充填沉积物特征及古地理意义
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古河谷充填沉积物特征及古地理意义
利用典型钻孔P5孔沉积物的岩性、测年、孢粉和有孔虫的分析结果,探讨了末次冰消期以来长江三角洲东南部古河谷区记录的气候波动和海平面阶段性上升过程及其控制下的`古河谷沉积模式.研究发现本区古河谷末次冰消期(15~10 ka BP)以淡水湖沼相沉积为主,4 m厚的泥炭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的反映.10~9 ka BP发育滨海相粉细砂、粉砂沉积,反映此时海平面较为稳定.9~8 ka BP发育溺谷相泥质粉砂、粉砂质泥沉积,厚达11m,反映海平面快速上升作用下的高速率充填.至全新世大暖期,古河谷区沉积顶界已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的第一硬土层埋深大致相同,反映古河谷已基本被填平.
作 者:赵宝成 王张华 李晓 Zhao Baocheng Wang Zhanghua Li Xiao 作者单位:赵宝成,王张华,Zhao Baocheng,Wang Zhanghua(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62)李晓,Li Xiao(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92)
刊 名:古地理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年,卷(期): 9(2) 分类号:P534.63 关键词:下切古河谷 海平面阶段性上升 末次冰消期 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篇7: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磷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磷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摘要:研究了胶州湾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控制因素及环境意义,将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磷分为可交换态磷、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闭蓄态磷、自生钙磷、碎屑态磷和有机磷7种不同的形态,并结合210Pb测年法计算了不同年代各形态磷的埋藏通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胶州湾沉积物中磷所给出的环境信息.结果表明,无机磷是胶州湾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有机磷只占较小的比例,无机磷中钙磷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其中碎屑态磷是含量最高.磷的含量及埋藏通量的垂向分布受到pH、盐度、温度、生物扰动、沉积速率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相关分析及元素的OC/OP比值分析证明,近20a,陆源输入是胶州湾沉积物主要来源,并且沉积速率不断增大.由于近年来采取的较为得力的治污与排放措施,胶州湾的环境状况已有明显改观.研究还表明,Fe-P,Al-P和Oc-P的含量与海域污染程度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作为表征海洋沉积环境污染状况的指示因子之一.作 者:戴纪翠 宋金明 李学刚 郑国侠 袁华茂 DAI Ji-cui SONG Jin-ming LI Xue-gang ZHENG Guo-xia YUAN Hua-mao 作者单位:戴纪翠,郑国侠,DAI Ji-cui,ZHENG Guo-xia(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SONG Jin-ming,LI Xue-gang,YUAN Hua-mao(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期 刊:环境科学 ISTIC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6, 27(10) 分类号:X142 关键词:磷形态 地球化学特征 环境指示 胶州湾沉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