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联数据”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维吾尔族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维吾尔族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欢迎阅读借鉴。

篇1:维吾尔族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艾迪莱丝”丝绸图案纹样据说是古代维吾尔人信奉萨满教崇拜树神、水神的宗教意识的反映,也有人说是巴旦木纹、梳子纹以及民族乐器变形纹样。
关于艾德来丝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莎车有个维吾尔族姑娘名叫海里曼,她从小无依无靠,以织锦为生。快到古尔邦节的时候,她打算为自己织一块锦绸做裙子。她采来石榴花、沙枣花、海那花,用花液染出五彩的丝线,精心纺织彩绸。
经过几个昼夜的辛勤纺织,彩绸织锦好了,纹样粗犷奔放,色彩艳丽。一阵大风刮来,彩绸随风飘去,姑娘追到河边,她惊喜地看到:彩绸在水中的倒影,更加妙不可言。海里曼日思夜想,一心要织出那漂亮的花纹。海里曼照水纹模样先扎染经线,然后织上色彩各异的纬线,异彩纷飞的水纹彩绸终于织好了。
姑娘把彩绸送到裁缝阿衣先那里加工衣裙,阿衣先看上了彩绸,当天夜里,阿衣先私自带上彩绸跑到了喀什。古尔邦节的麦西来甫晚会上,人们载歌载舞,阿衣先艳丽的彩裙引来众人羡慕的眼光。有位名叫尤素甫的小伙子请阿衣先跳舞,问她彩裙是哪里买的,阿衣先慌称是自己织的。尤素甫认为她心灵手巧,打算向她求婚。
海里曼独自一人在家,为失去彩绸伤心落泪。海里曼打算再织一块同样的彩绸。她赶到喀什去买丝线,正巧遇到了阿衣先,认出了彩绸裙,两人吵了起来。
尤素甫无法断定是谁织的彩绸,只好让她俩重新织一次。海里曼很快就织好了一块同样的彩绸。阿衣先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尤素甫娶了心灵手巧的海里曼姑娘。海里曼把手艺传给众人,并把这种彩绸取名叫“艾迪莱丝”绸。
从那时起,艾迪莱丝绸的织纺工艺一直流传至今。维吾尔族妇女最钟爱的服装就是“艾迪莱丝”裙。现在的维吾尔族妇女几乎每人拥有一件艾德来丝筒裙。
篇2:维吾尔族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维吾尔族各地女子婚前一般梳小辫,有达10多条或几十条小辫者。婚后发式有地区差别:一般南疆女子婚后梳4条发辫,额前的较小,脑后的较大,梳成后将前面两条小的和后面两条大的合并起来,形成两条大发辫;北疆一般只梳成两条发辫。
维吾尔族少女梳着漂亮迷人的小辫子,或几条,或十几条,或几十条,随着步韵晃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维吾尔族姑娘们那美丽的小辨子其实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在茫茫的大漠深处,有一个王国。这里一年四季黄风四起,沙尘漫天。人们以打猎为生,吃的粮食全靠家畜和猎物的皮毛到外地换回。国王有一个庞大的骆驼商队,每年春季把毛皮运到外地,到秋天才驮着粮食回来。
这一年的春天,老国王对两个儿子说;“你们也不小了,我想让你们到外边去做点买卖,学点本领,不知你们愿不愿意出去?”
两个王子听后满心欢喜。老大为人狡猾,对臣民刻薄吝啬,贪图享受,他早就不想呆在沙漠国了,暗自盘算带走更多的毛皮。他说:“尊敬的父王,您给我一百峰骆驼的上等皮毛,到秋天我将驮回二百峰骆驼的粮食,足够我们一年享用。”老国王高兴地答应了。老二说:“亲爱的父王,您给我五峰骆驼和我平时骑的青鬃马。我要去找万能神,把沙漠治理成美丽的乐园。”
老国王听后又是高兴又是愁,说:“我听说万能神那里有个黄蛇妖,会吃人的。”老二胸脯一挺说:“把我们国家变成美丽的乐园,孩儿我万死不辞。”
兄弟俩出发了。走到一个三岔路口,老大向西,老二向东。老二和仆人在沙漠中走了一个多月。一天夜里,天空一声巨响,老二抬头张望,忽然从西面天际飘来一片彩云,卷走他和青鬃马向东飘去。不知飘了多久,才落到地上。老二揉揉眼睛,仔细一瞧,东面是天水相连的湖泊,西边是峻峭的山峰。这时,青鬃马开口说话了:“我的主人,幸福就要来到你的身边。待会儿有三个姑娘会到湖里洗澡,到时你把那件绿色的外衣藏起来,当主人找到它时,你要求她做你的妻子。如果她同意了,你和你们的国家将会得到幸福。”说完,青鬃马腾空而起,向天空飞去……
太阳出来了,从天空飞下三只天鹅,落在湖畔,变成了三个美丽的姑娘。老二急忙藏在芦苇丛中。三个姑娘一个穿红衣,一个穿黄衣,一个穿绿衣,她们头上都梳着很多小辫子,随风摇摆,闪闪发亮,美丽极了。他仔细数着每个姑娘的小辫子,穿红衣的18个,穿黄衣的17个,穿绿衣的16个。她们嬉闹着跳到湖里洗澡去了。老二赶紧抱起绿衣服,躲进芦苇丛中。姑娘上岸找衣穿时,有16个辫子的姑娘叫了起来:“哎呀,我的衣服不见啦!”另外两个姑娘帮她找了一会儿,没有找到,便说:“时候不早了,我们先走一步。你找见衣服后,赶快回来。”说着,她俩变成天鹅飞上了天。
老二从苇丛中走出来,胆怯地对姑娘说:“你的衣服在我这儿呢。”姑娘把小辫一甩,生气地问:“你是什么人?为什么偷我的衣服?”老二就把自己从沙漠国来此的经过讲了,姑娘脸上露出笑容:“原来是我的马哥哥让你做的,既然这样,我就做你的妻子吧。”
老二非常高兴,就把自己要找万能神的事也告诉了她。姑娘说:“如果你有决心治服风沙,得先把黄蛇妖杀死。”
翻过一道道沙丘,穿过一片片荒滩,走了一个半月,他们才来到黄蛇妖的洞穴外。黄蛇妖发现了他俩,窜出洞,肚子一鼓,口一张,把老二吸进腹中。勇猛的老二手握利剑,将黄蛇妖破腹劈作两半。老二抬头见晴空万里,便带着天鹅姑娘向沙漠国走去。
老国王见二儿子平安归来,还领着一个漂亮姑娘,十分高兴:“孩子,你为国家立了大功。等你大哥运粮回来,我就给你们举办盛大的婚礼。”国王望穿双眼,但秋去冬来,冰雪融化,老大没回来。全国的粮食吃光了,老大还是杳无音信,老国王和大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天鹅姑娘手握一张毯子,上面绣着一幅美丽的图画: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茂密的果木林,宽广的农田,在场的人都被这仙境一般的画迷住了。老国王自言自语道:“我们沙漠王国能变成这样就好了!”天鹅姑娘说:“国王,这就是我们沙漠王国未来的样子呀!”
天鹅姑娘把毯子往地上轻轻一放,毯子竟徐徐飞出王宫。只听天空一声炸响,毯子变成无数彩色斑点,飘飘扬扬落在地面上。顿时,沙漠变成绿洲,戈壁变成花园。
从那以后,当地人为了纪念天鹅姑娘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就照天鹅姑娘的打扮,给姑娘们一岁梳一个小辫儿。
篇3:维吾尔族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国王带阿凡提去狩猎,晚上两人睡在一个峡谷口的岩石旁。半夜,山风嗖嗖吹来,冻得国王像一个刺猬一样蜷缩成一个疙瘩。阿凡提为了糟蹋一下国王,便将马鞍下的垫子拿过来,轻轻盖在国王身上。
“阿凡提,你把啥东西盖在我身上了?”国王问。
“陛下,是马鞍垫子。”阿凡提说。
“混账!谁将你把马身上的肮脏东西,盖在我身上?!”国王骂着,一脚将垫子蹬在一边。
过了一会儿,山风吹得更紧了,寒风刺骨,国王冻得牙关打战,四肢哆嗦。于是,阿凡提又把马鞍垫子盖在国王身上。
“阿凡提,你又把什么盖在我身上?”
“陛下,就是方才我在您的贵体上盖过的——能取暖的物件。”
“嘿,笨蛋!”国王生气的说,“刚才我问你时,你就说是‘能取暖的物件’不就得了吗!”说完,蜷缩在马鞍垫子下睡了一夜。
维吾尔族的习俗
节日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节日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伊斯兰教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
肉孜节又叫“开斋节”,因为它在封斋一个月后举行,一般要过3天。
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在肉孜节过后70天举行,家境好的,都要宰一只羊。
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春分时节,相当于公历3月22日。在这一天,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的“麦西莱甫”。
婚姻
维吾尔族过去曾盛行包办婚姻,现在自由恋爱较为普遍。婚前,男方必须向女方交财礼。
维吾尔族婚礼由阿訇主持。首先要念“尼卡”确立夫妻关系。“尼卡”仪式结束后,要举行婚宴,招待各自的亲戚、好友与同事。婚礼有迎新娘仪式、“要力托素西”(意为挡道、拦路)、揭面纱仪式、新郎与新娘为自己的婚礼所举行的庆贺仪式等。在多数地区,新娘进入新屋后,新郎方面要为男女宾客准备丰盛的宴席。
宴席完了之后,要举行“麦西来甫”。在这期间,人们会欢歌雀跃,气氛非常热烈。在跳舞的过程中,有一对男女会有目的地上来跳舞,男的故意揭开新娘的面纱,女的再盖上,直到重复三遍时,新娘站起来,向宾客们深深地鞠一躬,而宾客们用掌声表示这一仪式的结束。
丧葬
维吾尔族遵照伊斯兰教规,实行土葬,主张速葬。在超渡亡灵的伊斯兰教仪式“纳玛孜”结束后,用抬尸床将尸体送至墓地,挖穴安葬,不用棺材,不用任何陪葬品。墓丘多长方形,也有圆形的。坟地周围砌围墙,不许牲畜进入,不许取土挖土。
维吾尔族在死者当日、3日、7日、40日和周年时进行祭奠活动,维吾尔语称作“乃孜尔”。在所有的祭奠活动中,7日、40日与周年都比较隆重,要宴请亲属、朋友、乡亲与同事做“杜瓦”(祈祷),请阿訇诵经。祭奠中的饭食主要是抓饭等。
按照传统习俗,凡来参加“乃孜尔”的男子必须头戴帽子,女子头戴围巾。
篇4:有关民间传说故事
有一年,山东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 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鲁班哥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潭。它在深潭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潭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哥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齐爬上了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头上。湖中央,转着一个老大老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大鱼头,鱼头往上一挺,蓦地飞起一朵乌云,升到天上。乌云飘呀飘呀,飘到宝石顶上,慢慢落下来,里面钻出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滚动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
鲁妹说:“你问姑娘啥行当,姑娘是个巧工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说:“对了,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眉,想必能绫罗绸缎巧裁剪。 走,跟我去做新衣。” 鲁妹摇摇头。黑后生鲁妹从脚看到头:“对了,对了!我看你苗条的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好针线。 走,跟我去绣锦被。”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一想,眯起眼睛说: “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不要紧,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哩。 ”说着,伸手来拉鲁妹。 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声:“滚开点!”黑后生仍旧咧开大嘴,嘻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了我,什么都好讲;大姑娘不嫁我,再涨大水漫山岗!”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儿转了两转,办法便有了,对黑后生说:“嫁你不急,让阿哥替我办样嫁妆。”
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样啥嫁妆呢?”
鲁妹说:“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
黑后生高兴得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落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动手。”
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大水竟飞了起来,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啦。 鲁班指指山上的一块悬崖问黑后生:“你看,你看,把这座山劈下来凿只香炉怎么样?” 黑后生说:“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
鲁班说:“香炉高,香炉大,重重的石香炉你怎么搬呢?” 黑后生说:“喏喏喏, 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得了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逃难在四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 鲁班他们便爬上那倒挂着的悬崖。鲁班抡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下第一锤:他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了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以后,西湖边的宝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悬崖真大呀,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么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潭瞄瞄,估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绕着自已跑了一周,鲁妹的脚印子便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圆圈圈。鲁班先凿了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着样子凿。凿一天,又一天,一共凿了七七四十九天,悬崖不见啦,变成一只顶大顶大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个三面透光的圆洞洞。大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
“你看,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办好,现在就请你搬下湖!”
黑后生要领新娘子。鲁班说:“别忙,别忙,你先把嫁妆搬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的旋风,竟把那么大的一个石香炉咕碌碌吸在后面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变成黑鱼,钻进深潭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潭旁边的斜面一滑,“拍得”一下子倒覆过来,把深潭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面,闷得透不过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不动;想刮一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钻,石香炉就越往下陷`……黑鱼精终于闷死在湖底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一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从此,西湖留下一个奇妙的景致:每年中秋节夜里,人们划船到湖中央去,在炉脚上那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里点烛火;烛光映在湖里,就现出了好几个月影。后来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
有关民间传说故事二: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故事
华佗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名医,他最早发明了麻醉药,当时的药名叫麻沸散。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你争我夺,战争连续不断,经常打仗;再加天灾人祸,军队和老百姓受伤得病的很多。这一带当时属谯郡(今亳县),归曹操管辖,打仗多在长江两岸,这里是后方,因而伤病员大都运到这里。华佗是有名的外科医生,当然都要请他去治疗。
华佗是惜贫怜苦、有求必应的人,不管是兵是民,只要找到他,他都给医治。经他治好的病伤员,有锯腿的,有截手的,有剖腹的,有缝补的,啥样的伤病都有。可是,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进行剖腹、截肢等大的手术时,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有的晕厥了,有的痉挛了,呼爹喊娘的惨状真使人目不忍睹啊!
华佗看了也很心疼,咋办呢?为了治他们的病,为了救他们的命,只有咬着牙、含着泪为他们精心治疗。伤病员看到华佗那种不怕脏、不怕累,认真为人治病的精神,无不感动地流下泪来。
华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总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次一次地失败了。但华佗并不灰心,在治疗中继续摸索和试验,他定要悟出个减轻病者痛苦的办法来。
有一次,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的病人剖腹开刀,由于病情严重,肠道坏死太多,前后忙了几个时辰,才把手术做好,病人得救了。手术做好后,华伦却累得筋疲力尽。为了解除疲劳,他便叫老婆打了一斤酒,炒了两个菜,自斟自饮地喝了起来。谁知,华伦因劳累过度又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一下子喝了个大醉,弄得人事不知。他老婆可吓坏了!她知道华佗是个谨慎的人,从来没有喝醉过,今天为什么突然喝醉了呢?莫非他是得了什么急症?!她当时很害怕,就用扎银针的办法进行抢救。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都扎了,可是华佗仍没有什么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他老婆看了更是着急,随手摸摸脉搏,按按心窝,跳动的还都正常,这才放了心,知道他是真的喝醉了。
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他老婆就把刚才他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讲了一遍,华佗听了甚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觉吗?
第二天,华佗就对他老婆说:“今天我再喝醉酒试验一下,你再给我扎针,看看我有没有感觉?”试验结果,开始扎针时还是没知觉,后来肌肉打哆嗦,最后才知道有点痛了。就这样,又反复地试验多次,得出结论,酒也有麻醉人的作用。华佗后来给人动手术时,就叫病人先喝些酒来减轻痛苦。可是由于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有一次,华佗到乡下行医,碰到一个奇怪的病症:病者牙关紧闭,瞪着眼,口吐白沫,睡在地上不动弹。华佗上前看看神态,按按脉搏,摸摸额头体温,一切正常;又问问病者过去有过什么疾病?病者家里的人说:“他身体非常健壮,什么疾病都没有,就是今天他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这种病症的。”
华佗从病者家人的介绍中,得到了一些线索,他说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来我看!”
病者的家人就连忙把一棵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送到华佗面前,华佗接过臭麻子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华佗摸清了病人得病的原因,就对症下药,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把病者救了过来。华佗临走时什么也没要,就要了一捆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
华佗把臭麻子花背到家,高兴地对老婆子说:“这回我找到能麻醉人的药物了。”
他老婆一看说:“嘿,我还以为你得了什么宝贝呢,原来是臭麻子花!有什么稀罕,这东西我娘家庄前屋后到处都是。”
华佗说:“那好呀,你赶快到你娘家去,尽快地再多收一些臭麻子花来,让我配制麻醉药。”
他老婆听了把嘴一撇说:“你今个试验,明个配制,也不知你哪一天能把麻醉药配制好!”
华佗听了笑笑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只要我不死,就一定要把麻醉药配制出来。”
从那天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试验,他先尝叶,后尝花,然后再把果根嚼。试验结果,臭麻子果的效力最好。华伦又到处走访了好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性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泡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了!最后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就给它起个名字——麻沸散。
华佗制成麻沸散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地,“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这话可一点也不假。华佗自从制成麻沸散以后,不论是开刀,还是剖腹,他先让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觉后,再开刀动手术,这样病人就减少了痛苦。手术动好后,在刀口上敷些金疮膏,病人的伤口就愈合得快多了。真是妙手回春呀!直到现在,这一带的人们都很怀念华佗,都说他是神医。只可惜,华佗没有把他的麻沸散配方流传下来。
篇5: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故事大全篇三
库银失窃
清嘉庆年间,南阳城里有一位名叫袁神通的卦师,由于百测百准、千测千灵,被百姓誉为“南阳神算”。
这天夜里,袁神通正在熟睡,门外忽然传来嘈杂之声。他正吃惊,大门被砸响了。他开门一看,只见门外站着一群威风凛凛的捕快。袁神通问发生了何事?一个方头大脸的人说:“我是捕头赵恒,有一伙贼人犯了大案,追到此处不见了,你可见到他们?”
袁神通说,自己睡得早,并没有发现贼人的踪影。听了这话,赵恒就带人离开了。可次日袁神通刚支好卦摊,捕头赵恒又来了。赵恒四下
篇6:经典民间传说故事精选
秦朝末年,秦二世连年征粮抓兵,统治十分残暴,而老天也不作美,连日暴雨,庄稼全被洪水淹了,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这时,陈胜、吴广就决定带领大家起来造反,_王朝的统治。为了使百姓们都来响应他们起义的号召,利用当时的人非常相信天命这一点,陈胜和吴广做了许多块白绫,写上“秦国灭亡,陈胜当王”的字样,分别塞进许多条小鱼的肚子里。老百姓将这样的鱼买回去,剖开鱼肚子,发现里面写着字的“天书”,呀!上天叫我们跟着陈胜_朝呢。于是,都纷纷起义,跟着他们去造反。
不久,陈胜召开起义大会,命令手下人砍竹为兵器,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揭竿起义”。陈胜和大家正在土台上商量着起义大计,忽然看见一只花鹿远远地跑来,陈胜“嗖”地拔出箭,豪气大发,说道:“他日我若能得王位,这箭就能将鹿射死!”说罢,弓开弦响,一箭中鹿。后来,人们就把陈胜射鹿的土台称作“射鹿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