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父亲与酒[教师作品](网友来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父亲与酒[教师作品](网友来稿),希望大家喜欢!
](https://www.1314zhou.com/d/file/111/2022-06-15/fw31506.jpg)
篇1:父亲与酒[教师作品](网友来稿)
父亲与酒[教师作品](网友来稿)
柏启平
感情总是在琐事中,在一点一滴或大起大落的欢欣与磨难中共同积累的。父亲与酒也就是在这样的琐事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了对酒的深情。
自我有记忆起,父亲总是与酒结成了不解之缘的,母亲说我们兄弟还在吃奶的时候,父亲就抱着我们,用筷子头蘸着酒放在我们小嘴上让我们吮吸着,我能想象得出父亲当时看着我们一个个的用小嘴吮吸着带酒的筷子头,心里是多么的挥洒与慈爱,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对我们作为他儿子的一份希望与自豪。男儿当自强,虽然不是要酒量来衡量,但在很大程度上,人们还是崇拜那些豪饮的英雄。
父亲是家里的长子,也是我们这个家族的长子,十六岁就被迫去当了兵,父亲说他比中正步枪高一些,就跟随大军去了云南的瑞丽集结。父亲自小就聪明灵活,是一个眼睛非常看事而行的人,小伙子机灵英俊,得到了很多老兵的照顾,他们的长官非常喜欢他,做了长官的通讯兵。父亲说他那个时候不会喝酒也不会吸烟的,只要一喝酒就难受,一抽烟就呛得流泪。大军开赴缅甸,战争的残酷不是父亲能想象的,一个个熟悉的战友转眼就在他的眼前消失了,他害怕,他颤抖,他想回家,那是不可能的。为了消除恐惧,老兵就叫他喝酒,说一喝酒胆就壮了,也就不再害怕了,好几次执行任务就是靠酒来给他壮胆。战斗静寂的时刻,就学着老兵抽烟,眼前的烟雾缭绕,似乎能消除他对死亡的恐惧。这就是父亲对烟酒结下的第一次不解之缘吧,从此以后,父亲就在残酷的国军缅甸大溃败中,靠着对家乡酒的渴望,回了国回了家。家乡酒那温暖的眼神,足以让父亲的心中蜂飞蝶舞,水绿山蓝。
经过战争的洗礼,经过生与死的抉择,父亲逐渐成熟了,在部队,父亲遇到了他的亲表叔,一个国军的上校,负责守卫我老家的一个机场,他的表叔就通过关系把他要走了。回到了老家,与他的表叔驻守在陈纳德将军的一个机场里,父亲有机会回家看看了。那一年,奶奶与爷爷给父亲做主,花了一个大洋,给父亲买了一个媳妇,那就是养我们长大的大妈。父亲不喜欢大妈,毕竟父亲是见过世面的人,但父命母命难为,那晚,父亲说自己喝醉了,穿的新军装吐得已经不成军装了,父亲痛苦,与一个自己没有好感的女人结婚,对一个男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不是闹家家,而是一辈子要朝夕相处生活的人。爱是世间最圣洁的情感,却时时含泪带血。第二天父亲醒来,从大妈正在给他洗的军装手里一把抢过来,回了部队。父亲在部队,就偷偷的饮酒,曾经为喝酒的事情关了好多次禁闭,还被他的表叔打了一个半死,由于父亲的枪法很准,好几次因为这个而让他从酗酒中得到宽大。从那以后,父亲吃饭就离不开酒,没有酒就吃不下饭了!
新中国未建立前,父亲就解甲回到了家,开始新的生活,由于父亲不喜欢大妈,所以常年随着打铁的三爷爷往外走,大妈也曾经给父亲生过两个孩子,但都夭折了,最后一次大妈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就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了。六十年代初的大饥荒,我母亲带着一个哥哥与姐姐从城市逃难到了我们家的村子,父亲喜欢母亲,就把母亲娶到家。第二年,我大哥出生了,大哥的出生,给父亲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希望与自豪,大哥满月的那一天,十里八乡的亲戚都来了,父亲准备了几大缸酒,喝得昏天黑暗地,酒香与父亲的高兴把村子足足萦绕了大半个月。也许只有酒才能表达出父亲的当时的心情吧,找到了自己喜爱的女人,自己喜爱的女人又给生了一个儿子,这不是一件狗熊掉进蜂蜜罐的事情吗?父亲曾经调侃说,当时有很多的女人向父亲表示过,但父亲都不喜欢,就喜欢我母亲,我母亲是一个不同于一般气质的母亲。父亲当时饮酒,一定是充满着幸福与自豪的。
爱情,本身就是相互寻找另一半的跋涉,用了心了就会幸福吗?生活其实有很多事情是难于预料的,母亲是为了她的俩孩子,才嫁给父亲的,母亲是一个不同于其她女人的母亲,是一个有故事的母亲。作为那个时候的她,只能这样选择我父亲,母亲也是军人的妻子,而且是军官的妻子,在那个年代,作为旧军人的妻子,是很难活下去的啊。78年国家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秩序,母亲的前夫得到了平反,找到了母亲,我今生今世中最难忘的时刻就是目睹了母亲这么多年来与他相爱的人抱头大声饮泣,我简直惊呆了,简直是不知所措地莫名其妙的跟着哭泣,那年我八岁了,已经读了三年级。两个以前的军人见面了,父亲与母亲的前夫是应该有共同话题的,那晚,父亲与他喝酒到天亮啊,在我迷糊中还听见他们两人在唱着歌,长大后好多年我才明白他们唱的是中国远征军新一军的军歌。不久,母亲就随着自己心爱的人走了,只给父亲留下了我们兄妹四个人,从那以后,父亲的脾气很坏的,我们只要不听话,喝了酒就会把我们骂得气气都不敢吭声,严重的时候就打不听话的我们,记得一次与弟弟争一件东西,父亲用竹枝狠狠的抽打了我一顿,酒气喷到我脸上,打得我的背伤痕累累,睡觉只能趴着睡。那时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变得这样不近父子之情了,心里充满怨恨。母亲走了,父亲的酒也比以前喝得多了,而且是经常喝醉,醉了就能听见父亲哭泣,经常是在深夜哭泣。说实在的,我很佩服父亲的豪爽与大气,想一想,如果我处在父亲的角度,我该怎样去处理母亲的这件事情呢?我的父亲,我最亲的人啊,我只能说你是我今生见到的最真最爷们的男人啊。千年的老酒又能怎样解去你对母亲的爱与忧伤呢?一个经历过残酷战争死亡的人,还能侠骨柔情的.恸哭,是何等的令人唏嘘不已啊。对于我深爱的母亲,深深理解你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爱的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对于我父亲深深的理解是只要肯相伴一生,就算没有酒,一饭一粥、吵架、哭泣、和解,全都是爱啊。
我上大学的那一年,父亲把我与弟弟叫到酒桌边,一边喝酒一边对我们说,要我与弟弟去接母亲回来,当时我的嘴巴张得一定是很大的,随着年纪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很多事情啦,我大声说是不可能的啊。父亲从来没有这样细心给我解释过,说母亲一个人过,大哥哥的爸爸去世了,大哥哥在城里做工人,对母亲不好,母亲投靠了当县委书记的舅舅,在给政府机关做饭,那时哥哥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我也读高中了,父亲说只有旧社会的丫头才去给别人做饭的,这样不好,父亲祈求我与弟弟接母亲回来。我拗不过父亲,就答应了父亲。那晚,父亲要我与他喝酒,我第一次陪父亲喝酒了,父亲高兴,我也被父亲的情绪所感染,那晚我第一次喝酒醉了,父亲把我抱上了床,半夜我呕吐,父亲一直照顾着我。在我与弟弟多次的祈求哭泣下,母亲感动了,不久回到了家,父亲那晚喝酒最多,歌声充满了豪气与苦涩、、、、、、、、
,我在广州,得到母亲去世的当天,我就从白云机场飞回了老家。母亲走了,静静的躺在棺材里面,还是那样的慈祥和那样不同于普通女人的气质,父亲就坐在母亲的棺材前,沉默是金啊,我知道父亲的痛苦,那晚我守灵,父亲与我坐在一起,默默的喝着酒,我很理解母亲,更理解父亲,父亲给我说了很多关于对母亲的事情,这时候,我与父亲是两个男人谈一个女人故事了,这个女人就是我最理解的母亲,我已经不在是当年的毛孩子了,父亲深情呜咽的倾诉与其是说给我听的,还不如说是说给我已经不能再听见我们说话的母亲听的,那一夜,我们喝了很多的酒,我流泪了,我流泪是因为我永远失去了我的母亲,失去了我敢爱敢恨的母亲。父亲流泪了,是因为失去了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这个女人让父亲幸福温馨,是这个女人让父亲痛不欲生。我想父亲对母亲是没有恨的,有的只是无尽的爱与疼。父亲常告诫我们说,心中有怨恨的人是永远不会幸福的,只有心中充满爱的人才会永远幸福!酒啊,一旦喝下去,就能把心中原始的感情都喝出来,我对父母的感情也是在这大起大落的感情中积淀升华的。一醉解千愁,能吗?世界上虽有万般的情和义,只有爱是不会忘记的。酒啊酒,你就是父亲今生感情的催化剂啊。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山高路远,爱,永远是我们赖以生存与感动的理由与目的。母亲安息吧,父亲的眼睛永远为您含着爱,心里永远为您撑着伞!
我回家过春节,把老父亲接来了海南,父亲住在哥哥家里,每天喝酒,我知道父亲只要每天想喝酒,身体是非常好的,那时侄女在读初三,哥哥嫂子上班忙,老父亲就给侄女做午饭,还每天自己去菜市场买菜,哥哥的家在七楼,父亲每天还能爬上爬下的没有问题,我把朋友送的好酒给他送过去,有时候一斤酒一天就喝完了。父亲早上起来一睁开眼,就先喝一口酒,再起床。一到周末,我们就开着车带他到处去玩,陪他喝酒聊家常,在海南半年的生活中从没有提到过母亲了。有一天不是周末,侄女给我打电话,说父亲要我们今天下午无论如何回去吃饭,我很纳闷。回去了,一到家,看到父亲做了很多的菜,还在桌子上点着蜡烛。我们坐下吃了一半,父亲说,今天是你们母亲的生日,我们唏嘘不已,惭愧不已。父亲从包了几层的口袋里用颤动的手把母亲的照片摸出来,颤巍巍地放在桌子的正中、、、、、、那晚父亲没有再喝酒,我们也没有再喝酒,我是不敢再喝了,父亲把酒杯里的酒全部祭洒在母亲的相片前了,看到老父亲八十多岁的蹒跚举动,我一下子想起五十年代后期的金岳霖,林徽音已经去世,金岳霖有一天却突然把老朋友都请到北京饭店,没讲任何理由,让收到通知的老朋友都纳闷。饭吃到一半时,金岳霖站起来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闻听此言,有些老朋友望着老先生,偷偷地掉了眼泪。
爱是没有年龄的限制,我如金岳霖老先生的老朋友一样,看着父亲已经与酒结下一辈子缘,而今夜,他再没有喝酒,我却在偷偷的掉眼泪!父亲,我的老父亲,您把您生命波澜壮阔的一生浓缩成您悄无声息的温暖叹息。
7月24日晚8点25分,父亲在我怀里永远闭上了他的双眼!
篇2:父亲与酒的散文
父亲与酒的散文
我想,如果父亲这一生离了酒,该是多么孤独。
十六岁开始,酒就开始伴随父亲,而且一直到现在。
父亲好酒,自喻是酒仙。用父亲的话说,他几十年来喝过的酒可能都有几十吨,如果倒进一个湖里,能成小湖泊了。
在我有记忆起,无论多忙多累父亲每天是要喝酒的,这成了铁打的规律。
小时候,我们每天最盼望的就是父亲喝酒的时间快到来。因为,父亲喝酒一般在开饭前喝,而那个时间我们肚子恰恰都饿了。四方桌上,父亲坐在上方喝酒,抓一把花生放在桌上,我们在一边做作业,父亲笑眯眯地无限慈爱地看着我们,时不时地把花生米送进我们嘴里,像是给我们的奖赏。而我们,总是仰起小脸,回报父亲最甜美的笑容。
父亲的酒桌上不一定是花生,可能是其他,如饼干、薯条、咸菜、熟食等。但无论哪一样,生在六七十年代的我们都觉得是世上最好的东西。
如果是逢场天,父亲会喝了酒回来。我们喜欢站在路口等父亲,因为父亲的手从不会空着,要么是猪肉,要么是水果,要么是糕点,要么是给我们买的新衣。我们远远地看着父亲,背着两只手,大声地唱着川剧,父亲的声音很好听,醇厚绵长,吐字清晰,在空旷的田野间随着一缕缕轻风飘得很远很远。这时候,我们会雀跃地跑过去,围在父亲的身旁,父亲会抱抱这个,亲亲那个,然后把手中的东西交给哥哥姐姐,背着弟弟或妹妹回家。
父亲一生结识了很多朋友,家里隔三差五的就有客人来。每当有朋友来,是父亲最开心的时候,总是吩咐母亲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酒桌上,父亲满面红光,与朋友谈古论今,中外局势。喝到兴奋处,便有人提议,来来来,划拳划拳。于是,个个情绪高涨,鼓着眼,红着脸,神情专注,屋子的每个角落,全都是听到父亲与他朋友们敞开嗓子吼:一心敬你,二红喜,三桃园,四季发财,五魁首,六六顺,七个巧,八匹马,九常在……划拳需要反应敏捷,语言与手势内容必须一致,否则判输。印象中,父亲是很少输的。多数时候,父亲像孤独求败,找不到对手较量。因为,玩不了多久,他的朋友们全都喝得趴下了。
父亲的酒量很大,但不酗酒,滥饮,年轻的时候可以喝一斤不倒。记忆里,父亲好像没醉过,最多就是话多了些,激动了点,但从不乱骂人、打人。不像有些人喝点酒就装疯卖傻,骂街打架,丢人现眼,赤身裸体,随地大小便……
父亲只喝白酒。而白酒,又恰是像父亲的性格:潇洒飘逸、沉郁深厚、淡泊超然、放旷达观……父亲每次酒后,或直抒胸臆,或吟赏烟霞,或放浪不羁,或直白、或浪漫、或豪放、或婉约……白酒,把父亲多重的性格特征演绎到了极致。
家里面酒很多,堆了半间房子,从粮食酒到高档酒什么酒都有。有的是父亲买回来的,大部分是别人送的,可以说父亲的酒从来就没断过。因为,亲朋好友们都知道父亲喜酒,所以每次来我们家,总会捎上一两瓶酒给父亲。
我读高中住校,正是家里最拮据的时候。能干的姐姐出嫁了,哥哥在谈恋爱,我和弟弟妹妹都在读书。有天中午在街上买东西,看见父亲一个人在喝酒,他面前摆着一盘子,父亲酒杯里的酒还有一半,可菜没了,只剩下残汤。我躲在一旁,看着父亲用筷子蘸一点残汤,然后再喝一口酒,直到把酒喝完。那一刻,我哭了。一向潇洒豪爽、心高气傲的父亲,何时这么穷酸过、拮据过?那一刻,我暗暗发誓,等以后我挣钱了,一定会让父亲吃香的,喝辣的,给他买最好的酒,让他品到世上最美的味。
很多时候父亲一个人喝酒。高兴的时候总喜欢喝上一口酒,待酒入喉之后,微闭眼睛,那种神态完全是在陶醉在酒的芬芳里,然后,用两根筷子敲打着节拍,摇晃着脑袋哼上几句小曲。哼唱几句后,喝上一口酒,停顿一会,又开始唱,如此反复……父亲会唱黄梅戏、样板戏、京剧、川剧等,好多唱段我们都能听懂。如:柳荫记,荆钗记,白蛇传,夫妻桥,单刀赴会,宝莲灯,天仙配……
有时候父亲喝酒一言不发。喝上一口酒,便陷入长久的沉默中,眉头紧锁,眼睛看着一个方向,像是思考什么重大决策,严肃凝重的神色让我们躲得远远的,生怕扰了父亲的思绪。一次我半夜起来喝水,看见父亲还在喝酒,当我把眼光偷偷投向父亲时,竟发现他在流泪。父亲坐在桌前,一动不动,如雕如塑,任凭泪水一滴一滴从脸庞滑落,然后落进酒杯中。那一刻,我心忽地像被什么东西刺痛,眼泪瞬间倾泻而出。我顶天立地、坚强如山、开朗洒脱、自命不凡的父亲,曾何时见他掉过泪,叹过气?
后来,我们长大,哥哥弟弟还有我,习惯陪父亲喝上一杯。但父亲,最喜欢我陪他喝酒。
五姊妹中,也许只有我最懂父亲。年轻时候的父亲气宇轩昂,德才兼备,聪明能干,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他十多岁就开始走南闯北,走过很多地方,读过很多书,阅历丰富,十分受人尊敬,但一生跌宕起伏。奶奶前后生了十四个孩子,成活的只有五个。父亲是老大,在他十六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从此,家庭重担全部由父亲一个人扛起。解放初期,我家成了批斗的对象,只因原来刘家是大地主。那时候,父亲正值青春年华,虽然爱慕父亲的女子很多,但父亲怕连累别人,硬是给全部拒绝了。后来,快到三十岁的时候,奶奶急了,到处托媒帮父亲介绍,遇上了小十多岁的母亲。母亲很漂亮,但没什么文化,而且头脑比较简单。父亲开始没怎么同意,奶奶倒很喜欢,加上父亲是个孝子,不愿背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罪,也就同意了这门婚事。
可以说,父亲和母亲之间根本没什么爱情。他们的结合,纯碎是人类传承的需要。头脑丰富,深沉如海的父亲,他多希望有人能走进他内心,解读他,理解他,懂得他,与他在精神方面发生共鸣。而这些,母亲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在生活上,母亲可以做贤妻良母,可以与父亲同甘苦共患难,但她无法做父亲的知己,灵魂的伴侣。
我深深理解父亲的这种痛苦。这么多年来,他的成功他的快乐,找不到人分享;他的忧愁他的烦恼找不到人诉说;他的痛苦他的失败找不到人分担。父亲的.一生,只有与酒为伴,也只有酒,懂得他所有的喜怒哀乐,懂他所有的爱恨情仇。
十多年前,父亲得了严重的痛风病,需要戒酒。但喝了大半辈子酒的父亲怎能说戒就戒?后来,看广告,说鸿茅药酒可以治疗风湿和痛风。这样,既可以治病,又可以了父亲酒瘾,一举两得。于是,那几年,我整件整件地把鸿茅药酒买回来给父亲喝。
后来,父亲喝腻了,因为药酒永远没有白酒的甘洌和醇香。父亲执意要改喝白酒,我们拗不过他,也只好随他了。一是想到父亲年龄大了,他的身体状况也活不了几年,就算了他的心愿吧。二是父亲骨子里早已离不开酒,就如他自己说,除非我死了,酒也不喝了。
但我们对父亲有规定,每次喝酒不能超过一两,因为父亲这两年有高血压了。可父亲答应归答应,一小杯喝完之后,总是用乞求的眼光可怜巴巴地对我们说,能不能再给倒一些,就一点点?而我们为了父亲的身体着想,只好硬着心肠不让他喝。有时候他会发怒,像小孩子般的赌气连饭也不吃。多数时候他只是长长地叹口气,不说话保持沉默。我知道,父亲是难受的,但我们愿意这样吗?如果父亲无病无痛健健康康,每次都能与我们开怀痛饮,多好!
那天母亲节,我们全家聚在一起,父亲很是开心。饭桌上,他喝完第一杯之后,央求弟弟再给他倒点,弟弟实在不愿看到父亲难过,便给他杯子里又加了一些。饭桌上下来,父亲整个脸通红,我们好担心他的高血压复发。一会儿摸摸他的额头,一会儿又问他头晕不晕?等到父亲脸色恢复正常时,我们才把提上的心放下来。
我诚惶诚恐,不知这样的日子还有多长?
因为,在人生的岁月里能陪着父亲一起喝杯酒是多么幸福的事!
再过一天就是父亲的生日,我将盛满一杯酒,与他轻轻碰杯:
父亲,生日快乐!
写于5月14日晚。
篇3:父亲与酒的作文
](https://www.youxiufanwen.cn/uploads/202509/13/b58932446de5bcae.webp)
父亲与酒还是颇有渊源的。
打小有记忆起,爷爷就喜酒。每天会沽一点酒。父亲喜酒,善饮。但不酗酒,滥饮。记忆中父亲是醉过几回的。最多的是在父亲的姨娘家。每回过年到姨娘家拜年,表兄姐妹欢聚一堂,父亲总是被那些兄弟们灌醉,然后在午后踉踉跄跄的骑着那辆旧凤凰车回家,到家蒙头就睡。那是父亲醉了。是开心的醉。
第二天早起问他:昨天醉了。父亲往往会不好意思的笑笑“没醉,喝高了一点点。”但有那么一次,父亲确实真真切切的醉过一回的。那次当我把那外地的男友带到父亲面前时,父亲醉了。而我并不知晓。至交的朋友告诉我说:昨晚,你爸爸喝醉了,一路上和我谈你的事情,他不同意你们的事情,又没有法子,路上从凤凰车上摔了下来。听到这事后,我很震惊。一个父亲无以言表的痛和无奈,在女儿面前是多么的脆弱。父亲醉了,醉的原因是因为我,是因为不放心我——他的女儿,多病的女儿,如何舍得她远嫁?!
父亲喜酒,喜的是自酿的糯米老酒。茅台太醇,白酒刺鼻,葡萄酒,美则美矣,但偏甜。啤酒则淡而无味,当饮料即可。每年到了农历十月后,天气渐冷,便是酿酒的佳期。而我们也期待着父亲酿酒,不是喜欢喝酒,而是喜欢上屉蒸的糯米饭的香香糯糯的味道。温热的米饭和着红糖,紧紧的捏一个团,那叫一个香!
初始是精挑细选的糯米,再加上曲娘,经过一道道工序加工而成。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挑米,泡迷,上上屉蒸饭,和水,让后进缸。在以后等着起泡泡,沸腾,再打泡。米的好坏,饭的熟否?水加的多少?还有打酒时的时间和次数,都直接影响了酒的好坏。自小就亲眼目睹了父亲每年亲力亲为,酿制的米酒。
父亲的技术和父亲的态度竟然和酒的成次没有成正比。每年父亲酿的酒都是酸的。但尽管如此,父亲还是乐此不疲,年复一年的为自己,为家人准备一缸酸酸的老酒。以至于后来父亲都不觉得是酸的了,以至于我都认为米酒本来就是这种味道的.了。父亲的善饮,来自祖辈的遗传,而我居然没有得到一星半点的嫡传,在我看来那就不啻是苦药,毫无可品之处,惭愧。
细细的品,慢慢的饮。下酒菜也没有特别的讲究。青菜,梅干菜,咸菜,什么的都是酒菜。父亲照样可以喝的津津有味。若有一把带壳的花生,熟的也可,生的也行,那就是上好的下酒菜。剥一颗花生入口,擢一口老酒入喉,微闭嘴唇,呵,好酒,好味!这就是人生的味道。不在酒好,不在酒贵,不在菜好,菜鲜。
家酿的就是最好,最适合的味道。平常,母亲在父亲天长日久的熏陶下,也渐渐会陪父亲喝一点小酒了。而我和妹妹对此还是敬而远之,自然勉强不得。不过一到除夕夜,父亲会给每个人斟上一小杯老酒,那是必定要喝的。团圆夜,少了酒,就缺了那气氛。青菜,藕,鱼,酒是必上的。别的菜,可有可无。关于这些菜,父亲自有他一套说法:青菜,亲亲热热;藕,年年有后;鱼,岁岁有余。酒呢,自然就是调节气氛的调味剂。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烟花璀璨整个夜空的时候,空气里满满都是年的味道。
父亲从不吝于把自家酿的酒馈赠亲朋好友。自然。那酒除了米酒的芳香,却少了甘甜,多了一层酸酸的味道,入口,酸味便蔓延开来。这样的米酒,少了亲友的认同,父亲却甘之如饴。曲高和寡,酒酸饮孤。父亲的三百多斤酒,每年都会剩下一些。剩下的,父亲便在锅里把酒烫了,然后注入酒坛子里,坛口用粽叶,和着黄泥封了。
一藏就是好多年。打开尘封的米酒,清洌,浓郁的酒香飘满了小屋,满满的一坛子酒,经过岁月的沉淀,只剩下半坛了。褪去了稍涩而酸的味道,余留了醇香,绵长。酒色也由原先的粉粉红成了清澈的琥珀色,蔓延了一丝杂质。
岁月沉淀的何止是这酒,这情也随着岁月的流逝,变的单纯,甘甜而芬芳!
篇4:父亲与酒的作文
说到对家的记忆,不得不提到我的父亲,提到父亲,就不得不提到酒。我今天要讲的家的故事,就是父亲与酒的故事。父亲是个爱酒的人。在我眼里,爱酒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分场合,不品酒香,举杯豪饮,每每喝得烂醉如泥的人。还有一种就是真心地爱酒、品酒、敬重酒,把酒作为朋友亲人一样对待的人。我的父亲,属于后者。
记事起第一次让我觉得父亲爱酒,是七八岁时一个春节,来到春节的前一个月,我总看见父亲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里拿出那瓶珍藏一年多的他所谓的好酒左看右看再放下。见此情景,母亲只是笑他迂,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要等到春节才喝,平日里酒的滋味就不同?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候的物质不丰裕,父亲难得有一瓶好酒。春节的年夜饭准备好的时候,父亲就把早已请上桌的好酒斟满酒杯,带着一脸陶醉地闻了又闻,然后轻泯一口,闭目思索,仿佛与世界物我两忘,而后永远不忘加上一句赞叹,好酒!这个场景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家的年夜饭,也只有两荤两素,在租来的房子里,我们姐弟三人看父亲如视珍宝一样品啧着他的好酒,既疑惑不解又充满幻想。
父亲是个踏实肯干的人。在我们姐弟三人上初中的时候,家里住上了新房。搬家前收拾屋子的时候,父亲早早就准备好了一个结实的箱子装他的好酒并且亲自护送到新家。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酒柜的玻璃被太阳照得晃眼,弟弟拿我摆,我俩谨小慎微地把父亲的宝贝上了架,能够得到父亲这样的信任,我俩内心很激动,毕竟这些都是父亲的宝贝,平常都不让碰。那古色古香的酒坛,那形状怪异的玻璃瓶,里面晃动的琼浆,流光溢彩,美不胜收。那年的年夜饭上,妈妈激动得几乎落泪,因为我们再也不用过四处搬家的日子了。那天的饭菜也很丰盛,父亲拿起酒杯递给了母亲,他执意让母亲喝下那杯酒,却只说了一句话——辛苦了!母亲的眼眶有些红,却是高兴地笑着,并把酒杯倒满递给了父亲。这年春节,父亲一个人喝了有半瓶好酒,用父亲的`话讲,这酒要多香有多香,给我玉液琼浆也不换!
,我大学毕业,家里再也没有孩子上学,负担一下子就减轻了不少。那年春节,父亲的聚会似乎多了起来,总是听说大爷大叔吆喝他去喝酒。知道他爱酒,但凡谁家有了好酒,都会喊他一声,而他也是不顾母亲的唠叨欣然前往。有时候父亲拎着好酒回来,便开始到处打电话,晚上来我家喝酒,今天的这个酒口味纯正,与以往不同嘞!那年的年夜饭,我第一次喝白酒,和父亲一起,父亲所谓的满口留香的感觉在我这里似乎只是个传说,我的脑袋里倒是有了一点冲上云霄的飘飘然,我在那一瞬间明白的父亲口中的好酒所包含的一层含义,品酒,其实就是在品人生,入口时酥而冲,仿佛年轻时候的辛苦追求,回味时忘我,仿佛收获时的充实和满足,这不就是人生的总结吗?
父亲年少出门,十几岁便学了开拖拉机糊口,后来到煤矿开铲车,再后来起早贪黑地装煤、发煤车,年少的记忆中,半夜两点是父亲的工作时间,睡觉时他还在家,半夜醒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去装煤车,无寒暑,无节假,多少次匆匆吃完年夜饭就去装车,这一干就是四十年。父亲从一个翩翩少年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花甲老人,但是岁月无论艰辛还是平淡,酒都陪伴在父亲的身边,为他解忧,与他分享。
今年的春节,我远在外地无法回家,想必今年的年夜饭,父亲还是会像往年一样拿出珍藏的好酒来品。其实如今生活好了,只要高兴,不管什么时候,父亲都可以把他的好酒拿出来,小酌几杯。喝好后就睡觉,睡梦中还要唱上几句,我知道这是好酒带给父亲的爽快,但也是好生活带给他的安慰。
我渐渐明白,酒是父亲的朋友,是父亲奋斗时的加油站,痛苦时的安慰,是他焦躁时的镇静剂,是他无聊时的密友,是他欢乐时的宣泄,如今他学得一句话,人生得意须尽欢,是啊,生活好了,再配上好酒,本就简单的父亲就别无他求了。
在今年的年夜饭上,想必父亲还会斟满杯中酒,我在相距千里的远方,也举起酒杯,在心里真诚地对父亲说上一句:“爸爸,新年快乐。”
篇5:我与酒以及父亲诗歌
我与酒以及父亲诗歌
我的父亲年轻时,很能喝酒。我不是吹牛。
他说,酒可壮胆。于是,他壮着胆一路走来。
我一直以为,我继承了父亲的本领,包括胆。
以为只要我付出一点点,便可以与酒成为极好的兄弟。
而实际上,却成了陌生的熟人,就好比我和五年前的同事。
一个人的时候,我还是会想念酒的味道的。可是我不喝。我怕醉。
我也没有天分品味其中的哲理。关于胆的哲理。
生活是需要酒的,尤其是男人,像我这样的男人。但是我不喝。
酒之于男人,正如女人需要化妆品一样,沾上便是另一个人。
我想成为另一个人,在黑夜围攻一个美梦的时候。
父亲就成为了另一个人。不过,他是在与酒分别之后。
父亲成为了另一个人,在我想与酒成为极好的兄弟的`时候。
我和父亲还没有来得及碰杯,父亲就卸下酒劲,与病为伍。
父亲的胆哪里去了?在医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在路上?
原来,父亲的日子斟满了沧桑,如烈酒,饮之伤身。
我的酒杯盛满了父亲的酒话,句句透亮,砸在地上,也铿锵有力。
我想把这杯酒以及父亲的一生喝下去。可是我不敢,我怕醉,我怕一醉不醒。
醉了,没有人抚;醒了,没有人收拾吐得一地的胡话。
我与酒还是做不成好兄弟,始终有一个距离,近于我与父亲的距离。
不过我记住了父亲的一句话:酒可壮胆。
不管这一路有多少妖魔鬼怪,我也要像父亲一样,壮着胆子走。
.4.11于深圳宝安
篇6:父亲与酒的优美散文
父亲与酒的优美散文
父亲不知道自己是否是大名鼎鼎杜康的后代,却有着强烈的“家族基因”(集体无意识)——嗜酒的爱好。对一些人看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那简直是“恶习”。一切不好的事都可能与酒有关,特别是“酗酒”一词,更让人们对酒侧目。但父亲说,饮酒有一个限度,在限度内是可以的,如果饮酒超过了限度,而且方法又不对,那对个人和家庭可能会产生危害。
父亲是个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没有读过鲁迅的那篇著名的有关“酒”的文章,但他知道,中国的酒文化渗透到了城市、乡村的每个角落,甚至我们的日常语言,如“吃酒”一词,可以是一个动词,也可以说一个精彩的故事,如武松喝了十八碗酒上了景阳冈打虎,武松醉打蒋门神。它也许更能蕴含其他的含义,它可以指一场婚宴,也可指一场寿宴,等等。父亲说,我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喝过了很多酒,愈老才愈懂得“酒性”。酒性如人性,喝酒的德行就是人格。老而知酒,飘飘然也。
父亲说,上了酒席,先要坐端正,给坐上席的人(一般是长辈或客人)斟好酒,把酒杯恭恭敬敬放在上席的桌面上。喝酒前,一定要先吃菜垫垫底儿,否则,你的胃就受不了。肚子不饿了,你才可以放胆去喝,去拼酒。你看你院子里的徳常爷,一上席就拼命喝,结果两杯刚下肚就醉了,而且对身体极其有害。
这倒是很好的“酒论”,我试验过多少回,可谓是“酒之真理”了。但为什么父亲有时还是喝醉了,而且醉得一塌糊涂呢。
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黑沉沉的乡村夜晚,我母亲正张罗着给我们几个娃们吃饭。那时,乡村的晚饭一般很迟。你看啦,天黑了,母亲才从离家有七八里地的关河湾收工,有时,还要到叫尖角地的承包地里割一背篓猪草,要天墨墨黑才能到家,这时,我们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了。小的弟妹们就开始做游戏,大一点的就切猪草或是剥玉米棒子。他们边做游戏边唱起了我们乡村的童谣:
青冈叶叶背背黄,
搭上书包进学堂。
书包搁(读kǒ)在琴桌上,
抱住师傅哭了场。
师傅问你哭啥子?
我要回去栽竹子。
一笼竹子栽进岩(读nái),
风吹笋壳落下来。
过路大嫂捡一皮,
问你捡回去做啥子?
著双大脚鞋,
河边上洗脚来。
那天晚上其实没有月亮,他们还是唱了有关月亮的童谣。我在一旁嗤嗤地笑了起来。
月亮婆婆,烧个馍馍,
馍馍落嗒,位爷(外爷)捡嗒。
位爷告状,告成活状,
活状买牛,买得沙牛。
沙牛耕地,耕成沙地,
沙地种麦,种成大麦。
大麦烤酒,烤成烧酒,
烧酒待客,待成百客。
百客行礼,行成大礼,
大礼磕头,磕破额楼(额头)。
我则拿出油腻腻的课本书,哇啦哇啦地读起来:金色的鱼钩……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要等喝得有一点醉意的父亲当众夸奖我呢。
母亲总算把稀糊糊的晚饭煮出来,一人一大碗,热腾腾的,碗上架了两根长长的筷子。我们便攥起筷子在碗里搅动起来。稀里哗啦的饮食声充塞了整个房屋,也震得屋顶上百年的驼梁老木咝咝作响起来。母亲在一旁不停地喊道,慢点儿,慢点儿,锅里有的是!我们哪里听她的,我们饿得不行了。
耳朵特别灵的大妹忽然停住筷子,放下黑乎乎的大碗,说,你们听,爹在叫我们呢!肯定又是喝醉了,走不动了。在乱哄哄的饮食声里,哪里能听到夜晚山野的叫声呢。我们凝神一听,果真是做木匠师傅的爹要回来了,都放下了碗筷,想象着爹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遇到主家挂梁的时候,有白面蒸的香喷喷的白馒头,有时,主家知道爹有几个娃儿在家,还会用宽大的青菜叶包几片宴席上的大蒸肉。这当儿,我们家就会像过节一样热闹。惹得邻居孩子嫉妒。第二天,隔壁的几个鬼头还向我们努嘴:你们昨晚吃狗屎了!
我们仔细谛听:那声音很弱,像游丝一般,在静夜里飘动。那的确是父亲的声音,飘飘渺渺,若有若无,好像是繁密的树叶间透过的风声。母亲向我说道,你爹又喝醉了,你带上电筒去接他吧。弟弟说,我也要去!妹妹说,我也要去。我说,我们都去吧!
野外一片漆黑,我们的电光犹如大海里的一枚飘叶。我们一个攥着一个的衣角出门了。爬上青冈坡,一阵山风吹来,我们都禁不住打了一个寒噤。这是一个冬腊月的夜晚。黑魆魆的山峦在我们眼里漂浮着,整个世界似乎要沉入黑沉沉的大海之中。我们几个兄妹的手攥得更紧了。我们侧耳一听,就清晰地听见了父亲的呼唤声。一簇星火在远处的黑夜里亮着,犹如黑夜睁开的眼睛。我们确信父亲就在那里,那里似乎有一道高坎,当然,下面就是一道深沟。下午,我还在那儿放过牛,与小伙伴们做过游戏。
父亲的确在那儿。当我们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已躺在沟里呻吟着:阳子,东阳,云华,快来救我呀,我再也不喝酒了!我再也不喝酒了!哎哟,哎哟……
我们都抿着嘴,妹妹嗤嗤地笑出了声。小妹妹说,活该。我蹬了她一眼,她立即就住声了。父亲一旁躺着一根用青竹捆成的浸透了煤油的`火把,把周围的干草都燃了一片。原来父亲已经醉得不行了,在沟坎上呕吐了一大片。他的嘴里流着残酒,还唱着:
一张桌子四角四方,一盘馍馍摆在中央。
(说麦子)
七八月,把地抄;九冬十月霜雪大,才把麦子来种下。
正二三月麦长青,四五月,麦才黄,央起工夫进地场。
大人央了几十个,娃儿央了几十双。
割的割来背的背,一歇背了几大堆。
连枷扫苏(扫帚)像凤凰,转拱牛儿像鸳鸯。
风的风来扬的扬,扬了麦子进磨房。
头道面,白如雪;二道面,白如霜。
张大姐,抱笼牎(蒸笼);李大姐,烧锅忙。
主家蒸的馍儿来抛梁。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我们川北一带的《抛梁歌》,在修水泥钢筋的今天,恐怕快要失传了。
我们七手八脚扶起父亲,有的拽手,有的拽脚,有的扶帽子,有的正鞋子,最后,总算将父亲从沟里抬出来,一颠一倒地向微光闪烁的老屋走去。
父亲嘴里还哼唧着,我根本没有醉,主人家多高兴啊。我给他们又修了五间房子,我亲自划的墨,我亲手打的眼(榫),我亲自立的柱头,我亲自上的梁……主家敬了我几大碗酒……我还给你们带了几个大摸摸和一包大搾肉,香得很呐。
说得我们口水都要快掉下来了。我们几个人便加快了脚步。
今晚,父亲酒醉了,我们也醉了。
篇7:父亲与酒的情感散文
父亲与酒的情感散文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劳累,一生清苦,酒是劳动之余最好的慰藉。酒早已融入了他的生活,他的血液,成了身体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时父亲喝的是自家酿的米酒,正是这些白酒伴着父亲度过了无数艰苦岁月,也是这些家酿米酒使他能时不时地陶醉一回。
有酒的日子,父亲劳动回来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提上那把家中祖传的锡酒壶到酒潭里舀上一壶,往饭桌一坐,独自饮起来,他一般是先喝酒后吃饭,他喝得满面红光才去吃饭的,这是喝酒的大忌。不过,父亲喝酒时的豪爽,已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并牢牢地定格在心里,这份记忆就像陈年佳酿醇香四溢。
父亲喝酒也就是说只要有酒喝他不需要什么下酒菜,一盘黄豆,或一碗白菜也能吃得有滋有味,喝得痛快淋漓。
想起小时候父亲会像贫穷的孔乙己样,从衣袋里摸出几角皱巴巴的钱,满脸笑容地让我为他打酒,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是一种对生活的知足常乐。
自从参加工作后,会买酒给父亲。一次一个朋友特意给父亲买了几瓶好酒,回到家我告诉父亲这是好酒,到吃饭时好好品尝,但我刚转身回到堂屋是时,看到父亲像我女儿喝饮料一样举起酒瓶直接倒进嘴里,而后砸砸嘴,回味无穷地说:好酒就是香。看到我时父亲有些不好意思,憨厚地笑着说,这个酒味道很好,没有我们自己做的那股焦味。
我的那个把全身力气都用在土地上的父亲,每每看到我买酒回家,他就眯眯地笑,那份高兴,那份满足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有时我问他是不是想喝那酒?他问非所答:有饭吃就行了。
这就是父亲,我贫穷的父亲。
篇8:怀念父亲的美文欣赏:父亲与酒
父亲爱酒,而且就像所有嗜酒的父亲一样:难戒。
儿时的记忆中父亲并不是这样的,那时年轻的父亲有一个绰号“白娃儿”,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父亲并不特别像是个农村人,他皮肤白皙,清瘦高挑,倒像是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那时的父亲也并没有饮酒的嗜好。
记忆中父亲是不会轻易饮酒的,只有在来了客人的时候才会小酌几杯。每当临近饭点,父亲给客人满上茶,母亲烧火父亲掌勺,在油锅的噼里啪啦声中不一会儿几个下酒菜就做好了,热菜出锅,酒盅上桌,父亲就会拿出屋子里放了很久没舍得喝的酒。经济拮据的年代物质也不会富足,有时候来了客人家里并没有酒,还要临时去买。
后来,我和弟弟渐渐的长大都上了学,迫于生活的压力,为了能让我和弟弟好好念书,父亲离开了家去外地打工。那时的工资特别的低,父亲要很节俭才能多给家里寄些钱,但是他却从不吝啬给家里打电话,多少个睡意朦胧的夜晚被妈妈叫醒和下了夜班的父亲说电话,农忙时节父亲的电话更是比往日多些。从父亲每次过年带回来的那一摞厚厚的电话卡可以看出,他对我们这个家是多么的牵挂。
记得2008年假期我去了父亲工作的城市,他比之前看上去憔悴了许多,皮肤变得黝黑松弛,眼睛里整天布满了红血丝,全然不见往日的神采。后来母亲才告诉我,因为经济危机,父亲所在工厂员工将近走完,父亲感念于老板的同学情谊一直在那儿咬牙坚持。很多时候白天上了一天的班,晚上借助酒精的力量再继续通宵加班,就这样熬了半年多……
时间很慢,总是要等到过年才能和父亲见上一面,时间又很快,不觉间父亲在外已经打拼二十余年。起初对父亲的嗜酒并不理解,如今自己成家立业,面对生活工作各种压力才渐渐明白了父亲:打工苦累,无人诉说,漫漫长夜不如对月独酌;想家的时候,内心的寂寞没有出口,就会借酒消愁;出门靠朋友,总要请朋友吃饭喝酒;在外老乡亲,有酒总是一起饮;有时领导、上司的敬酒,总不能不喝一口。父亲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嗜酒的习惯。
起初不止母亲对父亲嗜酒的习惯深恶痛绝,就连我和弟弟也想尽办法劝父亲戒酒,但是都无疾而终。后来我和弟弟想明白了:父亲的酒瘾里其实是岁月的印记,那些靠酒挨过的苦日子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父亲的酒不戒也罢,我们姐弟会尽自己的能力让父亲喝上好酒,而不是廉价的勾兑酒。
去年父亲生日,我和弟弟商量给父亲买了几瓶昂贵的纯粮酒,没曾想父亲嫌贵悄悄把酒又退回超市换了便宜的酒回来。我和弟弟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只有告诉自己要更加努力,直到有一天父亲喝昂贵的酒不再小器。
如今父亲已年近花甲,本该是享福的年纪,却还在为这个家奔波劳碌。劝也没有用,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父亲想喝酒的时候给他满上一杯。
公众号:红罗山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