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ykin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电解质溶液的高频导电现象及理论修正,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电解质溶液的高频导电现象及理论修正,方便大家学习。

篇1:电解质溶液的高频导电现象及理论修正
电解质溶液的高频导电现象及理论修正
现有的.溶液导电理论认为溶液总阻抗为容性. 通过实验发现,高频时溶液阻抗会随频率增大而增大,而且溶液的电流滞后于电压. 这些都与现有理论不符. 本文修正了溶液导电模型,使之在低频端与原有理论一致,在高频范围与实验现象吻合.
作 者:刘枭辰 张恺 张昊 江洪建 王思慧 LIU Xiao-chen ZHANG Kai ZHANG Hao JIANG Hong-jian WANG Si-hui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物理系,江苏,南京,210089 刊 名:物理实验 PKU英文刊名:PHYSICS EXPERIMENTATION 年,卷(期): 29(11) 分类号:O441.1 关键词:电解质溶液 阻抗 导纳 电化学阻抗谱 高频篇2:比较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实验教学反思
比较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实验教学反思
比较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实验(简称导电性实验,下同),在高一教材(教材P14)中引入,高二教材(教材P58)再次提及,还将在高三教材(教材P84)继续探讨。所以在这里系统的阐述一下,以期发挥它的功能性作用,用于对学科主干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盘点。
【实验1-1】按图(见人教版教材)把仪器连接好。
然后把相同条件下的盐酸、CH3COOH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和氨水分别倒入五个烧杯中,接通电源。观察灯泡发光的明亮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
连接插入CH3COOH溶液和氨水的电极上的灯泡比其他三个灯泡暗。可见它们在同样条件下的导电能力是不相同的。HCl、NaOH和NaCl溶液的导电能力比CH3COOH溶液和氨水强。
反思:

1、除电解质溶液不同以外,其他条件(特别是浓度、离子电荷数)应该相同,这是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所要求的,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这种方法在设计实验中至关重要;
2、灯泡的明暗程度与离子浓度紧密相关。比较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强电解质因其完全电离,参与导电的离子浓度大,灯泡较亮,而弱电解质只是部分电离,参与导电的离子浓度小,灯泡相对较暗。于是不难解释“在溶液导电性的实验装置中注入浓CH3COOH溶液时,灯光很暗,如果改用浓NH3·H2O溶液,结果是相似的。但如果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起来实验时,灯光却十分明亮”的现象
3、“用导电性实验证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客观存在的”的方法不恰当。《教师教学用书》对高三这道习题的参考答案是这样的:在500mL或1000mL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的冰醋酸,刚好使电极浸没为止,用电极导线连接电流表、接通电源,观察电流表指针摆动的情况。然后用蒸馏水逐滴地进行稀释,边加蒸馏水边振荡或用玻璃棒搅动。在稀释前指针不动,随着稀释电流表指针摆动越来越大。如果不断稀释,电流表指针摆动又会逐渐减少。
由此,就证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中学教材中是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把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纯醋酸、甚至包括水的醋酸溶液(即浓醋酸)都不应该列入研究范围。若用固态氯化钙、或固态氯化镁代替醋酸来做这样的实验,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而且实验的结果只能证明醋酸(弱电解质)电离的存在,并不能证明醋酸(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存在。
在温度不变时,加水稀释过程中,醋酸溶液会发生平衡移动,但导电性实验表现不出来。若用滴加水稀释氯化钠溶液来做这样的实验,电流表指针摆动也会越来越小,事实上氯化钠(强电解质)溶液中氯化钠是完全电离的,不存在电离平衡。
这样的实验结果,能证明稀释醋酸时各种离子浓度发生了变化,但证明不了浓度的变化是否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作者 湖南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 喻建军 此文发表在素质教育报化学专刊教师版第7期总第7期
篇3: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
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
本文对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史、分类、导电机理、研究方法及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提高的途径进行了综述分析,并讨论了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
作 者:赵峰 钱新明 汪尔康 董绍俊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开放实验室,长春,130022 刊 名:化学进展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PROGRESS IN CHEMISTRY 年,卷(期): 14(5) 分类号:O646 TB383 关键词:聚合物电解质 电导率 增塑 锂电池 交流阻抗篇4:改进的聚合物溶液理论
改进的聚合物溶液理论
在高分子溶液理论中引入Gibbs分布,用统计物理学方法重新推导出了聚合物溶液的'热力学公式.将高分子溶液的自由能和熵分三部分进行了计算,无热平动部分,无热构象部分和构象有热部分.无热平动自由能和无热构象自由能分别等于Flory-Huggins混合自由能公式的前两项,构象有热部分引入了Gibbs分布,考虑了链段-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对高分子构象的影响.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足够小时,又回到了FH公式.
作 者:李晓毅 赵得禄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中心高分子物理及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 刊 名:高分子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ACTA POLYMERICA SINICA 年,卷(期): “”(4) 分类号:O63 关键词:高分子溶液 热力学 Gibbs分布篇5: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
硫酸铜的含义及作用
硫酸铜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其水溶液呈弱酸性,显蓝色。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同石灰乳混合可得波尔多液,用作杀菌剂。同时,硫酸铜也是电解精炼铜时的电解液。
硫酸铜物理性质
硫酸铜常压下没有熔点,受热失去结晶水后分解,在常温常压下很稳定,不潮解,在干燥空气中会逐渐风化。硫酸铜为蓝色不对称三斜晶系的结晶,比重2.29。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易溶解水,在15℃水中可以溶解16.2%,其水溶液呈蓝色,并呈酸性。在空气中久置会逐渐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
篇6:以PEO为基质的离子及质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
以PEO为基质的离子及质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
本文以PEO-LiC1O4为基质,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纳米氧化锌及氧化锡,制备PEO-LiClO4-ZnO及PEO-LiClO4-SnO2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膜,测定了复合电解质膜的电导率,并探讨了纳米粒子与PEO链的相互作用,提出复合电解质膜的电导率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还合成以PEO为基质的'PEO-12-钨硅酸质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膜,讨论12-钨硅酸的加入对PEO的构型及Keggin离子的影响并分析PEO-12-钨硅酸复合膜的质子电导提高的主要原因.该复合膜质子电导率室温最高可达6.3 ×10-2S・cm-1.
作 者:赵旭 熊焕明 陈接胜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3 刊 名:无机化学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年,卷(期): 18(1) 分类号:O614 O633.11 关键词:PEO 12-钨硅酸 纳米氧化锌 纳米二氧化锡 电解质篇7:超支化聚氨酯固体电解质导电性能的光谱学研究
超支化聚氨酯固体电解质导电性能的光谱学研究
用超支化聚氨酯+线性聚氨酯作为基体,LiClO4作为离子源制得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用Raman光谱,FTIR光谱等光谱学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中盐离子和聚合物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超支化聚氨酯对盐有较好的溶解作用.研究还表明超支化聚氨酯加入有利于提高体系的'电导率.
作 者:洪玲 唐小真 王新灵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0240 刊 名:高分子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ACTA POLYMERICA SINICA 年,卷(期):2002 “”(6) 分类号:O6 关键词:超支化 离子导电 聚氨酯 红外光谱 Raman光谱篇8: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评课稿
杨老师的《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这堂课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在整堂课中基本达成其所指定所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十分流畅,重难点清晰,课堂气氛十分融洽。我认为在杨老师的整堂课中,充分体现了三个融合:
1、化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杨老师从伏打电池引出导电原因,在课堂中间又讲述了戴维制取金属钾从失败到成功的原因。不但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电解的基本规律,更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地探究意识。
2、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杨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氯化铜溶液的电解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在通电后会发生的移动以及在点击附近所发生变化的原因,由此得出微粒的放电能力大小等问题;进而引入了对新问题: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分析,让学生对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化学工业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杨老师在学生基本掌握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原理以后,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例,提出了工业上对电解原理的应用,让学生对课堂实验进行改进,由此学生进一步体会电解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杨老师在设计这堂课时,充分运用了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原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了小步子原则,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层层推进、难度层层递进,让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有探究后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在课堂上学生气氛活跃与杨老师的“小步子走”的设计分不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