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伴哀乐或葬礼进行曲):
*云低垂;半旗致哀;高山肃立;江河奔腾;长街泪送;遗像展示。
2、*导语(与画面同时):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逝世,使群山为之肃立,使江河为之哭泣,亿万**更是悲痛欲绝,泪水洒遍了江河大地。他,就是我们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总理。1月11日,灵车护送总理的遗体前往八宝山*烈士公墓火化,知道了消息的、成千上万的首都群众,冒着凛冽的寒风,冲破四人帮的重重阻力,自发地聚集在长安街两旁,为我们的好总理做最后的告别。虽然,我们没有能亲眼见到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会把我们带入到那伤心直至的情景之中。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当时长安街上,人们泪送总理的情景,体会一下*群众对周总理的那种崇敬、怀念之情。
4、齐读课题。联系课前预习,说一说:课文围绕一个送字,作者抓住了了哪几个动人的场面反映了当时的情景?
(板书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学生谈后再读课题,强调送字)
二、读讲课文,体会情感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感受一下灵车到来之前,人们等盼灵车到来的心情。
1、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后谈谈你的感受。
2、学生自由谈,随机指导(注意过渡语的运用)。
(1)天气。启发说说这里写*冷的天气有什么作用,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这里的天气暗含了什么。谈后再读,读出沉闷的感觉。
(2)人多。抓住挤望不见头望不见尾等词句,说说体会到了什么。朗读,注意语调的变化。
(3)怎样等。抓住焦急而又耐心挤下探着踮等词句,体会人们当时的那种复杂心情。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三、积累语言,深化认识
1、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背诵。
2、完成填空练习。
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读懂句子含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学好本课的生字新词。
3、会背诵课文第一段。继续培养学生的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体会首都*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热爱怀念*领袖,懂得只有全心全意为*服务的人,*才会永远怀念他的道理。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读懂句子含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全心全意大利地为*服务,深受*的爱戴。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的灵车从*医院驶向八宝山*公墓,途经长安街,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上街为总理送行,含着巨大的悲痛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记叙的就是当时的真实情景(揭题)。
2、理解题意。
课题中哪一个词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事情?十里长街指出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初步谈感受。
1、配上哀乐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2)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间相互交流。
3、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4、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默读课文。
2、检查、交流。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回答课后习题1的问题,板书: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
四、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和第5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一、二段;背诵第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2的第1小题。
2、再读课文,思考:首都*等灵车的场面是怎么写的?(先总后分)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2)小题。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5、背诵指导。
先总写人多,抓住重点词语挤满、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都--都--都--;再具体写有代表*的三代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一对年轻夫妇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2的第2小题。
2、再读课文,按望灵车、想总理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两个部分。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1)小题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集体朗读。
三、课堂练习。
1、概括出第一、二段的段落大意。
2、书面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1)(2)小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2的第(3)小题。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3)小题。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二、再配乐朗读,完成下列填空。
1、课文记叙了(),反映了()。
2、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写得最使自己感动?把它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3、质疑问难。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无限爱戴和怀念周总理的感情。
三、课堂练习。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参考资料:
二、关于周总理
周总理,伟大的无产阶级*家,中华*共和国*总理,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县,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因患癌症病逝,终年78岁。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的灵车驶向八宝山*公墓。课文记叙的就是当时的真实情景。
四、关于课后题
第1题:*见关于教材理解
第2题:第一段写送别周总理的人们,他们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在等候总理灵车的到来;第二段写灵车开过来了,人们眼望灵车,向总理默哀、致敬、怀念总理;第三段写灵车开过后,人们追着灵车跑,灵轩远后,人们又静静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第3题:(1)是人们对周总理沉痛悼念和无限崇敬的心情。在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说明了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同样的悲痛。
(2)表面上看,这两个词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悼念、崇敬周总理这一点上是统一的;焦急是老奶奶要急于见到周总理的灵车,耐心是指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3)因为人们心中无限悲痛,不忍心让周总理的灵车离去。这反映出人们对周总理的沉痛悼念和无限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