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向来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姑苏城。
苏轼曾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因此,我们首先来到了虎丘。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虎丘塔。它微微倾斜,耸立于一片“绿海”之中。我对这座古老建筑赞不绝口,同时,我心中又产生一个疑问:这里并没有老虎,为什么叫“虎丘”呢?
然而,当我走到进口处时,我的疑团立即消失了。看见那进口处的小山和石碑,多么像老虎的大口、脑袋和耳朵呀!
我们走进园林,大人们都围着剑池观看,而我们这些小调皮更喜欢爬山。虽然所谓的山其实只是比平地稍高的小丘,但我们的兴致并不减。大家翻山越岭,累得口干舌燥。我们带来的水早已喝光,正在发愁时,一位同学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高兴地喊道:“看,天下第三泉!”(小学生作文网)
我们听了,欢喜异常,一拥而上,涌向泉边。我迫不及待地灌了一壶水,喝了一大口,啊,甜津津的,简直可以和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的玉液琼浆相媲美。用这泉水洗脸,更是妙不可言,疲劳顿消。
偶尔抬头,对面洞顶上的一幅奇观立即吸引了我。只见洞顶上密布着一块块钟乳石,在阳光映照下,闪烁着五彩斑斓、跳跃不定……
离开虎丘后,我们来到了狮子林。狮子林虽然面积不大,但假山耸峙,景*奇美;小桥流水,曲洞幽深,到处可见。
我钻进一个洞口。虽然正值盛夏,但洞内却是凉风习习,十分舒服。走着走着,忽然,前方没有路了,我正失望地转身,啊,左侧又闪现一个洞口,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我走出洞来,看见不远处停泊着一条大船。来到船尾,四周环顾,只见四周游廊相连,山石点缀,顿觉清爽宜人。
再次注视脚下的碧水,水清澈见底,蓝得透明,轻柔柔,宁静幽深,像天上皎洁的明月,像少女清澈的眸子。水面微波不兴,阳光下反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碧澄澄的天空,碧澄澄的湖水,水映着天空,天空衬托着湖水,多么美丽啊!
不知是谁扔下了一块石头,平静的湖面立刻泛起一圈圈的涟漪。蓝天、白云、笑脸随着波纹拉长、揉短……我兴奋地大笑起来。笑声,在湖面上久久回荡……
游览结束了,该离开了。我再次依依不舍地回头张望,绿树青山,碧波清流,亭台楼阁,构成了一幅极具幽静纤巧、活泼迷人的画面。啊,姑苏的风光难道不正是我们祖国锦绣河山的缩影吗?
阅读姑苏的后感-作文2
似乎早就从历代文人骚客的笔墨中熟稔了苏州的美丽和灵秀。也曾许多次在北去的列车上给苏州留下深情款款的注视。然而却一直没有机会驻足流恋那片遍布诗情画意的古老土地。
终于在初春的某一天把这份渴望变成了现实。上海的文友对我说,去苏州最好是*雨霏霏的日子。不想第一天的旅行恰是那样的天气,带着梦般晶莹的一空清露,我们踏着雾水走进苏州的眼帘。
先去虎丘看看吧。生为一个江南人,你是不可能潇洒地走出唐伯虎点秋香这种才子佳人式的美丽爱情故事的氛围;而虎丘,似乎是孕育文人才俊的一个好地方,明代的虎丘山曲会,该是多么的盛况空前。那虎丘塔,擎着日出日落的耀丽光环,历尽了沧桑岁月而微微倾斜,却始终沉默着不发一言。
大凡说起苏州,园林风光必如主题曲般地轻轻奏响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虎丘不远处就是西园,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汤显祖的《西园记》。当然,园林风貌大都是异曲同工,显示出小家碧玉的精巧别致。我不知道李清照到过苏州没有,但她的词是非常适合苏州园林的。不管是留园的庭台水榭、曲径通幽,还是拙政园的雕梁画栋、门匾廊联;不管是狮子园的回廊俏石,还是怡园沧浪亭的小桥流水,都向南来北往的人们展示出它的清幽寂静和美玉般的古朴雅丽,同时也无声述说着一份世外桃源的恬静和平和。如果说在水乡绍兴你可以从大禹陵的恢弘气势,从绵延的会稽山感受到那种古越大地的气宇轩昂,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岁月的沧桑感;那么娟秀的苏州城则是多了钟灵毓秀的品味,任你卸下负荷的行囊,画扇轻摇,一袭古衫,在吴侬软语的浓情*唱之中,款款走过。
当然,到得苏州,城外的寒山寺是不能不去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不知迷醉了多少人。登上寺内的钟楼,俯瞰千年的枫桥点染帆影云霓,看那铁娘岭外的古运河潺潺流淌,昔日的浩淼烟波,汉唐的宏伟气魄,都在雾霭迷蒙中化成了历史的绝响。姑苏那轮沉静瑰丽的夕阳,给这片土地镀上了一份苍茫和睿智,但愿寒山寺经年不息的钟声会悠然响彻在我永远的梦境里。
最是喜欢顶着湿漉漉的天际,徜徉在姑苏城内那一条条如唐诗宋词般平平仄仄的青石小巷。一川*,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时没有**的梅子,有的只是在细细雨丝中走走停停的纤纤情愫。在纷纷雨意里轻吟戴望舒的“雨巷”,我们似乎能看到撑着油纸伞丁香花般飘逸的江南女子从你面前施施走过,草叶如眉,哀怨动人,足迹过处,留下两行秀诗,任你怎么读都读不倦。
[阅读姑苏的后感_作文]相关文章:
姑苏中秋游记为题目的作文3
江南是一枚女子,长发微卷,明眉皓齿,手腕纤细,长裙至脚踝立于你身前。音*婉约,似水乡里碧波漾起的水声,婉转而至。
而这些是你置身于其中,也未必能领略的美好。放慢脚步,跟着感觉走,眉目才能渐渐清晰开来!
一个人,走走停停,似水年华里有着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伴着乌篷船的轻橹桨声,飘然进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姑苏城,苏城历经千年的沧桑沉浮,还是那么温婉如玉,更添一点娇气。姑苏的水还是那么善解人意,柔和细腻,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水乡百姓,一同缔结了古城的千年风流与文化底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生长在古城的人们是幸福的,临河而居,打开窗户便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无敌背景,令人神往。若以后能在这小住一段时光,每天不再为工作而烦心,有的只是静谧娴适,午夜梦回,可听橹声?g乃,飘然而过。一座座石桥斜斜地跨过河面,水在下面哗哗的淌着,桥上的青石板呈现出沧桑,久远,却少有人走,每当夕阳西下,水变成金*的琼浆,细细水纹映在了石板上。景*美到极致,给人无限的遐想!行走在山塘街,感受着这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的如诗如画!
唐代诗人白居易为了从虎丘到苏州城,繁华的市井和幽静的山水,连通起来,而令民工凿河,沿河堆砌成一条堤岸,这河道便是山塘河,堤岸便是山塘街!从此,七里山塘便为姑苏繁华的代名词,熏陶过唐风宋韵,历经过明朝清风,至今依然!
在这寻常巷陌,烟柳人家,偶尔歇息片刻于桥头上,驻足凝视此桥下碧波与河边杨柳都随风飘动。山塘街的两岸,多少绝世佳人,为情所伤,而逃到这里来与世隔绝,归隐起来自我修炼。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此生如斯,浮生若梦。一代才子佳人,终归飘零天涯。沉醉在江南的梦里永远都不要醒,该有多好。
[姑苏中秋游记为题目的作文]相关文章:
姑苏印象的写景作文4
传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偏不去,一半是觉得传说中的东西只能活在传说中,另一半就取决于经济了。
苏州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我问了几个地道的苏州人,好不容易用语言加肢体才弄懂了枫桥的去向.
时间俨然全都成了风景,有现代的元素也有旧时的痕迹。游客很多,我躲过交错的闪光灯,站在枫桥上,看着泛黄的湖水,和张继的铜像。我总觉的,来往的过客,就算踏破这枫桥,也再找不到张继那颗失落的心。只能借数码相机,了以慰藉来过却又没有到的骄傲和兴奋。张继因这一首《枫桥夜泊》留芳千世,同时为苏州这座古城带来了许多经济效益,渲染了更加浓厚的文化底蕴。或许他当时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曾经的无奈,会换来传世的追逐和向往。钟声没有响起,我听不到叹息,只听到自己零碎的脚步,和同样一颗悄悄碎了的心。从枫桥出来时,刚好下起了小雨,只是我的兴致已经尽,不想再逗留下去。免得多惹一身的感伤,便早早离去。
坐在离去的车上,想,如果我的一生也能留下一首破诗,就算不能流芳百世,臭名昭著也行。
从寒山寺到苏州博物馆,只几站的路。
这座由跻身于世界建筑师行列的唯一华人贝聿铭,亲自设计的博物馆。格调很清新。
以一个大学生的目光去审视,现代建筑与传统园林的有机结合,极具创意而不失风雅。整个馆坐北朝南,中部为入口,前庭,*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辅展区和行政办公厅;以中轴线对称,馆中假山,池水,亭台,竹林错落有致。
陈列的自然是些从古至今的文物字画,陶瓷铜玉以及古代服饰类等。看的很赏心悦目。想象着哪天,自己没有被时间风化完的一肢半骨,也能摆在一个玻璃窗内,供后人欣赏。那该有多惬意。对于外国的一些雕像与艺术,大多是些不露胸部就露臀部的,总觉的太写意。我的思想还没有抽象到那个境界。也就是刚好勉强能以一个健康的目光打量打量罢了。
忠王府与博物馆仅一墙之隔。是太平天国梦起梦碎的地方。我只进了最高统帅府的议事厅。“万古忠义”下是李秀成的半身铜像,刚毅的眼神注视着走过的人。大殿正*那泛黄的藤椅上,如今只留下了一个繁华的梦,做梦的人已经远去,但他的步伐后面仍有很多追逐的脚印。忠王府,或许一半在“中”,一半在私“心”吧。成也忠,败也忠。天已经黑了,我的行程也只能到这里了。到此,我觉得我走的不仅仅是苏州,而是像走过了一小一段悠长的历史。历史终究是历史。对于史实,再做追究谁对谁错,已没有什么意义。只是我们在静静追回感伤的时候,能反省反省自己的做人做事准则,这或许更实在一点。我想这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东西。
姑苏中秋作文5
曲折幽深的水巷,流水潺潺的小河,橹声咿呀,姑苏的中秋显得几分惬意。以下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姑苏中秋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中秋的夜晚,我正在赏月,一阵风吹来,真凉爽啊!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忽然想起去年的中秋之夜,才知道过了一年,你依然还是那个但是粉黛的女子。
“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穿行在这粉墙黛瓦之间,徜徉在这小桥流水之间。秘密梦能的天空,如烟似雾,亦真亦幻的雨丝,湿漉漉的青石板,古老却精致的白石桥……在人们一呼一吸的间隙中散发着怡人的魅力。
走上姑苏的桥,石桥的表面或多或少都被络绎不绝的游客和他们的笑声,赞美声磨得如玉石一般光滑,这水乡的气息也因这些游人的观赏而愈发浓烈。走在石桥上,俯下身便可以看到那姑苏的水,脱去“清辙见底”这类夸张的解说词,河水还是很干净的,。河道不宽,细细长长的。正如同你轻盈的腰段。岸边有各种不同的树木,叶子的颜*也深浅不一,嫩绿的挤在深绿的前面,翡翠绿躲在间隙之间,错落有致。在春天,还有挨挨挤挤的花聚集在枝头,各种粉的,红的,淡淡的抹在姑苏,这位女子的脸颊上
离开了那石桥,穿行在古老的小巷中,一种静静的深入内心的宁静,来自小巷里散发出清韵的石板路,两侧高高的白墙,简洁质朴的石库门,还有那苍老而典雅的老宅。漫步在苏州小巷里,在阳光温暖柔和普照下。向小巷深处走去,这里的小巷是那样的寂静,静得能够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偶尔从敞开的大门里面飘出一两句轻轻的吴侬软语,让你感觉倍加亲切。
你是古代文人墨客所欣赏的女子,你是现在各处游客想一窥芳容的女子,你安静,你淡雅,你身上散发着比香水更加迷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你从不改你高雅谦逊的个*,你是一颗镶嵌在*的一颗明珠。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又是一年中秋节,糖炒板栗的香气弥漫在苏州的大街小巷,匆匆忙忙的行人掩不住喜悦的神情。我盼望着夜晚的到来,盼望着明月的升起。
晚饭后,我和楼下的好朋友约好去小公园拜月亮。我们一人拿着两把香,兴奋地出发了。抬头仰望夜空,湛蓝的夜空中,一轮圆月当空,周围有一圈淡黄*的月晕,微风带着淡淡的桂花香味迎面而来,清爽怡人。一路上,朋友的爸爸给我们讲着拜月亮的意义。这拜月是姑苏城多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但现在却鲜为人知。如何拜月亮呢?原来,拜月就是用点燃的香一根根插在泥里的,插得越远、香烧得越旺,就意味着交的朋友越多、越好。如果原来就是朋友的两个人,把香插在一起,就代表着友情会更深、更牢固。听到这里,我们愈发想要早点开始拜月。
来到了小公园,我们便迫不及待地点燃了香,开始插香了,我一根一根地插了下去……这土真硬啊,不过我还是认真的去插下每一根香。就如同要建立深厚的友谊一样,很难很难!但是只要坦诚相对、患难与共,就一定可以找到知心朋友。我们插了很多香,在草地上排得很长,每个人心里都非常得意,因为这祝福着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拥有很多的朋友。
终于把手中的香插完了,我抬头望了望天,对着皎洁的月亮悄悄许愿:明月啊,托你的福,让我今年在新的班级里,交到更多更多的朋友。我又低头看了看那如繁星般的火光,在夜*中一闪一闪的,如同好多好多的朋友在调皮的对我眨着眼睛。
*苏州行走笔姑苏情高中生作文6
刚出苏州火车站的时候,就被一种强烈的古城气息所感染,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词汇就是“古城”,古*古香,那种浓厚的古朴氛围充实了我的视线,坐上公交车,沿途而去,狭长陈旧的街道,两旁布满尘埃的楼阁古塔,青砖灰瓦,赭塔红柱,百墙流水,环绕着苏州老城区。陈旧,折射出一种韶华的积淀,古朴,孕育着一种文化的变迁。
忽然想起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文中详细介绍了园林内的假山、池沼、栽种、修剪树木、花墙、廊子、门、窗,以及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这些美感仿若让人身临其境,尽收眼底。据说苏州园林是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以意境见长,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园林是苏州这座古城独特的内涵显现,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不愧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
对于苏州的几个著名景点,我不详细说明,沉静这里,我常常会感觉到一种“小气”,说它小气,并非一种贬义,本想附上秀气,秀美的字眼,但总是感觉有些不符,老城区几乎统一暗*调的渲染,不免有些心情的压抑,可是它的确美丽,它所流露出来的文化内涵和韵味溢满而出。
狮子林与拙政园的路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我没有进去,早些时候也见过一些雅致的照片,可惜未能够身临其境,也算姑苏之行的一方憾事。人们常常将苏州与杭州相提并论,我想必有一些相似之处。
这次去苏州并非是游玩,所以也只能有身在其中,不知其味的笑料,但是不论怎样,*的质朴和沉淀依然能够让人眼前微亮,它不同于早些年去过的上海,那种明显的大都市化的凝聚力,它是柔美温和的,至少可以获得久违的宁静与怡然,虽然面对的是压抑而矛盾的载体,但是它的古典,精致、沉稳还是吸引了我的灵魂。
我不曾细致的描写一些我所见到的景致,因为我不知如何下笔去沾染文人骚客的情怀,如同秋风扫去夏日荷花只留下碧绿的荷叶,孤独的在秀石*点缀,却未曾留住它曾经的清雅芳香。青石街坊,阡陌纵横,古亭旧壁,映射着夕阳的点点辉映。“小桥流水人家”,至此情意,一句点睛。
姑苏印象写景作文7
传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偏不去,一半是觉得传说中的东西只能活在传说中,另一半就取决于经济了。
苏州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我问了几个地道的苏州人,好不容易用语言加肢体才弄懂了枫桥的去向.
时间俨然全都成了风景,有现代的元素也有旧时的痕迹。游客很多,我躲过交错的闪光灯,站在枫桥上,看着泛黄的湖水,和张继的铜像。我总觉的,来往的过客,就算踏破这枫桥,也再找不到张继那颗失落的心。只能借数码相机,了以慰藉来过却又没有到的骄傲和兴奋。张继因这一首《枫桥夜泊》留芳千世,同时为苏州这座古城带来了许多经济效益,渲染了更加浓厚的文化底蕴。或许他当时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曾经的无奈,会换来传世的追逐和向往。钟声没有响起,我听不到叹息,只听到自己零碎的脚步,和同样一颗悄悄碎了的心。从枫桥出来时,刚好下起了小雨,只是我的兴致已经尽,不想再逗留下去。免得多惹一身的感伤,便早早离去。
坐在离去的车上,想,如果我的一生也能留下一首破诗,就算不能流芳百世,臭名昭著也行。
从寒山寺到苏州博物馆,只几站的路。
这座由跻身于世界建筑师行列的唯一华人贝聿铭,亲自设计的博物馆。格调很清新。
以一个大学生的目光去审视,现代建筑与传统园林的有机结合,极具创意而不失风雅。整个馆坐北朝南,中部为入口,前庭,*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辅展区和行政办公厅;以中轴线对称,馆中假山,池水,亭台,竹林错落有致。
陈列的自然是些从古至今的文物字画,陶瓷铜玉以及古代服饰类等。看的很赏心悦目。想象着哪天,自己没有被时间风化完的一肢半骨,也能摆在一个玻璃窗内,供后人欣赏。那该有多惬意。对于外国的一些雕像与艺术,大多是些不露胸部就露臀部的,总觉的太写意。我的思想还没有抽象到那个境界。也就是刚好勉强能以一个健康的目光打量打量罢了。
忠王府与博物馆仅一墙之隔。是太平天国梦起梦碎的地方。我只进了最高统帅府的议事厅。“万古忠义”下是李秀成的半身铜像,刚毅的眼神注视着走过的人。大殿正*那泛黄的藤椅上,如今只留下了一个繁华的梦,做梦的人已经远去,但他的步伐后面仍有很多追逐的脚印。忠王府,或许一半在“中”,一半在私“心”吧。成也忠,败也忠。天已经黑了,我的行程也只能到这里了。到此,我觉得我走的不仅仅是苏州,而是像走过了一小一段悠长的历史。历史终究是历史。对于史实,再做追究谁对谁错,已没有什么意义。只是我们在静静追回感伤的时候,能反省反省自己的做人做事准则,这或许更实在一点。我想这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东西。
姑苏馄饨作文8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古城苏州在快节奏中安逸地度过。当然,早茶是苏州人必不可少的,馄饨又是早茶中的必选。
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馄饨如云絮般漂浮在汤上,一根根鸡蛋丝游浮在馄饨旁,再配上一些香菜,吃上一口,馄饨鲜滑可口,如水晶般的嵌在汤里,配上鲜美的汤汁真让人鲜得眉毛都掉下来了,咬上一口吸收了汤汁精华的馄饨,那味道让人不由赞叹:“此物只因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
做馄饨的老师傅早上三点多就起床了,擀好面皮、拌馅料,接着就要包了,左手托着皮子,右手执筷子,筷尖刚挑起馅料随即皮子就将其遮盖包裹,沿着边缘涂上一圈水,再折出花的褶皱,一个个馄饨在水里跳跃着,师傅一边包馄饨,一边煮着馄饨,馄饨浸泡在水中,慢慢舒展开,像几个泡泡轻飘飘地飞到碗里,再用熬上好几个小时的鸡汤一浇,撒上点葱花和香干丝,一碗馄饨就登场了。早上六点还没到,馄饨店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那味道也是香飘十里,令人回味无穷,隔好远都能让人口水直流。
泡泡馄饨浸泡在油油的汤里,一颗颗都泛着光泽,怎能不让饿着的人们口水直流呢?街头巷尾都弥漫着香味,随处可听到叫卖声“五角钱一碗!”拿到什么馅就是什么馅的,如果吃到了虾仁馅,在当时都能让老苏州开心上好几天呢!
师傅拿着大勺子把汤汁从空中倾泻到碗里,每一颗都吸收着汤汁所有的精华,饱受了老苏州的勤劳向上的劳动精神。馄饨滑滑的,汤汁油而不腻,鲜美的感觉更是让人回味无穷,真是香飘十里啊!馄饨从嘴巴里吃进去后,整个口腔都弥漫着香味,汤汁从舌尖中顺滑到胃里,暖暖的,美味极了!
苏州还有很多美食,这些美食都诠释着苏州人的心灵手巧,大家快去尝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