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概述
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是帮助教师统计分析班级和年级整体,或学生个人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点(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还能提高成绩的“点”,提高成绩能够达到的效率高低。
其报告形式为:
表中的知识点表示这次考试的内容;
a、b、c表示针对考试内容的能力水平,其中a表示记忆,b表示理解,c表示应用,例如在这次考试中,知识点“不等式的概念”只考了记忆方面的能力;
达成度表示在这次考试中,在某一个学习目标(知识点、能力水平)上的得分率,例如达成度为76%,表示在考试中得了76%的分数;
提升空间表示成绩还能够提高的幅度;
提升效率表示提高成绩可以达到的效率。
在这些分析数据中,当提升空间和提升效率都大于零时,表示在这些教学目标的教学中还存在问题,应该继续进行针对*教学或针对*训练。例如,上述表格中,在“理解不等式的三个基本*质,b(理解)”等教学目标上,提升空间和提升效率都大于零,即表示在这个教学目标上存在问题,需要继续进行针对*教学或针对*训练。
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的*作方法
进入“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
登录
搜索考试
生成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报告
教学质量分析制度2
教学质量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对教学过程起反馈与调控作用。
一、命题质量标准评定
1、质量分析首先要指出命题范围内容.分析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是否紧扣教材。
2,要分析试题的难度值,提出对试题梯度,层次的看法。
3、分析试题的效度和信度。试题的效度是考试正确*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标明是否正确测出学生实际能力的程度;试题的信度是指考试的可靠*。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数据,提出分析人意见,对试题总的看法,构成试卷分析的第一部分。
二、学生答卷问题分析
1、学生对所考察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对所考察内容答题规范化程度。
3、学生对所考察内容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析学生试卷中典型错误范例,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
综合以上四点分析出教学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三、期中、期末考试,摸底考试,毕业考试等所有大型考试都要进行考试分析,将分析结果按年级或学科装订存档.
四、质量分析会由年级组织召开,校领导、教导主任参加,对考试质量做出科学准确的定*与定量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对教学目标反思3
导语: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对教学目标反思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譬如,当初在讲“力的正交分解”,笔者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解决问题”,但后来发现学生老是在正交分解这部分出错,自己还埋怨学生学习不认真,后来在学生的物理学习总结里,我看到了不少学生说老师在此“惜墨如金”,他们没有真正的搞懂,此时自己才恍然醒悟。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关于教学目标,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可测,不足够具有全面*、开放*。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点拨,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合拍,还是教师期盼过高,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