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往往唤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象征着通信。随后,人们便以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典故,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处】《汉书·苏武传》。
【鸿雁传书的历史典故】
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匈奴向汉朝求和。于是,汉武帝派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苏武接受任务后,带着使团及丰厚的礼物出发前往匈奴。然而,匈奴单于反复无常,不但不感谢,反而受坏人挑唆,将苏武等人扣押起来,企图逼迫苏武投降。金钱、*厚禄、冻饿折磨,这一切都未能使苏武屈服,他坚定不移地拒绝投降。无奈之下,单于下令将苏武流放至北海边(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牧羊,并告诉苏武:“等到公羊生下小羊,我便送你回汉朝!”但公羊如何生下小羊呢?这一明显的讽刺让苏武明白单于绝不会放他回汉朝。
北海一带,荒无人烟,终年白雪覆盖。苏武只能以野鼠洞里的草子充饥。每天,苏武一边牧羊,一边抚摸着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旌节,深深怀念着自己的祖国。夜晚入睡时,他将旌节紧紧抱在胸前。就这样,日复一日,艰难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后来,汉武帝逝世,汉昭帝继位,匈奴再次向汉朝求和。然而,单于仍不允许苏武回汉朝,并谎称苏武已经去世。苏武出使匈奴时的同伴常惠,竭尽全力将苏武的处境告知汉朝使者,并为使者想出了一个将苏武带回的巧妙计策。
第二天,汉朝使者前往见单于,按照常惠的计策对单于说:“既然贵族欲与我汉朝友好,便不应再欺骗我们。苏武明明还活着。有一天,我皇上在上林苑狩猎,射下一只大雁,大雁脚上系着一条绸子,内附苏武致皇上的书信。信中写明他在北海荒地放牧,贵族如何说他已死?大雁能带信,此乃天意,贵族岂能欺骗上苍?”单于闻言大为震惊,只得承认谎言,并立即向汉朝使者道歉,并承诺立即派人将苏武从北海带回。
苏武回到了长安,与祖国阔别二十年。汉昭帝接见了他,还让他去拜见汉武帝的灵位,并将那根光秃秃的旌节放在汉武帝的灵前。
【成长心语】
历史学家吴晗曾撰写《谈骨气》,提出做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骨气。所谓骨气即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之间辨明是非,知晓荣辱,不为利益放弃原则。面对*厚禄的诱惑,苏武选择了赤胆忠心,用坚韧的骨气演绎了忠诚的最高境界。
关于书痴的故事传说2
神话传说,作为世间万物的神秘起源,对后世的文化艺术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编这里为大家带来关于书痴的故事传说,希望大家喜欢。
《书痴》
郎玉柱是个藏书人家的后代。他的祖先曾做过太守,为官清廉,得了俸禄不置办家产,而是买了满屋子的书。到了郎玉柱时,对书更加痴迷。家里贫困,什么东西都卖光了,只有父亲的藏书,一卷也舍不得丢弃。父亲在世时,曾经书写《劝学篇》贴在他座位右边,郎玉柱每天朗诵,并用白纱遮盖住,担心字迹磨灭。郎玉柱读书不是为了谋求出人头地,而是确信书中真有黄金粟米。他日夜读书,不管严寒酷暑人不间断。到了二十多岁,也不想娶媳妇,而是希望书卷中有美人自己到来。看见亲友来了,他也不懂得接待,寒暄几句话后,又高声读书,弄得客人不得不自己离开。每次提学来考查,总是第一个表扬他,却苦于不能被任用。
一天,郎玉柱正在读书,忽然大风把书卷刮走,郎玉柱急忙追逐,不小心脚陷进泥坑。坑里有腐烂的草,挖开坑,竟是古人窖藏的粟,腐烂成了粪土。粟虽然不能吃,但郎玉柱更加相信“书中自有千钟粟”的说法,读书更加用功。
一天,郎玉柱登梯子爬上高高的书架,在杂乱的书卷中翻出一个直径一尺的金辇车,非常高兴,以为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验证。拿出来给人看,原来只是镀金,并不是真正的金子。郎玉柱暗自埋怨古人骗了自己。没有多久,有个和他父亲同科考中的人,当了本道观察,很信佛。有人劝郎玉柱把金辇献给他当佛龛。观察十分高兴,送给郎玉柱三百两银子,两匹马。郎玉柱欢喜,以为金屋、车马都得到验证,因此更加刻苦读书。但这时他已到三十岁了。有人劝他娶妻,他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为什么担心没有漂亮的妻子呢?”又读了两三年,没有得到应验,人们都嘲笑他。一天晚上,郎玉柱读《汉书》第八卷,快读到一半时,见书中夹藏着一个纱剪美人。郎玉柱吃惊地说:“书中颜如玉,大概是用这个来应验吧!”他心中觉得很失望。仔细一看纱剪美人的眉毛、眼睛就像真的一样,背面隐约有两个字:“织女”。郎玉柱觉得很奇怪,每天把它放在书上,反复观看欣赏,甚至忘了吃饭睡觉。
一天,郎玉柱正看着,美人忽然弯身起来,坐在书上微笑。郎玉柱大吃一惊,连忙跪拜在桌下。起身一看,美人已一尺多高了。郎玉柱更加惊奇,又向她叩拜。美人从桌上走下来,亭亭玉立,分明是位绝代美女。郎玉柱拜问:“请问是什么神?”美人笑着说:“我姓颜名如玉,你了解我很久了。每天蒙你厚爱,如若不来一趟,恐怕千年后不再有深信古人的人了。”郎玉柱高兴极了,和美女朝夕相处,每天读书,郎玉柱一定要颜如玉坐在他旁边。颜如玉劝他不要读了,他不听。颜如玉说:“你之所以不能富贵,就是因为读书的缘故。请看看金榜上,像你这样苦读的有几个?你如果不听,我就要走了。”郎玉柱暂时依她,但一会儿就忘了她的告诫,又吟诵起来。过了一会儿郎玉柱寻找颜如玉,却不知道她在哪里。郎玉柱失魂落魄,边诉说边祈祷。忽然想起她所藏身的地方,拿来《汉书》仔细翻阅,一直翻到原来的地方,果然找到颜如玉。叫她她不动,伏地哀求,她才走下来说:“你再不听,我一定和你永远断绝关系!”颜如玉让他准备围棋棋盘等玩具,每天和他游戏。但郎玉柱心思完全不在这里,窥探颜如玉不在时,就偷偷拿书来读。因为担心被她发现,就暗中把《汉书》第八卷拿出来,夹杂在其他地方来迷惑她。一天,郎玉柱正读得入神,颜如玉来到时竟没有发觉;一看见她,急忙把书掩起来,但颜如玉一去不复返。郎玉柱搜遍所有的书,再也找不到。后来,仍然在《汉书》第八卷中找到她,连页数都不错。于是他再跪下哀求,发誓不再读书。颜如玉于是走下来,和他下棋,说:“如果过了三天还下不精,我一定又要离去。”到了第三天,有一局棋郎玉柱赢了颜如玉两个子。颜如玉很高兴。又给他一把琴,限定他五天练熟一支曲子。郎玉柱集中注意力,用心练琴,没有时间顾及别的事。后来,他随手*来都符合节拍。颜如玉于是每天和他喝酒下棋,他因此快乐得忘了读书。颜如玉又放他外出,让他交结朋友。颜如玉对他说:“你可以参加科试了。”
一天晚上,郎玉柱对颜如玉说:“我和你同住了这么久,为什么你不生孩子呢?”过了*个月,颜如玉果真生下个男孩,他们雇了一个老妈子抚养他。一天,颜如玉对郎玉柱说:“我跟你两年了,已生了儿子,可以分别了。时间久了,恐怕成为你的祸患,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郎玉柱听了以后伏在地上不起来,说:“你难道不顾念那呱呱啼哭的儿子吗?”颜如玉也伤心,很久才说:“你一定要我留下,就应当把书架上的书全部散掉。”
郎玉柱说:“这是你的故乡,也是我的生命,怎么能说出这种话!”先前,郎氏亲族中有人窥见过颜如玉,没有人不大吃一惊,因此都来问他。郎玉柱不会说假活,只是默不作声。这件事被县令史公听到了。史公是福建人,青年进士,听说这事儿,想看一下传说中的颜如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美人,就传令拘捕郎玉柱和颜如玉。颜如玉听到消息就隐身消失了。县令发怒,拘留郎玉柱,下令革除他的身份,严刑拷打,一定要知道颜如玉的去向。郎玉柱宁死也不说一句话。县令又叫人拷打他的丫鬟,丫鬟透露了一点情况,县令认为颜如玉是妖怪,亲自乘车前往郎家。只见满屋书卷,多得搜寻不尽。于是放火烧书,庭院中烟气凝结,久久不散。郎玉柱被释放后,托人说情,才恢复了功名。这一年秋试中举,第二年考中进士。他对县令恨入骨髓,为颜如玉设了一个灵位,早晚祈祷说:“你如果有灵,一定要保佑我去福建作官。”后来他果然以御使身份到福建巡视。在福建期间,他查访出那个县令的罪行,抄没了他的家。
大雁小雁旅行记3
告别了大鹅与小鹅后,大雁与小雁踏上了旅途。它们横跨无数山川河流,最终抵达了一片风景如画之地。这里群雁纷飞,原来它们误入了神秘的“大雁王国”。
王国中的雁鸟来自世界各地,有着宽阔的羽翼和洁白的羽毛,英姿飒爽。它们热情友善地欢迎了新来的大雁小雁,为它们安排了舒适的住所,并送小雁们进入学堂。
雁们的举止宛如人类,却又独具雁族风范。王国里的一切井然有序,俨然一个繁华的城市,有学校、商店和高楼大厦。每位雁鸟都拥有特定的职责,包括警察、售货员和经理,甚至顾客也只有一个。
雁鸟们熟谙人类语言,小雁们仅在学堂学习了数日,便掌握了“你好”、“谢谢”、“对不起”等基本的礼貌用语,还会简单算术和英语。这所学堂堪称一流。
起初,大雁小雁对王国的一切感到好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新鲜感逐渐褪去。它们逐渐适应不了这里的“行走”生活,而遗忘了飞翔的本能。正当它们萌生离开的念头时,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飞翔。它们已经沉醉于王国的安逸,丧失了回到自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