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那两颗星星,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每天观察它们的我,对它们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它们看起来紧密相连,永不分离,相互辉映,但实际上它们却相隔千里……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广告:“叮呤……”“妈!家庭*怎么样?”“嗯,还好,你今天……”“我要加班,不回来吃饭了,Bye!”“叮呤……”“奶奶好!”“孙女今天去同学家玩,奶奶再见!”“唉——”
老人慢慢走到桌边,看着一桌美食,心中感慨:虽然子孙们都已成家立业,但他们却离她很远,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孤独一直陪伴着她。
难道不是吗?他们看起来像一家人,走的是同一条路,但实际上他们却相隔甚远。老人需要的是亲情,而不是用金钱换来的奢侈物品。
大人们以为放600块钱就算孝敬,但赚钱再多,如果缺少关怀又有何意义?外婆的期待渐渐变成了无奈,大人们却始终不明白,她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600块钱。外婆的无奈无法变成期待,只有爱能理解,漫步在淡水河畔,倾听她最爱的歌曲,把温暖放回口袋。
两颗星星依旧在天空闪烁着,它们之间的距离=30万公里/秒 60秒 60分钟 24小时 365天,它们相距如此之远,就好像一光年的距离。但我们能否缩短它呢?我们能否消除它们之间的障碍呢?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一光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呢?
玩笑和伤害的距离有多远?2
玩笑和伤害之间的界限有多远呢?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很多时候,一句无心之言,或许只是随口说说,但却可能让人感到不快,甚至伤害到了别人。当你还在为自己的机智而欢欣鼓舞时,却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已经得罪了某人。
就像《同福客栈》里的一幕,秀才和小郭在背诵诗词,大嘴却过来捣乱。“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小郭诵读着《声声慢》,而大嘴却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哈,笑死我了!他喝几杯酒就着急了,还疯急,真是搞笑!”小郭只是想唱歌,却被误解了。大嘴的反应让他感到委屈:“你这没文化的,就别装懂了。看我,懂就是不让别人知道。”
这就是职场中常见的伤害,有时候伤害来得莫名其妙。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当你在办公室里畅所欲言,谈论名校背景的优势时,却可能不经意地得罪了那些毕业于非名校的同事。当你自信满满地分享工作经验时,可能伤到了那些年长于你的同事。当你为了减肥而改变饮食习惯时,可能不小心得罪了那些体重较大的同事。
当冲突来临时,我们总是惊慌失措。但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际问题都源于误解,而非故意伤害。被伤害的一方固然感到委屈,但施虐者也常常无法理解为何自己的言行会伤害到别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敏感点,那些心理上的“痛点”。我们总是试图隐藏这些敏感点,却往往在不经意间触及它们。如果你常常感受到被冒犯,或许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太过敏感了?为何别人的玩笑会对我造成伤害?我的“痛点”在哪里?
找到这些痛点,并尝试接纳它们,与之和解。就像白展堂,他的“痛点”是“盗圣”的名声,但他学会了面对它们,接纳自己的过去,从而转危为安。
而对于那些常常无意中伤害别人的人,也有必要进行反思。人际关系是相互作用的过程,除了自己之外,还有情境和交往对象。在说话之前,先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不妨想一想:别人可能会如何理解我的话?这样说会不会引起误解?有没有可能得罪到别人?
要知道,言行举止的得体*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像秀才和小郭最后找到大嘴沟通一样:“昨天的事我们确实做得不对,但我们并没有嘲笑你的意思。”只要表现得真诚,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距离远!心灵近!3
亲爱的远方伙伴:
大家好!
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你一定会想:“这位写信的朋友是谁呢?”接下来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自己吧!
我是杨滟文,来自陕西汉中,目前就读于六年级。我*格乐观向上,喜欢快乐,但不太擅长言辞,有点文静。希望通过书信,我们可以相互了解、交流。
我在报纸上看到,你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难,一家七八口挤在不到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却从不抱怨;而我们家三口之家居住在近两百平方米的宽敞房子里,却时常抱怨空间不够。你们的坚韧和勤劳让我深感敬佩!我也了解到,有些孩子因为无法支付学费,只能在家里自学,白天劳作,晚上读书。你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努力让我钦佩不已!
我希望能够发起一次手拉手的活动,为你们山区的孩子捐赠一些书籍、笔记本等物品,虽然微不足道,但这是我发自内心的一份心意。
期待你的回信,别忘了我哦!XXX
祝你们天天快乐,学习进步!
远方的朋友 XXX
XX 年 XX 月 XX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