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重要平台。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和思维打下基础。充分的预习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更快地适应课文。有效的预习不仅增添了学习的乐趣,提升了学术高度,还带来了心理上的满足。
在我执教《掌声》一课时,我对预习程序进行了细化。首先,学生需要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他们可以查字典或使用工具书加以理解。其次,他们需要熟读课文。这不仅要求准确地读出字音,流畅地阅读句子,还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自然段或句子给他们带来的不同体会,重复阅读有困难的部分并做好标记。由于充分的预习,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他们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出发,抓住重点词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通过小练笔将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效的预习在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决定教给学生好的预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我制定了以下预习步骤:
一、学习生字和新词 注音生字,整理组词,掌握词语表中的词汇。
二、熟读课文
积累课文中的多音字,通过阅读书籍积累具体语境。
收集课文中优美、有启发*、运用良好修辞方法或引发个人感悟的句子。
三、个人积累 收集成语、诗句、格言、歇后语、对联等等。
通过在预习本上记录这些内容,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整理了一遍要学的知识,因此在课堂上能够表现得更加出*。在进行公开课后,我发现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上呆滞的现象减少了,“自问自答”的情况也明显减少。这表明预习的确起到了作用。
我知道这三步骤的预习方法还不够完善,但我会努力让学生在预习中发挥出优异的能力,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得到锻炼,帮助和提高学困生,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现和创造。
掌声教学反思2
《掌声》这篇课文,正如您所说,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叙,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佳作,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它以“掌声”这一具体的意象为线索,串联起小英心理变化的过程,也折射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鼓励和支持。在当今社会,您的教学理念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尤为重要。
您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系列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文本,层层递进地理解文章内涵。 “文章中几次提到了‘掌声’?” 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却打开了学生思考的大门,引导他们关注文章的关键意象,并为后续分析小英的心理变化埋下伏笔。
“第一次为什么鼓掌?当时小英是怎样的神态、心情?” “第二次为什么鼓掌?当时小英是怎样的神态、心情?” 这一组对比鲜明的问题,将两次掌声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凸显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第一次掌声是出于礼貌和鼓励,而第二次掌声则是对小英蜕变的肯定和赞赏。
“掌声使小英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呢?” 这一问题直击文章核心,引导学生思考掌声在小英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您的课堂设计并非停留在文本表面,而是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理解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巨大力量。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掌声?” 这一问题则将文章的哲理思考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您希望学生能够透过“掌声”这一意象,领悟到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理解、鼓励和支持,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除了精巧的问题设计,您还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您敏锐地捕捉到当今社会一些学生存在的问题,比如“骄傲”、“自负”、“盛气凌人”、不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等等,并将这些问题巧妙地融入到课堂讨论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您还精心设计了课堂活动。邀请“颇有表演天赋的李含嫣同学,以双簧的形式再现了课文所表现的情境”,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总而言之,您的教学设计理念先进,方法灵活多样,既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命的掌声的教学反思3
《生命的掌声》一课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抓住这个主题,课前,我布置了这样的前置*作业:一、读文,出题考同学(可考课文的主要内容、针对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考。)二、收集有关爱的故事。
教学中,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给学生读的时间、交流、讨论、汇报的时间,老师作适时的点拨。
首先,检查学生的读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生一次次穿越语言文字,在读中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感受文章怎样通过英子的外在动作、语言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以感情朗读来突破文章的教学重难点。
其次,学生交流、讨论:对课文的质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提问题考同学的环节比较感兴趣,以兴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找*中,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质疑解疑的能力。课前,我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其做好作业的检查,其次,我掌握学生提问的情况,在课堂上,小组进行讨论,可在小组解决的问题在小组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全班解决,这样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其中,主抓了一个学生设计的问题:我们都需要掌声,请说说你在什么时候最需要掌声?再次突破教学重难点。台下的学生是这样回答“在我取得进步的时候,我需要肯定的掌声”“”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需要鼓励的掌声”“在我获得成功的时候,我需要赞扬的掌声”“文艺汇演时,我需要大家的掌声,记得在旧年,我一个人上台表演,紧张极了!但同学的热烈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心情也没有那么紧张,读起快板来流畅了、自信了”……学生听完小梁的真实感受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看来,学生已经对课文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学生说完后,我适时作了一个点拨:当别人给我们掌声时,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当别人与我们一样需要掌声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你们想把掌声送给谁呢?为什么?于是我让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我想把掌声送给_____,因为______。学生的回答是:“我想把掌声送给老师,因为老师工作十分辛苦。”“我想把掌声送给爸爸妈妈,因为他们把我从小养大很不容易。”“我想把掌声送给残疾儿童,因为他们非常需要人们的关爱。”“我想把掌声送给环卫工人,因为他们美化城市,使我们能在美好的环境中生活。”……训练完后,接着让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中心段。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人的——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学生根据自己的发言分别上台板书,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交流爱的故事,学生带回来的故事比较丰富,有地震中的故事,有自己生活的故事,也有在报纸上看到的故事,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对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这个主题,得到了更好的了解。
这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还有欠缺,今后要切实加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