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六册的教学内容。这篇教材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静态的*彩、动态的物象以及拟人的情感几个方面生动描绘了田野、河岸和学校等不同场景,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这篇文章旨在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情感,是一篇图文并茂的优秀文章。教学主要以回忆春天、阅读春天、表达春天和书写春天四个环节为主线,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知春天的自然景象,通过阅读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表达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赞美春天中升华情感,感悟生活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大自然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课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是他们最快乐的事情。在克服了文字障碍后,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通过观察、倾听、嗅觉等多种方式引导他们观察和感知春天。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奔跑着,竞相向我展示嫩绿的小草、盛开的蒲公英,并让我聆听春天的声音。通过这样的观察,他们用动作展示了柳树枝条在风中摇曳的样子——大自然成为了最好的课堂。
二、生活化的文本解读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有效地拓展了知识领域,提高了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展示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私语的燕子、盛开的杏花、舒展的麦苗。正值春雨淅沥,我适时展现了春雨滋润禾苗、禾苗舒展的场景。通过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唤起了学生愉悦的审美感受,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拓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空间,更深入广泛地了解了春天的景象特征,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多种形式的阅读指导,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通过初步感知、细读品析和朗读抒情等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阅读阶段解决不同深度的问题,指导了阅读方法,培养了阅读习惯。
四、多种途径的表达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展现了他们的个*。利用板书和课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具体、自由的表达,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促进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尊重了他们的个体差异,也促进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的个*发展搭建了平台。
总之,我在教学中充分理解和领会了教材编排的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内在需求出发,灵活地组织、处理和运用教材,并及时吸收、补充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使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努力扩大了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到生活中运用语文,从而形成和发展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然而,整个课堂仍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教师过多地“扶”,而少了“放”,过多的引导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展现。在教授方法后,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展示的空间。
课堂教学知识点过多,影响了主线的突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想要传授更多内容,力求面面俱到,这反而影响了教学主线即了解春天的景象特征的突显。
对阅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对于低段学生来说,要读出美感、读出情感,但他们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因此,教师要示范阅读。
通过反思,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加强预习指导,特别是花更多时间让学生自行阅读,而不是赶过场。在学生多读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结合“扶”与“放”,使引导更有度。加强方法的指导,重点放在关键环节上。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生活积累,培养学习习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利用知识窗、日记等平台,丰富和积累语言,通过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要善于解读教材,更要善于将教材解读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的世界出发,创造*地使用教材,使教学更加生动。
幼儿园主题教学反思2
在踏入十二月的门槛之际,新年的脚步已然临近,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对于孩子们来说,“新年”成了无比引人注目的话题。他们兴奋地讨论着:“老师,再过一个月就是过年了!”、“我可以穿新衣服啦!”、“还有压岁钱可以拿呢!”这些充满期待和憧憬的话语,透露出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我们以“迎接新年”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深化幼儿对新年的理解和认识。首先,我们组织了谈话活动和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对新年的期待和想象。他们通过互相交流,不仅学会了倾听和表达,还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其次,我们进行了资料搜集和分享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新年的来历、习俗和传统。他们通过观看图片、听取故事,逐渐形成了对这一传统节日的完整认知。通过歌曲欣赏活动,我们带领孩子们感受新年的欢乐氛围,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参与热情。
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年,我们还鼓励幼儿们亲手制作新年装饰品,布置活动室环境,以及制作新年贺卡并送给亲朋好友。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享受到了参与集体活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我们尊重并鼓励幼儿们自发的创造*活动,通过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营造了一种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这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还促进了他们的自我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总之,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每个幼儿都能够深刻体验到新年带来的喜庆氛围和亲情友爱的温暖。他们在与同伴和老师的互动中,不仅学会了尊重和合作,还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新年活动不仅仅是庆祝节日,更是幼儿们展示自我、享受成长的重要舞台,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春天》教案及反思3
活动目标:
用短线条展现春天的小草。
观察春天草地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丽。
培养幼儿动手*作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在同伴间大胆交流。
提高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观察小草。
一张画有春姑娘的长卷背景图、青蛙图片。
红、黄、绿颜料和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情节导入
春天来了,小青蛙跳到草地上玩耍。草地上生机勃勃,到处都是小草和小花。我们一起想象一下,草地上都有什么样的植物呢?
二、演示与思考
首先,教师展示背景图,介绍春姑娘的到来。“看!春姑娘来了,春风轻轻一吹,小草就从泥土里钻了出来。”这时,幼儿们可以认真观察小草的形状和颜*。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草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之处?
接下来,用绿*的蜡笔来画短线条。教师可以边画边引导:“小草尖尖,小草绿绿!”这种描述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小草的特征。随后,邀请一些幼儿上前试一试,引导他们表现小草的过程中,要注意小草要画得直直的,并尝试使用不同深浅的绿*,展现小草的多样*。
三、幼儿创作,师指导要点
在幼儿进行创作时,教师要不断提醒他们,春天的小草是短短的、密密的。因此,鼓励幼儿用短线条来表现小草的生长状态。同时,教师可以提到:“不要踩坏小草,让小草竖起来哦!”这样的提醒能增强幼儿对小草生长环境的关注。
四、引导评价
在草地上,幼儿还可以尝试添画春天的花朵,丰富他们的作品,让整个草地更生动。
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