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对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的经验,特制定以下教学复习计划。

一、教学内容分析

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所学内容《统计初步》、《圆》两大章新课,就将开始进入初中数学总复习,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

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问题和开放*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通法须掌握。

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二、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习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

三.具体采取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问题、探究*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四、具体复习安排

1、第一阶段复习

复习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习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习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二阶段复习

复习宗旨: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习,抓好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习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习,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3、第三阶段复习

复习宗旨:模拟中考的综合训练,查漏补缺。

复习内容: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附:具体复习内容安排

第5周.数与式

第6周.方程和不等式

第7周.函数

第8周.图形的*和计算

第9周.图形的*和计算

第10周.基本作图

第11周.统计与概率

第12周.专题复习1

第13周.专题复习2

第14周.专题复习3

第15周.专题复习4

第16周.模拟及试卷分析

第17周.模拟及试卷分析

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2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四班共有 34 名学生,其中男* 22 人,女* 12 人。他们学习认真,积极向上,成绩优异。他们也活泼好动,有时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他们,培养勤奋好学的品质,养成专心、认真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新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与结构

本册教材涵盖以下内容:万以内加减法、一位数因数的乘法、一位数除数的除法、时、分、秒的概念、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三位数和四位数笔算加减法 是万以内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这一技能后,学生可类推应用于位数更多的加减法运算。

乘法和除法 是在学生掌握乘法表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教授一位数因数的乘法和一位数除数的除法。

混合运算 在巩固两步应用题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初步教授部分较简单的三步应用题运算顺序。

时间的测量 方面,本册教学重点建立学生时间观念,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几何图形 方面,在现有基础上,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继续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应用题 方面,在本册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并使学生掌握含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实践活动 方面,本册与前几册一样,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安排大量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动手*作,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此外,部分单元结尾处还专门安排了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和理解数学。

本册数学知识旨在增强能力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其目标包括:

初步培养抽象和概括能力

初步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

初步培养判断和推理能力

指导学生探索规律

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和敏捷*等品质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的:

1. 掌握加减法笔算规则,熟练计算三位数加减法,并会计算四位数加减法。掌握竖式计算简单连加式。培养检查和验算习惯,使用交换加数的方法验算加法,用加法验算减法。

2. 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规则,并熟练笔算。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 10),以及相应的除法。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3. 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计算两步应用题。

4.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理解 1 时 = 60 分,1 分 = 60 秒。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5. 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方格纸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 进一步学会分步解答部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7.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三、四位数的笔算加减法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主要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基础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注重体现探索*学习过程,培养探索和创新意识。

结合教学内容,加强优化计算与能力培养。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开展直观教学。

多设计探索**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期教学计划3

一、班级分析

本班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的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复习与提高,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时间初步认识(二),三位数的加减法,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3、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4、通过称物、掂量等体验活动,建立1克(g)、1千克(kg)的实际重量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学的加减法、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内容备注

12/19~22一、复习与提高小复习②;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①;机动①。

225~3/3相差多少②;练习①;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①。

34~10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④。

411~15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①;数射线(千)①;位值图上的游戏①;练习①。

518~22机动②;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二)时、分、秒②。

625~29时、分、秒②;小练习(1)①;机动①;

74/1~3四、三位数的加减法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①;三位数加减一位数①;三位数的加法②。

87~12三位数的加法②;练习②。三位数的减法④。

915~19练习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②。

1022~28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①;小练习(2)①;机动②。五、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轻与重③;

115/2~3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①;机动①。

126~10六、几何小实践东南西北②;角②。

1313~17三角形与四边形②;三角形的分类②。

1420~24机动②;七、整理与提高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②。

1527~31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②;解决问题①。

166/3~7解决问题②;巧算(2)②。

1710~14练习①;数学广场:列表枚举①;七巧板①;流程图(1)①。

1817~21期终复习

1923~28考查与质量分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