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任何一次成绩或者学校任何一次排名来划分考生优劣的方法都是不全面的,这是因为考生在高考的时候所面对的对手是全省(直辖市、自治区)所有考生。而每年的高考录取工作都是依照一本、二本、三本及专科这三大块来进行的。那么,我们不妨也依据此对学生在学习水平上进行划分。

所谓优等生,也就是成绩在一本线以上的考生。这些考生的成绩在班里应该说是名列前茅。特别是成绩没有较大起伏的同学,更是具有一种优越感。可是,这些优越感却是高考复习的大忌,因为考生往往会因此而漠视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考试中的失分点渐渐变成了“盲点”。

优等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那么,都应该叮嘱孩子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1、继续保持优势是前提。

家长首先要让孩子知道高三是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阶段,其他同学很有可能通过正确的复习方法,追赶上来,因此不能对以往取得的成绩过于满足。而是要向前看,不仅要保持学科内的相对优势,更要保证相对于其他同学总成绩上的领先优势。

2、从小处着手是原则。

优等生对绝大部分知识点的整体把握比较到位,失分的地方往往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因此家长就要提醒孩子检查自己在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习惯*失误和习惯*失分的现象,让孩子抓紧时间及早规避。另外也要提醒孩子在答题过程中注意步骤完整、书写规范、尽量使用学科术语,确保能拿到的分数不丢分。

3、学科均衡前进是目标。

虽然优等生在分数上具有领先优势,然而仍然存在自身的弱科弱项,因此这些学生的复习重点应是把弱科补好,让强科更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科均衡地向前发展,而不至于担心考试中弱科弱项随时可能带来的隐患。

学会如何制定学习计划2

小助已经读初二了,学习成绩平平,小助妈妈发现他学习带有很大的随意*。有天晚上,大人都快要睡觉了,可小助屋里还亮着,小助爸敲开房门,说:“小助,该睡觉了,要不明天起不来。”“爸,过两天我们班要进行数学测验,我得看看书。”小助说道。“你这孩子,平时放学,看不到你的影子,这倒好,要考试了就来临时抱佛脚。”

数学考试结果出来了,小*得并不理想,他自己心里纳闷:“我玩的时候很尽兴,读书的时候还开夜车,为什么考试的时候老是这个不懂,那个也不明白呢?”

小*试不理想,根源在于他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学习如果没有计划,就会陷入一种茫然无绪的状态中,既浪费了时间,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制订学习计划非常重要。

一份理想的学习计划能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习的自觉*和积极*、提高学习效率……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孩子,由于没有统筹把握自己学习过程的能力,作父母的应该指导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并敦促他们完全执行。

一份完整的学习计划通常包括学习目标、时间安排、具体的实施办法或措施等内容。制订学习计划时,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充分注意“四个w原则”:

why——为什么学习。即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这是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

what——学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即学习的对象及目标。这是学习计划的实质*部分。

who——我是“谁”。即孩子的实际情况,例如,孩子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个*特点、学习风格、优势和弱项等。这是保证切实可行的重要前提。

whom——向谁请求学习帮助,与谁一起学习。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学习能力强的学习伙伴,对孩子的学习都是极大的促进。

how——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措施。这是确保学习计划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

在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家长们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保证学习计划切实可行?

切实可行的计划必须保证每一环节、每一步骤的有效*。学习心理专家认为,保证计划切实可行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对目标进行分解,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例如,对于一个学习成绩为65分的孩子,不能直接把学习目标确定在90分,而应该设置为65—70—75—80—85……逐渐进步的这种做法!。这样就能使孩子不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一步一步逼进终极目标。

2.要有一定的灵活*

计划不应绝对不变,根据实际情况和执行计划中的体会应允许有些变动。例如,某天孩子因参加运动会觉得身体非常疲倦,那就应该及时改变计划早早休息。如果单纯为了执行计划,你硬要孩子一边打盹儿一边坚持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或是不解完十道题目就不睡觉,那就无异于削足适履了。

学习计划既要有灵活*,又必须以基本不变为原则,这样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倘若把什么情况都看成是例外,随便变更计划,就难以养成好习惯。所以,在一开始制订计划时就要考虑留有余地,计划一旦订好之后,就尽可能不要变动。坚持这一原则十分重要。

计划通过实施才有意义和价值。在帮助孩子制订好学习计划后,家长还应经常督促孩子执行学习计划,定期检查孩子完成学习计划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孩子调整学习计划。有理由相信,一个不折不扣地执行着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的孩子,他的学习一定是卓有成效的,他的成绩一定是优良的,他的家长一定是轻松、快乐的!

文中的小助因为没有学习计划,总是临时抱佛脚,所以成绩不好。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依照结合上述有关制定学习计划的内容,设计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案和学习方案,必然会让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同步提升。有些家长一味地提高要求,却不重视学习计划,使得孩子就像在海上航行的人,找不到方向。

最后强调:制订学习计划,需要制订者对自己有极其深刻的了解和比较正确、客观的认识才行。否则,既无法制订出目标合理的计划,也不能保证执行。建议每个学生在制订计划之前,不妨先动动笔,通过书面来仔细分析一下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和缺陷,才能在制订计划时扬长避短,有的放矢。

一份成功的学习计划,不应过简,也不必过繁,更不必为制订这份计划而耗费过多时间,计划的目标也应适中。不订书面计划,而时时“胸有成竹”的人,也是有的,但他们不是没有计划,而是以“腹稿”形式来制订计划。书面计划的优点,在于其“白纸黑字”的监督作用。

一个作息时刻表最大的功效不在于逼迫你将尽量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而是帮助你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使你有规律地作息,这就足够了,太过严格,会增大心理压力,得不偿失。

教你如何制定学习计划3

如何制定学习计划?要想制订好学习计划,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计划要尽量全面

学习计划是指学习的具体安排。为了真正完成好学习计划,在考虑计划时,必须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出全面的安排。这包括社会工作时间、为集体服务时间、锻炼时间、睡眠时间及*活动时间等。只有这样,在学习时间内才可能保持精力充沛地学习。

二、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学习时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常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当天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二是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所剩下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一般可以用来补课或提高深造。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较差的同学应逐渐减少常规学习时间,增加自由学习时间。通过抓住自由学习时间,可以提高学习主动*。

三、长计划和短安排

长计划和短安排是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应有一个大致计划。由于实际学习生活很难预测,所以长计划不可能太具体,不能把每天要做的事情都列出来。但是,在学习上计划要解决哪些问题,心中应当有数。将一个在短期内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分解到每周、每天,可以使每天的学习更有明确的目标。

四、从实际出发来制订计划

在制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情况。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1.自己的知识和能力;2.每个阶段的学习时间;3.学习上的缺陷和漏洞;4.老师教学的实际进度。从实际出发时要注意不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住重点。

五、计划要留有余地

计划终究是一种可能*而不是现实。为了保证计划的实现,制订计划时不要太满、太死、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考虑到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各种条件的变化。

六、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学习的开始和结束部分的时间可以安排着重看记忆的科目,如外语等;在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且时间较长的时候,可以安排学习比较枯燥或不太喜欢的科目。注意学习时间和体育活动、文科和理科的交替安排,以及避免相近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一起。通过这样的安排,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七、注重效果,不断调整

在计划执行到一定阶段后,应检查效果如何。检查计划提出的学习任务是否已完成,自己是否基本按计划实施,学习效果如何,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是什么等。通过检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不合理的计划部分。

科学的、实际的个人学习计划,只要认真执行,必将促进学习,培养意志,增强信心。请尝试一下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