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教学目标:
描述病毒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关注与病毒相关的疾病,认识到利用病毒可以造福人类。
重点和难点: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结构。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病毒及其引起的疾病的资料。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学生举手,表现好奇心,集中注意力,自由发表看法。引导学生讨论:预防“小儿麻痹”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确认“吃‘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病”。引导学生了解“吃‘糖丸’”的作用,并为后续介绍“糖丸”减毒病毒做铺垫。
分组分析资料,创设课堂气氛。引入新课题:“为什么‘糖丸’能预防‘小儿麻痹’?”
解答疑问,介绍艾滋病的症状、特征和传播途径。
分组讨论对病毒及艾滋病的认识,并引导学生理解病毒对人类的危害。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地记录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表达对艾滋病的认识,并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
《伟人细胞》教案2
从“鸡毛蒜皮”中崛起的“伟人”——深入解读《男生贾里》
这篇教学设计以“从平凡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方能成就伟大事业”为核心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贾里一系列“可歌可泣”的“伟大事迹”的分析,深刻理解平凡与伟大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一、 幽默诙谐,引人入胜的课堂开篇
导入部分,老师并没有开门见山地介绍文章内容,而是从学生熟悉的“理想”话题切入,并巧妙地设置悬念——“一小部分同学自命不凡,自称天才,拥有许许多多的幻想,总想在某件大事中一举成名,成为伟人”。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略带幽默的语言,瞬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老师简要介绍了作者秦文君,并重点突出了其作品的语言风格——“幽默和戏剧*”,为后续的文本解读埋下了伏笔。
二、 初探文本,感受贾里的“伟人”梦想
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内容,老师设计了“用自己的语言口头复述贾里为成为‘伟人’做过的‘可歌可泣’的大事”的环节。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后续的人物形象分析奠定基础。
三、 字词巩固,为文本解读扫清障碍
在进行文本解读之前,老师特意安排了字词巩固练习环节,将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例句说明,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四、 深入文本,剖析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老师将重点放在了对贾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
1. 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思考
老师首先抛出问题:“日记中,贾里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由此你们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贾里的自我评价入手,分析其*格特点。
2. 联系具体情节,深入解读人物
老师并没有停留在对人物*格的简单概括上,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使他成名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体现了他怎样的*格特征?”、“贾里为自己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懊恼,你准备怎样劝说他?”等问题,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贾里的内心世界。
3. 辩证看待人物行为,引发学生思考
针对贾里那些“轰轰烈烈而且欲‘一鸣惊人’的行为”,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例如:鲁智胜提议划车胎,贾里反对;运动会上*播放流行音乐;打工时主动推荐自己等。这些情节展现了贾里正直、勇敢、积极向上的一面,也引发了学生对“伟人”的重新思考。
五、 升华主题,联系生活实际
在分析完人物形象后,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贾里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你最崇拜的‘伟人’是谁?什么原因?是否有有效的实际行动?”等问题,将文本解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发他们对“平凡与伟大”、“理想与现实”等问题的思考,从而获得更深刻的人生感悟。
六、 体验语言魅力,拓展阅读视野
最后,老师还安排了“选读你认为最生动幽默,体现中学生心理的文段供大家欣赏”的环节,引导学生体会秦文君作品的语言魅力,并鼓励他们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
总而言之,这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既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引导。老师通过巧妙的设问、层层递进的分析、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将原本枯燥的文本解读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更获得了人生智慧,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单细胞的生物体教案设计3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①说出单细胞生物体的构成;
②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可以*完成生命活动;
2、技能目标
尝试在显微镜下观察活体生物的观察与*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水中的小生物,体验显微镜观察的研究乐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知重点
单细胞生物可以*完成生命活动。
2、技能重点
显微镜下的活体观察。
3、情感重点
体验显微活体观察的乐趣。
难点
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反应。
课前准备
采集池水并培养草履虫。
课时分配
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引言引言1:自然界中的植物与动物一般是由多个细胞构成,而且细胞在构成生物体的时候还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如细胞、组织、器官等,那么,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又是什么样子?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它与我们多细胞生物体的一个细胞(如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到底有什么区别?
引言2:自然界中有多细胞生物,还有单细胞生物,我们人的一个细胞(如精子细胞、卵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等)能看成一个生物吗?那么单细胞生物体同样是一个细胞为什么就可以看成是一个生物呢?
酵母菌的结构兴趣小组的成员介绍观察酵母菌的观察方法。
检查实验器材。
制作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兴趣小组的成员分区域进行指导。
填写《生物实验》P13-14实验报告“活动8,2观察酵母菌”。
思考下列讨论题:
1、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吗?它的细胞里有哪些结构?
2、酵母菌有叶绿体吗?它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的?
小组讨论。
小组间交流。
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进行提示。
参与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交流。
其它的单细胞生物
阅读实验方法(P35)。
取一滴池水进行观察,观察水质并寻找其中的小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区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选择一种观察到的小生物进行绘图。
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生物实验》P15“观察水中的小生物”。
思考下列讨论题:
1、水中的小生物会运动吗?如何区分这些小生物是动物还是植物?
2、你所观察到的小生物有哪些结构?
3、根据你们的实验,你认为仅用肉眼可以判断水的是否清洁吗?
4、如何判断所观察的物体为生物还是非生物?
小组讨论。
小组间交流。引入:池塘的池水看起来非常清洁,那么这样的池水是不是真的干净得连一丝杂质都没有呢?下面我们通过显微镜来观察池塘的池水。如果发现其中有小生物,则要重点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