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应法解句子衔接题
冯小芹
所谓“对应法”是在原文中找到选项的对应点或对应项,运用排除法来确定正确的选项顺序。
一、对等的短语,一一对应
例(黄冈)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白处,正确的顺序是()
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崇山峻岭,;江河溪流__________; 大海汪洋,;湖光粼粼,_________。
A.是抖动着的曲线
B.是翻腾着的曲线
C.是流动着的曲线
D.是屹立着的曲线
分析:所给选项分别是对等的短语。根据原文可以推测出与“崇山峻岭”对应的是D,与“江河溪流”对应的是C。后两空较难,可比较“海洋”与“湖泊”波涛汹涌的程度,得知与“大海汪洋”对应的应是B,剩下的就是A。因此,正确顺序为DCBA。
二、提炼关键词,内容相照应
例(哈尔滨)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初春,丁香花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依然挺立,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__________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繁茂的花丛, 把北国*城装点得分外妖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A.“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她的芳香令人流连忘返啊!
B.她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团团,一簇簇,如海如霞。
C.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D.她外表柔媚,内心婉约,虽无牡丹之富贵,亦有别样之情怀,深得哈尔滨人的喜爱。
分析:选项与前后文之间属过渡关系。前文主要是说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认为丁香体现了塞北人的“精神风貌”。后文开头一句是: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因此,过渡句应明确阐述“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根据内容相照应、连贯的关系,可推知C项最能明确而全面地回答“什么精神”这一问。而A只说到丁香的“芳香”,B只提到丁香“团结”的状貌,没有直接点明其精神,D也没有明确说出“什么样的情怀”,且与原文有些重复。因此,正确选项为C。
三、把握文段内容,句式对应
例(四川)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精神上的各种缺陷,是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的。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以扩胸张肺。
A.这与身体上的缺陷可以借助运动来弥补有相同之处。
B.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一样。
C.借助运动可以来弥补身体上的缺陷。
D.精神上的缺陷犹如身体上的缺陷一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
分析:整段内容是通过类比来阐述“求知”的好处。横线之后的句中“例如”一词表明所填之句内容应与“运动来弥补身体上的缺陷”有关。另外,其句式应与原文第一句对应和连贯。原文第一句说“精神上的各种缺陷,是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的”,与之相对应的应为B。A、C、D不够简洁,C与原文第一句句式不对应。因此,正确选项为B。
小学应用题解法2
小学应用题对于同学们来说比较有难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应用题解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
【口诀】
和加上差,越加越大;
除以2,便是大的;
和减去差,越减越小;
除以2,便是小的。
例:已知两数和是10,差是2,求这两个数。
按口诀,则大数=(10+2)/2=6,小数=(10-2)/2=4。
二、鸡兔同笼问题
【口诀】
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
多了几只脚,少了几只足?
除以脚的差,便是鸡兔数。
例:鸡免同笼,有头36,有脚120,求鸡兔数。求兔时,假设全是鸡,则免子数=(120-36X2)/(4-2)=24求鸡时,假设全是兔,则鸡数=(4X36-120)/(4-2)=12
三、路程问题
(1)相遇问题
【口诀】
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
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
例:甲乙两人从相距12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多少时间相遇?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即甲乙走过的路程和恰好是两地的距离120千米。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即甲乙两人的总速度为两人的速度之和40+20=60(千米/小时),所以相遇的时间就为120/60=2(小时)
(2)追及问题
【口诀】
慢鸟要先飞,快的随后追。
先走的路程,除以速度差,
时间就求对。
例:姐弟二人从家里去镇上,姐姐步行速度为3千米/小时,先走2小时后,弟弟骑自行车出发速度6千米/小时,几时追上?先走的路程,为3X2=6(千米)速度的差,为6-3=3(千米/小时)。所以追上的时间为:6/3=2(小时)。
四、工程问题
【口诀】
工程总量设为1,
1除以时间就是工作效率。
单独做时工作效率是自己的,
一齐做时工作效率是众人的效率和。
1减去已经做的便是没有做的,
没有做的除以工作效率就是结果。
例:一项工程,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6天完成。甲乙同时做2天后,由乙单独做,几天完成?[1-(1/6+1/4)X2]/(1/6)=1(天)
五、植树问题
【口诀】
植树多少颗,
要问路如何?
直的减去1,
圆的是结果。
例1:在一条长为120米的马路上植树,间距为4米,植树多少颗?路是直的。所以植树120/4-1=29(颗)。
例2:在一条长为120米的圆形花坛边植树,间距为4米,植树多少颗?路是圆的,所以植树120/4=30(颗)。
六、盈亏问题
【口诀】
全盈全亏,大的减去小的;
一盈一亏,盈亏加在一起。
除以分配的差,
结果就是分配的东西或者是人。
例1: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求有多少小朋友多少桃子?一盈一亏,则公式为:(9+7)/(10-8)=8(人),相应桃子为8X10-9=71(个)
例2:士兵背子*。每人45发则多680发;每人50发则多200发,多少士兵多少子*?全盈问题。大的减去小的,则公式为:(680-200)/(50-45)=96(人)则子*为96X50+200=5000(发)。
例3:学生发书。每人10本则差90本;每人8本则差8本,多少学生多少书?全亏问题。大的减去小的。则公式为:(90-8)/(10-8)=41(人),相应书为41X10-90=320(本)
七、年龄问题
【口诀】
岁差不会变,同时相加减。
岁数一改变,倍数也改变。
抓住这三点,一切都简单。
例1:小*今年8岁,爸爸今年34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的小*的3倍?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岁数差点34-8=26,到几年后仍然不会变。已知差及倍数,转化为差比问题。26/(3-1)=13,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13X3=39岁,小*的年龄是13X1=13岁,所以应该是5年后。
例2:姐姐今年13岁,弟弟今年9岁,当姐弟俩岁数的和是40岁时,两人各应该是多少岁?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岁数差13-9=4几年后也不会改变。几年后岁数和是40,岁数差是4,转化为和差问题。则几年后,姐姐的岁数:(40+4)/2=22,弟弟的岁数:(40-4)/2=18,所以*是9年后。
遇到不会的应用题的时候,一定不要慌,回过头再仔仔细细的读几遍,将数字都做上标记,然后还要判断是不是都能用上,有的数字是拿来“忽悠”人的,可有的数字就是解题的必要条件,一定要判断准确。再者,解题思路明了后,计算时要仔细,切不可写错数字前功尽弃。
幼小衔接若干问题的应对3
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与家长长期关注的一个话题,直接影响到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幼儿教育新纲要的施行与深入,幼小教育之间的差距已经日益缩小。然而,一些研究者指出,幼小衔接工作尚存在着单向衔接、片面衔接、突击衔接、形式衔接等诸多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这些问题,理顺其中的利弊,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幼小衔接具有双向*和共向*的双重指标。在我们的幼儿园,我们在大班末期实施了“角*置换”式的模拟小学状态管理实验。通过“参观小学”、“学背小书包”、“用左手举手(小学要求学生用左手举手以便右手记录)”、“我也会做作业”、“倒计时牌:离毕业还有几天”等活动,我们使幼儿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即将离开幼儿园,步入小学生活,产生了对小学的向往之情。特别是对于一些纪律观比较淡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这段时间有如“*训”,他们开始试着用小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矫正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集体规范意识,为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做好了思想准备、心理准备。
从表Ⅱ可以看到,一些外部规章的改变对于幼儿内在能力的调适具有促动作用,也就是说,“形式”是为“结果”服务的。只要我们在考虑衔接方式时更多地顾及它所指向的幼儿发展目标,这样的衔接形式就是有效且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