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成为学前美术教育的核心任务。对于幼儿而言,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品质,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想象力正从贫乏和零碎逐渐发展为丰富和完整。因此,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特点,精心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绘画,尤其是创意画,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恰当地启发和指导幼儿的绘画,而不是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幼儿,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本文分析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创意绘画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创造力发展、创意绘画、学前教育
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创意绘画的重要*
首先,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事物的具体属*理解模糊,因此常常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判断。在发展幼儿创造力与进行创意绘画的过程中,幼儿需要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绘制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这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活跃,开发幼儿的智力。
其次,绘画活动是幼儿喜爱的课程活动之一,因此美术课在幼儿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促进幼儿更好地学习绘画、感知自然界的事物,教师通常通过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自行进行创意绘画,从而增强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幼儿绘画的同时,也应注重发展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绘画,从而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引导下,那些具有绘画天赋的幼儿在课堂上脱颖而出,并得到更进一步的学习。
幼儿创造力发展与创意绘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范画现象严重
尽管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仍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大包大揽。他们倾向于按照自己的要求来教学,这种范画现象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对幼儿的发展不利。
幼儿观察力培养不足
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了解
幼儿的思维模式与*不同,然而一些老师却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了解,倾向于将*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幼儿。他们错误地认为幼儿学习主要是通过老师传授来获取知识,而创造力的发展可以在以后慢慢培养,从而错过了幼儿最佳的创造力发展时期。在美术课堂上,一些老师常因幼儿未按要求绘画而进行批评,这种做法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抑制了他们的天*,对其后续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
如何将幼儿的创造力与创意绘画联系起来
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在指导幼儿绘画还没有完成。接下来的部分如下:
时,应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尽管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他们所绘制的图画是对自己感知事物的独特描述符号,根植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从幼儿的生活出发,重在培养幼儿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引导幼儿进行创意绘画。具体表现在:
教导幼儿学会观察: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多带领幼儿走出课堂,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同时,老师还应帮助幼儿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大自然,并在此过程中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在教授幼儿画春天景*时,老师可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大自然的特征,让他们看看春天大自然的变化,观察植物、动物,并感受春天与冬天、夏天的不同。通过直观的感受,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意绘画,不仅可以了解季节变化,还能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幼儿进行观察:教师应当鼓励幼儿主动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通过观察,幼儿可以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创意绘画的灵感,从而丰富他们的创造力。
这些方法有助于将幼儿的创造力与创意绘画联系起来,使其在绘画过程中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创造力2
导语: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创造力是每个人天生具备的潜能,每个儿童都拥有着发展创造力的无限可能。正如人们常说:“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正是因为儿童时期的创造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应从儿童时期开始着手培养创造力。
一、不要束缚孩子,让他们自主发展
当今社会,由于孩子们相对较少,家长们往往过分溺爱,包办代替一切,不愿孩子动手。这种做法不仅使孩子胆怯,还培养了他们的依赖心理,甚至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未能培养。我们必须引起重视。家长应该从小就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从一些小事情开始,比如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洗脸等,让孩子们能够*完成。
过分溺爱、不让孩子们动手的行为,阻碍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发展。著名学者曾指出,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要做到“六解放”,首先就是要解放孩子们的双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开展一些动手的活动,比如手工课、劳动课等,充分解放学生的天*,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乐趣,了解其中的原理和技巧,更好地培养创造能力,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来释放天*。
二、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家长和教师常常误以为幼儿思维能力有限,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强加给孩子,导致孩子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丧失了自主*,难以激发兴趣。
家长和教师给予孩子一种严肃感,限制了他们的自由,阻碍了天*的发展,更加束缚了创造力。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不要施加压力,让孩子们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必须与孩子们进行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不要强迫他们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这种氛围中自主学习,开发大脑,培养创造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一切以孩子为主,增加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年幼就自行决定,必须与孩子们沟通交流,理解他们的想法,当出现分歧时,也不能强加自己的观点,而是要耐心解释,让孩子们理解,从而更好地培养创造力。
三、培养分类归纳能力,激发创造力
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分类归纳的意识,这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让孩子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让他们发现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孩子通过某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学校里,教师可以通过手工、绘画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应用能力。例如,组织孩子画出生活中所见的所有正方形,然后相互比较,探讨相同和不同之处,培养他们的归纳和类比能力。
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释放想象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孩子的重组能力,让他们能够重新组合或重建一些东西,从而锻炼他们的智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在课堂上进行手工、绘画、搭积木等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不仅可以根据特定的形状进行搭建,还可以自行设计,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将不同形状的剪纸拼接成另一种形状,培养他们的组合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思维和创造力。只要我们怀着爱的心态,就能让孩子们如花朵般绽放自己的光彩。
怎样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3
导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远比灌输更多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教师在生活和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其创新思维能力良好发展。接下来将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新思维能力从小抓起 幼儿的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尤其在3岁时,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培养学前幼儿的创新思维应注重幼儿思维的行动*和形象*,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的思维活动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状况来引导幼儿思考问题是有效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通过问答,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看到救护车时问幼儿如何帮助生病的家人,通过逐步引导,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多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教授思维方式和方法。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教导幼儿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不断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认知和理解能力。
四、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童年是全面发展的时期,游戏是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有趣的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方法、观察技巧、问题解决策略等。游戏不仅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还培养其解决问题和综合决策能力。
五、提供更多可*作材料 幼儿主要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应结合教学挂图或可*作的材料,使幼儿更容易接受知识。通过提供可自行*作的材料,教师可以促使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表达思维,从而增强其创新思维能力。
六、通过语言活动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自信、表达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应采用启发和讨论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自信心,使其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综合以上方法,教师可以在培养幼儿的全面智力结构的同时,引导其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这样的培养不仅使幼儿具备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格,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