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身体:上天最具创意的“礼物”
在作者乙武洋匡诞生之初,医生便诊断出其患有不明原因的“先天*四肢切断”。然而,他却坚信:“残障只是我身体的特征,没有必要为身体上的特征而苦恼。”作者尽管四肢不健全,却能发挥非凡的想象力,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尽情享受生命的不完美。
用“爱”美化缺陷
一张白纸上出现一个黑点,我们习惯于弃之不用,另取新纸。如果将白纸视作人生,而黑点代表缺陷,身为父母,我们真的应该放弃有缺陷的孩子吗?只要动一动脑,我们便可以用画笔将黑点变为美丽的图案。这支画笔就是“爱”,用爱去美化原本缺陷的身体。至少,乙武洋匡身心健全,他将自己的特征“转变为专长”,并凭借肢体的限制去改善无障碍空间。正如卡内基训练所教导的:找到自己的优点,而非一味面对缺点,如此才能增强信心,使自己充满力量。我们要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需要的地方。
换位思考,消除偏见
在路上看到残障人士,我相信大多数人会投以同情的目光,甚至对他们说:“你们好可怜”之类的话。也许这是出于一丝怜悯和同情之心而脱口而出的话语。但我们是否曾换位思考,他们有何感受呢?正如乙武洋匡所说,戴眼镜的人是因为眼睛不好;而他只是脚步不方便而坐轮椅。我们为何要在心中设下界限,将彼此隔开,对外界的人宣称:“你们是残障人,你们与我们不同。”也许在无形中,我们又会给他们造成第二次伤害。
珍惜拥有,拥抱乐观
他从不怨恨自己的失去,只珍惜自己拥有的。面对同样的事情,有人知足,有人乐观,乙武洋匡看到的不是失去,而是机会,是拥有。有人不知足,有人悲观,他们看到的不是拥有,而是损失,是缺乏。谢坤山曾说过:“只要我不去想我失去了什么,只想自己还拥有什么。那么即使眼前一无所有,也不代表我永远不会再有。人只要不为自我设限,那么未来的路必能无限宽广。”他和乙武洋匡一样,都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事物,并为自己开创一片明媚的天空。
用意志谱写生命之歌
乙武洋匡没有用双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而是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写下了一曲令人动容的生命之歌。肢体的残缺无法阻碍他成为一个自在的人,心中常存乐观,使他的人生更加丰满、壮硕,也更加多姿多彩。
因此,当我们无法改变既成事实时,不妨改变自己的内心。心理障碍远比身体缺陷更为严重。我们用乐观的视角看待事物,就能将腐朽化为神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会发现,人生原来如此美好。我期许自己探索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在生命的每一天里珍爱自己。
知足与不满足高二作文2
春去春又来,岁月悄然流逝,不曾停留片刻。有人沉溺于秋的悲凉,有人热衷于追逐未来,而我们最应珍惜的,是此时此刻的一切。只有懂得知足,才能常保内心的宁静与喜乐。
不知足的人,常常陷入无尽的悲伤。他们一味地追求遥不可及的目标,任凭自己在无法实现的理想中迷失。看到别人拥有的,自己便心生失落,深陷自我折磨之中。追逐名利,是许多人一生的追求,然而这一过程中,他们渐渐失去了最初的纯真与幸福。即便最终如愿以偿,获得了地位与财富,他们却难以收获内心的真正满足与宁静。许多人为了名利抛弃了亲情与友情,而当他们最终站在成功的巅峰时,才意识到自己已失去了生活中最珍贵的东西。那些已经失去的,再也无法找回,他们只能在空虚中徒增悲凉。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学会知足,避免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知足,便能常乐。要时常提醒自己,去欣赏自己所拥有的,而非空想自己所缺乏的。苏轼在仕途坎坷中,依旧保持豁达和乐观,他的“ 一蓑烟雨任平生”便是一种超然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曲折,依然从容淡定。这种胸襟,令人不由得心生敬意。再看陶渊明,尽管年少时胸怀大志,最终却因仕途的腐化与家境的贫困选择归隐。他所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内心的自由与平和。他回到田园生活,虽未成名,但却留下了千古传世之作。陶渊明的选择,正是知足的典范。他不纠结于没有的,而是珍惜已有的一切。他的平淡生活,反倒给后人带来了无限的思考和力量。
生活给予我们多种可能,选择了一条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我们的人生,是由自己主宰的,不必因外界的浮华而迷失方向。或许一生短暂,但我们不必急于体验所有的滋味。可以在红尘滚滚中,保持一份从容,将繁华还给时光,将纯粹赠与自己。简简单单的生活,便是最大的幸福。无需过多的追问,知足常乐,便是对生活最美好的态度。
人生如梦,若要做个好梦,就带着微笑,珍惜身边的亲情与友情。只要懂得这些温暖与陪伴的珍贵,怎会不心生喜悦?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学会知足,常怀感恩,才能体会到生活中最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