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明确指出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的分化,生物体是不能正常发育的。关于细胞分化,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明细胞的分化”和“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这都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可是细胞分化的概念抽象的多,教师可结合人的受精卵的发育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本节的学习。
在讲述细胞的分化时,应该联系初中学过的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联系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形态、结构、成分等特点。从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建成角度来理解细胞的分化的重要地位。在讲述中最好结合运用几种细胞分化过程的示意图和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好以下几点:①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的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②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如组成结构的蛋白质和催化化学反应的酶。③细胞分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胚胎发育的早期,细胞外观上尚未出现明显变化前,细胞的分化前途就已经决定,以后依次渐变,不能逆转。因此,分化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变化。④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繁殖而来的,一般可以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体,携带有本物种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具有恢复*、重新分化发育完整新个体的能力。
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基础和核心。鉴于细胞分化的重要*,课程标准从知识层面对细胞分化的学习内容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本节内容是这样安排的:先介绍什么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对生物体的发育有什么重要意义;再介绍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可能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即具有全能*;最后安排“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与分析活动。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差异的过程。在这个概念中,“稳定*差异”这几个字,内涵很深刻,也是形式不好理解的。因此,教科书在关于细胞分化的概念的叙述上,不是采取演绎式写法,而是采取归纳式,从动植物提胚胎的发育的具体事例入手,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细胞分化。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以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分化为例;植物胚胎发育的过程,以叶肉细胞、表皮细胞和储藏细胞的分化为例。通过这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早期胚胎中彼此相似的细胞。经过*和分化,发育为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不相同的细胞,这一变化过程是持久*的,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细胞分化的关键在于特异*蛋白质的合成,而特意*蛋白质合成的实质在于基因选择*表达。但是学生没有学过基因表达,无法理解基因的选择*是怎么回事。为了学生对细胞分化的认识能够深入到本质,即基因水平,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即不同类群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差异上,教科书先设问:“就一个个体来说,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形态、结构和功能却有很大差异,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以红细胞和肌细胞中,血红蛋白基因和肌动细胞蛋白基因所处的开、关状态不同为例,解释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通过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的“选择*”“表达”。
紧接着提出下一个问题:高度分化的细胞,还能像早期胚胎细胞那样再分化成其他细胞吗?由此引入对“细胞的全能*”的学习,植物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而动物和人体内没有具有*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吗?在这个问题下,教科书引出了干细胞的概念。近年来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的分离成功,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干细胞的认识,并使干细胞的研究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干细胞的研究为替换病变的组织和器官、某些癌症和遗传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教科书安排的“资料搜集与分析”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报纸、刊物、书籍、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的资料,在关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生物学热点问题的同时,培养资料搜集和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节内容信息量比较大,概念抽象,内容新鲜,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如讨论法、发现法、讲述法等等,使本节的教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细胞的分化》是高中人教版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模块中第6章第2节,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与核心,是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一个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明细胞的分化”和“列举说明细胞的全能*”,属于理解水平的要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细胞*,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这是分化的基础,而分化,又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以及后面学习细胞癌变,以及遗传部分的*状表达,都跟细胞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全能*的理解也比较抽象,并且以后学习一些生物科技,都与全能*有密切关系,要让学生理解,要结合有丝*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2、三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细胞的分化并且能够说明细胞的全能*,是本节教学的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对关于干细胞研究进展和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觉,激发学生关爱生命。
3、教学重点难点:联系初中学过的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联系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从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建成让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从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通过有丝*繁殖而来的,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体,携带具有本物种特征的dna分子的角度,得出细胞全能*。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的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同时,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习过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对于细胞的分化的例子有一些感*的认识,从而比较好理解细胞分化对于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建成的重要意义。而且,因为本节内容涉及到个体发育等知识,学生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关于分化的本质,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基因的表达,所以会比较抽象难懂,教学中要注意这部分的处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本节内容信息量比较大,概念又抽象,内容新鲜,需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比如讨论法、发现法、讲述法等。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相关的资料,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为什么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
2、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引入: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出示教材p117、118相关图片讲解。
1、细胞分化的概念。
2、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
⑴细胞分化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实例。
⑵细胞分化的过程。在细胞外观尚未出现明显变化之前,细胞分化的前途就由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决定了。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首先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如结构蛋白和催化化学反应的酶,以后依次渐变,不能逆转。因此,分化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渐变过程。⑶细胞分化的意义。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3、细胞分化的特点:持久*,不可逆转。
5、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
6、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吗?
过渡到:细胞的全能*
教师出示教材p119胡萝卜的组织培养的图片,介绍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的实验。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体,携带有本物种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具有恢复*、重新分化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能力。细胞的全能*就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介绍植物细胞全能*的应用)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例如,将绵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培育出克隆绵羊“多利”。
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例如,人的骨髓中有许多造血干细胞。干细胞有多种类型,可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也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类型:能够分化产生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称为全能干细胞,它本身可以形成一个生命;不能单独发育成完整个体,但能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称为多能干细胞;能分化产生与特定器官和特定生理功能相关的细胞称为专能干细胞。
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讨论回答教材p120相关问题。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的生物学意义和细胞的全能*等。
第二节细胞分化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安排在第六章细胞生命历程的细胞增殖之后,体现了生命活动的规律。
个体发育中细胞*增加细胞数量,而后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专门化,增加了细胞的种类,再则才有细胞的衰老凋亡和异常的癌变内容。因此该节内容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的重点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环节——细胞分化,以及与细胞分化相对的细胞的全能*。而且这些内容都是和现代的生物发展前沿密切联系的,也是和生活社会相关联的。
如何让学生理解“细胞分化、干细胞和细胞的全能*、植物组织培养等”新名称,同时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实例、探究生活及科学中的问题,这些都是是教学中需要重点突破的。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对“细胞分化”、克隆羊的形成都有初步的认识,在本册书的第一二章对生命系统的层次和细胞的多样*有一定了解,同时在第三章对细胞核的功能的探究实验中明确了细胞核的功能,也了解了核移植的*作。在第五章的一些实验探究中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此基础上,该节课中学生应该通过合作学习一起完成对“白血病”的病因和治疗的探究,从而获得对细胞分化、细胞全能*的深刻理解和对探究方法的应用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1、sts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材中,正是需要我们以此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本节课教学中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中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持久力。
2、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式方法:通过“白血病”的成因和治疗的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一般过程,从而有能力来探究其他问题。
3、问题教学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探究过程的同时,又能完成书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如何让探究中的难题得以突破,都可在适当环节通过老师的分层问题来达成。
4、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效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四、说教学目标
1、理解细胞分化、细胞全能*、干细胞、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相关概念和特点等)
2、学会搜集资料、分享自己的观点3、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乐于探究的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小组合作搜集资料——白血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发放合作小组学习过程记录表(见附件1)
(二)、课堂:
1、科学探究“白血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案”。
小组协作科学探究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发现问题
资料分享1:白血病的发病率升高,危害大
先表扬各个小组的资料搜集工作,让小组自愿发言说说白血病的发病率
2、分析问题
资料分享2:白血病的病理原因
让学生对这些资料中的新名词提出疑问,若学生没有提出,可以老师作为好问者提出
造血干细胞
提出问题:1、正常人的血液是怎样的?2、造血干细胞是什么?和白细胞红细胞的关系怎样?3、白血病的血液有什么变化?
让有准备的其他学生帮助回答这些问题,如果无法达成则提示学生学习书本知识p119.完成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学习。
资料分享3: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细胞*与分化
问题4、白血病的治疗是该输入红细胞还是输入造血干细胞,为什么?
通过问题探讨的结论来完成板书。
分析细胞分化的稳定*、不可逆*。
动物细胞核的的全能*
问题
5、输入细胞的来源有要求吗?
6、输入他人的细胞会有什么要求?
7、你愿意捐献骨髓吗?
8、最好是要输入的自身原来好的细胞,可是哪里来?
9、如果没有脐带血,又怎样获得有自己正常遗传信息的造血干细胞?(着重讨论678,提示脐带血、克隆)
通过问题探讨的结论来完成板书。通过问题解决法明确
1、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的细胞核基因是相同的,而结构功能不同是因为基因有的休眠有的表达——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2、不同个体的同类细胞(造血干细胞)都会不同是因为本身的基因不同。
3、白血病患者现在的造血干细胞已经发生了癌变,基因不同了。所以要自体细胞移植必须选用以前的没病变的细胞——如脐带血。
4、克隆的内容适当补充知识。5、肯定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精神
3、提出假设
形成白血病可行的治疗方案,学生讨论后汇报,记录在记录表上。
肯定学生成就,同时进一步提出可能的质疑:假设是否一定可行?
4、实验验证
如何在人体展开实验?如果不能,该怎样*作?
亲缘关系近的哺乳动物实验,小鼠。
5、修正完善
实践中的问题进一步再按照这个思路来完善。
2、学以致用:
案例1、镰*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细胞呈镰*型,从而运输氧气能力低。该病患者在我国广东的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略),你分析下可以有哪些方法来治疗该疾病?
案例2、濒危植物红杉,(具体作用略)如何来保护呢?
提示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实际应用。
通过案例2完成植物细胞分化、植物细胞全能*、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的教学。
更多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提醒学生充分应用书本提供的资料。教师通过观察引导来协助探究,同时板书汇总相关知识。
3、小结
4、习题巩固
5、课后拓展:你能用你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帮助科学家探究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方法吗?
(可以写成论文、科学探究流程图等形式)
附件1
合作小组学习过程记录表第二节细胞分化
小组成员(标好序号,后面可用序号或简称):
预习:收集资料(可以用附件)
白血病发病率
白血病的病理原因
白血病的治疗
课堂探究过程
过程
问题
讨论结果
1、
甲:
乙:
小结汇总(也可以是疑问反馈)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复习课说课稿范文3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高三一轮复习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功能、增殖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现了当今细胞生物学的
3个重要课题——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其中细胞的分化是理解个体发育的基础知识、是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一个铺垫、同时也是对为什么一个多细胞的生物必须要经过受精卵的*和分化才能发育成一个新的多细胞个体完整诠释。而细胞的癌变所涉及的癌症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的大敌、至今尚未攻克、治病机理也未完全研究清楚。这部分内容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渴望、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立志攻克这一“绝症”、树立为科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的精神、进而落实本节课的情感、态度目标。生活经验使学生对细胞衰老、有初浅了解。但是关于诱发细胞正常与畸形分化、衰老的机理知之甚少。这个过程是个抽象的过程、如何使知识由抽象变具体、变生活体验为内化的知识积累、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观点是要解决的问题。
本节涉及的知识点、如细胞的全能*是细胞生物技术的主要基础、本节涉及的生物学热点问题: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克隆技术等、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知识
2)细胞的全能*(c: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细胞分化知识的探究、提高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现象出发探求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命的产生、发展、衰老和死亡规律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观点;同时也要认识到人类延缓衰老、提高寿命也是可能的、从而努力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做一份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理解个体发育的基础知识、是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一个铺垫、同时也是对为什么一个多细胞的生物必须要经过受精卵的*和分化才能发育成一个新的多细胞个体的完整诠释。
2)癌细胞的特征和细胞癌变的机理。癌症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的大敌、至今尚未攻克、治病机理也未完全研究清楚。这部分内容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渴望。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立志攻克这一“绝症”、树立为科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的精神、进而落实本节课的情感态度目标。
2、难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分化的原因。因为细胞分化要涉及到初中学过的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记忆比较模糊、另一方面分化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变化、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这又涉及到遗传和生化的知识、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来处理。
2)细胞癌变的机理。这部分内容要涉及到遗传中基因突变的问题、学生对于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始终存在理解困难、需结合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和导致原癌基因被激活的致癌因子的相似之处加以理解。而在新课教学时由于没有学习遗传的知识当时学生掌握的并不到位、所以在这里把它作为难点处理。
二、说教法
本节课是高三一轮复习课、故采用的方法主要为提问法、讨论法、还可应用到启发式教学、直观式教学的方法
1、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
高三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生物学知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驱动式展开探究、通过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由浅到深、步步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设置探究问题、启发学生回忆、分析、讨论、并适时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不仅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三、教材处理:
本节教材分三部分内容: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脉络清晰可逐一复习。但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高中全部知识的基础上、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比较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多由学生回忆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前后联系、对比、再配合以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导课:
由提问引入新课“进行有*生殖的多细胞生物体的个体发育起点是什么?”这是在第五章生物的发育中学到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一轮复习中这样提问导课可以使知识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紧接着追加提问“受精卵经过细胞增殖产生的子细胞的去路子细胞的去路都有哪些?”很自然的带领学生进入到细胞分化子细胞的去路这一课题。
2、复习细胞的分化
仍然以提问的方式提出细胞分化这一框题中的基础知识点:概念、发生时间、特征、原因及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若不能准确回答、可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并及时给出精确*。分化的概念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我结合初中所学的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并把两张细胞分化的图片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这样突破则学生对于细胞分化的概念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同时对分化的发生时间、特征、原因还要详细加以讲解、从我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来看、这一部分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我采用实例附带例题的方法加以突破。这样做既使学生理解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分化的过程以红细胞的分化过程为例、以图片的形式借
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达到一目了然。分化的机理给学生以简单介绍、再由学生讨论总结得出分化的结果。然后精选题目对这一部分内容加以巩固、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透彻。
细胞的全能*在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有介绍、而在必修的新课教学中由于没有接触到细胞工程的知识、当时只做了简单的介绍、所以这里要对它详细的复习。对于细胞具有全能*的基础及在生物体中不能表现出全能*的原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我举出实例:甲状腺细胞能合成甲状腺激素、胰岛b细胞能合成胰岛素、而甲状腺细胞则不能合成胰岛素、胰岛b细胞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两种细胞都具有全套的遗传物质、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即两种细胞进行了分化、是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选择*表达的结果。这样配合实例学生容易理解。全能*大小的比较我结合习题让学生掌握。当植物细胞具备了表现出全能*的条件则可以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这就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植物组培后面还要复习这里就只简单回忆一下过程即可、不做深入的拓展。精选题目、强化训练。
3、复习细胞的癌变
由细胞的畸形分化导致细胞的癌变引入下一框题。癌细胞的概念请学生回答、再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癌细胞的图片、给学生一个癌细胞的直观形象。关于癌细胞的特征要逐一复习并要求学生掌握。如第一个特征:能够无限增殖、要结合动物细胞培养中讲到的细胞株和细胞系的特点让学生理解记忆。这样做即复习了后面的内容又让学生达到了知识的前后联系、融会贯通。还要分析出此时癌细胞进行的是哪一种*方式、遗传物质有没有发生改变等等。这样又及时对有丝*方式进行了回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二个特征: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结合分化了的组织细胞具有的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刚刚出示过的图片)而癌细胞不能正常分化、表现出各种形态、二者相比较使学生理解这一特征。第三个特征: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在此把糖蛋白的功能再全面回忆。对于癌细胞发生的原因及过程我结合第六章中基因突变的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认识到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就存在但处于抑制状态、癌症是它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被激活发生了基因突变所致、这样可以使知识前挂后连、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指出要想远离癌症最好远离致癌因子。对学生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
4、复习细胞的衰老复习细胞的衰老复习细胞的衰老复习细胞的衰老首先指出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这几个阶段。然后设疑细胞的衰老、死亡是否和生物体的衰老、死亡同步、要求学生举例回答。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掌握了知识。对于衰老细胞的五个特征要求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因为选择题中经常以选项的形式个别考察。对课本中给出的特例:酪氨*酶活*降低会导致头发变白、我联系后面第六章中白化病的发生、让学生分析两者致病机理是否相同、分别是什么原因。通过对比学生更易理解掌握。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可指导学生阅读此段课文、加以了解。再配合随堂练习学生基本上可以全面掌握这部分内容。这样一节课的内容基本进行完毕。然后对主要内容加以回顾。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就是如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通过这样教学方式、基本上可以使学生掌握这一节的知识、并对前面和后面的一些知识进行了系统化、帮助学生构建了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的分化》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细胞的分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章第2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两块知识,一是细胞的分化,一是细胞的全能*。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生命中的重要现象。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这是细胞的全能*。前面学习了细胞的*,它是理解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的基础,而细胞分化与后面将要学习的细胞癌变,基因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好这一课,有利于完善学生对细胞生命现象的整体认识,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后续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三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阐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围绕上述知识目标,本节课将实现以下能力目标:首先通过学生收集分析有关干细胞的资料,从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次通过探究细胞分化的特点和细胞全能*的体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讨论,进而关注健康,珍爱生命,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细胞分化是分子与细胞的主干知识,是生物高考的高频考点,所以我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动物的克隆,其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细胞全能*与生物前沿科学紧密联系,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我把它是确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克隆羊的形成过程,前面又学习了细胞*,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这节课的成功学习奠定了基础。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基因的表达,所以细胞分化的本质和细胞全能*的体现就显得难以理解,教学中要注意这部分的处理。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课前让学生搜集造血干细胞相关的资料,为课堂上的交流做好准备,同时我准备了胎儿发育的录像,胎儿组织细胞的图片,植物组织培养的图解,克隆羊形成过程的示意图,在课堂上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知识结论。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引入设置:播放“胎儿的发育”录像,录像展示了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一个胎儿的全过程,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求知的*望。看完后,我追问学生:一个受精卵,如果只进行细胞的*,能形成一个胎儿吗?*是否定的。细胞通过*只产生相同的细胞,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的分化。
(二)新课设置:
1、细胞分化
⑴细胞分化的概念
展示:胎儿和一些组织细胞的图片
设疑:
①你能据图说出组*体胚胎的部分细胞吗?
②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有何不同?(简述肌细胞、神经细胞,血细胞的不同)它们都来源与一个相同的受精卵,为什么不同?因为发生了细胞分化,那么什么是细胞分化,与细胞*相比,它又有什么的特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交流讨论,准备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归纳出细胞分化的概念,(体会细胞分化后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和特点(持久*、稳定*、不可逆*)
⑵细胞分化的意义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为什么要发生分化?
追问:没有细胞的分化,有人体产生吗?
引导学生归纳出:有了细胞的分化,才会形成不同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人体,因而细胞的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⑶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探讨以下问题:
①细胞分化是否意味着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为什么?
②同样来自一个受精卵,且每个细胞都携带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为什么还会出现差异?
教师举例:红细胞和肌细胞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讨论分析出:
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细胞在遗传信息控制下合成特异*蛋白质——基因的选择*表达
2、细胞的全能*
⑴细胞的全能*实例展示
已经发生高度分化的细胞,还能像早期胚胎细胞那样,再分化成其他细胞吗?
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
①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植株的过程
观察现象: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②绵羊“多莉”整个克隆过程展示
观察现象: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发育成个体的能力。
根据上述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何为细胞的全能*
思考:高度分化的动植物细胞为什么具有全能*?
教师点明:
高度分化的动植物细胞由于细胞核中具有该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干细胞的研究
我们体内还有没有可以*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造血干细胞资料
教师展示图片并提问:造血干细胞有何特点?有何功能?
骨髓移植是什么意思?有何意义?
学生观察、读图,思考回答相应问题。
思考:人体还有哪些干细胞,研究用途有哪些?
教师补充:
将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出组织和器官,解决器官移植治疗疾病的难题
4、设计课堂练习:
设计一道典型的课堂练习题:通过当堂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
5、师生共同小结
6、布置课后作业
五、说课反思
1、短时间内准备,能脱稿说课,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完;
2、说课程序周到全面,在15分钟内将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意图,教学手段的使用介绍得清晰、明确;
3、由于知识点较多,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完,语速就较快,显得较匆忙,语调无法抑扬顿挫,显得*不够;
4、在说教学过程时,最好先定好框架,这样便于非专业评委了解你的大致教学程序,在非专业评委面前,说得越简单越好,越形象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