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期待的日子终于来临了——今天我可以去上素描班了!这可是我第一次尝试呢!虽然我对素描并不是很熟悉,但它是我喜爱的美术形式之一。
课程开始了,我首先从笔袋里拿出一支2B铅笔,再从袋子里取出一张8K的铅画纸,用夹子将纸夹在画板上。然后,我开始听老师讲解如何正确握笔、坐姿应当如何。接着,我开始绘制十字架。
第一次构图,我觉得不必太过认真,只需大致勾勒轮廓即可。等画完第一稿后,我再仔细地根据初步勾勒的轮廓进行修改。然后,我用3B铅笔将*线条涂黑一些。老师过来检查,看了看我画的十字架,说道:“你是第一次来,画得已经相当不错了!只是线条上存在一些微小的问题。你这里的线条明暗度都相同。而在素描中,你需要根据远近的关系进行处理,远处的线条应该更粗、更深,而近处的线条则应该稍显虚化,明暗度要淡一些。”我听懂了老师所说的“由远及近的绘画原则”,并且吸收了其中的教训,于是又重新画了一幅。老师观察了一会儿后说:“我早就知道你能够做得很出*,所以我没有帮你修改原稿,继续加油吧!”我听了心里乐开了花,仿佛尝到了蜂蜜一般的甜蜜。
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素描的知识,下次我一定会更进一步的!
同学素描作文2
素描培养了我的毅力和恒心,带给我许多快乐,我爱素描。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同学素描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
他,一个人──总是如此,没有例外。
大腹便便的身材,圆滚滚的肚子,白白胖胖的手,短短肥肥的腿……没错,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胖子。或许,你可以正面的想这样的人拥有和弥勒佛一模一样的“福相”,而他却没有和弥勒佛相同笑得合不拢嘴的灿烂笑容;因为,总有一大部分人士往反面想:他真是一只臃肿又贪吃、不爱干净的大笨猪!所以,,在他寂寞无奈的背影,我总是看见他黯然失落的神情,以及一颗孤单的心。那颗心,好像有话要说……
有次放学晚回家,路过他的班级,原本应该安静无人的教室,却传出激烈吵杂的嬉闹声。’“闪开!脏鬼,你不是我们班的人啦!”“笨蛋!教室门都锁了,你进不去的啦!”“哭吧!反正也不会有人来救你!”
三个顽皮的男孩对付他一个人是句句像箭一般刺耳伤人的话,每一箭,都代表一种痛;每种痛,都硬生生的刺进他的心中。而他,没有武器,没有盾牌──他只有流也流不完的泪珠,从眼眶滚出、落下、滚出、落下……所以,在他难过悲怆的背影后,我再次看见他痛苦难耐的表情,以及一颗孤单的心。那颗心,真的有话要说……
那次事件,我没有加入战局,但却也没有阻止战局。听说是在后来警卫巡校才看见他的,发现他时,他全身缩成一团,像是穿山甲在防卫敌人,阻挡外界入侵。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请警卫将教室门打开,拿走了书包便回家,一个人回家。我在想,对于事情发生当时没有?袢∪魏涡卸??挥凶龀鋈魏伟锩Γ?踔潦尤粑薅谩⒋优宰过的我,是否也是一个罪人?是否也是一个帮凶?默许这种事发生的我,是不是真的很不应该?如果,在那当时可以站出来,去找老师也好,向他们劝阻也罢;是不是,他便不会躲在角落,哭泣、害怕?在他软弱无助的身影后,我还有看见他顾作镇定的心情,以及一颗孤单的心。
那颗心,原来在说:“我不想一个人。”他,一个人──还是如此,没有例外。
跟小月姐姐学素描叙事作文3
小月姐姐是个画画的高手,她经常拿我们做模特来练她的素描技艺
一天我做完作业到楼上去看小月姐姐,她正在给蔡咪姐姐画肖像,我走进一看,她画得可真像,尤其是那眼睛特别有神,我非常的佩服她,也暗地下决心要偷学小月姐姐的手艺。于是我偷偷收集小月姐姐画好的画,时常拿出她的画来揣摩,有些她没画完的画,我偷偷的给她补上去,可是,小月姐姐画的部分栩栩如生,而我画的呢却是“四不像”看来我的手艺 和她差一大截呢,我必须加倍努力学了。
一次我正偷偷地画素描。“拉拉,你在干嘛啊?”我回头一看“啊,老。。。。。。老妈,你不是在玩电脑吗?怎么到这里来了?”我很尴尬的问,“我来看看你,难道不行吗?”妈妈说。“行,行。”我心里说:“你怎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我偷偷画画的时候来,我一定不能给你看到我在干什么,不然你肯定会笑话我的。”可是妈妈早知道我学小月姐姐画素描了 。
今天小月姐姐给我打来电话说:“小陈,你想学素描,可以光明正大的拜我为师啊,干嘛还要偷偷学呢?”,我说:“是我妈妈大嘴巴告诉你的吧?”
“是啊”小月姐姐说。
“呵呵,小月姐姐你真愿意收我做徒弟啊?”
“那是当然了啊”
“呵呵,师父在上,请受小徒一拜.”
“哈哈,小徒弟真乖!”小月月姐姐高兴的说。
……
我一定努力和小月姐姐学画,我希望自己青出于蓝胜于蓝。
高一叙事作文:岁月素描4
无意间又翻开厚厚的日记本,这本曾经收藏过我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灵小语。当我再次翻开时,岁月又苍凉了许多、老了许多。只有那文字依然显得出几分稚嫩,在这里如今的我与曾经的我作了最真诚、最知心的交流。
每当万物叩响春天门帷的时候,我们都会相约去欣赏春天的每一块肌肤,每一处盛况。今年由于工作的繁忙,在春意盎然的时节,竟错过了迷人的梨花。但仍在心里安慰自己,明年春天同样可以欣赏万花争艳的景致。
春之绚烂,夏之热情,秋之丰满,冬之明静。一年四季总在不断的轮还,每一个春天似乎都一样,一样的春意浓浓、万物勃发,催人奋进,令人陶醉。而人的一生就像四季一样,青年就似春天一样充满*、充满活力。不同的是我们只有一次青春,青春离去不会再来,就像滴落在水里的画墨,越来越淡、越来越远。
季节可以轮还,而人生只有一次。
唐代著名诗人刘希夷就曾呤唱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千古慨叹。所以我们唯有懂得珍惜,才无愧于岁月,无愧于青春。
以前小的时候总盼望有张成熟的脸,现在却又常常怀念孩提时的那几分天真。那几分淘气的又夹杂着傻傻的表情。
现在这个阶段应该是我从人生之春,走向人生之夏的季节吧!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总害怕时光太匆匆,总害怕别人无意间问起自己的年龄。每被问一次,心里就被再一次提醒,年华似水,我们已不再年少。珍惜光*,细细品味。
当大街上放着当今时最流行,最摇滚的音乐时,我却喜欢一个人悄悄的躲在书房里静静的听着被现在人们认为是老掉牙的歌,这些歌的每一句歌词,每一串音符都能唤起我尘封已久的心,唤起那曾经遗失在风霜岁月里的心动和感触、唤醒那些有关年少的,青春的符号和记忆。然后我的灵魂被牵引,被陶醉,被升华。谁又能知道这其中被蕴含了多少的流离失所与魂牵梦绕呵。
许多年前我放学回家常哼唱的那些民谣,比如说那首散发着浓浓乡情的《乡间小路》又比如那首曾经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同桌的你》现在就会成为我回忆学生时代的最重要的载体,我对一首老歌的感情,一点也不亚于我对待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所以我在书房听音乐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和一位老朋友作最交心的畅谈。
流逝的风,流逝的梦,流逝的年年岁岁;曾经的我,曾经的你,曾经的点点滴滴。消*的日历上谁曾用心走过,回首时为何眼泪打湿了记忆。原来岁月随风而逝,化作思念,凝聚成水。因为青春让人畅怀,让人迷恋。
流逝的光华像一个个美丽童话,在那片青*的山坡我曾埋下过童年最纯真的梦,无数个日日夜夜在时光的脊背上流淌,在岁月的肌肤上飘过,然后再流向远方成为永恒。山坡上的青*几乎金黄,思绪如缕,丝丝缕缕如梦如幻。
拂晓、晨曦、夕阳、晚霞;童年、书包、校园、青春。所有的细节,所有的时光年华都羽化成蝶,在我身边环绕飞翔,壮烈得让人忘了时间,忘了现在,留在永远。
我轻轻的合拢日记本,这些岁月又铺排成一首首小诗静静的躺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想当我再次翻开它们的时候,这些流逝的日子,定会再次羽化成蝶,轻盈的飞翔。我为岁月打上烙印。为时光贴上标签。
青春万岁,岁月永恒。
[高一叙事作文:岁月素描]相关文章:
关于叙事素描作文的教学实录5
导语:实录就是按照真实情况,把实际情况记录或录制下来。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叙事素描作文的教学实录,以供参考。
一、教观察,给素材
师:写作文少不了观察,观察主要的手段就是用眼睛看周围的事物。可是如果光用眼睛看,不用脑子记,眼睛会欺骗你。我问两个问题,看你能回答吗?对住在城市里的人来说,马路上指挥交通的红绿灯不陌生吧。见过吗?(生点头)红绿灯三个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一个绿的。哪一个灯在上面?
生:绿的灯在上。
师:看看。是绿的?(播放ppt)哪个在上?
生:红的灯。
师:尽管我们的眼睛每天看到同一事物,但是熟视无睹,脑子不用,看到的也是假的,眼睛会欺骗我们。再问第二个问题,我刚才进来跟你们见面,你们看到我穿了件大衣是吧?(生点头)这件大衣是什么颜*的?你说。
生:黑*的。
师:黑*的,哦……(拿出一件上衣)是大衣吗?不是的,还说是的。眼睛可以欺骗我们。所以观察要看仔细;脑子要记,记清楚。
师:下面看一段文字。(放ppt)有这么一段话,看得见吗?(生点头)看两遍。
(学生看ppt上文字)
师:看完了吗?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让耳朵来帮助你记忆。哪位同学读得好?她?好。你读好啊,一定读得清楚、准确,知道吗?好,试试。
生:(读)爷爷年岁大了,常常会犯糊涂事,闹出不少笑话。有时候,他提着眼镜,到处找眼镜。有一天,他回家居然摸错了门,跑到邻居家去了,差点儿被别人当作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嗯。看了两遍,耳朵又帮你记了一遍,三遍了。现在,我把它关了,没有了。谁能把这段话说出来?能记多少说多少。
生:爷爷年岁大了,常常会犯糊涂。有时候,他提着眼镜找眼镜。有一天,他居然在回家的时候找错了门,摸到邻居家去,差点被别人当作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真好,真好。还有谁要展示展示自己?
生:爷爷年岁大了,常常会犯糊涂。有时……
师:你说得比她好,她说的是“常常会犯糊涂”;你说的是“常常会犯糊涂事”。你记得比她清楚。
生:有时候,他手里提着眼镜,到处找眼镜。有一天,他回家跑错了门,跑到邻居家去了,差点被别人当作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真好,两个同学记住了,看了一分钟都不到,就把一段一百五十多字的文字记下来了,不但记下来,还能回忆出来告诉别人,这就是本事。所以观察不仅要靠眼睛看,还要靠脑子记,耳朵、嘴巴、鼻子,都可以用。
师:我们把这件事放到我们教室里来,写成一篇作文,时间变一变,地点变一变,人物变一变,事情变一变,变成这么一件事:爷爷有一个手机,他很喜欢,但他犯糊涂,找不到手机了,他非常着急地叫道:“手机呢?手机呢?”他怎么也找不到,就叫儿孙一起找。有的找厨房,有的找卧室,有的找客厅,都找不到。结果,小孙子跟他说:“爷爷,你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开着开着。”“那我有办法了。”最后,小孙子把爷爷的手机号码输到自己的手机上,一拨,结果发现手机在*箱里面叫。小孙子打开*箱一看,手机真的在里面。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箱里呢?原来啊,吃好早饭,爷爷把剩下的饭菜放到*箱里,把手机也放进去了。
二、看表演,理框架
师:有趣吗?好,我们请四个同学跟我合作,把这件事演一演,你们推荐几个表演能力比较强的同学。
(学生推荐)
师:好,你们四个同学,加上我,我们五个人,合作演一演,演得要好。很简单,给你们一分钟分配角*,我做你们的爷爷。哪一个做小孙子?(指一学生)你做是吧。(指另几名学生)那你做爸爸,你做妈妈,你做奶奶——我的老伴。
师:我出门的时候,发现手机不见了,我就叫“孩子们过来”,然后你们就出来了。奶奶问:“什么事啊?老爷子?”我说:“我手机不见了。”“哎呀,你手机不见了,怎么去给人家看病呢?”“是啊,快帮我去找。老伴,你到卧室里去找。你们两个,一个到客厅里找,一个到书房里找。”小孙子说:“爷爷,我上哪儿去找?”我说“你自己去找。”找了半天,找不到。小孙子就问:“你手机开着还是关着?”“我手机开着。”“开着,我有办法了。”然后,小孙子就用铅笔盒当手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按几下。结果呢?小孙子说:“在*箱里头。手机怎么会跑到*箱里呢?”小孙子打开*箱一看,说:“爷爷,你的手机找到了。”我说:“啊,那真的是我的手机。”接着呢,你们都齐声责怪:“爷爷,手机怎么会跑到*箱里呢?”我就说:“哦,一定是我吃好早饭,把剩下的饭菜放进*箱,把手机都放进去了。”
师: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你们都到旁边作准备。要演得逼真啊。演得好,我推荐你们上2014年的春晚。(众笑)
(师生开始表演)
师:把刚才的表演写成作文的话,要起一个题目,每个同学想一想,想好的,站起来回答。这样一件事,至少有三百个题目好起。好,说一个题目。
生:《巧找手机》《手机不见了》《找手机的最佳方法》《手机在*箱里》《手机丢失记》
……
师:这些题目都很好。那么这件事,我们写下来的话,应该先写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先写起因。
师:先写起因吗?“起因、经过、结果”,所有作文都是这样写吗?(生思考)
师:应该先写什么?刚出门……
生:先写他爷爷刚出门发现手机不见了。
师:对,看一看。(放ppt)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不见了。他非常着急。第二句,请你来读一语。
生:他让我们全家出动,寻找手机,结果一无所获。
师:第三句应该写什么?
生:小孙子出妙招找手机。
生:当“我”得知爷爷的手机是开着时,“我”就拨通了爷爷的手机。
师:看一看,是不是?(放ppt)当我知道爷爷的手机开着的时候,我就拨通了他的手机。第四句呢?
生:结果手机和剩饭剩菜一起放在*箱里。
师:手机在*箱里。怎么会呢?(放ppt)爷爷手机在*箱里唱着歌呢。第五句呢?
生:原来爷爷早上把剩饭剩菜放进在*箱里的时候,把手机也一起放进去了。
师:*人写,讲究起承转合,要交代起因、经过、结果。这怎么回事呢?哦,要问爷爷。爷爷告诉大家,大家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五句话,就是一篇。我请她来读一读。题目就叫:找手机。
生:找手机。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不见了,非常着急。他让我们全家出动,寻找手机,结果一无所获。当“我”知道爷爷的手机开着的时候,“我”拨通了他的手机。爷爷的手机在*箱里唱着歌呢。手机怎么会跑到*箱里去的呢?原来,爷爷吃完了早餐,把剩下的饭菜送到*箱里的时候,随手把手机也放进去了。
三、丰血肉,炼字句
师:真有趣,两百个字不到,把事情说清楚了,可是这样写,这样交代,不具体。我们可以把一句变成几句,再把几句连起来。这里一共有五句话。(师指挥学生分组)每一组,把一句话变几句话。
(分配学生写作任务后,三分钟时间写作。)
师:先写好的同学,可以轻声地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通吗?顺吗?用词恰当吗?能不能再写得具体一点?清楚一点?生动一点?
(师选两组学生上台读自己的作文)
生:爷爷是个医生,他天天都要去帮病人看病。可是,因为没有手机,所以联系病人很不方便,爸爸就帮他买了个手机。爷爷可喜欢这个手机了,去哪都要带上它。有一天,爷爷……
师:不是有一天,今天——
生:今天,爷爷要出门去为病人看病,但是他却发现手机不见了,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师:就到这儿。该写的没有写具体,要你写的是出门的时候手机不见了,怎么着急的你没写。第二位。
生:爷爷折回了家,焦急地说:“哎呀,我的手机不见了,联系不到病人了。这可怎么办呀?”说着,赶紧把我们全家都拉过来,他让奶奶……
师:把全家都拉过来?是拉吗?
生:说着,赶紧把我们全家都叫过来。
师:都叫过来,唤过来。
生:他赶紧把我们全家都叫过来。他让奶奶去卧室里找,让爸爸去客厅里找,让妈妈去书房里找。我心里着急了,手机丢了这么大的事,怎么不让我去找呢?我问爷爷:“我去哪找呀?”爷爷让我自己想办法。我想,爷爷大概上厕所的时候把手机掉在厕所了……
师:厕所,我们一般不用,叫洗手间更文明。社会文明了,用词也文明了,所以不用“厕所”,用“上洗手间”。
生:我想,爷爷上洗手间的时候大概把手机落在洗手间里了,我怎么不去哪儿找呢?我跑过去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
生:爷爷更加着急了。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于是我对爷爷说……
师:把好主意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生: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如果爷爷的手机开着,那我就可以拨通爷爷的手机。爷爷的手机铃声一响,我就可以找到爷爷的手机了。
师:对了,把你的思想活动写出来,这叫什么?这叫心理活动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补充的不足。
生:于是,我对爷爷说:“爷爷……”
师:“对爷爷说”改成“我昂着头对爷爷说”。
生:我昂着头对爷爷说:“爷爷,你的手机开着吗?”
师:这个手机一定是你爷爷的,所以“爷爷,你的”就可以省略了。“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呢?”
生:“爷爷,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呢?”爷爷回答……
师:不耐烦地。他着急呀……
生:“当然开着啦。”爷爷不耐烦地回答。“那么,我有办法。”我说。我拨通了爷爷的……
师:“有办法啦!”要读出惊喜的感觉。
生:“有办法啦!”
师:可以了,可以了。写得还不错。
生:“嘀嘀嘀”,我刚拨通爷爷的手机,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我循声找到厨房里……
师:“循声”这个词很好,是跟着声音找到了地方。
生:我循声找到厨房里,竟然发现爷爷的手机在*箱里“唱歌”。
师:“唱歌”后面加个“呢”。
生:在*箱里“唱歌”呢。“爷爷,手机找到了。在*箱里。”找到手机的我激动万分,大叫了起来。
师:你写得最好。(对小组最后一个学生)你要交代事情的结果。
生: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箱里呢?
师:这句话起什么作用呢?
生:承上启下。
师:把这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再读一下。
生: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箱里去呢?
师:改为“去了呢”。
生: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箱里去了呢?大家都疑惑地看着他。爷爷想了想,笑着说:“今天早晨……”
师:“笑着说”,还不如用“不好意思地说”。
生:“今天我吃完早饭,把剩菜放进*箱时,顺手把手机也放了进去。真是年纪大了,又犯糊涂了。”
师:嗯,很好。
(生全部读完后,教师逐一点评五个同学的表现。)
师:(请第二组同学上台)现在你们8个同学,注意了。一开始“爷爷犯糊涂……”这段话记得么?这段话可以不可以摆到里面去?
生:可以。
师:应该放哪儿?
生:开头。
师:为什么可以放进去?
生:可以介绍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师:爷爷年纪大,犯糊涂,结果呢,发生了后面的事。开头这段话是总的介绍,然后引出一件具体的事。好,你们8个同学谁愿意来读?
生:爷爷年岁大了,老干糊涂事,闹出许多笑话。有时候,他提着眼镜找眼镜。还有一次,他回家的时候,竟摸错了门。
师:这个“竟”比老师用得好,“竟摸错门了”,这是不可能的事,结果发生了,用“竟”。
生:竟摸错了门,差点被人当成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非常好。又闹什么笑话了呢?好,故事开始……
生:今天爷爷出门给人看病时,发现手机不见了,就折回了家门,连忙大叫:“哎呀,我的手机呢?我的手机去哪了。”看到爷爷上蹿下跳……
师:“上蹿下跳”不好,换个词好吗?
生:急得团团转。
生:急得直跺脚。
生:爷爷急得心急如焚。
师:爷爷心急如焚,“急得”就不要了。
生:爷爷心急如焚,大声叫喊:“大家都出来啊。我的手机不见了。”全家都跑了出来。爷爷说:“你们快帮我找找。我的手机丢了。”老伴说:“我去卧室找。”“那我去书房找。”“那我就去客厅找找吧。”
师:你发现吗,你的话有点重复??隆?/p>
生:这时候,我突然灵光一闪。
师:灵光一闪。(师伸大拇指赞扬)
生:“爷爷,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呀?”我抬头问爷爷。爷爷毫不犹豫地说:“开着呢,开着呢。”
师:对了。这里看起来好像重复很多,但符合生活的习惯。
生:我有办法了,我急忙拿出自己的手机,拨通了爷爷的手机号码。
师:真好。
生:丁零零,我一拨通爷爷的电话,就听见从厨房传来一阵手机的铃声。我赶忙跑去厨房。
师:跑去厨房?没这种说法。跑到厨房去。
生:我赶紧跑到厨房去。原来,爷爷的手机正躺在*箱里“唱着歌”呢!
师:还可以。来,这个同学。最后一段读出来就圆满了。
生:手机怎么会在*箱里呢?爷爷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原来是这样。孙子们……”
师:孙子们?儿孙们可以,知道吗?儿孙,儿女,孙子,这可以叫儿孙们。孙子们都是孙子了。
生:“这是怎么回事呢?”爷爷说:“我老糊涂了,今早吃早饭时,把剩菜剩饭……”
师:“吃早饭时,把剩菜剩饭放*箱里……”有这种说法么?“吃完了早餐——”
生:我年老糊涂了,吃完了早餐,把手机同剩菜剩饭一起关进了*箱里。
四、加题目,做练习
师:自从我们生活当中出现了手机,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手机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演变成许多故事。我们今天的故事是手机系列的一个,如果手机前面加一个字,就是这篇的题目。
生:《找手机》
师:可以。可否在手机后面加几个字,变成一篇的题目呢?
生:《手机失踪了》
生:《手机去哪了》
师:现在有个电影叫《爸爸去哪儿》。如果这篇是写人的可以吗?什么题目?
生:《糊涂的爷爷》
师:《糊涂的爷爷》,如果爷爷放前面,这句话怎么说?
生:《爷爷真糊涂》
师:《爷爷真糊涂》,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个提着眼镜找眼镜;第二个回家摸错了门,跑到人家家里去了,差点被人当成老贼,抓到派出所去;第三个,手机放到*箱里。三件事,写出爷爷的糊涂。回家,把这篇写完整,写成五百个字,5段话,再加上第一段,6段话,认真地写,认真地改,最后加上一个妥当的题目就可以了。好吗?下课。小朋友再见。
生:老师再见。
第一次学素描叙事作文800字6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在空白的纸上画出一个个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长这么大,我还从没参加过任何画画的兴趣班。为了培养我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妈妈给我报了一个素描班,我的第一堂素描课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今天,我怀着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情走进了素描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玲琅满目的素描作品:有水果类的,有蔬菜类的,还有一些画的是人。栩栩如生的素描作品,我的心里既羡慕又紧张。这时,只见姚老师笑眯眯地走过来,手上拿着一张照样的图纸和空白的画纸,他熟练地把画纸钉在了画板上,又亲切地对我说:“孩子,你能把图上的茄子和盘子的轮廓画下来吗?”我轻轻地点点头。一件我点头了,老师又给我讲了一些画素描的小技巧,临走还不忘对我说;“孩子,你第一次画,别心急,慢慢来,照老师说的画,一定能画好!”于是,我拿起刚削好的铅笔,选好构图位置,在一点点画出物体。以为这是我第一次画素描,我没有经验,而且还很紧张,所以把茄子画歪了,但我不气馁,照着老师的方法,连续试了好多次,终于把两个茄子画好了。接下来,我还要画盘子,可是怎么把盘子画圆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姚老师又走了过来,亲切地对我说道:“孩子,是盘子画不圆了吗?”还没等我回答,姚老师又继续说:“你的盘子画不圆没关系,老师教你一个妙招,你先估计一下盘子的大小,在比盘子大一点的地方画个正方形,注意,一定要画的正哦!”说着,姚老师在我的纸上花了一个正方形。“现在,你试试在这个正方形里画盘子,是不是就画的圆啦!”姚老师继续说道。我试着在这个正方形里画盘子,正如老师说的那样,我的盘子果然画圆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果然解开了所有的难题,完成了我的第一张素描作品。
拿着画,我的心里像蜜一般甜甜的,我的画终于大功告成我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个小小的画家,心里别提有多美滋滋了,老师告诉我,学画的时候很枯燥,但是完成画后的喜悦感受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会有最深的体会。是的,第一次画素描,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认真画好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感受到视觉和心灵的陶醉,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认真、严谨做好每一件事,为自己的人生画出绚丽的一页。
学素描作文7
星期六,我去学素描。
一开始,我迟到了10分钟,当我跑到楼上的时候,发现还没有上课,老师蹲在地上整理作业,徐一宁手里拿了好多张作业,里面有她的也有我的,我和她坐在一起,说起了这几天发生的事。
过了一会,老师已经发完了所有的作业,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把以前没画完的画完。
我们俩画的东西都一样,进度也一样,我们可以互相借鉴多方的颜*来完成自己的画。
和我们一起学素描的有很多都是初中生,她们唧唧喳喳的说个不停,从作业聊到漫画,再从漫画聊到考试,当老师说下课的时候,反倒安静了许多。
下课了,我和徐一宁站在窗边聊天,我们聊了好多,而且无拘无束,但是,在我们聊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旁边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
一下课,那些男生们就跑出去买东西了,但是,老师们考虑到安全问题,不让他们买,校长还说如果发现有买东西的,就扣老师的*,但是,他们还是出去了。
回来以后,老师找他们算账,他们到处跑,有一个小女孩把教室里的门锁上了,他们进不去了,当开开门的时候,那些男生竟然搬了一个柜子堵住门,还说:“看你还怎么关门。”那个女孩很生气,哭着跑出去了。教室里一大半的人都出去找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我和徐一宁发现了这些变化,并且感叹到:“我们就郑重的谈了一次话,竟然发生了这么多的事。”
后来,那个小女孩找到了,我们又开始上课了。
素描记叙文作文800字8
以前,校园里有一株梅花,每到腊月最冷的时候,只有它凌寒独放。粉红*的花瓣像涂了一层蜡,中间还点缀着金黄*的花蕊;梅花的枝杈婀娜多姿,好似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不时扑来阵阵清香。
一天,我和一个朋友走到梅花旁边,被它吸引住了,我呆呆地看了一会,直到我旁边的朋友开始叫我,我才慢慢缓过神来。她问我刚才怎么了,我对她说:“你喊这梅花多好看啊,我要是回素描,我就要把它画下来。”我知道素描是什么东西,从学书法的一次,一个大姐姐问我:“小朋友,你知道从哪里学素描吗?”当时我竟把“素描”听成了“树苗”。当时我真的很奇怪,怎么会有这个学科。就回去问书法老师,老师告诉我,素描是一种画画的方式,并且带我去展厅看素描。那真是一种美的象征,只用铅笔就把层次分得如此分明。她也知道什么是素描,她爸爸就是教素描的。她说:“素描的确是很美,但是我不喜欢。”可我不这样认为,学习素描成了我的梦想。
此后,我常常边幻想着素描的画法,边用铅笔在纸上涂涂、画画,我们班有人学素描,我有时候能“偷”一两个技巧学学,可总是画不好。我没有放弃,继续画着,旁边的一切对我没有一点吸引力,我想: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这么坚持下来,自学也能成才。虽然这么安慰自己,可我还是想接受正规的教育,毕竟自己什么也不懂。
终于,好梦成真了,妈妈给我报上了素描班,还就在我们的小区里,我可以和别的喜欢素描的朋友一起学习了!可谁想,正因为我没学过,就被分到“小鬼区”了,小鬼区的学生,最大的才上三年级,不过老师还是不错的,不久看我功底好(以前练的),就把我分到了和我同龄的学生中,可老师还是只让我画结构素描,调子是不能画的。
我现在还在初级阶段,后面的路还很长,我没有吧素描当作专业,但也爱到不可自拔的程度,比网络还要痴迷。10级、海晓龙,是我的追求,这一切已经是过去,但我永远忘不了素描带给我的快乐!
素描课-写事作文9
今天,是星期六。而每个星期六的上午我都要去上兴趣班——素描课。
到了培训中心,已经有好几位小伙伴在教室里等候着老师来上课。趁时间还早,我就和几位混的熟了的朋友一起做了游戏。不一会儿,王老师就来了。我们马上就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王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画的是一个六凌柱,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六凌柱,它有几个面组成的?然后,再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下,尤其是它的*影面。”我们就按照老师的要求观察了一下。原来,因为光线的缘故,有的地方比较亮,有的地方比较暗淡,等一下,在画的时候就要特别的注意这些*影面。观察好之后,我们就开始动笔画起来了。我先勾勒出一个轮廓来,接着修改这个六凌柱,直到和实体模型很相似为止。最后,我就画*影面了。光线比较亮的那一面就画得淡一点,光线比较暗的那一面就画得浓一点。我就这样勾画着。弄了好久,我才完成这幅作品。
望着我自己的作品,我发现我越来越有手感了,画得比以前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