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4》教学设计优化方案
一、 教学背景分析
本次练习是学生在学习了汉语拼音、基本笔画、常用汉字以及简单句式后的综合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练习内容涵盖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口语交际等方面,形式多样,注重趣味*和实践*。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区分和书写相近韵母。
2. 正确、规范地书写“搜”、“塞”、“藏”三个汉字。
3. 了解对仗的修辞手法,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4. 积累表示声音的词语,并能运用到语言表达中。
5. 掌握约请他人的口语交际技巧,做到语言文明、态度真诚。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自主学习拼音和汉字。
2. 通过朗读、模仿、创编等活动,感知语言的魅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角*扮演、模拟情景等方式,学习口语交际技巧,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2.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文明礼貌用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三、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区分和书写相近韵母。
2. 正确、规范地书写“搜”、“塞”、“藏”三个汉字。
3. 积累表示声音的词语,并能运用到语言表达中。
4. 掌握约请他人的口语交际技巧,做到语言文明、态度真诚。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对仗的修辞手法,并能尝试运用。
2. 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运用表示声音的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3. 灵活运用口语交际技巧,做到自然得体、真诚大方。
四、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拼音、汉字、图片、音频等)。
2. 教师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图片。
3. 学生准备《习字册》和文具。
五、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5分钟)
1. 播放一段包含各种声音的视频,例如:鸟叫声、流水声、雨声、风声等等。
2. 提问:视频里都听到了哪些声音?你能用语言来描述这些声音吗?
3.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才能用语言把声音描绘得更生动形象呢?
(二)学习新知 (35分钟)
1. 学习拼音 (10分钟)
(1)课件出示带点字:虾、该、觉、郊、藏、壮、霜、创。
(2)指名读,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韵母有什么特点?(相近韵母)
(3)教师讲解相近韵母的发音和书写规则,并进行对比练习。
(4)学生分组进行拼读练习,互相纠正发音和书写。
2. 学习汉字 (15分钟)
(1)课件出示“搜”、“塞”、“藏”三个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笔顺规则和书写要点。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的笔画和坐姿。
(4) 开展“小小书法家”评选活动,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
3. 学习词语 (10分钟)
(1)课件出示词语:明对暗,清对浊,宽对窄,好对坏,表扬对谦虚,鸟语对花香。
(2)指名读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对仗)
(3)教师讲解对仗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4)引导学生尝试用对仗的方式说词语,例如:春对_,高对_,笑对_。
(三)课堂小结 (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习了哪些拼音、汉字和词语?
2. 强调学习要点:注意区分相近韵母的读音和书写,书写汉字要做到规范、美观。
(四)布置作业 (5分钟)
1. 完成《习字册》的相关练习。
2. 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各种声音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5分钟)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拼音、汉字和词语。
2. 游戏:听声音,猜词语。 (播放各种声音,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例如:哗啦啦——下雨声)
(二)学习新知 (35分钟)
1. 学习句子 (20分钟)
(1) 课件出示句子:
> a.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啦啦地下着。
> b.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出了教室。
(2)指名朗读句子,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中表示声音的词语。(呼呼、哗啦啦、丁零零)
(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4)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例句,用上表示声音的词语,仿写句子。例如:
> a. 小鸟_地歌唱着,小溪_地流淌着。
> b. _,汽车启动了,_地行驶在马路上。
(5)学生分组交流,分享自己写的句子,并评选出“最佳句子”。
2. 口语交际 (15分钟)
(1)创设情境:三(1)中队将举办一次对全校开放的主题队会,准备由中队长约请教音乐的顾老师辅导同学们排练文艺节目。
(2)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中队长,你会怎么约请顾老师呢?
(3)小组合作,模拟情景对话,练习约请他人的口语交际技巧。
(4) 小组代表上台表演对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三)课堂小结 (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习了哪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学会了如何约请他人吗?
2. 强调学习要点:运用表示声音的词语,可以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约请他人时要注意礼貌用语,态度要真诚。
(四)布置作业 (5分钟)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记录下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5分钟)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表示声音的词语和口语交际的技巧。
2. 游戏:我说你做 (教师说出一个表示声音的词语,学生模仿相应的动作,例如:滴答滴答——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
(二)拓展延伸 (35分钟)
1. “声音博物馆”:
(1) 学生分组合作,将课内外收集到的表示声音的词语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动物的声音、自然的声音、生活的声音等等。
(2) 每组制作一张“声音博物馆”展板,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词语,并配上相应的图片或文字说明。
(3) 各组之间互相参观、交流,评选出“最佳声音博物馆”。
2. “我是小小配音员”:
(1) 播放一段没有声音的动画片片段。
(2) 学生分组讨论,为动画片片段配音,可以运用学过的表示声音的词语,也可以发挥想象,创造新的词语。
(3) 各组展示配音作品,评选出“最佳配音小组”。
(三)课堂小结 (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强调学习语文的乐趣,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 (5分钟)
1. 完成《习字册》毛笔字的练习。
2. 课外阅读与声音有关的绘本或故事书,例如:《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好饿的毛毛虫》等等。
六、板书设计
练习四
第一课时
拼音:虾—该,觉—郊,藏—壮,霜—创
汉字:搜 塞 藏
词语:明—暗,清—浊,宽—窄
第二课时
词语:呼呼 哗啦啦 丁零零
句子: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啦啦地下着。
口语交际:约请他人
第三课时
声音博物馆
我是小小配音员
七、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时,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汉字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 将评价融入教学过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总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长中收获。
《练习4》精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读出大写拼音字母,会区分形相似而音不同的大写字母,能写出部分小写字母。
2、--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3、--知道“趣、递、追、差、屋、发”等半包围结构的字的笔顺。
4、--能有感情地朗读《海妈妈的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看大写字母写出小写字母。
2、--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3、--能照样子填上合适的量词。
教学过程:
一、--第1题。写出小写字母。
1、--背诵字母表。
2、--看大写字母写出小写字母。
3、--反馈、校对。
二、--第2题。
1、--复习音序的方法。
2、--一起查“优”字。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下面五个字。
4、--反馈、校对。
三、--第3题。
1、--读题和例子,明确题意。
2、--填上合适的词。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按笔顺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海妈妈的歌》。
教学过程:
一、--第4题。
1、--说说“趣、递、追、差、屋、发”的笔顺。
2、--看田字格,按笔顺写好这几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讲评。
二、--第5题。朗读诗歌。
1、--划出带有拼音的字,拼拼读读,读准字音。
2、--理解内容。诗歌分两部分,说说个部分说了些什么。
3、--指导朗读,一是掌握速度停顿,二是用赞叹和自豪的语气来读。
4、--先个别试读,再让全班照样子读。
三、--第6题。
1、--看图练习说话。
2、--把图意连成一段话说一说。
3、--学生做得怎么样,几天后反馈评价,注意学生的平时表现。
教学设计节选:练习三3
教学设计节选:练习三
一、教学目标:
1、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汉字;会正确地搭配词语,能辨析“宁静、安静、平静”和“坚定、坚强、坚决”的词义,并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2、能把句子写简洁、明白;能照样子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3、能*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短文分段。
二、教学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汉字;会正确地搭配词语,能辨析“宁静、安静、平静”和“坚定、坚强、坚决”的词义,并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2、能把句子写简洁、明白;
教学过程:
1、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确定部首,再确定除部首外有几画。
○查字典,据词定义。
2、拼读音节,写出汉字。
3、词语搭配。
4、选词填空。
○“宁静、安静、平静”都是形容词,没有声音。“宁静”一般用在对自然环境和个人心情的描写上。“平静”一般指心情或环境没有波动。“安静”是形容不吵闹或安稳而平静。
○“坚定、坚强、坚决”都是形容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一般指人的立场稳定,绝不动摇。“坚强”一般指人的意志刚强,不可动摇。“坚决”一般是指人的态度确定,毫不犹豫。
5、句子训练。
○发出动作的人或物只要在句首出现一次,后面的都可以省略,这样能使句子更简洁。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照样子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2、能*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短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句子训练:
○表达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把”字句和“被”字句中强调的都是前者。
2、阅读训练:
○阅读全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月()日,“我”在()为邓爷爷演示()。邓爷爷看了“我”的演示()。
○按照“演示前——演示时——演示后”的顺序分段,用“//”划出来,并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默读全文,在文中划出写邓爷爷和蔼可亲的句子和邓爷爷说的话;把划出来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苏教版《练习1》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
5、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⑴自读引语,重点引导读小溪哗啦啦地流着和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这两句。
⑵让学生比较:哪一句更生动?
⑶思考:为什么第二句更生动?
2、教学第二部分:
⑴学生反复、认真读三组句子。
⑵学生得出第二句更生动的*。
⑶让学生写一写:读完每组第二句,你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会生动有趣?
⑷交流读句子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因为把这些事物写得和我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所以更生动、有趣。
3、教学第三部分:
⑴教师引导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把这些事物写下来。要求:写活,写得和我们一样富有情感。
⑵学生读自己的文字,看是否有趣。
⑶师生评议,师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
⑴自由认读。
⑵同座讨论词语的意思。
⑶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
⑷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
2、积累:
⑴练习背诵。
⑵集体练读、练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⑴读这段话,指出出处《烟台的海》。
⑵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2、练习:
⑴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⑵师小结。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⑴启发谈话: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参观访问,请你做个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
⑵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
2、指导。
⑴思考:家乡有哪些特点?自己准备选择哪方面介绍?写好导游词有什么要求?
⑵学生讨论后写出导游词。
⑶分组分方面练习介绍。
⑷各组推荐出优秀小导游上台介绍。请几个同学演游客。
3、评议小结。
《练习6》教学精选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母的认读和比较,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认读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偏旁、生字、词语。
3.抄写句子,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4.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偏旁写字和看图说话。
教学难点:区分形近的拼音字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和音节的拼读,巩固汉语拼音,提高拼读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偏旁、汉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提出要求
1、揭示学习目标:本堂课我们学习练习6的1——3题。
2、提要求:学习练习,我们必须搞清每一道习题的要求,开动脑筋,把学过的知识更好地复习巩固。
二、学习第1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一比、二读。
2、自由轻声读,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母的形状很像)。
3、用卡片出示每一组字母,让学生认读并区分每一组有什么不同。
4、复习顺口溜,帮助区分。
5、开火车认读——指名上来拿老师发音卡片。
6、音节拼读
nǔnǚmùniánhǔ
三、学习第2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卡片出示偏旁,认读复习偏旁的名称,也包括本单元的小字头和目字底。
3、学生*写,校对。
注意“力字旁”错答成“劳”,“劳”是“草字头”。
4、超额题。竞赛:看谁组字成字速度快。
卡片出示:口小禾生日大力云
四、学习第3题
1、组字开花游戏。
花蕊内写“果”和“学”,比比哪组的花瓣多。
2、卡片出示第3题的词语,认读并想想词意。重点说说哪些是水果?
3、任意挑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4、指导在作业本上抄写词语。
重点指导:放、学、看的结构和笔顺。
5、讲清要求:看一个字再写一个,不要看一笔写一笔。看谁的字写得最漂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抄写句子,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2.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4题。
1、指名读句子,一齐读一读。
2、两个句子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提示:谁和谁怎么样?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再读句子,分别说说句子中有哪几个词?
4、补充练习:出示有关插图,用“什么时候,淮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
5、指导抄写句子:抄写时不要看一个字抄一个字,要以词为单位来抄,标点符号也要抄上。抄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添字漏字。
二、学习第5题
1、看图说说图上的动物,用“这是……那是……”句式指点着进行说话训练。
随机出示动物的名称。
2、中上生指点两种以上动物,进行连贯说话,用上“有……还有……”的句式进行说话。
3、分别说一说羊、狗。鸭、公鸡。母鸡。小鸡是怎么叫的?
指名后,示范说:羊“miēmiēmiē”地叫或“miēmiēmiē”是羊在叫。依次说。
4、自己拼读旁边的音节,用线连起来。
5、听动物叫声的录音,说说是什么动物在叫。
6、把动物和它们的叫声连起来读一读。
7、你知道其他动物是怎么叫的吗?
《 练习1》教学教案设计6
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包括按笔顺写字、比较四组字的读音、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组词、认识打比方的句子、熟记成语、看图说一段话和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书写“隶”、“族”、“嘉”3个字。
2.读一读,区别“沉”与“城”、“劲”与“敬”、“阻”与“主”、“蓝”与“南”的读音。
3.区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练习组词。
4.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体会打比方的表达作用。
5.熟记8条成语。
6.回忆过春节的感受,并按要求根据图意做口述。
7.写毛笔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隶”、“族”、“嘉”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哪里。
(5)重点指导:“隶”的第四笔是“竖钩”;“族”的最后一笔是“捺”;“嘉”的第七笔是“横”。
3.练习。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学生各自轻读8个词(找出每组加点字读音的区别)。
(2)指名读词(教师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练习。学生边读边记,读准字音。
4.反馈。打乱顺序后“开火车”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指名分别读一读这四组字(注意纠正学生读得不准的字音)
(2)引导学生比较四组字的异同。
3.练习。先口头组词,再选择最有把握、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各自轻声读这三句,分别找出句中表示比喻的词。
(2)指名读,想一想这三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3)思考:是否句中带有“像”就是使用了打比方的用法?
小黑板出示:小玲长得像她的妈妈。(要求学生辨别。让学生明白:同类事物不可作比,打的比方要贴切、生动)。
3.练习。反复朗读,加深印象。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只要大体说说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集体背。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快乐的春节。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分组讨论: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
回忆春节中的情景,谈谈过春节的感受。
(2)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五幅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主要意思。
(3)选取五幅图中任意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述(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事来说,才能说得生动、具体)。
3.练习。
(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选择其中一幅图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主要顺序,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打好腹稿)。
(2)学生分小组练习口述。
(3)任意上台来说。
(4)同座互说。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进行点评。
(2)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练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练习1》教学教案设计7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1至4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词语。
2、懂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具体些,能正确填写的、地、得。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自由拼读,作好答题准备。
2、指几名中下生拼读。
3、指名在小黑板上正确填写相应的词语。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指名读第(1)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指名中等生读第(2)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4、指名读填写后的两个句子,注意把填写的词语读出重音。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谈话导入。
2、自学准备。
3、指名在小黑板上填写,然后逐题讨论。
4、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几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体会的、地、得的用法。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这两个句子分别在哪两篇课文中出现过?
2、自学准备。
填上适当的词语。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句子中几个多么要读出重音。
五、完成《作业本》第1至4题。
课后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5、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自学短文,读后讨论:短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的我们指谁?这两个贫苦农民的孩子要求当红*时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练习1》教学方案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能在句子中正确选用,会用音序查字法。
2、能把排列错乱的词语整理成句子。
3、加深理解学过的课文内容,能背诵这个练习中的谚语、格言。
4、能用几句连贯的话夸夸班上像*、赖宁那样刻苦学习的同学。
重点:字、词、句的练习和刻苦学习的教育。
难点:“工夫、功夫”的词义理解,谚语、格言的句意理解和理词成句的练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形近字和音近字;会用音序查字法较快地查处指定的字。
2、初步认识谚语、格言,通过读背,知道意思,联系内容有机进行思想教育。
3、知道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题。
1、读题,明确题意。
2、认读:工、功,组词。
3、读句子,填一填。
4、教师解释“工夫”和“功夫”的词义。(“功夫”和“工夫”一般可以通用,都有时间和时候的意思。所不同的是“工夫”指占用的时间。如:他一天工夫才把事情办完。“功夫”指长期努力去做。)
5、“检”和“捡”的读音相同,重点让学生区别字义。
(捡:拾到的意思。检:查的意思。)
6、弄清字义后,再选字填空。
二、教学第2题。
通过这道题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和用法。
1、拼读字音,要读准。
2、按拼音组词。
3、根据词义正音。告诉学生多音字是根据词义定音的,不注意词义就会读错字音。
4、核对、交流。
三、教学第3题。
[1、让学生自己查“努”,然后指名说说的步骤。
2、让学生自己查其余的三个字,做完后校对。]
1、回忆音序查字的方法,背诵一遍。
2、教师指导查“努”字,大写字母n,字典页码365,组词:努力
学生查其余几个字。核对:
感:g147感动
决:j256决心
答:d80回答
比比谁查得又对又快。
四、教学第4题。
1、出示句子。告诉学生这4句话是前人总结的“勤奋学习”的经验。
2、读句子。
3、指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说说你有什么不懂的?互相讨论。
4、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读读背背。自由读背,指名读背。介绍自己背诵的方法。
5、分组读背,你读背上句,我读背下句。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把句子中缺少的成分补充完整。
2、能把词语整理成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3、会用几句连贯的话夸夸班上像*、赖宁那样刻苦学习的同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5题。
1、出示句子。
2、让学生读读,说说每句话缺少了什么成分?
3、第①句只要填上“怎样的人”就可以。
第②③两句要求补充主语,把“谁”写出来就可以了。
4、自由准备,口头填空。
(可按课文内容填空。)
参考:李白是(伟大的诗人。/刻苦学习的人。/唐朝的一位答诗人。)
(李白/*/赖宁)从小努力学习。
(赖宁/……)苦练跳绳。
二、教学第6题。
1、读题,理解意思。
2、第1句让学会上填完后校对。
3、第2句做指导:
a、哪个词语是表示句子中的“谁”的?(我)
b、哪个词语是表示“干”的?(做完、检查)哪个词语表示干“什么”的?(作业)
c、表示“干”的词语有两个,按“谁干完什么就怎么样”的句式,哪个词语放在前面,哪个词语放在后面?(我做完作业就仔细地检查。)
4、第3句指导如下:
a、先选出表示句子前半部分“什么”的词语。(跳绳)
b、再找出那个表示句子后半部分“什么”的词语。(体育活动)
c、按“什么是什么”的句式说一说。
d、问:是怎样的体育活动?(非常好的提体育活动)
e、把全句连起来说。
三、教学第7题。
1、朗读本单元的课文;特别是第3、4课,说说对待学习,*、赖宁是怎样做的?
2、夸夸班上这样做的好学生:“我要夸夸○○学习认真,有一次……”
3、表扬受夸奖的学生。
1)、教师事先了解班上学*学赖宁刻苦学习的学生和事例。
注意:要用一件事例来体现刻苦学习的精神。事例要和“刻苦学习”像相吻合。
2)、四人小组说话交流:你认为哪个同学学习很刻苦?为什么?
3)、指名说,教师按要求进行评价,纠正,并随即进行思想教育。
4)、向说的好的同学学习,各自说一说。
5)、鼓励能干的同学把句子写下来。
6)、对于学习刻苦的同学进行奖励。
《 练习1》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照样子填空。
4、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
7、口语交际: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8.学写毛笔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题
1.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这段话: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要求学生仔细琢磨每个字的运笔。
(4)教师强调字与字之间的排列要大小适宜、疏密有致。
(5)引导学生回顾描红的要求。
3.练习。
(1)学习练习描红,要求每个笔画要一笔描成,描红时注意每个字的运笔。
(2)教师作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3)要注意学生在写字时的姿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学生说-说这-题应怎样练习(先画出错字,再写正确的字)。
2.指导。
(1)指名学生渎第-个句子。
(2)要求学生从第-个句子中找出用错的词.并想出正确的字。(坐与座、只与枝)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个句子。(虑与虚、专与钻、祥与洋、会与打、棵与颗、废与费)
(4)引导学生边读边比较同音字与形近字。
3.练习。
(1)指名学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此题。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检查学生完成此题的情况。
(2)表扬做得正确、招写工整的同学。
5.课堂作业。
组词。
坐()只()虑()专()
座()枝()虚()钻()
祥()会()棵()废()
洋()汇()颗()费()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学生认读题目。
(2)教师帮助学生弄懂题目要求。
2.指导。
(1)出示例子:一(只)小鸟
(2)用小黑板出示题h,分小组讨沦,引导学生看清量词后而的中心词语,再选择用合适的量词,
3.练习。
(1)学生分组口头练习。
(2)指名学生说。
正确的*是:
一(支)粉笔(辆)卡个(首)好歌
(个)故事一(面)旗帜一(部)电影
一(顶)帽子(副)眼镜一(台)电脑
(3)学生在书上完成此题。
(4)写好此题的学生可以多读几遍。
4.反馈:
全班齐读。
5.课堂作业。
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布一()衣服一()灯一()鞋
一()围一()水一()牛一()高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指名学生读本题中的四句话,帮助学生体会这四句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2)想一想:这四句话大体上讲的是什么意思?可以按什么样的次序来重新排列?(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重新排列。)
(3)可分组讨论。
3.练习。
(1)让学生按事情前后的顺序重新排序。
(2)填好之后,指名学生朗读,
(3)全班齐读重新排列的句子:
[正确的序号是:4132]
4.反馈。
(1)检查此题的正确率。
(2)帮助排列有错误的同学分析原因。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活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或问老师。
(2)教师范渎。
(3)学生自由渎。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人体说出成晤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讲解。
(5)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每行前后两个成浯的关系。(构成反义关系)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渎和领读。
(4)教帅讲解这首诗的大意: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个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
(5)指导学生朗渎,注意重音与停顿。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6)指名试读这首诗。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2)指名背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1.审题。
(1)教师谈话,揭示话题: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2)学生自读题目下面的一段话。
(3)教师进-步明确本次口浯交际的要求:①仔细观察图面,了解故事梗概;②围绕题日、凭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把重点内容说具体,说明白;③小组练习后全班交流。
2.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了解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从整体感知。
(2)按顺序出示每-幅图,引导学牛按照仔细观察-一分析图意-一展开想象这样的方法来练说每幅图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这件事的过程。
(3)指导学生各自练说,
3.练习。
(1)学生分小组在小组内练说;
(2)四人小组分角*表演,教师在巡回过程中作重点辅导。
4.反馈,
(1)指名学生说四幅图的内容;大家听后评议,教师总结:
(2)指名四人小组成员站起来分角*表演,同学评议,教师指导后,再请同学上台表演。
(3)教师作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