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掌握求解相遇问题(求路程)的方法。
通过*作、观察、比较、分析,提升学生的灵活解答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求解相遇问题(求路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等于两地的距离,相遇时间为两人共同所用时间的概念。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多媒体CAI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式计算:
李诚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张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回顾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式:速度 × 时间 = 路程
二、引入
引入新课题:“相遇问题”。
提出思考问题: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有哪些特点?
三、新授
1. 教学准备题
出示准备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确定出发时间、地点、运动方向。
引导学生思考三种可能的情况(相距、相遇、交叉而过)。
填写表格,分析出发一段时间后两人的距离变化。
归纳相遇问题的定义:出发一段时间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为零的运动情况。
2. 教学例5
出示例5,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组织小组讨论,探究两人的运动方式和路程关系。
引导学生尝试解题,用课件演示解题思路。
讨论解题方法,梳理知识点。
四、巩固练习
学生练习课本第59页的第1题和第2题。
出示选择题,巩固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
五、全课总结
回顾教学内容,总结解题策略。
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拓展练习
小华和小明相向而行,小华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走了3分钟后,小明才开始出发,他每分钟走25米,5分钟后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相遇问题应用题2
课题:相遇问题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4 页例 3 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
教学要求: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 分钟)
口答:
汽车时速 30 千米,5 小时到达乙地,可求什么?如何求?
甲乙两地相距 150 千米,行驶 5 小时,可求什么?如何求?
甲乙两地相距 150 千米,时速 30 千米,可求什么?如何求?
总结三道题中体现的数量关系: 速度 × 时间 = 路程
二、新授(30 分钟)
1. 导入(5 分钟)
介绍相向运动问题,强调其复杂*。
出示准备题:张华和李诚同时从各自家中向对方走去,求相距距离。
2. 教学例 5(15 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利用教具演示,引导学生理解求解过程:
小强走的是哪一段?
小丽走的是哪一段?
到校时所走路程与两家相距有何关系?
分步解答:
计算两人到校时各走了多少米
列综合算式求总路程
启发另一种解法:计算每分钟两人靠近的距离,再乘以相遇时间。
比较两种解法。
3. 总结解题方法(5 分钟)
速度和 × 相遇时间 = 相遇路程
三、巩固练习(20 分钟)
1. 书本练习(10 分钟)
指导看书第 58、59 页。
完成“做一做”练习第 59 页。
2. 看算式补充条件或问题(5 分钟)
(50 + 60)× 5,补充条件:小明每分走 50 米,小华每分走 60 米,经过 5 分钟相遇。
(20 + 25)× 3,补充问题:甲同学每小时行 20 千米,乙同学每小时行 25 千米,经过 3 小时,東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3. 课本练习(5 分钟)
完成课本练习十四第 1、2、3 题。
相遇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并能正确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找到与求路程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2.正确分析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出示复习题
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1.画图,列式解答.
2.订正*
3.小组讨论:试着改编一道求相遇时间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例4.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讨论:复习题的线段图该怎样改一改.并试着画一画.
2.联系复习题的解法,尝试解答
3.订正思路
想法一:两人相遇时,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几分走270米,就是几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根据复习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依据乘法的因积关系可得: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三、反馈调节
两人同时从相距64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学生*分析解答.
2.订正*.
3.质疑:对于求相遇时间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4.教师提问
(1)要求相遇时间题目中需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2)例4与复习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练习
(一)从*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二)两艘*舰同时从相距948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一艘*舰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艘*舰每小时行4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舰可以相遇?
教师提问:怎样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三)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670米的隧道,同时各从一端开凿.第一队每天开12.6米,第二队每天开14.2米.这个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时两队各开凿多少米?
(四)长沙到广州的铁路长726千米.一列货车从长沙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1小时,一列客车从广州出发开往长沙,每小时行77千米.再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五、课后小结
我们今天所学的相遇问题与以前学习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主要联系和区别?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探究活动
猜两位数
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方法
表演前请观众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再请观众将自己想的两位数乘167,然后加上2500,请观众把最后得数报出来,表演者就知道观众心里想的是哪一个两位数.
例如:观众想的是59,他按规定计算出
59167+2500=12353
表演者根据报的得数计算
533=159
于是就知道观众想的是59.
活动过程
1.教师进行表演
2.学生探讨其中的奥妙
3.学生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游戏.
猜数方法
将得数末两位乘3,取乘积的末两位就是观众心中所想的两位数.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