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A 水准考试简介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其公立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若想进入新加坡公立大学就读,考生必须通过新加坡 A 水准考试。

新加坡a水准考试科目介绍

A 水准考试科目

A 水准考试科目可分为以下两大类别:

理科类

必考科目:英语、数学

选考科目(选两门):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经济学

商科类

必考科目:高等数学、经济学

选考科目(选两门):英语、数学、会计

无论理科还是商科,考生总共需要考 4 门科目。

评分方式

新加坡 A 水准考试采用等级评分制,等级从 A(最佳)到 U(不及格)。

70-100 分(A)

69-60 分(B)

55-59 分(C)

50-54 分(D)

45-49 分(E)

40-44 分(S)

40 分以下(U)

出题和阅卷

A 水准考试的出题和阅卷均在英国进行。成绩返回新加坡后,教育部会根据每年的具体考试情况进行调整。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将按照其成绩在当年全国总成绩中所占的百分比决定。例如,排名前 10% 的考生将获得 A 等级,下一个 10% 将获得 B 等级,以此类推。

报名信息

考生每年 3 月报名考试,5 月考华文笔试,7 月考华文听力和口试,10 月或 11 月考物理、化学的实验部分,11 月或 12 月考其他科目。

成绩有效期

A 水准考试成绩两年内有效。

备注

如果考生对成绩不满意或某一科目(例如 General Paper)不及格,可在第二年重新报考该科目。

新加坡本土学生的报名截止日期为 3 月,而留学生预备班的报名截止日期为 2 月。

*学生如果想参加新加坡 A 水准考试,需要提前两个月抵达新加坡,开始预备班的学习。

c1驾驶证科目三考试评判标准「最新」2

2017年最新的驾考科目三主要包括:上车准备、起步、直线行驶、变更车道、通过路口、通过人行横道线、通过学校区域、通过公共汽车站、会车、超车、靠边停车、掉头、夜间行驶等多个考试项目。对于科目三的评判标准,以下是一些详细规定,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上车准备

不绕车一周检查车辆外观及安全状况,将导致不合格;

打开车门前不观察后方交通情况,将导致不合格。

二、起步

制动气压不足起步,将导致不合格;

车门未关闭起步,将导致不合格;

起步前,未通过后视镜并向左方侧头,观察左、后方交通情况,将导致不合格;

启动发动机时,变速器*纵杆未置于空挡(或者P挡),将扣10分;

发动机启动后,不及时松开启动开关,将扣10分;

不松驻车制动器起步,将扣10分;

道路交通情况复杂时起步不能合理使用喇叭,将扣10分;

起步时车辆发生晃动,将扣10分;

起步时,加速踏板控制不当,致使发动机转速过高,将扣5分;

启动发动机前,不调整驾驶座椅、后视镜、检查仪表,将扣5分。

三、直线行驶

方向控制不稳,不能保持车辆直线运动状态,将导致不合格;

遇前车制动时不采取减速措施,将导致不合格;

超过20秒不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交通情况,将扣10分;

不了解车辆行驶速度,将扣10分;

未及时发现路面障碍物,未及时采取减速措施,将扣10分。

四、变更车道

变更车道前,不通过内、外后视镜观察后方道路交通情况,将导致不合格;

变更车道时,判断车辆安全距离不合理,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将导致不合格;

连续变更两条以上车道,将导致不合格。

五、通过路口

通过路口前未减速慢行,将导致不合格;

直行通过路口不观察左、右方交通情况,将导致不合格;

转弯通过路口时,未观察侧前方交通情况或未通过内、外后视镜观察侧、后方交通情况,将导致不合格;

遇有路*通阻塞时进入路口,将车辆停在路口内等候,将导致不合格;

不按规定避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将导致不合格;

左转通过路口时,未靠路口中心点左侧转弯,将导致不合格。

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因为只要出现以下列举的情况,即被认定为不合格:

不系好安全带。

气压不足起步(大车)。

不关好车门起步。

起步时车辆溜动距离大于30厘米。

车辆行驶方向把握不稳。

当右手离开方向时,左手不能有效、平稳控制方向。

有双手同时离开方向。

看档,或两次换档不进。

行驶中用空挡滑行。

车速超过限定标准。

对车前后、左右空间位置感觉差。

【补充】

(一)考试时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考试不合格:

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或者戴安全头盔。

不按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或者指挥信号行驶。

车辆行驶中骑轧车道中心实线或者车道边缘实线。

车速超过限速规定。

起步时车辆后溜距离大于30厘米。

车辆行驶方向控制差。

驾驶汽车双手同时离开转向盘。

单手控制转向盘时,不能有效、平稳控制行驶方向。

换挡时低头看挡或者连续两次换挡不进。

制动、加速踏板使用错误。

行驶中空挡滑行。

视线离开行驶方向超过2秒。

行驶中不能保持安全距离和安全车速。

争道抢行,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

因观察、判断或者*作不当出现危险情况。

不按考试员指令驾驶。

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考试员认为影响安全驾驶的。

驾驶摩托车时手离开转向把。

二轮摩托车在行驶中左右摇摆或者脚触地。

摩托车制动时不同时使用前、后制动器。

不能熟练掌握牵引车与半挂车安全连接方法。

(二)考试时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扣20分:

起步、转向、变更车道、超车、停车前不使用转向灯。

将车辆停在人行横道、网状线内等禁止停车区域。

起步时车辆后溜,但后溜距离小于30厘米。

长时间骑轧车道分界线行驶。

转弯时,转、回方向过早、过晚,或者转向角度过大、过小。

不主动避让行人、非机动车。

对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形未采取减速、鸣喇叭等安全措施。

(三)考试时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扣10分:

起步、转向、变更车道、超车、停车前,开转向灯少于3秒即转向。

驾驶姿势不正确。

*纵转向盘手法不合理。

选择挡位不当,造成车辆低挡高转速行驶或者车辆抖动。

起步挂错挡,不能及时纠正。

换挡时发生齿轮撞击。

遇情况时不会合理使用离合器半联动控制车速。

因*作不当造成发动机熄火一次。

不能根据交通情况合理使用喇叭。

不能根据交通情况合理选择行驶车道或者行驶速度。

制动不平顺。

通过积水路面遇行人、非机动车时,有不减速等不文明驾驶行为。

c1驾照科目四模拟考试最新考试题目3

1、某日早上6时,冉某驾驶一辆大客车出发,连续行驶至上午11时,在宣汉县境内南路1公里处,坠于公路一侧垂直高度8.5米的陡坎上,造成13人死亡、9人受伤。冉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超速行驶

B、不按交通标线行驶

C、客车超员

D、疲劳驾驶

正确*:D本题分析

2、某日13时10分,罗某驾驶一辆中型客车从高速公路0公里处出发,下午14时10分行至该高速公路125公里加200米处时,发生追尾碰撞,机动车驶出西南侧路外边坡,造成11人死亡、2人受伤。罗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超速行驶

B、不按交通标线行驶

C、客车超员

D、疲劳驾驶

正确*:A本题分析

3、罗某驾驶大型卧铺客车(乘载44人,核载44人)行至沿河县境内540县道58公里加500米处时,在结*路面以每小时44公里速度行驶,导致机动车侧滑翻下公路,造成15人死亡、27人受伤。罗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客车超员

B、超速行驶

C、疲劳驾驶

D、*作不当

正确*:B本题分析

4、周某驾驶一辆轻型厢式货车(搭载22人)行驶对*察公路79公里加150米处时,坠入道路一侧山崖,造成12人死亡、10人受伤。周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驾驶逾期未检验的机动车

B、货运机动车载客

C、超速行驶

D、疲劳驾驶

正确*:B本题分析

5、驾驶机动车在有这种标志的路口怎样通过最安全?

A、停车观察路口情况

B、加速尽快进入路口

C、减速观察左后方情况

D、减速缓慢进入路口

正确*:D本题分析

6、驾驶机动车在这样的道路上只能从左侧超越。

正确*:对本题分析

7、驾驶机动车直行通过前方路口怎样行驶?

A、接近路口时减速慢行

B、进入路口后再减速慢行

C、可以不减速直接通过

D、提前加速通过交叉路口

正确*:A本题分析

8、驾驶机动车在居民小区看到这种情况怎样安全行驶?

A、鸣喇叭提示行人

B、加速,尽快通过

C、保持正常行驶

D、减速,准备停车

正确*:D本题分析

9、驾驶人下车前要观察后视镜和侧头观察左后侧情况。

正确*:对本题分析

10、在这种大雨中,跟车行驶时使用近光灯的目的是?

A、不干扰前车视线,有利自己看清道路

B、提醒前方车辆让行

C、提醒前方车辆减速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A本题分析

11、左侧标志表示前方路段允许进入。

正确*:错本题分析

12、前方标志表示向左是单向行驶道路。

正确*:对本题分析

13、右侧标志指示前方设有避让来车的处所。

正确*:对本题分析

14、这个标志提示前方车道数量增加。

正确*:错本题分析

15、路中黄*虚线指示任何情况都不允许越线绕行。

正确*:错本题分析

16、路面白*虚线实线指示实线一侧允许跨越。

正确*:错本题分析

17、如图,左转弯车辆不可直接进入左转弯待转区,等待放行信号。

正确*:错本题分析

18、路面上的出口标线用于引导驶出该高速公路。

正确*:对本题分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