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整本书,我只告诉自己,书中的种种声称具有规律可循的法则不过是前辈们的前车之鉴和领悟所得。我们既要尊重和学习,又不失灵活的运营。其实上面的很多东西都是平时都能理解的,只是有心人将其整理了一番。

我喜欢细细的琢磨里面的案例,从中窥探出一些“商机”即“钱”。其实作者也不会想让我们模仿其中的案例,只是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取启迪灵感的知识,踩着前人的肩膀少走些弯路,多看多听多了解,多发现多观察多思考,更加顺利的触摸到自己的商海理想或者兴趣。

《玫瑰面包营销学》的读书笔记

说白了,这本书是在教我们如何做生意,更确切的说是从小商小贩的经营现实出发,告诉我们小店也能赚大钱。

做生意就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途径。做生意说白了是想赚更多的钱。我还记的有这样一句话:商人没有所谓的景气不景气。无论什么情况下,非赚钱不可。守着每个月固定的*似乎让很多人不满,于是乎下海经商或者做点小买卖成为不错的选择。既然目标很明确即赚更多的钱,那也就意味着做生意要想法设法的钱生钱。我觉得没有人做生意是为了挑战什么或者寻找乐趣。因为商场即战场,为了利益,什么都可能发生。话又说回来,谁都可以选择做生意,哪怕是小的生意,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选择成功。每个生意人都可以称自己为老板,但是含金量不同。于是辛苦经营的店主们,忙碌的生意人们,抽点时间对自己在做的事情有些新的认识,有一些智慧的思考,或许会让自己的生意做的更好。当然,对我们这些还没有踏入商场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启发。

其实我对营销学并不陌生。生活中销售无处不在。但是要系统的学习营销学也没有必要吧。我可以掌握我想要了解的,想要记住的。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态度吧。不求太多,只求适合我的东西。走走停停的世界,我只想抓住我爱的一切美好的人事物,即使有时并非如愿以偿。

刚开始拿到这本书,也觉得这样的俗套的名字不少见。似乎又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以小钱生大钱的智慧。其实读下来其中的智慧岂能被一个题目所包含。一枝一叶一花一世界,一滴水可以见整个海洋。但是有些事情是无法通过细微的瞬间看清楚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不一定能反映全部。所以才有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说,才有了第一印象的失灵之现象。

我这样理解这个题目:以小的题目彰显的的智慧;小的生意是大生意的基础。这样看来,玫瑰和面包也是如此的伟大了。于是自然地作者在开篇讲了玫瑰和面包的嫁接,告诉我们生意要有自己的特*。这里讲了一个“定位”的问题:对新产品作定位,对产品优势的把握,对产品的打造。这里似乎很像生活中的明星的打造:先被挖掘,再定位,包装打造,最后放到“马戏团”,一张白纸进去沾满墨水再出来。而且我也觉得这更像人生。人生需要给自己定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给自己不同的定位。这个玫瑰与面包的特*定位不正符合人生吗?父母将我们的个体交给社会,这是“特*定位”;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求为“利益定位”,生活在社会中必定要和别人区分出来为“竞争定位”;被别人贴标签起名为“最爱”是“类型定位”等等。当然人不是产品,并不需要刻意给自己定位。但是我们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活出子的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跟着自己走。

接着我找到了问题的*。满足谁的需要?即选择目标市场的过程;满足谁的什么需要?即产品定位的过程;如何满足需要,即进行营销定位的过程。就像人生的三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为了谁活着?怎样活?

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要做生意自然少不了实践。我想这也告诉我们,在做事情之前不要先幻想。先运筹帷幄。于是先做市场调研自然成了先考虑并且要做的事情。时间久了,我们经历多了,就不会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每一晚每一夜,我幻想都成真。”幻想和奇迹不总是并肩而行。其实我觉得市场调研就像采蘑菇。生意者像背着一个背篓的小孩子,把握市场先机才能发现赢利点,才能不断将蘑菇装进自己的背篓。其实什么是商机?不是市场缺少商机,而是没能正确把握和对待商机。

在市场调研中要了解顾客的偏好才能投其所好,因为你的产品是卖给顾客。

所以在我看来,营销学更像是心理学——要比顾客更了解顾客。这里面顾客的心理包括求实、求廉、求美、求名、求新、求便、疑虑、安全、从众心理。而且顾客不仅仅只有一种心理倾向。有时是两种以上。这里细讲了几个案例。比如“抓住女*非理*消费行为的契机”。这确实是一个大智慧。女人是复杂的个体,女人的心思永远不要去猜。但是女人是都是爱美的,女*消费群体是最具有消费主动*且最无理*的一类消费者。于是她们成了营销对象中的“大熊猫”。还有比如说“放出稀缺信息,直击顾客担心错过心理。”比如这里讲到的积压的货物的问题时,一般我们想到的方法是打折销售或者采取买一送一或者买一送二的方法。但是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运用稀缺原理,打出比如“独家销售”、“订购数量有限”、“仅售三天”等招牌吸引人。

但是归根结底,营销还是需要用心传递价值。诚信经营才是根本。如果只是敲诈顾客,一次把顾客吓跑,是自毁名誉,失去生意。这门“心理学”也包括店主的谈判心理——巧问妙答。这里就是“定价”、“讨价还价”、“折扣定价”的方法。这让我想起沃尔玛的商品销售。其老板山姆的“折价销售”理念,正是让沃尔玛从北美的小山村走出来的零售巨头成为现在每一位零售商学习的最佳模范。

最后读完也觉得营销学是一门策略学。最后一章里谈到。本书一直讲的小店要像大企业学习——可口可乐、屈臣氏、win7、谭木匠等等。

其实这也是做生意的最终归处吧。做生意本来就是要赚大钱,有谁会介意自己的生意做的大、赚的钱多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都知道爬得越高摔得越惨。高处不胜寒。但是我们不都还是努力的拼命的往上爬,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于是小店向大企业学习也是自然的、无可厚非的事情。于是我也从大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中获益匪浅。

其实人生不也是这样?我们一直走着,学习着,这样那样的八面玲珑的为人处事。为了我们一直想要的,一直积极进步,奔向大海。并且在向榜样学习着。很少有人自暴自弃吧,即使这个社会并不如我们想象的完美,甚至一点都不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是我们一直要走着,不让自己停下来。看过了一路的风景,用心去生活了,才是人生。

《一条小面包》读书笔记2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哈佛家训》一书。其中对《一条小面包》这个故事感受尤其深刻。

故事讲述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小主人公格琳琴和一位好心的面包师之间的事情。好心的面包师每天把做好的面包分给城里20个穷苦的孩子,小格琳琴就是其中之一。面包师每次给他们分发面包的时候,其他孩子们总是一拥而上疯抢面包,拿到面包后就跑掉了。唯独格琳琴总是站在他们的旁边不和他们争抢,等到最后去拿剩下的面包,并且向面包师表示感谢。

一天,格琳琴像往常一样去拿剩下的面包,但是她发现这个面包比以往的更小,但她仍不忘亲吻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回到家里,妈妈切开面包发现里面有几枚闪亮的银币,妈妈立即让格琳琴送还给面包师。面包师却对她说:“钱是他特意放进去的,为了告诉她一个道理:谦让的人,上帝会给予他幸福。愿你永远保持一颗宁静、感恩的心。回家吧,那银币是上帝给她的奖赏。”格琳琴因此得到了意外的财富,在以后的日子里并主动的去帮助别人。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孔荣让梨的故事,孔荣和格琳琴他们都有一颗谦让的心、善良的心、感恩的心。所以我应该向他们学习,做到礼貌、谦让。把帮助别人,做为快乐的事情,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所有关心我的人。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时间的玫瑰读后感作文3

《时间的玫瑰》收集了北岛2004至2005年间在《收获》杂志所撰“世纪金链”专栏里的诗论。这些文字写就于北岛云游世界的旅程中。北岛以纯粹个人化的方式、用西方新批评派精读文本的方法,评介了九位活跃于二十世纪诗歌黄金时代的诗人及其诗作和生平。这些诗人依次是:西班牙的洛尔迦、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德语诗人里尔克和策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默、俄国诗人曼德尔施塔姆、斯捷尔纳克、艾基和英国的狄兰。北岛对他们使用了“热爱”二字。生活中我所识知的北岛平静安祥,有问必答,言行绝少夸张,即使必须控诉自己所遭遇的种种荒谬,音容亦淡定沉着,让人遗忘了他诗人的角*。有此铺垫,他的“热爱”,令我肃然。

难得北岛书写其“热爱”的笔意如此从容。字句清白得几近透明。他藏在文字的深处。一如那个暮春里立于北加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街头,引领我们看他发现的风景。他左手一指,说这边风景如何的好看;右手又一指,道出那远处缓行的人从何处来,一路承受过什么,如何写过、爱过,又如何地惨淡起伏、病老暴死……他说得沉静安然,却因拥持了以真知把握真相的能力,那沉静便显出了比喧哗更强大的力量。

北岛在书中对诗人们的作品所作出的详尽解读,我以为是对*诗歌批评界、乃至文学批评界的一份特别贡献。多年对西方文化的良*吸收、在美国大学里常年用心教学的实践成就了北岛。他硬是坐得下来、沉得住气,为读者将那些诗作逐字逐句剖开、析解。我未必能获得与北岛一致的视界,然他所有论定,在他的理论体系里因其自洽,从而获得说服力。这样的工作该不会比写出一首优美的诗歌更难,但它需要何等艰苦的劳作!

他对所挑选为例的诗歌,同时提供不同时代译者的诗译,最后给出自己的译作。北岛的译文相较同类应为最佳。一是因他有幸站到了前人的肩膀上,更重要的是源自他本身便是出*的诗者,再创造时,便有双重法力。我猜想若有遗憾,北岛大概会遗憾他未能识得更多它种语言文字。当一个人拥有了广阔的环球视野,定会意识到外语确是沟通人类文明的有力武器。

穿插在诗歌解读的字句间,北岛为我们记述了每位诗人的生平,这使得《时间玫瑰》的文本体式变得富厚而复杂,难以归纳界定。书中那些北岛热爱的诗人,大多一生历经劫难,命运多舛。我原想此为北岛选择侧重点之一。然北岛告知,他之所以挑选这九位诗人,纯粹是出于对他们诗歌的喜爱。很多关于他们生命的故事,还是在为写作做功课期间,阅读各种版本的诗人传记时才得知的。这使我想到北岛谈论曼德尔施塔姆时所指说的:“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是要多少受苦的,必然要与外在命运抗争,并引导外在命运。”——如此的*格成就如此的诗歌;如此的*格导致如此的命运,果真成败皆萧何。北岛的气质该是与他们相通的,若莫如此,“热爱”无可凭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