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外国建筑史有感——谈建筑的简与繁

通过一个阶段系统地学习了外国建筑史,从原始人类的茅草屋,到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希腊的雅典卫城、古罗马的斗兽场,到拜占庭建筑,到中世纪哥特建筑,最后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各类建筑百花齐放。还有最近才开课的近现代外国建筑史,各类型的建筑纷繁复杂的建筑形象交杂在一起,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纠缠在我脑海中:建筑是“简”还是“繁’?

读外国建筑史有感

在铁器还不普及的时代,人们改造环境的能力还很弱,换句话说可用建筑材料种类很少,对材料的提升就更少了。对于石材这种密度高,质量大的材料,埃及人给出了最质朴的处理方法。简单地削切,精准地堆砌,塑造最简洁的几何形体。令人惊奇的是这样的效果出奇的好,在广袤无垠的沙漠屹立这样高大、沉稳、简洁的方椎体,人是如此渺小,站在金字塔面前一种神秘感、崇敬感油然而生。这种看似局限在当时技术手段和简单的拜物意识下的建筑语言蕴含着这样的设计哲学——大巧不工。不也是我们近现代人所不断研究和提倡的吗?

反观,埃及金字塔巅峰时期自后,随着工具不断的发明和改良,石材的运用逐渐达到顶峰。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固然比例怡人,雕饰精美,古罗马的浴场和斗兽场固然是建造工程一大历史*的突破。但石头建筑的顶峰依旧落在了哥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那不是建筑的“简”,是建筑的“繁”带来的美。这种形式上不遗余力的追求细节,几乎穷尽一切在石头上表现的可能在室内外都展示精致之美。尽管这类建筑建造过程如此黑暗,血泪,金钱,人力,物资,时间统统浇筑在上头才孕育出了这样美的建筑。似乎只需要看一眼就可以感受的那些工匠的心血和那个时期的伟大。

再往后就是文艺复兴时期了。以上所述都是当时社会主流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形态所主导下的,那么文艺复兴时期并没有走两个主义的极端。现在来体会,就是这个时期整个建筑行当变得非常成熟。文化,艺术百家齐放,建筑大家层出不穷。美学法则和人文思想统一于建筑艺术。甚至在麦西米府邸,我还看到一丝功能主义的萌芽。说到功能的演变,纵观大半个个外建史。功能似乎在平面中解决的。从最开始的功能单一散落布局,到功能分区统一布局。平面散乱,到平面统一,再到平面合理。建筑不单是单体建筑用来干什么的简单问题,而是必须考虑到这个建筑群里的功能分区。这个角度看,平面变得复杂,建筑变得繁杂。

待到工业*以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经过一轮新的复古思潮,古典主义,折衷主义盛极一时,其后理*主义,功能主义大行其道。建筑形式的繁与简再次交锋。一句“装饰即罪恶”无疑给“繁”式建筑以重创。在工业机器的轰鸣声,人们发现更加适合这个时代的特征的建筑材料,钢,混凝土以及后来的钢筋混凝土。它们高效,迅速,可靠。这里不得不提及刚刚探索新建筑时期,在德国斯图加特的维森霍夫住宅展。尽管那些住宅是当今住宅形式的鼻祖,但是其工业产品所特有的机械化,模数化,毫无多余装饰的特质让人感觉到*冷而了无生气。大师柯布西耶也把住宅比作“居住机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仅仅是填入建筑中去显然是压抑的。显然,极简主义没有成功。

看当代建筑,也不同一百年前的那般简陋。我想说在建筑的基本技术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却是适用的。为什么?比以前更注重窗口的比例,更注重材质运用,更注重*彩的运用,还是更注重功能分区合理?我想都是,也都不是。应该是学习了文艺复兴那一套,更加关注人的需求。以这个“以人为本”的需求为出发点再考虑建筑是”简”还是“繁”就清晰一些了。在当下,实用,美观,经济,依旧是建筑的三大基本要素。同古人的观点亦无不同,变的是人的思想观念。建筑的美不在局限于用复杂的线脚,经典的柱式,精美的雕饰来展现,而是用它与人相匹配的一套审美原则下的任何建筑语言来表达。建筑再也不可能回到像哥特建筑那样极度装饰的模样,也不可能出现像金字塔那样功能单一体量巨大形制。在我看来,现代建筑形式趋于简洁(非简单),内涵趋于丰富。这里的内涵是广义的,既指空间,又指功能,也可以指建筑相配套的设备。而我也明白这种趋势看似稳定,其实也就如工业*之前的那段时期。人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极尽所能挖掘各种材料,技术,设备组合的可能,来创

造宜人的空间。一旦新的**的材料和技术成熟,这种局面立即被打破。新一轮,新内涵的“简”和“繁”将再次交锋。正如某建筑大家所总结那样,建筑史总是随着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建筑外墙涂料有哪些2

导语:

建筑外墙涂料是指应用于建筑外墙表面的保护层,主要用于房屋保温。关于建筑外墙涂料的类型繁多,以下将一一介绍。

类型:

1. 纳米多功能外墙涂料

纳米多功能外墙涂料采用进口乳液和助剂,并结合新型纳米材料精制而成。集纳米技术和外墙装饰于一体,具有耐沾污、耐洗刷和高保*等优势。其特点包括:

纳米材料改*,有效屏蔽紫外线,增强耐候*、保**和涂膜持久度

优异的耐水、耐碱和耐洗刷*

遮盖力强,施工便捷

抗藻防霉能力出*

高抗沾污,自洁能力强,有效覆盖基层细微裂纹

2. 外墙刮砂型**质感涂料

外墙刮砂型**质感涂料由精细分级的填料、纯*烯*黏合剂及其他助剂组成。采用特殊设计粘度结构,柔韧*佳,耐碰撞和冲击。涂层具备以下特点:

优异的附着力和遮盖力

耐候*卓越,持久保*

柔韧*好,抗碰撞和冲击

憎水透气,防潮隔音

质感强烈,表现力丰富

3. 矿物*油漆

国外普遍采用矿物*油漆替代外墙瓷砖。这种油漆耐*雨、可刷洗、抗空气污染等优点。目前,国内也引进并应用于高级别墅住宅中。

底层要求

外墙涂装底层需有足够养护期。新建水砂浆混凝土表面需要充分干燥,以释放碱分。底层需干燥、牢固、坚实,无起砂、裂缝、疏松等缺陷。

外国文学读后感3

《飘》是我最喜欢的书。我喜欢斯佳丽的勇敢和坚强,喜欢瑞特的机智和果断,喜欢玫兰妮的外柔内刚。

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我讨厌她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的人物,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却没一个是她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辜负着瑞特,不停地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她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然后爱上了那件衣服,而不是真正的阿希礼。

对于她,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坚强、她对土地的执着,她能在那样的环境下放下过去所受的教育,毅然下田干活,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的生命有几个灵魂,一个是她的母亲,一个是阿希礼,还有一个是玫兰妮。在面对困境时,她选择迎接,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但当面对爱情的抉择时,她选择了蒙蔽自己,直到最终认清时,却已为时晚了。她在无力改变时,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充满了希望和斗志,是我最值得学习的。

另一个让我十分佩服的女*是玫兰妮。她是个外柔内刚的女*,几乎拥有了女*所能拥有的一切美德。她是坚强的,爱国的,善良的,懂得关心身边的人。面对丈夫的战争,她默默守候在后方,忍受孤独和不安;当敌人入侵城市,她临盆在即仍然镇定自若;她不顾自己的虚弱,努力工作养家;当斯佳丽杀敌时,她不惊慌失措,而是帮着处理尸体。她是如此的坚强,却又如此善良,任劳任怨,像许多*古代女*一样默默无闻地生活着。

整部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瑞特。他勇敢、执着,对斯佳丽深深地爱了十几年。他想保护她,宠爱她,照料她,但她却拒绝了他。他的爱被斯佳丽、被阿希礼愚蠢的固执所伤害,最终让他心如死灰。瑞特是个复杂的人,有着良好的家世,却与旧时代格格不入,他对国家有热情,但最终却选择了离开。他爱着斯佳丽,却更了解她,通过行动表达,但斯佳丽却从不去了解他。最后,他绝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没有勇气去尝试,他累了。

《飘》绝对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书,文字优美,情节跌荡起伏、扣人心弦。尽管对美国南北战争的评价不够客观全面,但从文学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部绝世佳作,值得一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