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小学数学“计量单位”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 教学背景分析
“计量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部分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接触长度单位,到五年级已经学习了长度、时间、质量、面积、体积等多种计量单位及其之间的进率关系。
本节复习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各种计量单位有了一定的感*认识和初步的理解。但由于计量单位种类繁多,进率关系复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等问题。
因此,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巩固已学的计量单位知识,掌握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教学目标解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解析: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巩固基础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长度、时间、重量单位的概念,熟记常用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应用于生活实际: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计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解决问题: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增强学习自信: 通过复习巩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培养严谨态度: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 教学重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
掌握长度、时间、重量单位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突破策略:
1. 列表比较: 引导学生将长度、时间、重量单位及其进率关系整理成表格,通过观察、比较,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生活实例: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进率概念。例如,1米等于10分米,可以用教室里黑板的长度来举例说明;1小时等于60分钟,可以用学生上、下午各上一节课的时间来举例说明。
3. 练习巩固: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应用题等,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长度、时间、重量单位的区别
突破策略:
1. 概念辨析: 引导学生回顾长度、时间、重量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三者的区别。例如,可以用学生的身高、跑步的时间、书包的重量来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区分长度、时间、重量这三个不同的物理量。
2. 单位对比: 将长度、时间、重量单位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区分不同单位所表示的含义。例如,米、分米、厘米都是长度单位,但它们表示的长度大小不同;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但它们表示的时间长短不同;千克、克都是重量单位,但它们表示的重量大小不同。
3. 游戏巩固: 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可以用卡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将不同的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或将相同的计量单位进行配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四、 教学过程设计亮点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新颖独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具体亮点如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环节以“动物王国”为主题,通过展示动物图片和信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地引出计量单位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和重要*。
2.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复习环节,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度、时间、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小组汇报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在练习环节,教师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层层递进,巩固提升: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例如,在复习长度、时间、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然后通过列表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可以增加一些信息技术的运用,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更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趣味*和直观*。
可以设计更加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可以加强课堂评价的及时*和有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小学数学“计量单位”复习课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复习课教案2
活动目标:
复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确保幼儿掌握基础算术技能。
提升幼儿的数学参与度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
培养良好的*作习惯,强调完成活动后的整理和归置物品。
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积极回答问题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物料准备:准备两个塑料篓子分别标记为“粮仓”和“粮袋”,上面贴有10以内的算式。
学具准备:10个双面圆片(一面红*,一面蓝*)、多张算式卡片、飞行棋、汽水盖、塑料碗、扑克牌、红枣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在这个阶段,教师通过拍手问答游戏引导幼儿复习10以内的数学分解组成。例如,教师问:“小朋友,10可以分成几和几?”幼儿可以回答:“老师,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
二、游戏活动:
双*卡游戏:教师向上抛10个双*卡片(红*和蓝*),幼儿数一数落地后红*和蓝*各有多少片,然后将总数填写在黑板上的算式中。
扣碗游戏:分组进行,每组拥有10个汽水瓶盖和一个塑料碗。一名幼儿用左手将瓶盖撒在桌面上,同时用右手扣住部分瓶盖在碗里。其他幼儿数一数桌上剩下多少瓶盖,然后计算碗里扣住了几个瓶盖,以此复习10以内的减法。
抓抓抓游戏:将10个红枣放在小鞋盒里,幼儿伸手进去抓出红枣并数数,然后计算盒子里剩下多少红枣。
小马运粮食游戏:幼儿分成两队,扮演小马运送粮食。每队的幼儿跑向"小河边"拿起贴有10以内加减法算式题目的粮食袋,然后正确回答问题后才能将粮食袋放入“粮仓”。这个游戏不仅强化了他们的数学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三、分组活动:
双*圆片游戏:幼儿使用双*圆片完成算式,将结果填写在指定的方框内。
扑克牌游戏:两名幼儿一组,比较两张抽出的扑克牌大小,并进行加减法运算。
下棋游戏:组成小组玩飞行棋游戏,通过掷骰子确定步数,强化计算能力和战略思维。
四、交流小结: 引导幼儿分享游戏后的感受和体会,收集整理他们的反馈和观察。
教学反思: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还在生动的游戏情境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将生活与数学课堂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此外,问题的多样*呈现和实际生活情境的紧密结合也促进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动机。
数学教案-期末复习教案3
期末复习教案
一、复习内容
20 以内的数
二、复习日期
年 月 日
三、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 20 以内的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四、复习重点
20 以内数的组成
五、复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 读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 20 以内的数。
2. 写数: 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 19)”等。
3. 数数: 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 7 数到 15。
4. 数序: 两个两个地数,从 2 数到 20。
5. 填数: 练习《二十三》的第 1 题。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 20 以内数的组成
1. 提问: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 计数器演示: 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 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 1 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指 2 名学生回答。
3. 组成的概念: 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 这个数”?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 13 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 练习: 学生做教材第 118 页的第 2 题。
5. 师生对口令: 11 至 20 各数的组成,如“1 个十和 5 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 教材例题: 出示教材第 116 页的第 3 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2)把第 14 个珠子涂上颜*。
2. 数学游戏: 猜猜我是几。(1)我是 10 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2)我比 9 少 1,我是几?(3)我是 12 和 14 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4)我是 19 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5)我比 18 少 1,我是几?(6)我是由 1 个十和 2 个一组成的,我是几?(7)我是由 2 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 图片分析: 让学生根据给定图片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 计算练习: 学生看给定图片,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 1、2 题。
1. 先让学生在书上*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2. 学生*完成第 2 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 1、2 题。
小学期末复习主题班会教案(精选)4
班会目的:
学期马上要结束,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交流复习方法,树立自信心,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
班会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时光如梭,转眼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在这个学期里我们收获了快乐,即将收获成功。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大家准备好了吗?
二、活动开展:
1、读一读
期末考试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还有1周的时间,我们该如何珍惜这1到2周的时间呢?请大家先读一读。
愚蠢者——等待时间聪明者——利用时间
懒惰者——丧失时间勤奋者——珍惜时间
求知者——抓紧时间糊涂者——糟蹋时间
2、听一听
主持人:还有一些名人和伟人看待时间在人生中的价值时,是这样教育我们的——
甲:教育家说时间就是知识。乙:医学家说时间就是生命。
*:工人说时间就是财富。丁:农民说时间就是粮食,就是丰收成果。
3、议一议
进行期末复习,才能使复习效果最好呢?
让我们分小组先听一听同学们的复习方法,可以互相说一说自己整体的复习方法,也可以谈谈自己某一科的复习方法。
(1)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
各个小组派两名代表上来说一说自己的复习心得。
(2)请语、数、英各科科代表上台介绍各科的复习方法。
4、关于复习备考的建议
那么,我们怎样做迎接期末考试呢?同学们也写了许多个人的期末考试复习计划,在这儿,我想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的几点想法:
(1)思想要正
思想要正,就是你的学习的目的要端正,你要为目标而努力。你感恩父母给你学习机会,感恩老师传你知识,感恩朋友给你友爱的良心要树正,你要堂堂正正走正道,你要光明正大学正理,你要光明磊落地扬正气,这样你才能一心一意地成正果。思想要正,同时要学会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杂念。一心一意想学习,全心全意谋进步。
(2)动手要早
谁动手早,谁就会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谁拥有的时间多,谁就会拥有考试的成功;机遇总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不打无准备之仗”,先下手为强,面对考试,要周密安排,及早动手;千万不能贻误最好的复习备考时间。动手要早,就意味着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要跟得上。学习不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在你的思想上,不要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一种包袱和苦差事,学习是一种追求、兴趣、责任,一种愿望。
(3)落实要准
期终考试为总结*考试,主要考察同学们基础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情况,所以在复习时,①分析要准,要给自己一个正确定位,哪科是自己的强科,哪科是自己的弱科,哪部分是自己的弱项,还要分析自己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影响自己成绩进步的因素有因素有哪些?因为成功的起始点来自于自我分析,了解自己,世界上最顶尖的成功人士都是由不断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不断改正自己的短处而成功的。②复习时要牢抓基础:从课本上的例题入手,习题入手,从最简单的入手,每一道题,都亲自动手做一做,千万别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大题不会做,小题不愿做。③重视纠错本,重视总结。充分利用纠错本,狠抓易错点,易混点不放松,反复练,练反复,直到练会、练准为止,另外,做题后要善于总结、反思,让技巧、方法烂熟于心。④落实要做到“六要”:落实要抓住重点,落实要逐题过关,落实要不折不扣,落实要持之以恒,落实要自我加压,落实要大胆质疑,将问题消灭在考试前。
(4)行动要恒
人生就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只有坚持到终点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胜利者。常言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段路往往是最艰苦难行的,着名航海家哥伦布在他的航海日记上最后总是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继续前进”。这话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他无比的信心和毅力。就是凭着这样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他们向着茫茫不可知的前方挺进,横跨惊涛骇浪,历经蛮荒野地,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发现了新大陆,完成了历史上惊人的壮举。
(5)考试要实
诚实考试是学生起码的做人道德要求,也是我们每一次考试都再三强调的。只有诚实做人,诚实考试,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成绩,才是对自己负责。营造“诚信考试光荣,违纪*可耻”氛围。
同学们,诚信考试,诚实做人,亮出真实的成绩,亮出真实的你吧!相信:一分汗水、一分收获,祝愿大家在本次期终考试开始的时候,带着成功的信心走进考场,以自己扎实的学识和诚实的态度,考出好成绩!
5、教师总结
各位同学,考试对我们来说虽是一种压力,但我们只要学会负重就不会跌倒;考试虽是一种挫折,但他能磨炼我们坚强的意志;考试是一种甜蜜,因为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喜悦;考试也是一次人生考验,因为它能让我们的人格在不断的挑战中得到升华,考试更是一种机遇,能提升我们自身发展的空间。“心动,不如行动;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希望同学们不断进取,不断超越,不仅有勇气超越同学,更有勇气超越自己,超越昨天的自己!衷心预祝所有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时间总是很匆匆,转眼就到了期末复习迎考的日子了.期末考试对于班级里的学生来说,是一次总结,是一次考验.我们都很希望通过扎实的细致的复习,为了使期末复习取得最好效果,五年级二班召开了“如何搞好期末复习”主题班会。
小组讨论复习方法:
班会上同学们先分小组说一说自己整体的复习方法或某一科的复习方法。然后各个小组派两名代表上来说一说自己的复习心得。最后同学们就如何搞好期末复习达成了共识。
总结:
1、认真仔细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作业。
2、要把那些学过的知识理一理,记一记,做一做。
3、在复习时,如有一知半解的地方先自己去分析和理解,如有自己理解不了的,就向老师提问和请教。
4、做到劳逸结合,放松精神,该复习时认真复习,该休息时好好地休息。
班主任建议:
一,在学生中“造势”.我一直觉得好状态是好成绩的保证.所以复习期间,我首先想做的就是在学生中造出期末迎考的势头来.煽动学生情绪,调动学生积极*,我想利用班会课的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来营造一种迎考的氛围.比如说,我打算让我们班级的学生找一个比自己强些或者实力相当的对手,让她向对手“下战书”,来刺激一种良*的竞争;我还打算在班级展开“小试牛*”活动,其实就是让学生重视考前的每一次练习,把小考当大考来做,关注自己在每次考试中的进步或者是退步.但是,我知道,复习时间其实对学生来说还比较漫长,弦一直绷得太紧,很容易会断,因此我将继续我的“快乐班会”,通过每天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的发放,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道理.复习迎考期间班会课的故事,我会着重在心理的调节上,让学生快乐的结束一天的复习,再充满活力的迎接下一天的复习工作.
二,和任课老师紧密配合,合理安排辅导时间.通过和任课老师们的事先沟通,配合默契,那么,复习工作就能事半功倍.我一致认为,虽然现在是复习时间,但是高效的课堂比多花时间重要得多,多以我们还是会把精力最多得投注在课堂上,看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掌握度,及时查漏补缺.课余的时间,我们除了偶尔的个别辅导之外,一直都是留给学生自己复习的,这次期末期间,我们也是这样的打算.放学后的个别辅导,我们每天都会及时协商,做到不留同一人,不打持久战,注重这段时间的效率.
三,发动家长的力量.我想家长们都是知道期末考试的重要*的,只是她们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复习.我想做的,首先是教会家长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复习.首先,我想让学生当老师,去教自己的家长,因为,学生要想说动家长,首先她自己就要能明白如何复习.然后我通过家校联系本,反馈家长们的学习情况,对于个别感到迷惑的家长,再打电话,或者发短信,进行沟通,务必把家长们都调动起来,积极主动的配合我们的工作.
四,“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知能并存”。把期末复习分成四个阶段:(1)基础复习(用一半的时间,对这些内容一项一项地归纳、整理,真正搞清楚,弄明白);(2)强化能力(侧重能力测试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的练习);(3)查漏补缺(查漏补缺,以求尽善尽美);(4)模拟练习(做两三套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考场规则)。
总之,期末复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方法可能需要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精选六年级数学教案-单元整理和复习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6页上面的第1~3题及练习三十一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周长和面积的对比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它们的认识,进一步熟悉长度单位间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1、让学生指出自己的课桌面的面积和周长。
2、做第136页的第1题。让学生指出黑板的面积和周长并指名学生到讲台前用教鞭指一指。
通过指实物的面积和周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周长。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1)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1分米、1米实际长度。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填写时,要让学生联系实际来确定在每件物品的后面应填哪个长度单位或哪个面积单位
2、复习长度单位间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教师板书:1米=()分米=()厘米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让学生回答()里应填几,教师用彩*笔板书出来。
(2)教师板书: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让学生回答()里应填几,教师用彩*笔板书出来。
(3)教师板书:30米=()分米=()厘米
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如何推想。
接着教师板书:42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如何推想。
然后,让学生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如下图:
15厘米
30厘米
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然后指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计算。计算完后,指名学生订正黑板上的计算,其他同学也检查一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加上框。
2、仿照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复习方法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
先让学生计算出表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入表中,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有什么不同。使学生通过计算同一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一步明确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四、混合练习
1、做练习三十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自己判断各题的对错。集体订正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第(4)题,如果学生判断有困难,教师可以画出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用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它的长等于正方形的两个边长,宽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应等于正方形的6个边长。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应是6分米而不是8分米。第(5)题比较难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清下面的问题后,再判断就不困难了。
(1)用8分米铁丝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2)周长是8分米、边长是整分米的长方形有几个?边长是多少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周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分米?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练习三十一的第4题。
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如果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教师可以画出洒水车的工作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洒水车每分洒水的地面是一个长50米、宽8米的长方形,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计算。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5题。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条件和问题。这道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完成。集体订正;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要求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这个条件题目给了没有?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
复习教案6
一、练习第题
1.以烘为例,说说怎样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找到这个字。
第一步:看看烘的部首是什么。(火部)在部首目录中找到火部,看清右边的页码。
第二步:根据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火部。
第三步:数一数烘字除去部首有几画(六画)。然后在火部中的六画里查找到烘字,看看烘字在正文中的页码。按照这个页码可以在正文中查到烘字了。
2.用部首查字法*查:渠、族、逆,按要求填写好各项内容。
二、练习第二题
读一读,比一比,组成词语。
1.读每组字。先指名读,再齐读。
提醒学生注意:这八组字中争、睁;勾、沟;蓝、篮;辨、辩;密、蜜每组的两个字,字音完全相同。而夸、挎;其、期每组的两个字是音同调不同。钱、线两个字的字音不同,这些字每组字字形都相近。
2.分析每组字形的不同。
上面4组,都是下边的字比上边的字多个偏旁。下面4组每两个字都有部分不同。
3.先由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讨论交流。
三、练习第三题
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
猎狗篱笆找碴儿一堵墙
船舷宰割暖烘烘大声嚷
2.默读,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
四、练习第四题
把下面的句子楚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再读一读。
1.读题目,明确这项练习的要求。
2.读读句子,想一想:
(1)这几句话大概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2)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才能清楚地表达这段的意思?
3.试着排顺序。用铅笔在句子前面的括号里标上序号,边标边试着读一读,看看念得通不通,能不能把这段话的意思表达清楚。
4.指名读一读。(序号的顺序是:4、3、1、2。这段话应当是:一次,我在广场上放风筝。开始,我怎么也放不起来。爸爸说:风筝要迎着风放,边放边小跑,手不断地往上提线。我照着爸爸的话去做,果然,风筝慢慢地飞起来,越飞越高。)
一、练习第五题
读一读,背一背。
1.借助拼音小声练习读古诗《明日歌》。
2.指名读。
3.简单讲解《明日歌》的意思。
明天以后又有明天,明天真是太多了。辈子什么事都等到明天去做,那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等明天这句话不知害了多少人,春天过去,秋天到来,永远都有明天,可是你已经老了。早晨看河水向东流,傍晚看太阳西边落。等明天的人啊!你就是能活一百岁,明天又有几个呢?你如果还不明白,就请听一听我的《明日歌》吧!
4.自己练习朗读,试着背下来。
5.齐背诵,指名背诵。
6.说说你怎么爱惜时间。
二、练习写笔画多的字,注意把字写紧凑。
1.出示卡片,读读:靠、辩、剩、篮、催、擦,让学生看清这六个字笔画多,结构复杂。
2.指导写擦。
(1)分析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擦,左右结构,是由扌和察两部分组成的,左窄右宽。扌约占三分之一,察约占二分之二。扌第一笔横(一)的起笔点和右边第一笔点(、)差不多一样高。右边第三笔是,中间部分的要写宽一点,包住下面的。这个字笔画多,要注意把字写紧凑。
(2)教师示范,在田字格小黑板上书写擦。学生跟着教师描写两个,临写四个。
3.靠、辩、剩、篮、催、擦六个字,指导方法、练习步骤与指导擦字基本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分析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教师需要提示学生:
催,由亻和崔两部分组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两部分差不多一样高。右上的山字小点,右下隹的单立人的竖,要写长些。下面的横要写紧凑。
剩,左右结构,由乘和刂两部分组成,左宽右窄。刂略长于乘。
篮,上下结构,由和临两部分组成,上小下大。最后一笔横(一)要写得长一些。
加减法复习教案7
一、准备活动:拍手游戏老师说:"小朋友,告诉我,8可以分成2和几。"生答:"8可以分成2和6。"接着问:2加6等于几,生答。
二、激趣引入:出道题来考考你。
1.谈话交流,让小朋友帮助中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出示例题。
"小明做了5朵红花,4朵黄花,一共有几朵花?"2.理解应用题的结构。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几个数?还问了什么问题?请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感知应用题的结构:要说一件事,2个数,还要问一个问题。
三、接龙游戏:大家来编题。
1.出示图片,老师讲事情,请幼儿提一个问题。
2.老师出示实物2支短铅笔,3支长铅笔,幼儿看着说一件事,并说出两个数,可由老师提问。
3.幼儿两人一组,一人编实物,一人提问。
三、*作活动:看题卡编应用题(题卡上有算式,还画有实物)1.教师引导,看题卡如:23=?编一道关于铅笔的应用题。
2.同桌的小朋友合作,看手中的题卡,一人说条件,一人问问题,然后交换提问。
3.幼儿反馈信息。
四、我编你算看图上不同的东西编出不同的加法应用题。幼儿两两结伴,一人编应用题,一人在横线上列算式。
化学复习教案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并巩固本章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题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教会学生多角度、度方位看待事物、分析问题,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
教学过程:
请说出以下四个反应的反应类型
①nh4hco3===nh3↑+co2↑+h2o↑②cuo+h2===cu+h2o
③ba(oh)2+h2so4===baso4↓+2h2o④2fe+3cl2=2fecl3
略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①属于分解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③属于复分解反应;④属于化合反应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②、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①、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参加:
①、②、④属于非离子反应;③属于离子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分解反应
的类别和种类可分为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根据反应中是否有氧化还原反应
学电子转移可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根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离子反应
应移动的电子参加可分为非离子反应
据化学反应中热量放热反应
变化情况可分为吸热反应
上述反应②、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略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由此而产生的其他概念及转化关系规纳如下:
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转化关系
氧化剂→具有氧化*→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我们判断某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特征。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一般是成对出现的,理清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表现*质规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又有还原*。
2、*质强弱规律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2)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越强(*的含氧*除外),价态越低还原*越强。
3、价态归中规律
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错现象。
4、反应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有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有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较强的物质。
反应③属于离子反应,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略
反应③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还能表示哪些物质间的反应?
略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四、离子方程式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依据离子反应原理,分清类型,总结方法技巧。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五、例题分析
例1下列化工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油脂制肥皂b.用铝土矿制金属铝
c.用*气和消石灰制漂白剂d.用*气和氮气合成氨
解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b中:al2o3→al,c中cl2→cacl2+ca(clo)2,d中n2+h2→nh3,均有化合价变化,故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a。
例2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⑴c+co2=2co⑵c+h2o=co+h2⑶co+h2o=co2+h2由此可以判断,在该温度下c、co、h2的还原*强弱顺序是()
ac>co>h2bco>c>h2cc>h2>codco>h2>c
解析:对于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有以下规律:还原剂的还原*>还原产物的还原*,氧化剂的氧化*>氧化产物的氧化*。由反应式(1)可知c>co,由反应式(2)可知c>h2,由反应式(3)可知co>h2。本题正确*为a。
例3、g、q、x、y、z均为*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分子式(或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1)gq+nacl(2)q+h2ox+h2(3)y+naohg+q+h2o(4)z+naohq+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a.qgzyxb.gyqzxc.gyzqxd.zxgyq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可知,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由(1)得q>g,因为该反应为歧化反应,g中*元素的化合价必介于q和-1价*之间。同理由(3)结合(1)得q>y>g,由(2)得x>q,由(4)结合(2)得x>z>q。本题正确*为b。
例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al3++3oh-=al(oh)3↓
b.**二*钙溶液跟足量naoh溶液反应:
3ca2++2h2po4-+4oh-=ca3(po4)2↓+4h2o
c.**亚铁溶液中滴入稀硫*:3fe2++no3-+4h+=3fe3++no↑+2h2o
d.硫*化*水解:hs-+h2o=h2s↑+oh
解析:本题涉及溶液中电解质强弱、离子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盐的水解等知识,需要对各选项仔细全面地分析,才能正确解答。
a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化学式;b中naoh足量,ca(h2po4)2全部参加反应,式中ca2+与h2po4-不符合ca(h2po4)2化学式中的比例,故不正确;c中在**条件下具有氧化*,正确。d中hs-水解程度很小。不能用“=”、“↑”,故不正确。*为c。
例5、(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中*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个“反应进程”的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中*”。即加入的ba(oh)2溶液中oh-恰好与h+完全反应。再继续滴加ba(oh)2溶液时,要分析此溶液中还有什么离子能继续反应。
*:(1)2h++so42-
+ba2++2oh-=baso4↓+2h2o
(2)ba2++so42-=baso4↓
例6、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ag+、、cl-b.ba2+、、co32-、oh-c.mg2+、ba2+、oh-、no3-d.h+、k+、co32-、so42-e.al3+、fe3+、so42-、cl-f.k+、h+、nh4+、oh-
解析:a组中:ag++cl-=agcl↓b组中,+=baco3↓
c组中,mg2++2oh-=mg(oh2)↓d组中,2h++co32-=co2↑+h2o
e组中,各种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f组中,nh4+与oh-能生难电离的弱电解质nh3·h2o,甚至有气体逸出。
nh4++oh-nh3·h2o或nh4++oh-=nh3↑+h2o
*:e
《公输》教学教案复习9
1、填空:
⑴《公输》选自《》,这本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及其记述的辑录。
⑵墨子,名,相传为战国时期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家的创始人。
⑶公输盘,国人,能制造奇巧的器械。是姓,是名,民间称他。
⑷词语“墨守”出自本文,原义是,现在比喻。
2、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⑴公输盘()
⑵至于郢()
⑶禽滑()厘
⑷北方有侮()臣者
⑸犀()兕()麇()鹿满之
⑹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⑺荆()有长松文梓()?f()楠()豫章。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⑴舍其文轩轩()
⑵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舆()窃()
⑶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褐()
⑷以牒为械牒()械()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⑴为楚造云梯之械云:
⑵起于鲁起:
⑶何命焉为焉为:
⑷请献十金请:金:
⑸吾义固不杀人义:固:
⑹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荆国:
⑺不可谓智智:
⑻不可谓仁仁:
⑼不可谓忠忠:
⑽不可谓强强:
⑾不可谓知类知类:
⑿然,胡不已乎然:胡:
⒀舍其粱肉粱肉:
⒁此为何若人何若:
⒂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犹……之与……也:
⒃宋无长木长木:
⒄善哉。虽然虽然:
⒅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九:机变:
⒆吾知所以距于矣所以:
⒇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
[21]虽杀臣,不能绝也绝: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注音解释。
⑴公输盘不说通()
⑵于墨子九距之通()
⑶于墨于之守圉有余通()
⑷公输盘诎通()
6、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粗的字。
⑴实词:
①子:
子墨子闻之
愿借子杀之
②说:
公输盘不说
请说之
③见: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④争: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知而不争
⑤类:
不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
⑥已:
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⑦文:
舍其文轩
荆有长松文梓?f楠豫章
⑴虚词:
①之: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愿借子杀之
宋何罪之有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已持臣守圉之器
②然:
然,胡不已乎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③为: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夫于何命焉为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必为有窃疾矣
此为何若人
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为与此同类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④以:
将以攻宋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以牒为械
吾知所以距于矣
吾知于之所以距我
⑤于:
起于鲁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胡不见我于王
今有人于此
⑥其:
舍其文轩
楚王问其故
⑦而: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宋无罪而攻之
知而不争,争而不得
义不杀少而杀众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公输盘诎,而曰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7、释译下面的句子。
⑴夫子何命焉为?译:。
⑵宋何罪之有?译:。
⑶胡不已乎?译:。
⑷胡不见我于王?译:。
⑸此为何若人?译:。
⑹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译:。
⑺虽杀臣,不能绝也。译:。
8、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道,做题:
⑴公输盘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倌,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出来。
⑵本文中墨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制止了一场侵略战争,请你结合2003年美国对*发动的战争,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