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享誉天下,几与黄山并称,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描写烟雨庐山的作文,欢迎借鉴!
描写烟雨庐山的作文1
常言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泰山以雄伟著称,华山以险峻驰名。本该这东、西二岳可领袖群峰,平分天下,可谁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硬生生天地间拔出一个神奇秀美的黄山,顿使这东、西二岳有几丝逊*。雄伟,险峻,神奇,秀美,这三山该是登峰造极了,然众峰排座次时,却偏偏绕不过极少显山露水的庐山!何也?说不清楚!这座山时常隐在云纱雾幔之中,难见其真颜,更不知其真实出身与背景。只是隐隐有传闻其根基不浅,似与位尊名重的大江大湖有渊源。好一句说不清楚的神秘,硬是把庐山抬升到极其显贵的位子。
神秘,也是一种美!梦幻飘渺中的事物,往往趋于完美!庐山因神秘而完美!
从九江到庐山,一路阳光明媚。然进得庐山山门,雾便凭空而起,刚刚才在眼前的秀美景*已消逝得无影无踪。接下来的旅程便是在梦中了。除了隐隐的水流声,便是汽车引擎的轰鸣声了。
这便是庐山,处处散漫着神秘的*彩。山道弯弯,曲曲折折,蜿蜒起伏。车行驶在云里雾里,人也觉得似在梦里。白茫茫一片,除了扑刷着车窗的树枝和汽车的喘息声,剩下的好像只有转来转去,左拐右拐。到底转了多少弯?人在梦中,各做各梦,无人*那个闲心。据说当年毛主席用火柴头数过,一路上连抽烟带计数,反正一盒火柴用完了。看看,总部就是总部,领袖就是领袖,不服不行。
身在这庐山的浓雾中,先是惊奇,兴奋,后来便觉有些疲惫昏昏然了。忽然传来几声鸟鸣,把人一下子又从梦中惊醒。这是什么鸟的叫声?有人说是黄鹂,又有人说是杜鹃。
雾还在,车停了,牯岭到了。
牯岭是庐山之中一个岭,因其较平坦,较开阔,故而有了人烟,久而久之居然发展成为一个市镇。因其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故而成为老族新贵们的休闲宝地。名士故居,贵人别墅比比皆是。虽则早已物是人非,但其天人合一的神气与优雅,令当世之游人个个嗟叹不已:好一个超凡绝尘的世外桃源!难怪陶令连官都不要做了,倒不是真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确这里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成仙。这可是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朦胧的山,参天的树,碧绿而茁壮的翠竹,淙淙流过的溪流,杜鹃花摇曳在脚边,杜鹃鸟鸣叫在深林,诗耶?画耶?身居此境不想成仙都难!只是求之不得呀!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咱们只能是个过客而已。
大雾弥漫着,笼罩了整个庐山,也笼罩了牯岭。虽然已是仲夏,却着实有些寒意。雾气布满了山谷林涧,树梢竹尖上一动不动,这庐山仿佛凝固成了一张画,一张神秘的山水画。然这画还没看清楚,雨却从天而降,毫无征兆,随其所欲。雾雨天里自然欣赏不到景*了,除了撑着伞把天和人隔开,再就是看着别人的脚后跟走路了。纵然青山绿水娇媚无限,也只好任她们擦肩而过了。现实本来就这么严酷,人力常常是无可奈何的。
沙沙的雨,淙淙的溪流,间或清脆的鸟鸣。
听!听山,听水,听景!
这是另一种境界!
描写烟雨庐山的作文2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题记
相传苏轼参禅前的境界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颇有哲理,耐人寻思。
参禅时的心境便是这庐山烟雨浙江潮,充满禅境,令人深思。
我没去过庐山,既不识庐山面目,亦未见庐山烟雨。但我可以想象,晚春时分,黄梅时节,雨雾蒙蒙,庐山云雾缭绕,恍如仙境。
我们自幼便背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诗句,心中对那诗意的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时刻盼望着一睹为快。
而这两年来,我也去过不少地方,烟花三月的扬州,白发苍苍的苏州,人间天堂的杭州,缥缈云海的黄山;园林看过一处又一处,高山爬过一座又一座,照片拍了一张又一张;到过之后,难免有些失落,烟花三月的扬州没了那份柔情,白发苍苍的苏州生机勃勃,西湖的断桥上人头攒动,高耸的黄山让我们身心俱疲......是不是他们搞错了?实际上并没有他们说的这么美,还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当时的美已不复存在?我屏住疑惑,继续行走继续读着古人的智慧。
然而当我读到这首《观潮》,仿佛找到了共鸣,我便任*的想,原来东坡居士竟也和我一样,也觉得这世间之事,桩桩件件,不过如是。我如获至宝,天天念叨着、琢磨着这首诗,以诉说我心中的愤懑,为那想象中的美景,和那崩塌了的诗意的世界,也为那参禅时境界不过如此的苏轼,却在某一刻幡然醒悟!
我在《前赤壁赋》里,看到了一个洒脱,清风明月,逍遥自在的隐士。这样的隐士,怎会显得如此悲观?庐山烟雨浙江潮这美丽如画的意境,怎会用来表达不过如是的哀叹?兴许如木心所说,悲观是一种远见,鼠目寸光的人不会悲观。不过如是所表达的是一种悲观的远见;亦或是苏轼想说的,大概是良辰美景,正是如此?这似乎才更显得符合他逍遥自在的形象,而正是如此所体现的是一种乐观的心境。
我并不了解苏轼,也没读过他多少作品,他所想表达的,到底是不过如是还是正是如此,已无从考证,对我来说也并不重要。
我循着名师大家的笔看过许多风景,初见之时难免会有些失望,觉着风景不如画,静下心后细细感受,才能感受到她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是无法将其记录的。杨柳依依,落英缤纷,一览众山......这些不正如前人之所写吗?此时我便开始佩服古人的智慧,除了背一句佳句,别无他话。
而世间的诸多人和事,便如这庐山烟雨浙江潮。
有这么一则故事,下山的人对上山的人说,别上去了,山上没什么好看的,就几块破石头。而上山的人依旧满怀憧憬,不顾劝阻往上走......这故事的道理想必我们都明白。
这些年来,我也经历过许多事。有时候看见后辈正要经历我所经历过的,也想劝一句:别太憧憬,你所憧憬的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别抱太多期望。说完后,不禁想到了当时的我,也是同样迷茫与不屑的眼神,心里会想着,我才和你不一样呢!而当经历过后,才懂得,真的也就那么回事,不过如是。可当我回忆起往事时,心中却是百味杂陈,不一定是憧憬,却一定有想要经历一番,不是吗?而真正的过程,不正是如此吗?
我释然,以前我总叫人要看淡一些,要学会放下,那些注定了结局的就不要去尝试。而今,我学会了沉默,能不能看淡,能不能放下,是一种心态,那些注定了结局的,何不去享受过程?
苏轼参禅后的境界如这首诗: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我没去过庐山,还有去的必要吗?
描写庐山冬天的作文2
导语:天庐山的迷蒙绰约,夏天庐山的苍翠清凉,秋天庐山的绚丽多彩,更而冬天庐山的*封雪飘,处处透滋出勃勃的生机,令人惊叹。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庐山观雪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曾经描写庐山夏天的景*,寒假时,我来庐山观雪景,在观光车上,我们在车上有说有笑,看,有雪,司机说。
全车人寂静了,停止了说话,开始看雪,这时司机把车停了下来,拿起了两条防滑链,装上去,开起来时,蹦蹦跳跳的,好像在座蹦蹦车。
一路上,不知有多少车的轮胎在打滑,我想装上防滑链就不会打滑了吧。来到目的地,仿佛置身在*天雪地的世界里,有如漫游在*雪雕成的王国里,树上仿佛满了*花,放眼望去,像是梨花开起来了,我们来到瀑布口,当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现在就如千千万万只*剑*过来,那真是万箭齐发。
在看看如琴湖,现在湖面结*了,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在上面行走,来到白居易的故宫,花径,那一片片竹林,已是被雪覆盖了,一根根竹玲珑剔透,像是用*天雕的。
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只有白*和绿*,让人感到舒服,松树之间*花在飞,从远处看像白*的和平鸽,雪地上有许多小朋友在堆雪人,还有的在拍照,庐山是山又是一个小镇,冬天常常下雪。庐山上的雪景真美,
篇二:庐山雪
寒假,查老师带着我们自然兴趣组到庐山赏雪。
车过东林寺,远眺影影绰绰的庐山。宛如一群白发老人,与夏天那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的英姿比起来,真是判若两人。一个季节下来。竟好像苍老了几十岁。
步人枯岭街,更是惊讶万分,整个庐山成了白*的世界,那深邃明净的如琴湖,那百花斗艳的花径,那英姿绰约的园林,那斑驳绚丽的亭台楼榭,都着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而且散发着阵阵寒气。我禁不住在心底感叹:庐山,这就是你吗?夏天来时,你满山苍翠清凉,犹如仙境,怎么一下子就变了呢?是查老师的话解开了我的疑团。原来庐山雪还是江南一绝呢,山下最长的雪期不过三五天,而庐山却长达三个月之久。由于庐山处于海拔1000多米,气温常年偏底,不但冬天的雪下得早,而且春天也来得晚。我们一边听老师介绍,一边忘情地欣赏着雪景,不禁想着:庐山的雪,虽然没有北国那千里*封、万里雪飘的壮美,却也独具江南情韵,难怪许多来自北国的客人也为之动情呢!
游罢花径,沿着如琴湖,途经仙人洞。来到植物园看雪树,一路上,迎风飞舞的雪花似乎结成了经纬线,把这灰*广裹的空间用一张活动的网网住了,雪片像是扯不完的棉絮,大片大片地落到我的脸颊上、睫毛上,落到树枝上、野草上。无声无息。整个植物园成了玉树琼林,那一棵裸高大的柏树、壮美的雪松、高矮不一的雾松,在雪的包围中,树杆上裹着雪。树枝上铺着雪,树权上夹着雪,树梢上坠着雪,树叶上托着雪,斑斑点点,数不尽的珠蕊银花令人目眩神迷。突然,“咯吱”一声,一根树枝被雪压折,一大片一大片的厚雪簌簌落了下来,把一只绒团似的鸟惊得扑啦啦飞了起来,然后复落在枝头。对着人们直点头。查老师告诉我们,冬季的庐山也有晴的时候。雪后日出,树上的积雪慢慢融化,太阳偏西后,雪融停止。滴滴水珠便在绿枝间渐渐垂成千万根晶亮的小*条,将树木装饰得更加富丽典雅。于是。我们又盼望天晴,好欣赏那银装素裹的庐山雪。
从植物园出来。我们又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共叠泉看瀑布。在春夏之际,这里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引得游人醉不归。冬天该是个什么样子?百闻不如一见,谁知比春夏更壮观!破空而下的三叠瀑布抛洒着半天水珠,水珠在夹峙的两面石壁上凝成无数璀璨的*柱,长的竟有几十米,整个三叠泉景区就是一个*的宫殿,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从屯叠泉爬上来,雪仍在漫天飘摇着。飞舞着。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看到了许多,也想到了许多。可以说,庐山群峰秀丽,树木繁茂,泉流盈溢,不可没有大雪的功劳。我赞美春天庐山的迷蒙绰约,夏天庐山的苍翠清凉,秋天庐山的绚丽多彩,更赞美冬天庐山的*封雪飘,处处透滋出勃勃的生机。
篇三:最美不过庐山冬
夏意迷人,孰不知庐山冬韵百媚,乘着新年瑞雪庐山归去,心旌留连,方信服了庐山人的自豪“唯我庐山,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冬季的庐山,铺琼砌玉,惟馀莽莽,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壮观景象,更是南方人的至爱……
未曾见过下雪的南方人,或是没有时间空下来慢慢欣赏雪景的忙忙碌碌的人们,一定要在冬季到庐山赏赏雪,当你随着车子“跃上葱茏四百旋”登上庐山时,眼前豁然开朗,天上街市迷蒙如梦,暮*下的雪峰俊美依旧,空气新鲜得沁人心扉,被苍翠清凉的山峰包围着,只想大声呐喊。走在雪映着月光,树影映着人影,贴在雪地里像清晰的雕刻,树*中露着点点灯光,别墅的屋顶白耀反光,“别墅雪景”显示出千姿百态的异域风情,有种错觉,不是在山间而是在欧洲某个小城。雾气和寒气袭来,看那窗花*结,散发着一种温馨童话气氛。有趣的是牯岭的英译文Kuling从英语Cooling(清凉)一词演变而来,冬日Kuling是真正Cooling,神清气朗如真空虚静,明月笼罩下的夜景又是那么闪烁神奇,庐山赏雪,不可错过夜*牯岭。
既然选择冬季来庐山当然不能错过星子县的温柔泉乡,终于可以享受*雪温泉的两极激爽了。躺在热热温泉,山上雪茫茫,山下雾蒙蒙,头顶天寒,脚踏地热,抬头望山,最高的大汉阳峰就在眼前,更可爱的是五老峰像极了白发老人端坐山间,寒山暮*,清新的呼吸里嗅到春天的味道,再品一口山泉云泡雾茶,温润心田。冬雪庐山横看成玉侧成碧,远近奇幽各不同,奇庐说不尽的诗意和浪漫,无怪乎陶渊明选择此地逍遥生活,“醉石”遗迹里述说着隐士生涯的悠然自得。
描写庐山的作文600字3
"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早之前我就读过这首李白写的庐山诗,今天终于实现了我长久以来向往的庐山之行。
抵达庐山后,我们首先前往参观的是如琴湖,这个景点颇有意味。为何称其为如琴湖呢?原来,从高处俯瞰,这湖状如一把琴,因而得名如琴湖。而如琴湖周围常常笼罩着大雾,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仙境。湖对岸耸立着一座山峰,微风拂过,云雾缭绕,远眺之下,山峰若隐若现,美不胜收。
稍作停留后,我们来到了第二个景点——老别墅的故事。由山上俯瞰,这些别墅或隐或现。有的只露出红*的屋顶,有的半藏半露于绿树之间。
第一座别墅是赛珍珠的,她是一位作家,著有《大地》一书。赛珍珠别墅的外观为绿白相间,内设书房、卧室等房间。赛珍珠六岁时就在书房写信给《美国周刊》,书房中摆放着大量书籍,让人沉浸在浓郁的书香中。我心生敬佩:“赛珍珠实在了不起,六岁就有写信的能力,真是名副其实的作家。”赛珍珠别墅外种满了花草树木,成为了一处花园。她常在花园里阅读,与小伙伴们玩耍。庐山上还有许多其他别墅,如**官别墅、传教士别墅等。
“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三叠泉是此次旅游的第三站,名符其实,瀑布由陡峭的山崖分成三叠。第一叠泉水细细如白练,第二叠泉水稍显粗壮,仿佛美丽的绸缎,而第三叠泉水如白龙从天空飞入水中,飞腾而下,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站在三叠泉脚下,泉水随风飘来,让人突然感到全身清凉。
庐山真是美丽啊!我希望有机会再次踏足这片美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