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翠鸟说课稿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篇文章。
【教学内容】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分析】 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观察,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以及在捕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于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时,巧妙地运用了描写手法,表现了翠鸟的美丽和灵活。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培养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又叫“叼鱼郎”。
出示课题(齐读)。
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小结过渡。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出示图片,谈谈翠鸟的外形特点。
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找出有关的词语。(眼睛、嘴、爪子、头巾、花纹、外衣、衬衫)
指名学生分享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爪子——羽毛——眼睛——嘴)
板书:爪子(红*)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小结过渡。
三、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翠鸟的动作怎样?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指名回答)
比较句子: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指导朗读。
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汇报讨论情况。
比较句子: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动作敏捷?
理解句子: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指导朗读。
小结: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表达了翠鸟捕鱼的过程。
四、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由读。
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峭壁上
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
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课外延伸。
欣赏鸟类的图片。
课外延伸:
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笔画一幅画。
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鸟》说课稿范本2
教学目标说明:
1、从内容上讲,专题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专题教学是研究*学习的具体实践。它把看、听、说、读、写打通,学科间打通,课内外打通,实现综合教学。本专题意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培养其情感,学会学习。
2、从学习方式上讲,本专题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同时体验成就感,形成良*循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课堂内容的设计及过程设想
本课在设计中,注重过程与方法,不是简单追求结论。根据本专题学科互通、课内外互通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初读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课外广泛收集鸟的资料和信息,以供课上补充、加工和整理。
观鸟、咏鸟、读鸟、议鸟,以致到作业中的写鸟,这五个版块既是互相渗透、有机统一的,又是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
一、观鸟——展示台
设计说明:意在
二、咏鸟——积累库
设计说明:
三、读鸟——阅览室
设计说明:
四、议鸟——问题屋
设计说明:我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了“议鸟”。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提炼、提高并形成新的认识和观点。
五、写鸟——练功房
设计说明:写鸟及写“倡议书”,意在整理、提炼活动中的感悟,训练
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要有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从而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惊弓之鸟》说课稿范文3
一、说教材
《惊弓之鸟》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这是一则成语故事,主要是讲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惊弓之鸟比喻受到一点惊吓就害怕得不得了。通过学习这则成语使学生知道更羸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生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针对这一要求,以及三年级学生能够扫除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已经具备初步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于对文本的以上解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分角*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把“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和学法角*扮演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并指导、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法是:自主探究,以分角*朗读为主,并能用“因为所以”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a、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不少成语故事,谁能说一说学过哪些成语故事?(学生说)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叫《惊弓之鸟》。谁先说一说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
b、已经预习课文了能不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让学生分角*朗读,体会蕴含的感情
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角*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描写人物神态的“大吃一惊、小小、更加奇怪”等重点词语,由此融入不同的角*感情,在不同的角*体验过程中,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生动有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人物身上所蕴含的感情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从而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3、引导点拨、突出难点
在理解更羸说的那段话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为了化难为易,我让学生读完这段话以后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段话的意思说出来,“因为听到弦响,随意心里害怕;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直掉下来”,学生清楚明了,接着,再请同学用另一种形式说,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如:大雁只掉下来,是因为伤口裂开了。(这样的句式练习,尽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也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掌握知识,获得运用新句式能力)。
最后设置疑问: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使他们的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最后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再次揭题。
4、课后作业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
2、课外阅读一些成语故事,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讲给大家听,并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这样的作业布置,使学生对这个成语有更深的理解,并能更多地了解其它的成语故事。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差异,把学生主动权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