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本文中,苏轼将天上的满月比作一个游人,从东面山上升起,仿佛也陶醉于美景之中,慢慢地移动。这样的描写真是妙不可言,仿佛月亮在斗牛之间徘徊,恍若真实。
2、苏东坡以水月为例,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指出若从变化的角度观察,天地之间的变化是无法用一瞬间来衡量的;而若从不变的角度看,物我皆是无尽的。
3、在本文中,箫声的威力被写得十分动人,不仅使人感动,就连动物如蛟龙也因之飞舞。描述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后思及自己凄凉的身世,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4、在《赤壁赋》中,苏轼以“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概括了曹**队的壮丽场面,形容其势不可挡,气势磅礴。
5、在《赤壁赋》中,客人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个人在宇宙间生命短暂、渺小的感叹,将人生比作天地间的一粟,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和感慨。
6、作者描写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融入天空,随风飞行,超脱尘世。这样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境,情景融合在一起。
7、《赤壁赋》中客人通过对比曹*的盛况,强调了历史人物的风采与当下的平凡。曹*当时的英雄气概与现实中客人的平凡对比鲜明,再现了历史的辉煌与时代的变迁。
后赤壁赋 原文2
是年十月十五之夜,我从雪堂出发,准备返回临皋。两位友人随我来到黄泥坂。时值深秋,霜露已降,树叶凋零殆尽,人影在地面清晰可见。我抬头仰望明月,不由心生欢喜,便哼唱着歌与友人相和。
忽然,友人叹道:“有客而无酒,有酒而无肴,如此良辰美景,却也可惜!”另一位友人应道:“今夕薄暮时分,我捕获一条鱼,巨口细鳞,形似松江鲈鱼。只是不知哪里可以弄到酒?”于是,我们返回家中,向妇人请教。妇人说:“我有一斗酒,珍藏已久,专为子你急用之时。”
于是,我们带上酒和鱼,再次游至赤壁之下。江水奔腾,声势浩大;千尺断崖,巍峨壮丽。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过短短数月,江山之景已判若两隔。我便挽起衣袖登上山崖,踏过险峰,穿过茂密的树丛,踞虎豹于足下,登虬龙而上,攀上栖鹘的危险巢穴,俯瞰冯夷的幽深宫殿。两位友人无法跟随。我仰天长啸,草木为之震动,山鸣谷应,狂风卷起,江水激涌。我既悲凉,又惊恐,感到身处此地不可久留。于是,我折返登上小船,任其漂流,随波逐流,直到停歇为止。
此时已是深夜,四周一片寂静。正当我望望四周时,一只孤鹤横空飞来,自东向西,双翅如车轮般宽大,身披玄*羽毛,胸腹洁白如缟。它鸣叫一声,掠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没过多久,友人离去,我也入睡。
梦中,我见到一位道士,身穿羽衣,迎风飘扬,从临皋上空飞过。他向我作揖,说道:“赤壁之游,快活甚矣?”我问他的姓名,他却不回答。“啊!唉呀!我猜到了。当日深夜,飞鸣而过我船上方的,莫非就是你吗?”道士回过头来微笑,我也从梦中惊醒。我急忙开门查看,却不见了道士的身影。
后赤壁赋 原文及翻译3
是十月十五日,我离开了雪堂,准备返回临皋亭。两位客人与我一同穿过黄泥坂。霜露已经降下,树叶纷纷飘落,我们的身影映在地上,仰望着明月,心情愉悦,随着歌声相互呼应。片刻后,我感慨道:“有客无酒,有酒无菜,月明风清,何等美好的夜晚啊!”客人说:“傍晚时分,我撒网捕鱼,有大有小,形状酷似吴淞江的鲈鱼。可惜没有酒。”我回家告诉妻子,她说:“我有几斗酒,早就收藏好了,就等着你突然的需要。”于是我们带着酒和鱼,再次来到赤壁下游玩。江水潺潺,岸边陡峭,山高月小,水位下降,石头露出水面。曾几何时,上次来时的江山已然变化,难以辨认。我跨过险峻的山岩,拨开茂密的野草,攀爬怪石,俯瞰深宫。两位客人无法跟随。我高声长啸,引起了山林的回响,大风掀起了波浪,感到忧愁与恐惧,觉得这里不宜久留。回到船上,让船漂流,听其去向停泊。天将近半夜,四周寂静。一只孤鹤从东边飞来,翅膀如车轮,羽衣飘飘,拉长鸣叫声,飞向西方。客人离开,我也就寝。梦中见一位道士,羽衣飘飘,路过临皋亭,向我问道:“在赤壁游览开心吗?”询问他的姓名,他默不作声。“唉,我明白了,昨夜飞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笑了笑,我惊醒过来,开门一看,他的身影已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