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是一则具有寓言意味的故事,描述了一个人本意要往南方去,但却坚持往北行驶的情节。尽管有人多次提醒他方向错误,他却置之不理。这个故事通过“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的情况。
以下是针对教学设计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书写3个生字,并认识2个生字。
明白要听取他人的建议,保持行动与目标一致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质疑和理解能力,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 学会书写3个生字,并认识2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并读懂故事。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确立寓言的概念。
二、引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新生字“辕、辙”,结合插图投影进行教学。
解释“南辕北辙”的意思,讲述故事背景及含义。
三、观看课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
四、自主阅读课文,检查学习效果。
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并理解课文结构。
记忆认字表中的生字,并指出难写的生字,强调注意事项。
五、布置作业。
正确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练习课本剧,完成课后第3题。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袁辕紧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体会寓言的主旨。
分角*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明白做事情必须确保方向正确,并听取朋友的建议。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掌握“南辕北辙”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通过课本剧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读中解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分享自己的理解或疑问。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三、分析课文对话,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梳理角*对话中的建议和反应。
分析季梁的*格特点。
学生分角*朗读课文。
四、启发想象,体味寓意。
引导学生想象故事结局。
学生表演故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五、拓展思考,总结道理。
分享个人经历,讨论行动与目标的关系。
总结学习,强调听取朋友建议的重要*。
六、布置作业,进行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准备“成语故事会”。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 往北驶←——————————楚国(南) 离楚国越远
南辕北辙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1)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
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1)小组合作交流(2)反馈交流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3、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