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推动现代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几年的实践经验,现代教育为学校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教师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现代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保障。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现代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现将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现代教育设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设施设备的有效管理与维护是远程教育顺利实施的基础。本学年,我校将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设施设备的管理,特别是对因教师*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的问题,进行深入整改。具体措施如下:
强化教师*作培训,确保教师能够熟练、准确地使用现代教育设施,尤其是计算机、投影仪和DVD播放机等设备。要求教师掌握正确的*作方法,减少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
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机房卫生,保持设备清洁。设备每周进行一次擦拭,不使用时要覆盖保护。
管理人员要详细记录设备使用情况,遇到故障时及时修复。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尤其是针对软件问题造成的使用障碍,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二、现代教育教学资源的接收与整合
教育管理人员要及时接收和整理各种教学资源,并进行系统登记。对于零散的教学资源,要进行分类整理。对于有长期使用价值的资源,进行光盘刻录并登记入册,确保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和长期保存。
三、现代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
教育管理人员要确保设备完好,线路畅通,做好硬件准备。鼓励教师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班会、主题教育活动等,推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现代教育的优质资源,全面提升教育效果。
四、教师培训
20xx年4月
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计划2
一、工作综述
为了全面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应充分发挥“远教”资源的优势,结合光盘播放设备、卫星收视系统等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现代化。通过广泛应用这些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手段,提升教育质量,进一步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换代。
二、重点与目标
我们需要正视远程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发挥学校和教师的自身优势。以教育部办公厅教基厅[20xx]5号文件以及省教育厅教秘基[20xx]70号文件为政策指导,重点提升远程教育的培训质量和应用效果。目标是通过将技术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和质量优势,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我们将努力推动远程教育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确保其“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此外,学校还要迎接黄山市的远程教育国检,把远程教育打造成学校的一大亮点。
三、科研与使用
(一)年度教学计划
1. 全体教师应积极参与本校的计算机培训,并有效利用“远教”资源,在教学中普及应用,目标是至少50%的教师能够熟练应用。
2. 每月开展一次“远教”资源使用情况研究活动,并对资源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检查。
3. 专职管理员需每周五之前选择*地将教学资源刻盘并提供给教师使用。
4. 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远教”资源使用课。
5. 每月组织一次学生收看思想品德、卫生、法制、安全、环保等专题节目,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 利用光盘播放系统和卫星教学收视系统,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以及新课程的知识,每学期集中学习2-3次。
7. 组织校内的课堂教学观摩与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0课时(包括观看教学实录光盘)。
8. 骨干教师和专职管理人员需在校本培训中承担相关培训任务,确保及时接收卫星教育教学资源,并且每周下载量不低于2GB。
(二)切实开展远教月活动
根据县级《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计划》的要求,积极开展远教月活动。教务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突出主题并解决实际问题。全体教师需积极参与活动,通过交流与互动,相互学习,提升教学水平。活动期间,每位教师至少需要上一节公开课,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或教学小论文,制作一份特*教学课件,并准备一份远教观摩课。为确保公平,远教活动日的观摩课授课教师将由教务处提前抽签确定,而非事先安排,这样可以为所有教师提供参与的机会。
(三)加强远教教研与科研工作
(四)发挥远教设备的教学效益
学校领导应坚持“宁可用坏,不可放坏”的理念,鼓励并支持教师大胆使用远教设备,积极探索其教学潜力。根据教师年龄段和教学经验的不同,设置信息技术整合课程的使用频次:45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需进行不少于25节信息技术整合课,46至55岁的教师不少于20节,55岁以上的教师不少于10节。
学校教育技术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县教育局和指导中心装备部的工作部署,以“落实、创新、提质”为工作主题,着力抓好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化管理等重点工作。通过强化队伍建设等措施,确保教育技术工作的建、配、管、用四方面的协调发展,推进“信息强教”战略,满足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促进全乡教育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二、工作任务及目标
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使“模式三”、“模式二”、“模式一”设施发挥应有作用。
持续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加强对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树立各方面典型,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率。目标是实现管理组织体系化、建设配备标准化、管理工作责任化、装备使用目标化、规章制度完善化、档案建设实用化。
全面落实《宁城县中小学实验室工作检查评估标准》、《宁城县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检查评估标准》、《宁城县中小学图书工作检查评估标准》,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管理规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的应用。
全面开展中小学实验和信息技术*作考查考试工作,对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进行*作考试,持续评估各校实验室工作和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组织参加上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摩课、电教录像竞赛课、教育技术成果评优等研究活动。
分层次举办实验员、实验教师、电教管理员的实际*作和应用技能培训与考试。
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确保中小学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培养学生实际动手*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电教教学、实验教学及图书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根据新《实验管理要求》,配齐配足实验*作所需仪器和器材。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教育技术工作队伍的建设
抓好电教管理员和实验员队伍的建设,保持相对稳定,加强业务培训,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目标意识和效率意识,逐步形成一支业务过硬的队伍。
各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实验员和实验教师组成的实验教学教研组织和电教教研组织,制定配套的计划、管理、教研、督查、考核等方案,确保电教教学和实验教学健康有序地开展。
加大对电教管理员和实验管理员的培训力度,强化专业教师的指导、引领、辐射作用,确保持证上岗并且相对稳定。
全面推进校本培训,以骨干教师为主要师资力量,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理论、电子教案撰写和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教师培训面总体达到90%以上,一般教师学会使用PowerPoint等软件撰写电子教案或制作课件。
(二)多渠道融资,确保装备资金的到位
确保政策*收费的到位,并做到专款专用,对学校信息技术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在装备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发展与经济承受能力、计划与实际需求、普及与提高等关系,坚持够用、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经济实用型装备的研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发挥设备作用,促进教学发展 各校要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教室、计算机网络等设施,为丰富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提供优越条件,为科技制作、小发明等各类课外活动小组搭建自我体验、自我尝试、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树立示范窗口,以点不完全呢,还有一点点剩下的部分:
(四)树立示范窗口,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发展
抓好一中、存中、格蒙、三孝格孝西铺、李铺等校电教规范化管理。
广泛开展创建教育技术管理规范化学校的工作,选择2所学校作为样板校,6月份召开“模式三”规范化管理交流会。
在一中、存中、三孝西卜开展远程教育资源使用试点,总结远程教育的经验与模式,年内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加强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树立示范,推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