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语文天地九》教学设计(精选9篇)

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的重大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通过习作练习,体会“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含义,分享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活页卡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

在三年级时,我们摘抄了文章中使用得好的词语,但只是这样还不够。在本学期,我们还将进行摘抄的练习,并学会摘抄优美的句子。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写摘录笔记)

讨论:

回顾班级上学期进行了几次摘录笔记的活动,分享体会。

提醒:

在课外阅读中作摘录笔记时,要记下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

活动:

出示活页卡,问:“上面摘录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词句?”

齐读摘录的词句。

指读其中的句子,请查资料的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意思。

个人练习:

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朗读。

读一读:

自由朗读。

教师简要介绍谚语、古诗文的含义。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和背诵。

师小结。

第二课时

导入: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回到她的童年时光中,看看她的收获。(板书:柚子树下)

活动:

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在自读过程中标记不理解的地方。

交流:

在自由读课文时,出示课件的思考题,如:

再读课文第三部分,划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

描述在什么情况下和由根子一起去水塘里划盆采菱。

在水塘里采菱时,发生了什么事?我的心理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此时,我又有什么收获?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由根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齐读。

小练笔:

以“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由根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为题,注意将自己的想象写入其中。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实际上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敬。农民伯伯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农民的诗。(板书: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

活动:

自读课文,并执行学习要求,如读准字音、在文中的空白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标记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问题。

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并注意正确发音。

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不理解的地方。

指导朗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其中的情感,体会老人的普通、平凡。

写读书笔记:

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

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优美的词句。

扮演“小记者”,采访身边的农民,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四课时

谈话导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民的普通、平凡,但他们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们。

小组交流:

分享课前采访或观察到的身边农民的经历。

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适时评点。

习作:

确定习作的主题。

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天地九》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积累运用”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多音字组词。

1学生完成练习。2集体讲评。3读一读。4教师强调:多音字要注意根据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定音。

二、抄一抄

1读词语。2学生自己抄。3选取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

三、积累成语

1学生完成练习。2集体反馈。3读词语。

四、补充句子

1读例句。2指名口头完成练习。3学生完成练习。4集体反馈。

五、读背《秋夕》

1读题、释题,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

2读一读,读中感知古诗的内容。

3图文结合,说说古诗描绘的景*。

4有感情地朗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畅所欲言”,“初显身手”,“金钥匙”。

教学过程:

一、金钥匙

1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班级平时同学发言的情况。存在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2教师小结:我们怎样克服紧张忘了*的毛病呢?

3学生自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4指名反馈:发言时应做好什么准备,才不会忘了要说什么?

二、畅所欲言

1教师出示实物帽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人们经常用它来干什么?

2想一想,草帽还能当什么呢?

3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

三、初显身手

1出示文中的迷语,读一读。

2学生猜一猜,然后反馈。

3鼓励学生把收集的词语拿到班里老考考同学。

4自己出谜语,互相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指导写作。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

1学生自读短文。

2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分段读短文。

4学生质疑。

5相互交流。

6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二、指导习作

1学生展示自己现在房子的照片,说说自己房间的样子。

2小组交流:你希望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

3指名反馈。

4明确习作要求。

5学生练习。

6教师巡回指导。


语文天地教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1、练习写字,比较字形相近的字,并能口头组词;2、学习灵活运用词语,并能给词语分类;3、练习补充句子;4、阅读练习,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5、收集图片并介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描一描,写一写。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2、出示找字,练习书空。(注意找字后写点。)3、观察找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描一描。4、学生练习写找字。

二、比一比,再组词。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2、出示渴和喝,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抽学生口头组词。4、学生分小组自己学习乌和鸟、外和处。5、学生在全班交流。

三、选词填空。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2、比较怎么和什么的意思。3、出示句子,填空,再读一读句子。观察每个句子的后面都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再读一读句子。

第二课时

一、照样子,说一说。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2、读例句,说说谁在干什么?3、指导完成补充句子,再读一读句子。4、分小组将自己补充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听。

二、读一读,做一做,说一说。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3、学生自己读短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4、同桌互相读读课文,正音。5、全班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6、做一做:自己试着做一个太阳钟,并向同学们介绍是怎么做的。

第三课时

一、将下列词语分分组。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2、读读有哪些词语,想想它们指的是什么?3、它们哪些词语是一类的?找出来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二、找一张你喜欢的图片,想同学们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1、看图,听听冬冬和丁丁的介绍。2、拿出自己准备的图片,向同桌的同学介绍图片的内容,你为什么这它?3、抽生全班交流。4、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收集图片不但有趣,还能增长许多课外知识呢!

三、老师总结,完成作业。

反馈评价:


语文天地教学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交流自己的日积月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2、朗读词语,学习两句古诗,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3、走到户外,感受阳光,为写作文打基础。

4、开卷有益学习《太阳城》,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特点,以及太阳能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朗读太阳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摘录笔记、词语、古诗,积累语言。走到户外,感受阳光,作自己喜欢的事情。

教学目标:

一、摘录笔记:

1、学生齐读词语,交流“清净、一刹那”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摘录笔记,评出“摘录大王”在全班交流。

二、读一读:

1、用各种形式朗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交流词语意思。

3、选词说话。

4、学习古诗:反复朗读体会诗意,通过想象体会意境。

三、初显身手:

1、朗读题目,明确要求。

2、作好准备:a、确定时间,选择阳光充足的时间。

b、确定地点:学校*场。

c、准备好实验用品:镜子、喷雾器、肥皂水等。

3、活动过程:a、学生先独自或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感受阳光。

b、集体演示交流,分享成功。

c、谈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太阳城》一文,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安装位置以及功能,了解太阳能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读自悟:

1、学生自己朗读文章,读准字音。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想一想:自己明白了什么?并交流。

3、指生朗读课文,思考:本课的“能”指什么?(能量)文章围绕“太阳城”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指生交流。

二、师生交流:

1、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应该怎样分段?

2、交流:1、(1)直接点明太阳城的特点: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资源。

2、(2~3)简要介绍太阳城接受、转换、储存太阳能的设想。

3、(4~6)具体介绍太阳能的作用。

4、(7)表达对太阳城的无限向往。

3、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出自己得体会。

4、指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天地九》的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读一读,组成词语。

2、完成看谁写的成语多。

3、完成照样子写一写。

4、完成初显身手。

5、完成金钥匙。

教学重难点:

1、完成多音字组词。

2、完成积累成语。

3、完成仿例造句。

4、完成初显身手。

5、完成金钥匙。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我想》、《七*花》、《降落伞》三篇课文,知道了我们小学生应该大胆想象,发挥创造,追求美好的向往。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天地去学习。

二、新课:

1、完成读一读,组成词语。

(1)出示4组多音字,学生认读。

xing ji  he  jiang

兴  系 喝  降

xing xi  he  xiang

(2)自由读一读,齐读。

(3)自由组词,并指名说说。

2、完成看谁写的成语多。

(1)出示2组成语,学生认读。

想:异想天开

梦:南柯一梦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知道的想和梦的成语。

(3)指名说说。

3、完成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2组句子,学生认读。

①这真是一朵神奇的花,我要把它插在最好的花瓶里。

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是我能像小鸟那样,用翅膀在天空中飞翔多好呀!那我就可以飞上蓝天了。

要是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桌说说。

(3)指名说说。

4、完成初显身手

(1)搜集或者编写谜语,开猜谜会。

*出示2个谜语,学生猜。

打开半个月亮,  生在水中,

收起兜里可装。  却怕水冲。

来时荷花初放,  放到水里,

走时菊花正黄。  无影无踪。

谜底()   谜底()

*指名学生猜。

*互相交流,开猜谜会。

(2)你喜欢猜谜吗?模拟是怎么猜的?写一写。

*指名说说。

*写一写。

5、完成金钥匙。

冬冬:本来我想得好好的,怎么一站起来发言就忘了?

丁丁:要先想好说什么、怎么说,再发言,就不会忘记了。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笔下生花。

教学重难点:完成习作:制定公约。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天地去完成笔下生花。

二、新课:

完成笔下生花。

1、出示题目,学生齐读。

你希望自己的房间什么样?写一写。

2、自由说说:自己希望的房间是什么样的?

3、指名说说。

4、写一写

5、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四、板书设计:语文天地笔下生花

五、教学后记:


《语文天地九》教学设计范文6

第一课时(摘录笔记、读古诗)

一、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

2、师: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5、师: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

c、魔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1、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

嘈嘈:声音沉重悠长。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弦声幽细琐碎。

第二课时(自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

三、体会思想

1、讨论: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2、指名回答。

3、师: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4、师: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你是我的吉他。)

5、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拓展

1、师: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

第三、四课时(习作)

一、导入习作主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音乐)

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引导习作主题。

a、注意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b、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c、合理、大胆地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d、拓宽视角,引向人、动植物、大自然等等。

6、学生开始习作。

7、修改习作。

8、抄清习作。


《语文天地十六》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字的笔画,正确书写“巾、衣、本、牙”四个字。

2、听故事,讨论怎样才能见到雪孩子。

3、初步体会会意字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文天地中的“学写字”的练习。

1、*说说“巾、衣、本、牙”四字的笔顺并书空。

2、玩一玩“我说你写”的游戏。学生说一个字,例如:“以”,找另一个同学书空笔顺。

3、写字。看谁写得又准确又漂亮。

二、字形小魔术

1、出示“木”字,抽生读一读,书空写。

2、你能给“木”字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吗?开动脑筋想一想。(本、术、禾)

3、出示“力”,请你变魔术,加两笔后让它变成另一个字。(办、为)

4、出示“巴”字,请你给它加偏旁,看能变成哪些字?(把、吧)

5、你还能给哪些字变魔术?互相说一说。

三、读一读,继续往下说词语。

1、出示词语:青蛙、刺猬、熊、蛇,你觉得这些词语表示的是什么?(动物类)你还能说出哪些动物名称来?

2、第二类:黄*、红*、绿*,是表示颜*的,请说说表示颜*的词。

3、第三类:围巾、棉衣、手套,是表示衣物的,请说说表示衣物的词。

4、你还能说出哪些词是一类的?

四、照样子说一说

1、例句:冬天的本领真大呀!

2、句式:谁真怎么样?

3、请依照这种句式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九九歌》

1、自由朗读,看你从中能读懂点什么?

2、你知道这首儿歌讲的什么意思吗?

3、教师介绍有关节气的知识。领学生揣摩儿歌的意思。

4、读一读,争取能背诵。课后背给爸爸妈妈听。

二听雪孩子的故事。说一说,怎么才能见到雪孩子?

1、听老师读两遍故事,可让学生提一些关于内容的小问题,检查学生是否听懂了。

2、分组说一说,怎么才能再见到雪孩子?老师不要讲太多的自然常识,让学生问、学生答。

3、试着把故事接着讲下去。“第二年冬天,又下雪了……”

三语文天地的学法指导:初步体会会意字的特点。

1、想一想,你从这些字中发现了什么?

2、收集这样的字,写在本子上,再和伙伴们交流这些字的特点。


《语文天地九》教学设计范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积累运用”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多音字组词。

1、学生完成练习。

2、集体讲评。

3、读一读。

4教师强调:多音字要注意根据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定音。

二、抄一抄

1、读词语。

2、学生自己抄。

3、选取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

三、积累成语

1、学生完成练习。

2、集体反馈。

3、读词语。

四、补充句子

1、读例句。

2、指名口头完成练习。

3、学生完成练习。

4、集体反馈。

五、读背《秋夕》

1、读题、释题,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

2、读一读,读中感知古诗的内容。

3、图文结合,说说古诗描绘的景*。

4、有感情地朗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畅所欲言”,“初显身手”,“金钥匙”。

教学过程:

一、金钥匙

1、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班级平时同学发言的情况。存在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2、教师小结:我们怎样克服紧张忘了*的毛病呢?

3、学生自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4、指名反馈:发言时应做好什么准备,才不会忘了要说什么?

二、畅所欲言

1、教师出示实物帽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人们经常用它来干什么?

2、想一想,草帽还能当什么呢?

3、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

三、初显身手

1、出示文中的迷语,读一读。

2、学生猜一猜,然后反馈。

3、鼓励学生把收集的词语拿到班里老考考同学。

4、自己出谜语,互相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指导写作。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

1、学生自读短文。

2、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分段读短文。

4、学生质疑。

5、相互交流。

6、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二、指导习作

1、学生展示自己现在房子的照片,说说自己房间的样子。

2、小组交流:你希望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

3、指名反馈。

4、明确习作要求。

5、学生练习。

6、教师巡回指导。


《语文天地九》的教学设计范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积累运用”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多音字组词。

1、学生完成练习。

2、集体讲评。

3、读一读。

4教师强调:多音字要注意根据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定音。

二、抄一抄

1、读词语。

2、学生自己抄。

3、选取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

三、积累成语

1、学生完成练习。

2、集体反馈。

3、读词语。

四、补充句子

1、读例句。

2、指名口头完成练习。

3、学生完成练习。

4、集体反馈。

五、读背《秋夕》

1、读题、释题,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

2、读一读,读中感知古诗的内容。

3、图文结合,说说古诗描绘的景*。

4、有感情地朗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畅所欲言”,“初显身手”,“金钥匙”。

教学过程:

一、金钥匙

1、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班级平时同学发言的情况。存在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2、教师小结:我们怎样克服紧张忘了*的毛病呢?

3、学生自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4、指名反馈:发言时应做好什么准备,才不会忘了要说什么?

二、畅所欲言

1、教师出示实物帽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人们经常用它来干什么?

2、想一想,草帽还能当什么呢?

3、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

三、初显身手

1、出示文中的迷语,读一读。

2、学生猜一猜,然后反馈。

3、鼓励学生把收集的词语拿到班里老考考同学。

4、自己出谜语,互相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指导写作。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

1、学生自读短文。

2、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分段读短文。

4、学生质疑。

5、相互交流。

6、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二、指导习作

1、学生展示自己现在房子的照片,说说自己房间的样子。

2、小组交流:你希望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

3、指名反馈。

4、明确习作要求。

5、学生练习。

6、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