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渔火:渔船上的灯光。
2. 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 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译文
明月西沉,秋霜弥漫苍穹,
山前传来乌鸦哀鸣几声。
江上渔火映红了枫树叠影,
愁绪涌动,难以入眠。
呀,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的钟声,悠扬地飘向我的舟楫。
创作背景
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即考取了进士。然而,天宝十四年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由于江南政局相对稳定,许多文士纷纷逃往今江苏、浙江一带避祸,其中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在苏州城外的枫桥停泊。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吸引着这位心怀旅愁的客子,让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之美,于是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佳作。
诗文解释
月亮已经落下,乌鸦却仍在啼叫,夜幕低垂,漫天霜*。江边的枫树与船上的渔火,都无法排解我独自一人的愁思。姑苏城外那幽静寂寥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诗人运思精巧,短短四句诗蕴含了六景一事,用最富诗意的语言营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诗中所选景物都经过精心挑选: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配置与人物的心情高度契合,共同构成了一幅流传后世的经典画卷。
赏析
这首诗记叙了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树、水、寺、钟,经诗人艺术再创造,便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欧阳修提出“三更不是打钟时”以来争议颇多。实际上,寒山寺夜半鸣钟确有其事,直至宋代仍如此。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可为佐证。张继可能也觉得夜半鸣钟颇为奇特,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然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正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代“乌啼山”。
枫桥夜泊古诗2
《枫桥夜泊》:唐代诗人张继的经典羁旅诗
在唐代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广为流传的羁旅诗《枫桥夜泊》。
原文: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枫桥: 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为苏州的著名古桥。
夜泊: 指夜间将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 指乌鸦或乌啼镇。
霜满天: 形容夜间严寒,并非指天空真的布满霜花。
江枫: 指江边的枫树,也有人认为是指江边经过霜染而呈现出红叶的乔木。
渔火: 指渔船上的灯光。
姑苏: 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 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夜半钟声: 指半夜时分寺院敲响的钟声。
白话译文:
月亮西落,乌鸦啼叫,夜晚寒气逼人。
江边的枫树和渔火映衬着我的愁思。
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
半夜时分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的客船。
创作背景:
《唐才子传》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考取进士。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张继避乱南下。一个秋天的夜晚,他泊舟枫桥,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唐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收录此诗,题为《夜泊枫江》。宋李?P等编《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3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象诗所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都来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千上万的游人。《枫桥夜泊》到底散发着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了解课文大意:
解释题目。
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本诗仅32个字,却包含丰富内容。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诗人面对良辰美景,心情如何?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人愁到了什么程度?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眠”是什么意思?诗人明明没睡着,那你是怎么理解的?
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尽管苏州是江南水乡,夜*多么迷人,但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乌鸦的叫声凄凉,周围寒气逼人,孤单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远处传来的钟声,全诗贯穿着“愁”,染上了浓浓的愁绪。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象画面。
你曾经有过愁吗?是什么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么真实!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张公子,张公子,起床了吗?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昨晚没睡好?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诗人经历了无数个夜晚,但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自由背诵本诗。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枫桥夜泊》,并在诗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