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学期八年级5、6班的语文教学质量,我制定了以下详细计划:

一、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期末的学习质量检测中,5班的学困生有所进步,但尖子生表现不突出;而6班尖子生较多,但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这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二、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与实施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注重课堂实效*,认真备课,灵活运用备课内容。课堂教学将依据新课程标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首先准备工具书自主阅读,扫清字词障碍并做积累,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内涵。随后结合课后习题和学生阅读中的质疑,分组合作交流,展开课题探究,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交叉进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重点:通过师生互动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路,为写作打下基础。

三、第二课堂活动与大语文教育 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语文教育内容,通过文学、历史等多方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情怀。

四、作业的批改与辅导

作业精选与批改:精心选择作业,按时按质批改,并给予指导*的鼓励*批语。特别关注学生的字迹和表达能力。

优秀生和学困生的差异化辅导:对优秀生加强阅读质量辅导,指导其选择和阅读课外书籍,提升写作水平;对学困生则进行基础补充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堂进度。

五、德育工作的融入 将德育工作融入课堂和课外活动,通过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以及课外活动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文字书写的整洁与准确:严格要求学生的文字书写,力求整洁和准确。

课外阅读的指导:利用学校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动笔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导学生在书本上进行标注和笔记,养成预习、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

七、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努力,稳定优秀生比例,提高全班的及格率。实行分层教学,集中关注5班的尖子生和6班的学困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八、具体教学进度计划 根据教研组的统一安排,具体教学进度如下:

第三至四周:完成第一单元教学

第五至八周:完成第二单元教学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九至十四周:完成第三至六单元教学

第十六至十七周:复习备考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以上计划将确保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期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紧跟中考题型变化,注重八年级教学的实际情况,重点培养优生并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通过主题阅读、作文定格训练、小综合巩固、诗歌写作等多样化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语文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扩大优生面为总体目标,争取全区统考A+1人数达到132人(每班11人),A+2人数达到216人(每班18人),A+3人数达到300人(每班25人)。以精细化的教学设计为具体目标,结合教师的个*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确保年级组的教学任务完成。

三、基本情况

1、学生分析:

八(12)班的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虽然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存在积累不足、文言文词汇量小、现代文理解不深入、作文缺乏素材等问题,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2、周课节次:6节

学科代表:汪良峰、陈宇坤

四、主要措施与要求

1、立足课本,以阅读和作文教学为中心,结合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注重朗读、写作、活动与积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严格按照集体备课的要求开展教学,杜绝因个人创意而脱离集体计划的现象,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与系统*。

3、加强字词教学与训练,确保学生掌握应对新中考题型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推动批注与赏析的读书方法,推广“双休阅读”项目(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创建书香家庭),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特*活动。

7、通过作文定格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让更多学生体验到写作的成功与成就感。

8、落实“培优治跛”工作,特别关注男女生在学习中的差异,努力扩大优生的比例,帮助学困生提高成绩。

五、分工安排

姓名 | 内容(课文标序号) | 备注

---|---|---

杨志新 | 3、6、13、20、21《综4》《写3》《双休阅读1、9》 | 1、课时环节设计完整,时间合理;2、课后作业设计合理;3、尽量自备并发放教案。

夏宜芳 | 14、16、21、《诗2》《口1》《写7》《双休阅读2、10》

王晶晶 | 4、8、21、《综3》《写4》《双休阅读3、11》

李建华 | 11、18、21、《诗4》《综1》《写1》《双休阅读4、12》

胡智 | 5、7、21、《诗4》《写8》《双休阅读5、13》

黄凤琼 | 10、12、17、21、《诗1》《写6》《口5》《双休阅读6、14》

胡顺梅 | 2、19、21、《诗3》、《口2》、《诗5》《写2》《双休阅读7、15》

胡丽萍 | 1、9、15、21、《写5》《诗6》《口6》《双休阅读8、16》

六、单元或章节分析

单元 | 新授知识 | 重难点 | 课时

---|---|---|---

第一单元 | 《寻找理想》、《背影》、《我们和青春对话》、《寄语十五岁》、《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 阅读本单元课文,要抓住重要语句,理解作品主旨,形成自己的感悟。 | 15

第二单元 | 《诗两首》、《太空移民不是梦》、《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迹》、《云赋》 | 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 | 14

第三单元 | 《故乡》、《济南的冬天》、《土地情诗》、《河与沙》、《最后一课》 | 深刻理解家园和祖国的情感,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 15

第四单元 | 《舌战群儒》、《汉字的魅力》、《方块字》、《谈笑》、《读联之悟》 | 细致品味语言的感染力,理解段落作用,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如何写阅读理解题。 | 15

第五单元 | 《扑朔迷离的麦田怪圈》 | 学会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会资料运用。 | 9

第六单元 | 《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短文两篇》、《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丰富文言文知识,培养文言语感,理解作者感情,品位作品韵味。 | 15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3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民间文化展开,通过几位文化名人对过往故事的回顾以及对生活和艺术的思考,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世界。文中描绘的场景既有距离感,又贴近生活,因此教学时需要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适度扩展课程资源,从而深入理解文中的文化情趣,激发学习的主动*。同时,这些课文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行文风格,教学时应以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为核心,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与生活节奏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二、教学目标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加强朗读训练,揣摩文中的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掌握人物刻画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艺术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朗读和品味,领悟情感,感受作品的意蕴,培养语感。

自主、合作和探究*阅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扩展阅读,比较各地的民俗,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措施 首先,从语言教学入手,为学生示范并引导他们揣摩和品味文中的重要词句,注重语言感悟和积累,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其次,教学内容可适度扩展。由于本单元课文对学生较为陌生,教师可以借助音像资料,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体验,但避免将语文课变成“民风民俗”知识介绍课。

第三,教学应体现新课程标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利用当地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本单元的综合*学习以“家乡风情”为主题,设计各种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活动应有计划和评价,计划详尽,形式多样,评价注重过程和态度,力求通过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增加社会经验,培养多种能力。

五、课时安排 《云南的歌会》2课时

《端午的鸭蛋》2课时

《吆喝》2课时

《春酒》1课时

《世俗奇人》1课时

《写作与口语交际》2课时

检测2课时

总计12课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