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许多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理科、英语、政史等容易提分的科目上,忽略了对语文的学习。这种现象让许多语文老师感到焦虑和无奈。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要求语文老师们要有更多的创造力和策略,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时间内,高效地传授知识。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做法。
一、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心
有句谚语说得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每个学生的差异*都是必然的。著名教育家韩凤珍曾说过:“难教育的孩子,往往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而所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则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教育者的职责就是要想方设法保护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自尊心。
1、激励优秀学生树立雄心 优秀的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超凡的智慧,甚至还具备独特的学习方法。鉴于他们这些优势条件,我要求他们树立雄心壮志,设定更高更远的目标。因为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举例来说,七(1)班的刘雨清和七(2)班的张梦雅是两位天赋异禀的语文学生,她们对语文充满热情,文笔流畅,阅读理解能力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她们争取第一,争取高分,鼓励她们勇于迎接挑战和展现进取的决心。因此,她们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给予中等学生信心 中等水平的学生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位置上徘徊,很容易陷入满足现状、平庸度日的状态,对自己的成绩持消极态度。针对这种情况,我给予中等学生更多的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将他们划归为中上层次,并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帮助他们设定目标,从而重拾信心,积极向上。这样一来,就扩大了优秀学生的范围。
3、激发差生的上进心 在优秀教师眼中,学校里并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只有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些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告诉他们:“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有超过别人的优点”。比如,八(1)班的田芳园虽然学习成绩不佳,但擅长使用电脑。因此,我经常在语文课上引入信息技术知识,让他表演并受到大家的赞扬。还有一位叫张雨晴的同学,虽然学习很差,但偶尔也能正确回答一些难题。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大力鼓励他,促使他更加努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些所谓的“差生”也开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渐树立了上进的态度。
二、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1、对优秀学生要求严格而不是宠爱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对于学生,我总是要求严格。特别是对于优秀学生,我更是如此。我会直接面对面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而背后却会表达我对他们的赞扬。因为有时候,处理不好这些问题会对优秀学生造成更大的困扰。在我的班级里,优秀学生并不会因为成绩好就自以为是或者得意忘形,因为他们与其他同学是平等的,甚至有时候,我会对他们更加严格一些。
2、对中等学生要关怀不懈 在我带领的八(1)班中,有一类女生,她们的语文成绩不错,但理科成绩较弱,总是名次排不上去,因此也丧失了一些信心。我看在眼里,心里急,于是我和她们谈心,肯定她们的优点,教导她们如何协调各科之间的关系,树立单科精品的意识。我鼓励她们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不要放弃自己,追求全面发展。因此,这类同学重新找到了信心,语文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3、对差生要包容而不是放弃 对于差生,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关爱。他们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关注,而且差生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八(1)班的赵德宇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差生,但我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对待他,容许他在课堂上犯一些小错误,比如走神听课或者作业完成不及时,但我从未放弃过他的学习。我会要求他在课堂上抄写课文、练习字体,确保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虽然这个孩子的成绩不理想,但在两年的初中生活中,他从未拖欠过作业,实际上也是一个可爱的学生。
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创造者。为此,我努力让课堂进度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我通常不会过快地推进课程,而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并且都有所收获。在课堂提问时,我会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地提问,将难题留给优秀学生,而将易题留给中下等学生,这样既能让优秀学生感到挑战,又不会让差生因答不上问题而感到尴尬,进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在课后辅导方面,我也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化的指导。对于优秀学生,我会帮助他们填补课堂上的知识空白,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比如指导写作技巧、提高阅读综合能力等,使他们真正实现优势发挥;而对于差生,我则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语文基础,从简单的阅读开始,逐步巩固学习过程。通过因材施教,我努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恰到好处的教育。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心得2
导语:有人言,作文乃一张试卷之半壁江山,亦或有人谓,得作文者得天下。这些说辞无不启示我们:作文的重要*不可忽视,其优劣直接影响中考表现。既然作文如此关键,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初中作文教学的要点。
一、正确认识作文教学的特点
作文是一项综合能力,它涵盖了个体的语文素养、思想涵养、生活阅历、知识储备、文化修养以及写作习惯等多个方面。语文能力即个体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作文的基础。语文能力若不高,其他方面再优越也难以创作出令人满意的文章。然而,其他方面同样不可忽视,例如思想涵养涉及作文的思想内容和中心主题的优劣;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则影响着文章材料的选择和内容的取舍;文化修养和写作习惯则决定了文章艺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培养作文能力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仅限于重视语文能力,而是要树立大语文、大作文的观念。
二、从最基本的能力出发
文字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写字则是作文最基本的能力。字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个体作文水平的展现。尤其在考试中,即便思想内容再出*,如果字写得太差,恐怕也难以获得高分。曾经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近400名初二年级学生中,有20%的学生字迹令人难以辨认,有60%的学生字写不够整齐,仅有20%的学生字迹工整,其中仅有8%的学生字迹十分美观。因此,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从初一入学即开始着手训练,要求他们的字要工整、美观、正确。字写好了,学生的作文分数也能提高4~5分。
三、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综合训练
开源与导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学生写作的灵感来源广泛:家庭、学校、社会、世界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老师的任务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主动观察并思考,从而培养一种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习惯。不仅要培养语文能力,还要善于捕捉有意义的材料,理解其中的思想道理,并指导学生将其表达为文章。
阅读与吸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得范例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都是典范的例文,是写作的最佳参考。老师在教授学生语言材料的同时,更应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对课文进行背诵、模仿和改编,以充分吸收知识。此外,优秀作文选也是很好的范例,因为其中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较为浅显,更易于模仿。但在吸收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何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要求与放手:作文有三个层次,即课内训练、课外练笔和自觉创作。在课内训练中,要求与放手相结合。要求即是设定一定的要求,让学生按照规定写作;放手即是在一定要求下给予学生自由,让其放胆创作。这两者的关系要平衡得当,不能过于严格,否则学生容易形成死板的写作模式。让学生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材料、中心、表达方法等方面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其能够展现个人才华。
起草与修改:在作文训练方面要注重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形成文章,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每次写作前都要先列出提纲,确保有清晰的思路,才能实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此外,写好文章后一定要进行修改,作文的要求是尽量追求完美,通过多次修改才能减少错误。修改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
总体而言,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作文教学是一项庞大的研究课题。仅仅通过训练其中一个方面是不够的,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逐步培养这种综合能力,并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进。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并非机械的活动,而是富有血有肉的表达方式。学生需要认识到作文能力的重要*,从多方面激发作文的积极*。如此一来,作文水平必定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初中教师教育教学学习的心得3
3月12日我有幸与曹校长等教干前去我县有名的蔬菜种植大镇辛集中学学习,收获颇丰,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压力很大,很有一种危机感,一种被改革的潮流所淘汰的危机感。
这次学习的内容是学校管理与前勤教学方面的。我们受到孙校长的接见,随后听取了孙校长所做的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介绍,他先后从该校的考勤,教职工的思想动向,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大环境与小环境方面谈经验、谈心得、谈体会,听后感受很深。接着存波副校长介绍了前勤教学管理与教学常规等方面的经验介绍,给老师压担子(备课数量、集背内容、二次备课、作业同步的批阅等常规方面进行介绍)、规范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养成习惯的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介绍,获益很深。
总的来说,我想通过这次的学习,希望自己不管在教学上,还是在年级管理上,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点一滴的借鉴,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明天,不断的创新、超越自我。《初中教师教育教学学习心得》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