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到了炎热的夏季,小满时节也在这个时候到来了,对于中医来说,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养生方法,区别于其它季节,夏季的湿气比较大,身体也会出现湿气过重的现象。同时高温也会让人的身体出现各种异常的状况。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小满时节的养生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宜健脾祛湿

小满时节的养生方法

夏季的特点就是湿和热,而潮湿尤其让人头疼。小满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雨水开始增多,预示着闷热、潮湿的夏季即将来临。此时,大自然中阳气已经相当充实,也处于一个“小满的状态。根据此气候的特点,此时养生的重点是要做好“防热防湿的准备。有句话叫“暑多挟湿,也就是说暑热之气最易与湿邪一起侵犯人体。其实这个时候,湿邪往往已经打入人体内部潜伏起来,等到大暑时节,湿邪主气的时候,暑、湿就会内外呼应,使人们陷入湿气的困扰,从而引发很多问题,比如风湿病、脚气、痤疮、妇科炎症、水肿、肥胖等。《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中医认为,像四肢沉重、容易疲劳、失眠、食欲下降、恶心、头晕等问题都跟体内湿气淤堵有关,属于脾失健运,需要在湿气刚开始时消灭掉。脾主运湿,脾胃功能好,就能把多余的湿气运化出去。所以,此时养生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健脾祛湿上。

要想身体少受伤害,这时就要掌握应时的养生方法。此时节应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并注意防暑降温;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公众应注意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防热病湿疹

前面提到气候的变化,此时也要注意加强防热防湿的保健工作。此时天气闷热潮湿,为皮肤病发作提供了条件,易引发脚气、湿疹等疾病。因此,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同时注意衣物材质的选择,尽量穿一些透气*好、能吸汗的衣袜,以避免湿气郁积。

这一阶段依然离不开夏季晚睡早起的作息规律。由于日长夜短,气温渐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产生疲劳感,进而引发便秘、口腔溃疡、咽痛等症状。因此必须在重视饮食起居及劳逸结合的同时,调节好七情六欲,保持良好愉悦的心情,以免免疫力下降,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按揉足三里

按摩是日常保健的好方法,不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对于养生也有很好的功效。小满这一节气,可按揉足三里与丰隆穴来保健。取足三里穴时,应当膝屈曲,外膝眼向下4横指,旁开胫骨前嵴1横指处。丰隆穴为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常用的保健方法是拇指按揉足三里与丰隆穴:用拇指着力于足三里或丰隆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作数次即可。

忌心神不宁

小满后天气渐热,但早晚仍会较凉,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同时也应当顺应夏季阳消*长的规律,早起晚睡,但保证睡眠时间,以保持精力充沛。古人认为,夏主火,内应于心,夏季应该特别重视对心脏的调养。西医也认为夏日炎热会影响人们的心脏功能,天气变热,体内血流加快,心脏的负荷也相应变大,因此夏季平心静气重养心。夏季切忌心神过度激动,尤其是过于喜悦,这样会伤害心神。此时可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如下棋、书法、钓鱼等怡养*情,也可晨练,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为宜,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也伤阳。

大寒节气养生的方法2

1月20日是大寒节气,那么大寒节气如何养生呢?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小编为您介绍的14个方法,想要冬季过得好,这些方法一定要牢记哦!

增添衣物防寒防风: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在“大寒”时节要注意防风防寒。衣着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比如:在出门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添加外套,并戴上口罩、帽子和围巾等。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以防昼夜温差较大,引起疾病发作。

晨起冷水搓鼻: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麻烦。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鼻炎症状。

寒冬适宜早睡晚起:大寒前后是一年间最冷的时节,从中医观点看,秋冬就得养*收纳阳气,到了寒冬季,更得重视阳气的收藏。中医说到的“养*”指的是阳气收藏。就是说,从秋天起最好早睡早起,到了寒冬则应该早睡晚起。此外,还得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才能顺应自然界阳气收藏的特点。

睡觉勿蒙头:在冬季,气压比较低,空气中含氧量相对减少。室内为了保暖,门窗封闭较严,通风不良。这就使室内的氧气进一步减少,常使人感到压抑、胸闷。有很多人喜欢蒙头睡觉,特别是冬季由於气温低,更是有人喜欢将头、脸、口、鼻全都埋进被子。对此,养生保健专家忠告说,在室内空气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样做会造成氧气不足。

多吃根茎类的蔬菜:大寒养生的基本原则应以“藏热量”为主,植物的根茎是温藏能量的仓库,多吃根茎类的蔬菜,如芋头、番茄、山*、土豆、南瓜灯,它们所具有的丰富的淀粉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可快速提升人体的抗寒能力。

最佳养生物当数白萝卜:大寒节气,因为跨着春节,因此太多的疲劳和应酬,让人免疫力下降,脾胃也会变得脆弱。这个时候,拥有更多维生素和更多粗纤维,更能润肺健脾的萝卜,就是最佳的养生食材。这里说的萝卜,既包括白萝卜也包括红萝卜。体热的人可以生吃它们,但最推荐的还是熟食,比如用白萝卜炖牛肉或用白萝卜羊肉来熬粥等。

试试营养粥:大寒节气降至,自己动手做碗养生粥,美味又健康。如想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想皮肤好,米粥煮红枣;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粥;心虚气不足,桂圆煲米粥。

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大寒”节气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适当多吃点温散风寒的食物,可防御风寒的侵扰。比如:在日常饮食中常用的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都具有发散风寒的功效。如果人因外感风寒轻度感冒时,还可选用“生姜加红糖水”来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适量吃些饺子:大寒时吃饺子也是荤素搭配的好方法。因为饺子里既有肉馅,又有蔬菜,比较适合这个时节进食。平时吃点白萝卜和白菜也很不错。生萝卜味辛*寒,熟萝卜味甘*微凉,有“小人参”之美称。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个白菜萝卜香菜汤,以消除体内过多的油脂。

入睡前以热水泡泡脚: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入睡前以热水泡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睡眠质量,对保健养生都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那些深夜还在上网或伏案工作的人,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缓解疲劳,预防寒冷的效果更明显。

有节制地饮食:寒冷会使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胃肠遇寒冷刺激很容易引起功能失调,出现消化*溃疡、胃肠道发炎、消化不良、胃胀等现象,尤其是冬天人们贪吃火锅,以为这样能祛除寒气,却不知这样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更容易引起肠胃疾病。因此,大寒期间饮食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

户外运动先看“天”:民谚也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不过,专家提倡,要根据天气情况和身体情况适当进行体育活动,锻炼前要查看空气质量是否适宜。室外活动要注意,不可起得太早,日出之前的空气质量、气温都不适宜运动,最好等日出后再外出锻炼。大寒时节的运动还应该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

多晒太阳防抑郁:天气寒冷,人体容易产生情绪抑郁、懒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况,可以通过勤晒太阳抵抗抑郁情绪,心情舒展。早晨10:00到下午2:00之间的阳光最好,每次可以晒20—30分钟。坚持下去,可以有效缓解情绪上的负能量。

保持心情舒畅: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可使体内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怡神敛气,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尤其是老人,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

芒种养生的方法3

在芒种这个节气里,气温一般会升高,降雨较多,导致空气湿度增大。这样的天气很容易导致人体出汗,引发各种身体问题。因此,芒种时节需要特别注意养生方法。

多补水,定时午休:芒种时节气温升高,人体容易出汗,消耗体力较多。因此,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同时,由于白天时间长,午休能够帮助恢复疲劳,有利于保持健康。记住,保持心情愉快也很重要。

*浴:芒种后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为避免中暑,应勤洗澡,利用*浴排出体内多余的热气。但需注意,不要在剧烈出汗后立即洗澡,以免引起皮肤问题。*浴可以选择五枝汤沐浴,这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方法。

饮食宜清淡: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肉,多食粮食。特别是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的食物,以及具有降压、降脂功能的食品。

以上是针对芒种时节的养生建议,注意保持适当的饮食和作息,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