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故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2、初步了解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3、认识8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认识一个部首。
2、引导学生了解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以前我们就学过许多有趣的汉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业学习一些这样的字,你们喜欢吗?
二、追本溯源,通过字理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图片。
2、学生猜这是什么字?
3、讲解字理。
渔:形声字。“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在水中获得鲜美的鱼的过程即为“渔”。
突:会意字,甲骨文中间是一条河流,上下各有一只脚,意思是脚迈过河后,河流变作水,两脚在水的两旁。小篆将水写在左侧,两脚变成步字写在右侧。本义是步行渡水。
灾:会意字,屋内着火必成灾。
焚:会意字,上林下火,意为火烧树木,本义是烧毁灌木宿草以便打猎。引申为烧毁其他东西。
茁:(草木)发芽,也指植物旺盛生长。茁壮、茁实。
斩:砍。斩草除根、斩首。
闭:会意字,金文从门,下边是才的古字。才是在的本字,表示存在的意思。门前有物存在,会意为门不通。又引申为堵塞,杜绝。
贫:会意字,贝表示金银财宝,把财宝分了,就没有了,即为贫穷。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组织复习。利用字卡读生字。
二、学习书写生字。
组间巡视,随机指导。游戏巩固生字。
三、完成练习,巩固生字。
完成课后练习。
第1题:请学生读给同学听一听,在互相帮助之后,学生已认识词语,最后把会写的字写在练习本上。
第2题:本题是本课学习的拓展,可引导学生观察图(1),三点水旁边是一只眼睛,眼睛里流出的水当然就是“泪”了;“看”的图画应该是一只“手”下边有一只眼睛;第三幅图请学生自己画一画,并写一写这样的字。如“乐、闪、苗”等。
第3题:引导学生先观察字形,动脑思考,小组合作,讲一讲汉字的故事。
家园教学设计范文2
材料分析:
本文是一篇反映农民工在城里生活的小说。这篇小说通过父亲带儿子到城里谋生的故事,写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上弱势群体生活的艰辛。他自己创造的“桃源居”成了别人的居住地,自己却露宿街头,这个结局给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教学设想:
让学生围绕主人公“无家——建家——护家——失家”分析文章内容,从“自己创造的‘桃源居’却成了别人的居住地,自己仍然流落街头。”感知小说主题。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探讨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探讨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无论富裕或贫穷,都会给人以安全感。是心的港湾,是心的依靠,让我们带着家的温馨感受走进周海亮的《家园》。
二、整体感知:
1、朗读短文
要求:划出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或与同学交流。
2、默读短文
要求:
①在文中找出无家、建家、护家、失家时心情变化的词语。
②概括文章内容。(提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三、主题探讨
1、无家的他们到城里做什么?
2、他们是怎样建家园的?
3、男人是如何护家园的?
4、他们努力建设的“桃源居”却成了别人的居住地,自己仍然流落街头。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四、拓展延伸
以“我爱我家”为话题,说一段话。
五、布置作业
根据本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无家——建家——护家——失家
小学语文《保护绿*家园》教学设计范文3
一、活动主题:保护绿*家园
提出问题:什么是绿*家园?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例子?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活动年级:三年级。
三、活动内容:通过语文课第十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保护环境的重要*。
四、活动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2、要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活动过程:
第一步:学生阅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深刻含义。
第二步:布置任务,小组讨论学习。
第三步:小组学习,四个活动小组,学习生字新词。
第四步:小组收集有关“保护绿*家园”的图片、资料。
第五步:班上交流,老师总结。
六、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节课:阅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第二节课:反复阅读,读懂故事的含义并能复述。
第三节课:课后收集有关图片、资料。
第四节课:班上成果展示,同学们发表看法,老师点评,总结并给予表扬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