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时,首先需要理解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其中拳架是学习练习的形势,通过练习拳架来领悟其中的内涵,从而体会太极拳的本质。下面,我整理了一些太极拳的放松练习方法,供您参考。

顶头悬放松颈部肌肉,使颈椎自然舒直,头部自然座于颈椎上。头顶似有绳悬,带有微微的悬空感。

太极拳的放松练习方法

松肩首先要使胳膊完全放松。弯腰站直时,让两臂自然下垂,感受肩部、肘部和腕部的状态。站直身体时,重新体会放松的感觉,保持这种状态。

松肘(开肘)肘部微微外棚,肘尖微微向下,放松胳膊上的肌肉筋骨。注意肘开而不开肩,胳膊上的棚劲会自然生成。

松腕保持腕部筋骨的松散,确保气流顺畅,否则气会在手腕处断裂。即使腕部的皮肉相连,也要感觉腕部筋骨的自由度。

舒指手指自然舒展,意念贯穿到指尖外缘。尽管手指柔软,但随着练习的深入,手指也会逐渐产生力量感。

松胸胸部放松后,自然会出现腹式呼吸。

舒背站立中正,顶头悬后背自然舒展。

松胯将虚腿松开,轻轻提起膝盖,保持身体中正。胯部要保持水平位置,感受腿部的变化,使胯关节逐渐放松。

松膝(开膝)膝关节要打开,以避免劲力在膝盖至大腿之间滞留,保持下盘的充实感。

松脚腕确保脚腕的松散,使腿部真正放松。即使地面不平,也要保持身体中正,不受地势影响。

尾闾尾闾微向上向前托,就像屁股下有一张可以随时落座的板凳一样。此时尾闾处于中正状态。

松腰腰腹要放松,与胯分开,使下盘充实,感受气流上涌。腰与下盘之间要保持牵扯不断且有**。

在初学时,不必刻意追求放松,因为松字容易读但难以做到。太极拳是一个自我检讨和验证的过程,需要有否定自己、将自己视为白纸的勇气。要将心气放下,专注于自我,不要用过去的经验来评判,因为太极拳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

放松练习的时间可以选择很广泛,可以在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中进行,比如洗碗、乘车、走路等。只要思维有闲暇,就可以在日常的举动中体会自身。

当真正松开时,会产生感应,比如在提膝时,感觉意念连接到膝关节上方与大腿连接处,抬手臂时感觉意念连接到肘尖。这并不需要刻意去思考,而是自然而然地感觉到有一种牵引,只需用心念动,无需额外的力道。

练习太极拳时,初学者要仔细研究招式的方向和脚步,确保没有误差。随着练习的深入,会逐渐明白为什么手臂应该放在特定的位置,为什么一掌应该按到特定的高度。这是通过放松和沉着练习的必然结果,只有在身体最舒适自在的位置,拳法才是正确的。

练习太极拳的七个好处2

太极拳以*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传统拳术。那么,你知道练习太极拳有哪些好处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益脑 脑为髓海,是精髓和神明高度聚汇之处,为生命要害所在。练太极拳通过心静用意、心神安定,协调地完成各种动作,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锻炼作用,加强了大脑的调节功能。又因肾主骨,骨生髓,肾通大脑,所以肾气旺,任督二脉畅通,就能使髓海充实、精神饱满、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起到开发智力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二、调气血 练拳时要“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气遍周身不滞”。这样可以使全身之气机通调无阻,气运血行,血脉自然和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太极拳以气运身和“运劲似抽丝”的练习方法,通过“立如平准,活似车轮”的轴心运动,周身关节之间,如螺丝形运于肌肤之上,缠绕往来以畅通经络,调和气血。这样就可以达到气运血行、血旺气足、血脉和顺、气机畅达、精力旺盛、抗病力强的效果。

三、健脾 练拳时的腹式呼吸,“气势宜鼓荡”,内脏加强蠕动,好比对肠胃等内脏器官进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气机通畅,脾胃升降和顺,新陈代谢加强,中土运化水谷功能健旺。心情舒畅,饮食自然香甜。化源增加,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光泽,四肢强健灵活。脾气旺盛,营血充盈,统血功能亦必正常。

四、补肺 练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从而加强了肺主气的功能,增加了肺活量,有利于肺的肃降。通过吐故纳新,能进一步推动气血在全身的运行,使身体各部都得到营养与活力。练拳时使肺的呼吸与皮毛的开合联系起来,与动作的开合虚实和起伏转换结合起来,练拳后皮肤温暖或微微出汗,有利于肺气的宣发和水道的通调,并能充卫固表,不易感冒,使皮肤润泽,感觉灵敏。

五、固肾 太极拳论认为“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故练拳时十分重视肾之府——腰的作用,以腰为轴来带动四肢和全身协调运动,使劲路完整,气机畅达;要“牵动往来气贴背”、“中气贯脊中”;还要悬顶、吊裆、提肛、尾闾中正,以加强肾命并调通任督二脉之气。并且以心为令、气沉丹田,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样就加强了两肾和命门的功能,使肾精充实、阳气旺盛、行动轻捷、二便调和、骨强齿坚、发泽耳聪。

六、强心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练太极拳特别强调“心静用意”,用意识引导动作,使心神安静,意念集中,机体放松,脏腑之间发挥正常的功能,从而取得相对平衡。心神安定,可使思维敏捷,语言流利。心气运行流畅,更能发挥其统辖血液循环的功能,减少和消除体内瘀血。血液通畅充盈,面*自然红润。

七、养肝 练太极拳时,意境清静,情绪安宁,以意运气,内外放松,动作轻柔圆活,如春风杨柳,生气盎然,可使肝气舒和条达,从而肝体得养,肝血得藏,有助于脾胃消化,不致横逆克土。练拳时以意运气的腹式呼吸,有助于行气活血。眼神贯注动作,动作圆活连贯,对养肝明目、舒筋活络大有好处。

练习太极拳的七大要素3

太极拳是一种集颐养*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传统拳术,其核心思想源自*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阳辩证理念。那么,你知道练习太极拳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虚领顶劲 虚领顶劲是指头部用意念轻轻往上领起,如同悬挂起来一般,要求头部保持正直,下颏微收,避免左右偏歪、前俯后仰或随意晃动。通过意念的引导,头部能够保持轻盈、提神的状态,从而使动作更加虚灵中正。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颈部的松软,避免过于用力导致僵硬,这会影响到整体的放松和流畅*。

二、沉肩坠肘 沉肩坠肘要求双肩向左右轻松松开,肩关节放松下沉,肘部也要轻松下垂,确保肩部的松开是向外张的。只有保持肩部和肘部的松软下沉,才能保证意气贯通四肢,使动作具备松沉、圆活、灵变的特质。此外,大臂与小臂之间的肘关节要保持浅弧形,而非伸直。同时,肩部与肋骨要保持一定距离,这样才能使上肢活动更加灵活。

三、含胸拔背 含胸拔背即通过不挺起胸部的方式来实现,这有助于避免气血上涌到胸腔导致身体上重下轻的状态,从而保持下盘的稳固。拔背并不仅仅是指后背的挺起,而是包括了整个脊椎的参与,因为脊椎与内脏器官的功能息息相关。太极拳尤其注重腰部的锻炼,要求脊椎能够松开、拉长,并保持连续*,这对于调节气血、延年益寿有着重要作用。

四、松腰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以腰为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腰部的统带下进行动作,才能实现“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的效果。因此,太极拳对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腰部的松开和下沉有助于气沉丹田,从而使得上体保持稳定,下肢具备足够的力量。同时,保持腰部的直立可以保证身体的中轴不弯,有利于动作的灵活转换和劲力的完整释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