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
前言
回首岁末年初,我满怀自豪地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然而,成绩属于过去,我更关注的是当下和未来。对成绩的回顾并非我的惯例,而是领导和同事们有目共睹。
存在的问题
我审视了技术工作的诸多薄弱之处,作为技术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达到新时期的更高标准,必须调整理念,转变观念,从全新的视角审视和重整工作,才能确保各项任务切实落实。经过自查,我发现以下主要问题:
1. 部门人员不稳定,导致职责分配失衡,难以全面管理。
2. 人员不稳定导致工作陷入疲劳,思路不清,忽略了业务培训。
3. 主观思想动摇,未给自己施压,未能充分进入角*。
4. 忽略了团队管理,缺乏与各级领导和部门之间的沟通。
5. 工作思路上缺乏创新意识,目标管理不清晰,绩效管理力度不足,问题处理不力。
根源分析
上述问题是我部门和个人的主要根源所在。作为单位的主要监督部门,技术部门责无旁贷地要“当好家、理好财”,在加强管理、规范经济行为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负有重大义务和责任。只有不断反省和总结,才能提升管理工作。
改进措施
为了“查找不足赶先进,立足根本争先进”,我们必须:
1. 发扬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拓展市场、精益管理、永不满足和顾全大局的精神,将这六种精神贯彻到具体工作中。
工作计划
作为技术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我将重点把工作放在加强技术管理和技术分析上:
1. 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责任考核。
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作技能。
3. 加强团队建设,发挥技术职能部门的作用。
4. 加大费用控制力度,行使技术监督职能。
5. 搞好技术分析,为领导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结语
“查找不足赶先进,立足根本争先进”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必须付诸行动的号角。我将不断总结和反省,充实能量,提高素质,与团队共同进步,与公司共谋发展。
技术员工作总结2
隧道项目进场初期,隧道技术人员需要迅速识别并控制前期关键问题,制定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图纸审核、实地勘测和考察,形成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整体施工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将概述隧道施工进场后,如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前期准备。
一、现场调查与施工方案编制
在隧道开工前,施工技术负责人应组织人员编制并校核设计文件,全面了解以下要点:
1. 隧道线路设计方案的选择过程。
2. 隧道与所在区段的总平面、纵断面设计的关联。
3. 设计的勘测资料,包括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测量、气象、钻探和测量数据等,确保完整,如有必要,可进一步核查。了解隧道施工可能面临的水源保护措施,以及不良地质条件(如煤层、溶洞、断层、坍塌体、流砂、流泥等)是否影响施工难度。
5. 设计施工方法及相关技术措施是否实际可行。
6. 洞门与洞口周围其他工程的相互关系。
7. 洞口排水系统和排水方式安排是否合理。
8. 通过调研,根据隧道长度、断面、埋深和工期要求,结合劳动力、技术、机械设备、能源、交通、物资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内容包括施工方法、场地布置、进度安排(含准备工作)、工程数量、人员配备、材料需求、机具设备、电力、运输和通信线路等,必要时提出变更设计建议。
二、施工场地规划与总布置
施工场地规划应基于现场调查,确保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绘制“总布置图”并向现场各部门交待明确,内容包括:
1. 轨道运输卸渣线、编组线、牵出线及各类作业线的布局;
2. 运输道路、场内道路和其他交通设施的位置;
3. 风、水、电力、照明、通信、管线等设施的布置;
4. 大型机具的组装与停放位置;
5. 机具加工、维修、木工和混凝土拌合等附属设施;
6. 料堆放场和水泥库房的位置;
7. 生产、办公、生活等房屋和设施的布局;
8. 卸渣场的设立与范围等。
三、施工现场总体要求
1. 在洞口设置相关标识,包括工程概况揭示牌、施工平面布置图、进度牌、责任划分牌、施工工序图、隧道正断面图、安全措施牌、质量保障等。
2. 洞口挂有警示标志,如“必须戴安全帽”、“当心触电”、“注意安全”等。
3. 距隧道口20-30米处设三级沉淀池(视地形可适当放宽)。
4. 隧道内的照明、通风、排水系统*能良好,交通运输道路平整,施工机械管理规范。
5. 各类管线布置合理,设保护措施,确保安全。
6. 洞内配电箱应安装漏电保护器,并设置警示标牌。
7. 高压风管、通风管、水管接头牢固,无漏风漏水现象。
8. 所有进入洞内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9. 洞内通信畅通,设有专职安全员,定期检查安全措施并记录。
10. 爆破施工需有设计审批,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11. 施工按照设计和安全*作规程进行,及时支护、衬砌,确保安全。
12. 施工现场配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钢管、钢筋等。
四、洞口区域施工统筹安排
洞口工程应结合外部场地与邻近工程统筹规划,尤其在不利地质条件下,应提前完成冬季和雨季前的施工工作。
在可能出现滑坡、崩塌、地表沉降等危险时,应采取注浆加固、抗滑桩等措施,避免发生严重事故。具体处理原则如下:
1. 洞口附近的桥梁墩台、涵洞等工程应提前完成。
3. 设立排水系统,防止因排水不当引发坍塌。
4. 对边坡、仰坡进行刷坡,及时处理危石和隐患,确保安全施工。
5. 不宜采用大爆破进行洞口土石方工程。
6. 洞门工程应尽早施工,并及时进行排水和仰坡防护处理。
洞门施工的安全重点:
1. 高处作业需佩戴安全带和安全绳。
2. 索道运输必须经设计和验证,确保安全。
3. 人行道路宽度不小于0.7米,坡度大时应设置台阶并安装栏杆。
4. 严禁双重作业。
工地技术员工作总结3
在多年的施工办理岗位中,我负责的项目工程均被评定为及格,有些甚至评为优质工程。这些成绩都是因为我们严格执行了“世纪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遵循施工验收规范、*作技术规程和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这一精神贯穿于工程的施工办理过程中。
作为工地技术员,我深知自己对工程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确保工程质量,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必须紧密掌握技术,熟悉施工技术规范,并深入施工现场。针对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方案,我们要配合生产进度,及时对各分项工程进行分层分段地检查。
例如,在主体结构的钢筋混凝土部分,我们在现场放样*线、测设水平标高后,立即抓紧对钢筋模板安装进行技术把关。如果发现柱钢筋安装不符合设计图纸,立即要求施工班组返工修整,直到符合要求方可安装柱模板。对于模板安装完成后,我们也立即检查柱模板安装质量,并配合木匠班组长进行重检。发现问题时,我们会要求及时修复,直至达到标准要求。
在楼层施工中,我们同样注重模板安装质量,并在完成后检查钢筋混凝土的安装质量。在梁楼层钢筋安装过程中,我们按照设计图纸逐条查对已绑扎的梁钢筋,发现问题及时更改,以避免影响工期。对于板钢筋安装,我们也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和返工,以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运用了施工技术和规范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时及时提出并采取必要措施。我深知工程质量关乎企业的生命,关系到*的生活和产业安全。因此,我们必须让施工班组明白,工程质量是通过生产来保障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因此,在施工现场办理中,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只有技术与办理相结合,才能真正把好工程质量关,确保施工安全。
同时,我也重视安全办理工作。从工人进场到工程竣事,每个环节都要贯彻安全技术办理,落实安全措施。我通过针对*的班组交代事项,确保他们了解只有有了安全防护措施,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生产。因此,我所办理的施工项目均未发生工伤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