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此诗透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景物及想象意象,借景抒情,引用"雁过梅岭"传说,结合自身处境,表达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对家乡的思念。诗意在于写"愁",却未言"愁",情绪凄婉,愁绪盈怀,情景交融,情真意切,触动心弦。
【译文】 十月南飞的大雁,听闻到此即折返。 我行仍未停歇,何时可归乡? 江水平静潮初退,山林昏暗瘴气难消。 明日登高望乡处,或见岭头初绽红梅。
【注释】 ⑴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⑵阳月:指*历十月。 ⑶传闻:传说,听说。 ⑷"我行"句:表示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仍遥远,无法停歇。殊未已:仍未停止。殊,此处指"尚且"。 ⑸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有害的毒气。 ⑹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⑺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气候温暖,十月即可见梅,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岭头"。陇,山陇。
【赏析】"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首两句描绘了诗人所见景象及引发的联想。大庾岭传闻十月雁归,而诗人仍漂泊在此,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接下来诗人自省其处境,对比雁能回归之不安,流露了无尽的忧伤与不舍,巧妙地用雁喻自身。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的忧戚之心。"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接着,诗人勾勒出江水宁静、山林幽暗的景象,更深化了内心的凄凉,烘托出其悲苦心情。 最后两句,诗人转向内心,"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最后一丝慰藉。情感细腻、含蓄,将悲伤、思念、向往融于景象之中,动人心弦。 整首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思乡之情。尽管未言"愁",却仍感受其愁绪缭绕,凄婉悲怆。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堪称匠心独运。
诗词欣赏2
静女(诗经·邶风)
淑雅温婉的女子,等我城墙角落处;爱慕不已却不见,搔首徘徊不知所措!
娴静美妙的女子,赠我鲜艳的玉管笛;玉管笛光彩照人,赞叹女子容貌姣好!
刈草归来时采些菖蒲,诚然美丽且芬芳;不是菖蒲本身美丽,而是佳人赠予的缘故!
硕人(诗经·卫风)
十指纤细如嫩芽,肌肤柔滑似凝脂;脖颈纤长如蝤蛴,牙齿洁白如瓠瓜;额头丰满,眉毛细长,嫣然一笑百媚生,美目流盼情意浓!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河汉女。纤细的手臂伸出机杼,刺绣机杼声声响。终日劳作却不成章,悲伤的泪水如雨下。
清浅的河水阻隔,相距有多远?盈盈一水相隔,脉脉含情却不能言语。
遣悲怀三首(元稹)
谢家公子最疼爱小女儿,出嫁黔娄后百般不合。看我衣着寒*,便搜寻箱箧拿出衣物;为了给他买酒,竟拔下金钗去典当。
野味粗蔬充饥,感到甘甜;落叶添作柴薪,仰望古槐。如今俸禄丰厚十余万,为你祭奠、斋戒祈福。
昔日戏言身故后的安排,如今都一一应验。衣物已被变卖殆尽,唯有针线尚且保存,不忍开启。
犹念旧情怜悯婢仆,也曾托梦赠钱财。深知此种悲恨人人皆有,贫贱夫妻处处艰难。
闲坐时为你悲伤,也为自己悲伤,人生百年不过一瞬。邓攸无子却勘破天命,潘岳悼亡亦费尽辞藻。
同穴长眠又能有何期待,来世再续缘分更加难以期盼。只愿彻夜长开双眼,回报你生前未能舒展的眉头。
李端听筝
筝声响起,金粟柱拨弄弦音,素手轻拂玉房前。 为求周郎青睐,时常故意弄错琴弦。
沉醉东风·渔父(元结)
芦苇遍布的河岸,白苹盛开的渡口;绿柳环绕的堤岸,红蓼丛生的滩头。虽无刎颈之交,却有忘却世俗之友。
点点秋水,白鹭沙鸥,傲视尘世万千权贵;不识字,烟波浩渺的钓叟。
诗词三首欣赏3
虞美人
清茶半盏听花落,与月依窗寞。何须笔墨捻西风,犹记枫林深处一惊鸿。
情缘已散横塘路,魂断云烟处。为伊白发又何妨?只怕梦醒残酒洗愁肠。
桃花
悄染春光胜杜鹃,江山处处惹人怜。
随风摇曳枝头笑,挽雨飘零陌上翩。
可是崔郎轻寂寞,无非伯虎浅痴癫。
空留几许菲芳意,减却红尘又一年。
轻棹飞花水袖间,烟随玉振漫青山。
一帘小月因何醉,缕缕江风浣素颜。
早酒
清晨畅饮三杯酒,与梦东篱不老仙.
待到红尘弯月钓,桃花扇下又如前。